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征 《海洋世界》2010,(1):65-66
<正>广西北海半岛东南面36海里处,有一座24.7平方千米的海岛,叫涠州岛。在涠州岛的东南9海里,有一座更小的岛(1.9平方千米),叫斜阳岛。这两座岛,人称"大小蓬莱"。从北海到涠洲岛,我们坐的是快艇。睡了一觉,醒  相似文献   

2.
<正>涠洲岛如同北海的点睛一笔,刻画在北海市正南方向21海里的地方。作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级珊瑚礁海洋公园,同时也是广西最大的海岛,涠洲岛这座面积约25平方千米的海岛,在中国最美十大海岛之中名列前茅。涠洲岛可以称得上是我国最大的第四纪火山岛,目前,虽说我国确认的火山地质遗迹已有不少,但在一个海洋岛上建立火山地质遗迹保护区是独一无二的。需要强调的是,该火山岛由第四纪喷溢的玄武质火山岩组成,它经历了4次喷发才建设了该岛,其中最后一次喷发的时间又距今  相似文献   

3.
琼州海峡东部水进入北部湾对广西沿海环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琼州海峡东部水域温盐资料和沿岸海洋站同步观测资料的对比发现:夏季,广西涠洲岛盐度变化规律和琼州海峡东部、中部变化规律一致,广西北海略受影响,而远离琼州海峡的龙门和白龙尾两站,则更多反映夏季陆地水文规律。同时,采用琼州海峡多年海流资料和涠洲岛定点站及近期测流站的海流观测资料对比看出,琼州海峡冬夏季余流方向仍然是自东向西。结合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同样得出琼州海峡东部水自东向西进入北部湾的事实。这些温盐分布特征和余流观测结果进一步证实:粤西沿岸流是琼州海峡水向西输运的主要来源,形成粤西沿岸流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珠江冲淡水的西向流,它们通过琼州海峡进入北部湾,加强了北部湾北部气旋式环流的形成。夏季,在强的西南风作用下,产生较强北部湾西岸北向沿岸流,促使低盐冲淡水向外海输运,然后在东部涠洲岛附近形成更大范围内气旋式环流。琼州海峡东部水进入北部湾对广西沿海环流影响的研究,直接向琼州海峡冬夏季水体输运方向的传统结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亚洲海域鲎的种类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核有关亚洲海域鲎种类和分布的历史文献发现,亚洲海域只有圆尾鲎Carcinoscorpius rotundicauda、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和南方鲎Tachypleus gigas3种鲎分布。圆尾鲎分布于中国香港、北部湾、雷州湾以南、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北岸以北、菲律宾南部以西和恒河河口印度东北部以东的海域。中国鲎分布于长江口以南的中国海域、日本濑户内海、九州岛北岸以南、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北岸以北、苏门答腊岛印度洋侧以东和苏拉威西岛以西的海域。南方鲎分布于越南西贡以南、爪哇岛北岸以北、菲律宾南部以西的太平洋海域及印度恒河印度东北部以东的印度洋海域。以前有关中国北部湾海域和香港海域有南方鲎的报道是错误的,把中国鲎的幼体及成体误当成了南方鲎。中国海域只有中国鲎和圆尾鲎2种鲎分布。中国的海南、广西、广东西部和香港(可能还包括台湾)等是圆尾鲎分布的海域。其沿岸要严禁食鲎,以防误食圆尾鲎而引起河豚毒素中毒。  相似文献   

