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沿都柳江河谷流域的三都、榕江、从江三个气象站作为流域上、中、下段代表站,用它们1961~2004年的观测资料进行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气温、年日照时数、年降水量等要素的多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后知河谷流域90年代中期以后年平均温度明显上升,主要为冬季气温增高所致;上、中段在80年代以后日照时数开始明显减少,中段的减少最为明显,前后20a多年平均减少值约为100h,下段基本无大变化;80年代后流域中、下段降水的变幅加大,洪涝事件增多.  相似文献   

2.
用沿都柳江河谷流域的三都、榕江、从江三个气象站作为流域上、中、下段代表站,用它们1961~2004年的观测资料进行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气温、年日照时数、年降水量等要素的多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后知:河谷流域90年代中期以后年平均温度明显上升,主要为冬季气温增高所致;上、中段在80年代以后日照时数开始明显减少,中段的减少最为明显,前后20a多年平均减少值约为100h,下段基本无大变化;80年代后流域中、下段降水的变幅加大,洪涝事件增多。  相似文献   

3.
天津滨海区50年局地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利用1951~2000年天津滨海新区的气象资料,分析了50年来气温、降水、日照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天津滨海新区年、冬季、夏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20世纪50~80年代冬季增温强于夏季,90年代则夏季升温最为明显;降水总体趋势下降,90年代降到50年来的最小值;年平均日照时数也呈总体下降趋势,90年代下降最为显著。表明天津滨海新区气候正在趋向变暖,特别是近10年来气温急剧升高,降水量锐减、日照时数明显减少,使得高温、干旱、少日照成为天津滨海新区气候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郦  郑芬 《贵州气象》2013,37(Z1):6-10
根据文山州1961—2010年逐年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5 a滑动平均、M-K突变检验等方法计算分析了文山州近50 a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年平均气温前20 a没有规律,后30 a全州均呈现出升温趋势。大部分站点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生突变,而在90年代末出现明显的升温趋势。②年平均最高气温从60—80年代大部分站点呈现升温的趋势,90年代后全州都呈现下降的趋势,21世纪初期全州又都呈上升趋势;各站点年平均气温发生突变时间不一致。③各个站点极端最高气温均出现多个突变点,年极端最高气温升温趋势没有年平均最高气温升温趋势明显。④近50 a来,各县年总降水量都有一个共性,即全都呈现出线性递减的变化,各县线性倾向率均为负值;年总降水量全州均在2000年后发生突变,但均未出现明显增加或减少的趋势;⑤近50 a来,文山州日照时数仅西畴和麻栗坡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其余测站年总日照时数都在减少。  相似文献   

5.
1959—2014年略阳县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略阳国家基准气候站1959—2014年逐月气温、降水、日照时数、风速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了略阳县近56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9年以来略阳县气候变暖趋势显著,年平均气温的线性趋势率为015 ℃/10 a,并在1994年发生突变,突变后气温显著上升;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但不显著,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降水偏多,90年代初降水开始持续减少;年日照时数也呈现减少趋势;年均风速为减小趋势,其中70年代年均风速均高于多年平均值;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均未发生明显突变。近56年略阳县气候存在“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1971—2009年金沙江流域(云南段)35个气象站的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分析了近40 a金沙江流域的上段、中段、下段的气象要素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40 a来,金沙江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变化幅度为0.29 ℃/10 a;在空间分布上,流域中段的年平均气温相对较高且升温幅度达到0.46 ℃/10 a,上段的年平均气温低且变化幅度不大。金沙江流域的年平均降水量以8.89 mm/10 a 的速率增加;春季流域的年平均降水量最大,在空间分布上,流域的上段、中段的年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而在下段呈下降趋势。各气象要素年代变化趋势不太明显。金沙江流域云南段的气候变化对流域内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量、自然灾害等产生影响,从而加剧了流域内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永康45年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冲雄  陈震江 《浙江气象》2006,27(4):6-10,15
利用滑动平均、多项式倾向率等方法,对永康近45年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各类天气现象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永康近45年气候变化特点为:气温先逐渐降低,自80年代开始回升,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气温增暖的趋势更明显;降水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点,多雨期与少雨期交替出现,21世纪后又进入了少雨期;日照趋于减少。近期开始回升;雷暴天数呈下降趋势,大雾天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最近10年雷暴、大雾天数明显减少.但雷电灾害、大雾造成的损失却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利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北两侧6个气象站1971-2007年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异常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北两侧年、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冬半年升温幅度大于夏半年。年及夏半年平均气温均为随年代升高趋势,而冬半年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较70年代略偏低,90年代后又逐渐升高。21世纪前7 a升温最为显著,较20世纪70年代升高0.6~1.1℃。1997年该地区南侧年平均气温发生突变,突变后增温趋势更加明显。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异常偏暖年份出现的几率明显增加,且南侧多于北侧。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侧年及冬夏半年降水均呈增多趋势。南侧年和夏半年降水呈减少趋势,冬半年为增多趋势。降水异常出现在20世纪80、90年代,21世纪后降水出现异常的概率明显减少。近40 a,北侧气候具有暖湿化趋势;南侧冬半年与之类似,但夏半年及全年呈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图里河测站1961-2006年的气温、降水量、大风日数、无霜期、日照时数、相对湿度等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图里河近46年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显示:46年来,图里河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上升0.39%/10a,且上升幅度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80年代最多,2001--2006年平均降水量最少:相对湿度和大风日数呈波动下降趋势;无霜期日数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没有明显的升降趋势;年蒸发量总的趋势是微量上升,尤其是1990年以后。  相似文献   

