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总结分析了PVC/蒙脱石(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进行综述。采用熔融插层、悬浮聚合及乳液聚合等方法可以制备PVC/蒙脱石(粘)土纳米复合材料,并被应用到工程材料、阻隔性材料、功能性材料等领域。PVC/蒙脱石(粘)土纳米复合材料与传统的复合材料相比,表现出了更优越的综合性能,且比传统的复合材料轻,具有高强度、高模量、高耐热性、低吸湿性、高尺寸稳定性、阻隔性能好,性能全而超过了PVC树脂。PVC/蒙脱石(粘)土纳米复合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与普通的玻璃纤维增强和矿物增强PVC相比,具有密度低、耐磨性好、综合性能优等特性。  相似文献   

2.
马玉龙  许梓荣  尤萍 《矿物学报》2005,25(2):147-152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得载铜蒙脱石,研究蒙脱石和载铜蒙脱石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载铜蒙脱石的吸附能力低于蒙脱石。温度、介质pH值和离子强度对吸附剂的吸附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蒙脱石和载铜蒙脱石吸附MB等温线较好地符合BET和Langmuir等温方程,其吸附过程均为热力学自发过程。  相似文献   

3.
聚苯胺/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实验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聚苯胺 /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制备产物进行了研究。将新疆某地蒙脱石在钠化改型后进行了季铵盐改性处理。以苯胺作为客体物质 ,利用季铵盐 /蒙脱石插层复合物与有机物良好的相容性 ,将季铵盐 /蒙脱石插层复合物分散在苯胺单体中后 ,苯胺单体进入了蒙脱石层间域 ,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 /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XRD、SEM、TG_DTA分析结果表明 ,苯胺单体的进入使蒙脱石的层间距大大增加 ,经聚合后聚苯胺 /蒙脱石复合物中蒙脱石及其插层复合物的X射线衍射特征、形态特征和热学性质特征完全消失 ,表明蒙脱石晶层已被剥离分散在聚苯胺中形成聚苯胺 /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4.
蒙脱石红移、蓝移及水化特征的谱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提纯蒙脱石、钠化蒙脱石、有机插层蒙脱石进行紫外-可见光学吸收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发现蒙脱石随着粒度的变化产生红移和蓝移现象。1631插层样品较钠化样品红移20 nm以上,而提纯的胶体粒子样品较1631插层样品SM G-1631红移80 nm;由于提纯蒙脱石样品粒度变细羟基伸缩振动吸收峰向高波数移动了1.69 cm-1,即蓝移了1.69cm-1。蒙脱石水化性能的XRD分析表明,蒙脱石吸水后晶层发生膨胀、剥离,脱水时分散后的晶层发生凝聚作用,即面-面结合作用,形成蒙脱石“定向性层状集合体”衍射峰的d值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这种凝聚作用是蒙脱石分散剥离的逆作用,但凝聚后形成的凝聚蒙脱石的衍射谱特征与原始蒙脱石的大不相同。蒙脱石红移、蓝移及水化特征的谱学分析研究丰富了天然纳米蒙脱石矿物材料晶体化学研究的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晓科  蔡元峰  潘宇观 《地质论评》2016,62(6):1590-1602
蒙脱石具良好的阳离子可交换吸附特性。在提纯蒙脱石的基础上,用氯化铵(NH_4Cl)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分别交换蒙脱石层间阳离子制备了改性蒙脱石,并用提纯蒙脱石、改性后的蒙脱石吸附碱式硫酸铬溶液中的铬离子,获得含铬蒙脱石样品。针对上述的含铬蒙脱石进行包括粉末X射线衍射术(XRD)、电子顺磁共振谱术(EPR)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术(FTIR)以及电感耦合与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等测试和分析。吸附残余液的化学分析结果和含铬蒙脱石样品的XRD结果显示CTAB对蒙脱石的层间的封闭是较完全的,层间几乎未发生交换吸附;而NH_4~+—蒙脱石和蒙脱石层间则发生交换吸附。吸附前后样品的红外吸收谱发生了较大变化,表明三个含铬样品的红外吸收谱上出现的硅醇和铝醇向低波数延展的现象是由铬离子吸附在蒙脱石结构片的六方孔中所致。EPR的结果指示甚至在蒙脱石的少量四面体和/(或)八面体位中也有Cr~(3+)占位。  相似文献   