5.
海岛调查“环境质量”课题组在参加海南组织的西沙群岛综合调查过程中,走遍了宣德群岛、永乐群岛,实地接触了驻岛部队、驻岛渔民及海上作业渔民,目睹了种种现实。我们发现由于管理上的问题以及缺乏生态意识,使得西沙群岛生物资源的开发活动已有较长时间处于无政府状态,人们酷捕捞、滥挖炸生物资源。夕日龟、鱼、贝、珊瑚等资源丰富的西沙,现已满身疮痍,脆弱的生态环境正逐步恶化,困扰不断加剧,本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我国无居民海岛自身特征蕴含的对开发顺序的客观要求,文章基于海岛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分析,从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学和国土安全学的角度阐述无居民海岛开发的影响因子,通过深入研究无居民海岛开发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用加权的方法确定无居民海岛开发的适宜度,并得出无居民海岛应当由远及近开发,远岸岛开发优先于近岸岛,对沿岸岛施行保护的结论。通过探讨无居民海岛开发时空顺序,以期为我国无居民海岛可持续开发利用,维护国家权益和保护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2009年3月,采用水下照相及摄像方法,对海南昌江沿岸海域的石珊瑚物种多样性、分布及覆盖度进行了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共发现石珊瑚10科15属28种和1未定种.其中鹿角珊瑚属(Acropora)、角蜂巢珊瑚属(Favites)、叶状珊瑚属(Lobophyllia)等为优势类群,常见分布珊瑚种类有角孔珊瑚(Gonioporasp.)、标准蜂巢珊瑚(Favia speciosa)、五边角蜂巢珊瑚(Favites pentagona)、多孔鹿角珊瑚(Acropora millepora)、十字牡丹珊瑚(Pavona decussata)、伞房叶状珊瑚(Lobophyllia corymbosa)等.石珊瑚主要分布于海尾镇三联村以南海域,覆盖率最高为12%.本次调查在海南昌江沿岸海域记录的珊瑚种类数多于以前的记录,但少于海南南岸的三亚鹿回头,也少于北部的广西涠洲岛、广东徐闻、香港等海域,随着调查次数的增加,预计会有更多的种类被发现.该海域是北部湾珊瑚幼虫交流的中间过渡区,对珊瑚礁的保护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南海经济鱼类区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庆泰 《海洋与湖沼》1959,2(4):278-283
南海是我国的热带海,位于广东之南,东临菲律宾,南接婆罗洲,西界印度支那半岛,北以台湾海峡与东海相连。南海在我国海洋中面积最为广阔,海中岛屿星布,共计有560多个,依其构造和分布,可分力二类:一为近陆岛,沿岸诸岛属之,共400多个,例如硇州岛、海陵岛、上下川岛、万山群岛、南澎列岛、南澳岛等,这些岛屿多集中在近岸江口一带,由于大陆江河的吐泄,而带来了大量有机和无机质,故在岛屿的附近形成了天然的渔场和产卵场,亦为近海渔业的优良某地。另一为海洋岛,均属于珊瑚岛或沙岛,共160多个,分成东  相似文献   

9.
正红树林红树林被称为"海底森林"、"地球之肾",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湾河口潮间带中上部,与珊瑚礁、海草床、海滨沼泽湿地并称为世界四大最富生产力的海洋生态系统。全世界有80余种红树林。我国有30多种,主要分布于海南、广西、广东、台湾、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厦门及附近海域是我国红树林的重要分布区,其中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  相似文献   

10.
我国海疆中,分布着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6500多个,多数海岛总体分布是离岸近,以群岛、列岛或独立海岛形式,集聚或分散分布在我国大陆沿岸附近海域。从古代到现在,国家和各省区根据政治和经济发展需要,建立了海岛省、市、县、乡的行政区划体系,与我国陆域的行政区有相同的层次结构,但又形成了海岛行政区的自身特点。我国海岛行政区建制及其特点1.海岛行政区建制现状按照我国的行政建制,共有台湾、海南两个省级建制;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建制;H个海岛市建制——舟山市和厦门市;还有14个海岛县建制,140多个海岛乡、镇…  相似文献   

11.
被海水环绕的陆地通称为岛。如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舟山岛、钓鱼岛等。海岛的别称还有如下:岛的别称之一——屿,如浙江的两兄弟屿,台湾的花屿、兰屿、琉球屿,福建的鹭鸶屿、鼓浪屿、塘屿、茅屿等。岛的别称之二——山,如上海的余山、小金山,浙江的大鹿山、大猫山、积谷山、白沙山,广东的万山等。岛的别称之三——沙,如江苏的双山沙、永隆沙,上海的横沙、石头沙,广东的罗斗沙,海南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等。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足迹的南澳岛生态旅游开发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采用国际上可持续发展研究中较为前沿的生态足迹方法,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引入旅游生态足迹子模型来定量衡量测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实证研究方面,对广东南澳岛的旅游生态足迹和生态系统承载力进行测度,探讨并分析海岛旅游发展的共性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以南澳岛为代表的我国海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3.
1984年4—6月间,笔者在进行鲎的资源调查中,在我国北部湾沿岸浅海发现了一种过去国内无人报导的圆尾鲎Carcinoscorpius rotundicauda。据有关资料记载,它是现存的三属四种(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utatus、美洲鲎Limulus polyphemus、马来亚鲎Tachypleus gigas、圆尾鲎Carcinoscorpins rotundicauda)中,个体最小的一种。这种鲎不能食用,人吃后会引起中毒乃至死亡。因此,广西沿海渔民都叫它鬼鲎仔。现将圆尾鲎的分类地位和形态特征,以及与中国鲎的不同之处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南海北部沿岸污损生物中的苔藓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传燕 《台湾海峡》1992,11(1):61-68
作者于1979年9月至1989年8月,先后在广东、海南及广西沿岸港湾进行污损生物和人工鱼礁附着生物周年挂板试验,并调查沿岸港湾浮标、船只、码头、水产养殖设施及其他水下设施的污损生物,获苔藓虫3871号标本,经分析鉴定为88种,隶属3目30科。它们多数是高盐暖水种和广分布种。有少数河口低盐种,遍布于中国沿岸的有26种,黄、渤海已发表的有29种,东海31种,仅南海沿岸水域28种。南海北部沿岸苔藓虫终年都能繁殖附着,附着高峰期为冬春季节的低温月份。  相似文献   