10.
龙胜县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龙胜站1961~2010年的气温、降水和日照资料,通过线性回归、多项式回归、滑动平均和距平的方法,分析了龙胜县近50a来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0a来龙胜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都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更为显著;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平缓。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基本一致,20世纪90年代开始龙胜处于相对暖期。全年降水总量大致相对平衡,只是到2000年以后春夏两季的降水总量同时呈减少的趋势。日照时数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与气温呈正相位相关,90年代至新世纪前5a呈反相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兰州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林纾  吴红 《气象科技》2004,32(6):444-449
分析了兰州1932~2002年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及年平均气温日较差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表明:1932年以来,4个气温要素的线性增温率依次为每10年0.14℃、0.06℃、0.38℃、-0.32℃。兰州20世纪40年代最高气温对增暖的贡献大,80年代最低气温对增暖的贡献大,而90年代的异常偏暖表现为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同时上升。另外,在40年代各季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呈相反的趋势,表现为最高气温的上升和最低气温的下降;在1950~1970年间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和幅度非常接近,但维持时间各季略有不同;80年代以来,最低和最高气温均在上升,但最低气温的增温率明显高于最高气温的增温率。  相似文献   

12.
新疆吉木萨尔县45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傅玮东  姚艳丽  李迎春 《气象》2007,33(6):96-101
利用吉木萨尔县1961-2005年历年日平均气温、最高(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风速等资料,分析该县45年年际、年代际、四季及近1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得出:(1)吉木萨尔县45年全年及四季气温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尤其冬季增温最明显,为0.62℃/10年;且近10年是45年中最暖的时期。(2)45年来平均月最高气温变化不大;而月平均最低气温增温明显,尤其近10年平均月最低气温达45年中的最高。(3)45年全年降水量变化呈增湿趋势,变化倾向率为8.19mm/10年,其中:冬季和夏季降水量呈逐渐增多趋势;而春季和秋季平均降水量则呈缓慢减少的趋势。不同年代际全年和夏季降水量均以1990年代最多,1970年代最少。近10年的年降水量也呈增湿趋势,其中冬季降水量为45年中最多时期;秋季降水量为45年中最少时期。(4)45年中任何时段的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变化均呈减少(小)趋势。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经济发展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勤西沙窝生态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常兆丰 《气象》2000,26(5):48-50
(1)分析得到勤试验站13个观测指标中的145个统计项中的前6个主成分最大载荷因子的多年变化特征是:年日照时数70 ̄80年代持续下降;年平均气温60 ̄80年代下降;年大风日数呈波浪式上升;年最大风速有增无减;8月降水量相对稳定。当地的气候环境在80年代中期以前朝良性方向发展,80年代中期以来进一步恶化。(2)年沙法暴日数的多年变化特征与年日照时数有较大的相似性;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地温和7月份极  相似文献   