6.
聚羟基铝柱撑蒙脱石吸附重金属离子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利用keggin离子对蒙脱石进行柱撑制得聚羟基铝柱撑蒙脱石,研究柱撑蒙脱石对Cu^2+,Cd^2+,Cr^3+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结果表明:未经焙烧的柱撑蒙脱石对Cu^2+,Cr^3+离子的吸附性要比原矿好,而经400℃下焙烧的柱撑蒙脱石对Cd^2+则有更好的吸附性。用腐殖酸对柱撑蒙脱石改性能提高柱撑蒙脱石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柱撑蒙脱石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都随pH值的升高而增加。另外还对柱撑蒙脱石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动力学吸附过程可用Elovicb方程和一级动力学方程进行较好的拟合。  相似文献   

7.
蒙脱石作为尿素缓释基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一定的方法可使尿素进入蒙脱石层间,形成蒙脱石尿素夹层复合体。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尿素夹入量的增加,复合体的晶面间距(d001)逐渐增大。与钙基蒙脱石-尿素夹层复合体相比,钠基蒙脱石-尿素夹层复合体的尿素夹入量较大,并且置于土壤后尿素分子释放较快。蒙脱石-尿素夹层复合体在尿素的不断释放过程中,其出d001值逐渐减小并趋向于恢复到夹层作用前蒙脱石的d001值。蒙脱石可望在农业上作为尿素缓释基质。  相似文献   

8.
蒙脱石具有二维纳米片层结构和阳离子交换能力,其结构和功能易调控,且蒙脱石廉价易得、环境友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控制领域。本文综述了改性蒙脱石在污染控制领域的研究进展:将实验研究与分子模拟结合,明确了有机蒙脱石的微观结构及吸附特征;通过有效的结构改性方法,增强了改性蒙脱石的污染控制效能;研制了纳米颗粒改性的蒙脱石,具有良好的污染控制效能。  相似文献   