15.
天津厚蟹的幼体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厚蟹(Helice tientsinensis Rathbun)广布于我国广东至辽东半岛,穴居于沿岸或河口的泥滩上;厚蟹数量大,是沿岸渔民的佐餐佳品。在长江口及邻近水域,由于它的大眼幼体常大量混杂在捕捞的河蟹蟹苗中,因此,如何区别天然蟹苗中混杂的天津厚蟹等大眼幼体,是养殖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采集天津厚蟹的抱卵亲蟹,在实验室内进行孵化、培育,对各期幼体的形态特征做了详细描述,并和中华绒螯蟹相应的各期幼体进行比较,以期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同时也为基础理论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带周期项的海平面变化灰色分析模型.该模型保持了GM(1,1)模型能较好反应海平面变化趋势的优点,不仅能求出海平面变化速率,还能方便求出海平面变化的加速度,同时,该模型能较好的模拟海平面变化中的周期现象,从而克服了GM(1,1)不能预报周期性显著的月平均海面的缺点,并提高了预报精度.模型用于广西沿岸海平面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北海、涸洲、白龙尾3站的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分别为1.67、2.51、0.89mm/a;石头埠相对海平面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0.5~1.0mm/a;广西沿岸绝对海平面上升速率为2.0mm/a.和线性趋势项与周期项叠加的海平面分析模型相比,两者模拟精度相当.  相似文献   

17.
我国沿海有几处猕猴麇集的小岛,俗称猴岛,其中最出名的当数海南南湾猴岛,其次为上海大金山岛。南湾半岛三面临海,一面和陆地相连,横卧于海南陵水县新村港南面的海湾里,全岛面积10平方千米,海拔250米,12座大小不等的山峦绵延起  相似文献   

18.
夏季琼州海峡水交换向来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在西南风作用下,琼州海峡水交换从西向东;另一种观点则和上述相反。我们通过琼州海峡东部水域温盐分布和沿岸海洋站同步观测资料的对比发现,夏季北部湾的涠州岛盐度变化规律和琼州海峡东部、琼州海峡中部变化规律一致。由此证明,夏季南海水通过琼州海峡进入北部湾的事实。北海略受影响。而远离琼州海峡的龙门和白龙尾两站,则更多反映夏季陆地水文规律。由此证明,夏季南海水通过琼州海峡进入北部湾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防城湾是南海北部湾北岸的一个溺谷型小河口湾。该湾位于广西东兴县境内,三面由丘陵环绕,东西两侧被企沙半东和白龙半岛环抱,湾口朝南,海湾南北伸展达30公里以上。渔(氵万)岛将其分为东西两半,西为防城港,东为暗埠江水道。湾北有防城河注入,自然条件优越,广西防城港即建设在这里。防城湾是由志留系砂岩、页岩和侏罗系砾岩、页岩构成的低缓剥蚀丘陵基岩海岸。现代海滩不同岸段分别由砂、淤泥或砾石组成。潮间浅滩局部地段,生长着低矮的红树灌丛,虽然不能构成红树林海岸类型,但却反映着亚热带的自然特色。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夏季琼东、粤西沿岸上升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2006年夏季广东、海南、广西近海的海洋水文调查资料和卫星遥感QuikSCAT风场资料分析琼东、粤西沿岸上升流的空间结构特征, 探讨风场、风应力旋度对上升流的影响以及上升流区水温、海流、海平面对上升流的响应。结果表明:琼东、粤西沿岸上升流区并非相互独立, 从10 m层以下已经连成一片。琼东沿岸上升流主要由夏季西南季风驱动而产生, 风应力旋度也有一定贡献。琼东沿岸上升流的强度比粤西强。琼东沿岸海域的上层海水(18 m以浅)以离岸运动为主, 中下层海水以向岸运动为主。上层的离岸流速大于中下层的向岸流速。琼东沿岸的上升流现象是间歇性的, 与沿岸风速强弱有关。琼东沿岸海域海平面的升降与上升流的强弱有良好的关系, 上升流的强弱滞后于海平面的升降约1~2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