14.
基于青藏高原冷湖地区的气象观测资料,开展了气象要素变化及对天文观测的影响研究,从气温-降水、云量-日照时数、大风-沙尘三个方面分析了在冷湖地区进行天文观测的可能性与合理性。结果表明:①冷湖地区年平均气温低,最高和最低气温差值存在年代际转折特征,转折后气温差值降低(最低气温增加趋势超过最高气温),降水量较少,夏季降水减少而其他季节降水增加,低温少雨的环境有利于大气层结稳定、减少湍流,提升天文观测数据质量;②日照时数在年代际转折以后增加,云量减少,低云量有助于电磁波的传播、提升天文观测精度;③风速和大风日数在转折以后均为减弱趋势,这使得浮尘日数也减少,这有助于减少天文观测仪器的磨损、增加天文观测仪器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额济纳旗近47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额济纳旗地面气象站1960--2006年降水、气温、蒸发量、风速、大风日数和日照时数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7年来,额济纳旗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趋势无明显变化,蒸发量、风速和大风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呈不明显减少趋势;以80年代中期为界分为冷、暖2个时期,80年代中期之前为冷期,之后为暖期;60~70年代冷湿期,80年代气候以干燥为主,前半期干冷,后半期干热;90年代波动较大,但总体降水增加,温度增高,为湿热期;2000年以来持续干热,暖干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用贵州80多个气象站1961-2005资料,分析了日照时数近45a来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并用“Mann-Kendall”法进行了年日照时数变化的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贵州日照时数整体性的减少较为明显,减少的气候倾斜向从-144.3h/10a到-12.2h/10a之间;在通过突变检验的60个台站中有96.7%台站的日照突变现象发生在1970年代以后,有76.7%台站的日照突变现象发生在80-90年代。  相似文献   

17.
华北平原近45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谭方颖  王建林  宋迎波 《气象》2010,36(5):40-45
为研究华北平原气候时空变化特征,选用华北平原53站1961—2005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分析华北平原主要气候要素时空演变特征,利用M-K突变检验法确定气候要素突变年。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升高趋势明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降水量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由多雨期转为少雨期;近45年来华北平原的气候经历了一个"冷湿-暖干"的变化过程;年日照时数减少趋势明显。华北平原增温主要在1—4月;降水量在多雨的4月、7、8月减少趋势明显;光照变差的主要原因是夏季和冬春季日照时数的减少。空间上,南北之间温差呈减小趋势,而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之差则相反。气温升高使得积温增加,热量资源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8.
近40 a来青海湖地区的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选用青海湖流域天峻、刚察、共和、茶卡4站41a(1958—1998年)的气象资料,用主成分分析、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对各气象要素的年、季平均值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海湖地区降水和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较大,但无明显的长期趋势;该地区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平均最低气温都明显升高,其中以平均最低气温上升最为明显;风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0世纪70年代最大,80年代最小,90年代又略有增加;该区80年代相对湿度较大,而90年代向暖干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根据汉江上游安康以上流域1961-2005年历年逐月气温和降水量资料,统计分析了近45 a流域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同时,通过对各站气温、降水量与安康站径流量的相关计算,建立了天然径流量气候模型,并分析了径流量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 近45 a来汉江上游安康以上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呈递减趋势,90年代以后减少更为显著。2) 在过去45 a中,汉江上游径流量总体呈下降趋势;1961年以来,汉江上游径流量大体经历了两个丰水段和两个枯水段;1985年发生跃变,以前呈微弱的上升趋势,以后呈下降趋势。3) 径流量与区域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而与年降水量呈较显著的正相关,年径流量对降水变化的响应较其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20.
包头市近50年气候变化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包头市1961—2010年的逐日气温、降水、风等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近50年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包头市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暖过程,全市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9~2.3℃,年平均最高气温升高1.3℃,年平均最低气温升高2.2~2.7℃,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气温持续上升,冬季变暖尤为明显。而降水量没有趋势性的年际变化,呈现出箱体内的震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