9.
叶玲  张敬阳  吴季怀 《矿物学报》2007,27(2):121-126
利用蒙脱石的层间活性,用过渡金属离子与配位体生成的配合物改性蒙脱石,通过测定改性蒙脱石对直接大红染料的脱色性及XRD图,研究配合物的中心离子种类、配位体种类、制备方法等对蒙脱石层间结构及吸附较大分子化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带正电的配合物离子能够有效进入蒙脱石层间、增大层间距;4或6配位数的配合物改性蒙脱石能明显提高对染料的吸附性;采用金属离子为先驱体,先插入蒙脱石层间,再原位生成配合物的两步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由两种具有不同层电荷特征的蒙脱石(M1和M2)所制备的蒙脱石/十八烷基三甲基铵复合物和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蒙脱石/十八烷基三甲基铵复合物用作丙烯酸涂料的助剂时,对涂料综合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理研究发现:利用层电荷较低的蒙脱石(M1)制备的蒙脱石/十八烷基三甲基铵复合物用做丙烯酸涂料助荆具有较好的抗沉增稠效果,而利用层电荷较高的蒙脱石(M2)制备的蒙脱石/十八烷基三甲基铵复合物的抗沉增稠效果较差;蒙脱石/十八烷基三甲基铵复合物结构特征影响其在丙烯酸涂料中的作用效应,具有单层倾斜结构的蒙脱石/十八烷基三甲基铵复合物具有较好的抗沉增稠效果,而具有单层平卧结构和胶束结构的蒙脱石/十八烷基三甲基铵复合物的抗沉增稠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1.
柱撑蒙脱石吸附水中硫酸根离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刘桂荣  廖立兵 《矿物学报》2001,21(3):470-472
在实验条件下,制备了两种柱撑蒙脱石,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BET N2比表面积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对水中的硫酸根离子进行了吸附试验,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柱撑蒙脱石对水中硫酸根离子的吸附率、吸附容量及其与硫酸根离子初始浓度、PH值、吸附时间等因素间的关系,确定了它们吸附硫酸根离子的适宜条件,并与钠蒙脱石对水中硫酸根离子的吸附情况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吸附的机理,认为A13及Al2O3柱撑蒙脱石具有很强的吸附硫酸根离子的能力,在pH分别为4和5时硫酸根离子去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铝钛柱撑改性膨润土处理两种模拟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钠基膨润土为原料制备了铝钛无机柱撑、铝钛有机柱撑改性膨润土,确定了改性膨润土的最佳铝钛比和铝土比,并将其应用于模拟废水、化学实验室废水的处理。与原土进行比较,探讨了用量、pH值、搅拌时间等对COD去除率、色度去除率、浊度去除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有机柱撑改性膨润土、无机柱撑改性膨润土对废水的处理效果均明显好于原土,对废水色度、浊度的去除率均大于93%;对废水COD的去除效果,有机柱撑改性膨润土比无机柱撑改性膨润土有较大提高,去除率最高达66.31%,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已有研究表明影响有机蒙脱石性能的因素很多,除了有机改性剂的特性外,蒙脱石的晶体化学特征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为了探讨烷基链链数和阳离子交换容量与有机蒙脱石性能之间的关系,本文选择3种不同阳离子交换容量的蒙脱石为主体,4种季铵盐阳离子改性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S18)、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18)、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S12)和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12)为客体,在不同添加量条件下(0.2、0.5、1.0、1.5、2.0、2.5、3.0、4.0CEC)制备了多个系列的有机蒙脱石,并用XRD、TG-DTG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阳离子交换容量与层间柱撑高度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对表面活性剂在蒙脱石上的吸附量有显著的影响,吸附量随着阳离子交换容量的增加而增加。双链表面活性剂对蒙脱石层的撑开能力比单链更强,在层间具有更复杂的自组装过程,导致其热分解过程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4.
陈开惠 《地质科学》1981,(4):384-389
湖北均县风化淋滤型高岭土矿床赋存在与一定风化母岩岩性相依存的同一时代层位中。矿体产于寒武纪下统(∈1)和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bdn)之间的平行不整合面上,呈断断续续的含矿带。风化母岩为寒武系下统暗色含硫有机质、硅质页岩,含矿带的下盘岩性为灰白色厚层状白云岩。  相似文献   

15.
利用Cerius2软件分别构建了15种含有0~96个水分子的Li-、Na-、K-蒙脱石超晶格模型。分析了模型结构中的键长和键角,运用分子力场方法—UFF力场构型优化得到蒙脱石的最优构型及其总能量等参数,在此基础上计算了3种蒙脱石含有32、64和96个水分子时晶体结构的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吸收光谱(IR)。结果表明,蒙脱石结构模型中键长和键角等参数说明其结构具有合理性;当蒙脱石的结构达到能量最小构型时,体系的总能量随着水含量的增加而降低;XRD的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相一致;IR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有所偏离,可能是由选取的分子力场和分子位能模型所致。  相似文献   

16.
利用吸附吡啶的红外光谱对采用水解法和Sol—Gel法制备的钛柱撑蒙脱石和Ti—PLMs表面的酸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蒙脱石表面主要存在羟基功能基和L酸位,Ti—PLMs表面除了有很强的L酸位,还出现B酸位。水解法和Sol-Gel法制备的Ti—PLMs相比,后者的L酸位较多,而B酸位较少,认为Ti—PLMs表面的酸位,尤其是B酸位,主要来自于层间产生的TiO2柱子。  相似文献   

17.
我国各地膨润土的矿物学性质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我国不同产地膨润土的矿物学性质进行考察;利用K值法测蒙脱石含量。实验表明,各地膨润土具有蒙脱石的含量较高且均为二八面体的矿物学特点;可能由于所处的矿层或局部地球化学环境不同,使得相同矿床的不同颜色膨润土矿物的蒙脱石含量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有机溶质在蒙脱石中“原位”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炎和  童正火 《沉积学报》1992,10(1):118-125
本文应用自行设计组装的由微观动态吸附模拟与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合为一体的新型“原位”吸附测试系统,研究孔隙介质中有机溶质在蒙脱石中一系列吸附行为.根据“原位”实验测试结果,笔者揭示了一种新的吸附结构:蒙脱石的晶格层间属三维空间孔穴体(Cryptand),构成具有催化性能的“微环境”,促使吸附在晶格层间的有机溶质产生增溶,从而形成层状胶束.它是蒙脱石-有机溶质复合体的重要模式.同时为有机质在蒙脱石中的贮存和从蒙脱石脱水转化成伊利石过程中的运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柱撑蒙脱石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B)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制备了一系列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柱撑蒙脱石.同时采用多种测试手段(碳、硫、硅含量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热分析)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SDS难以单独进入蒙脱石层间,但与HDTMAB作用后,SDS可以进入到蒙脱石结构层间.在复合物中有机碳量较低时,SDS对有机碳含量增加贡献明显,但其柱撑效率随着HDTMAB加入量增加而下降,至HDTMAB加入量大于3倍阳离子交换容量(CEC)时趋于平衡.在复合物中有机碳量较高时,HDTMAB负载量有下降的趋势,至HDTMAB加入量大于3倍阳离子交换容量时趋于平衡.SDS进入结构层内总体提高蒙脱石的有机碳含量,明显地增加产物的层间高度,并且改善其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The effects of heating and cation exchange on the solid acidity of montmorillonite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n-butylamine titration in non-aqueous system and diffuse reflectanc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The number of total, Brønsted, and Lewis acid sites showed the same modulation tendency with increasing heating temperature, reaching a maximum at 120 °C and subsequently decreasing until it reaches a minimum at 600 °C. The Lewis acid sites result from unsaturated Al3+ cations, and their number increased with the heating temperature due to the dehydration and dehydroxylation of montmorillonite. The generation and evolution of Brønsted acidity were mainly related to interlayer-polarized water molecules. Water adsorbed on the unsaturated Al3+ ions also acted as a Brønsted acid. The acid strength of the Brønsted acid sites was dependent on the polarization ability of the exchangeable cation, the amount of interlayer water, and the degree of dissociation of the interlayer water coordinated to exchangeable cations. All cation-exchanged montmorillonites exhibited different numbers of acid sites and various distributions of acid strength. Brønsted acidity was predominant in Al3+-exchanged montmorillonite, whereas the Na+- and K+-exchanged montmorillonites showed predominantly Lewis acidity. Moreover, Mg2+- and Li+-exchanged montmorillonites exhibited approximately equal numbers of Brønsted and Lewis acid sites. The Brønsted acidity of cation-exchanged montmorillonit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harge-to-radius ratios of the cations, whereas the Lewis acidity was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electronegativity of the cations. The acid strengths of Al3+- and Mg2+-exchanged montmorillonites were remarkably higher than those of monovalent cation-exchanged montmorillonites, showing the highest acid strength (H 0 ≤ ?3.0). Li+- and Na+-exchanged montmorillonites exhibited an acid strength distribution of ?3.0 < H 0 ≤ 4.8, with the acid strength ranging primarily from 1.5 to 3.3 in Li+-exchanged montmorillonite, whereas only weaker-strength acid sites (1.5 < H 0 ≤ 4.8) were present in K+-exchanged montmorillonite. The results of the catalysis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montmorillonite promoted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he model organic. The catalytic activity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solid acidity of montmorillonite and was affected by cation exchange, which occurs naturally in geological proce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