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应用浮游有孔虫定量统计、底栖有孔虫氧同位素和磁性地层学等资料来确定南海ODP1148站深海沉积中的上新统/更新统(P/P)界线。氧同位素期(MIS)64和65之间的P/P界线在1148站位于井深112.75m处,计算年龄为1.805Ma,在地层对比上与Vrica层型剖面的P/P界线一致。浮游有孔虫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在MIS62出现以右旋壳为主的转变,计算年龄为1.76Ma,此事件和Olduvai极性亚时顶界看来是最接近P/P界线的可靠时间面。除此以外,在1148站P/P界线及其附近没有发现重大的地层学和环境变化事件。相比之下,1148站底栖δ^18O值在3.05~2.53Ma期间快速变重,冬季表层海水温度下降了5℃,指示了北半球冰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海(咸)水入侵是我国沿海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沿海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因此,识别海(咸)水入侵前缘界线对查明灾害发育现状和防治对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地球物理方法因施工方便、获取数据连续等优点成为海(咸)水入侵界线识别的重要技术手段。阐述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和EH-4法2种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识别海(咸)水入侵界线的原理、依据,并以莱州湾南岸冲洪积扇区为实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这2种方法能够有效的识别海(咸)水入侵界线,并较好地与水质检测结果相吻合;高密度三维探测试验证明地球物理技术可以识别海(咸)水入侵界面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3.
位于黄土高原东南缘的三门峡红粘土地层,以陕县指望剖面为其典型代表。厚度为74.3m的指望剖面由上部厚34m的黄土地层和下伏厚40.3m的红粘土沉积组成,黄土为L24-L33的连续风尘沉积,下部红粘土为RS1-RS5的沉积。磁性地层研究显示:M/Ga界线位于33.8m处,黄土与红粘土界线之上20cm,Ga/Gi界线位于56.25m处的RS3中下部。该区红粘土近5Ma至2.6Ma的风尘沉积夹河湖相沉积。指望剖面的红粘土地层磁化率较黄土高原内部偏高,总体特征一致,说明近5Ma来东亚季风在区域演化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海域勘界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林 《台湾海峡》2009,28(3):432-436
制订划界方案是海域勘界工作的核心工作,包括资料分析、初拟划界草案、草案协调和协商等阶段.大多数海域界线需要分段划分.勘界实践表明,不同界线及其不同区段的界线必须运用不同的划界技术,如垂直岸线法、水道(航道)中心线法、协议线法、习惯线法、中点连线法、用海界线法及岛礁中间线法等.草案协调是勘界工作的难点,必须采取背靠背协调、面对面协商及反复沟通等方法,促成双方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5.
水成沉积与风成沉积及古土壤的磁组构特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晚第四纪水成沉积、风成沉积、古土壤等的磁组构研究表明,不同成因的沉积物具有明显不同的磁组构特征。一般地,水成沉积的体积磁化率K受物源和水动力因素控制,P和F均>1.02,q<0.5;风成沉积的K受物源控制,内陆黄土的K明显高于沿海黄土及海岸风沙K,P和F均<1.02,q的平均值>0.55;古土壤的K受母质沉积类型和成土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控制,内陆古土壤的K偏高,沿海古土壤的K偏低,内陆古土壤的K远高于沿海古土壤的K,P和F均<1.02,q的平均值在0.5左右。运用典型沉积的磁组构特征对比分析未知沉积物,可以得到未知沉积物的物源、沉积过程和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6.
通过渤海QD-3134孔位连续沉积岩芯所记录的5000aB.P.以来地磁场要素(主要是D和I及磁场相对强度)的系统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其时空变化特征与黄河中-下游区域考古地磁的测量分析结果相吻合。由变化特征显示出:I及地磁场相对强度的明显变化界线位于2500aB.P.左右,此界线与该区域孢粉及有孔虫分析显示出的组合明显变化界线相一致。D的明显变化界线位于2000aB.P.左右,此界线与竺可桢等统计分析的中国北方5000aB.P.以来的气候的明显变化界线相一致。这种变化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显示出,自龙山文化期以来,I由高值向低值变化及D由酉偏转向东偏,与气候温湿特征对应,I由低值向高值变化及D由东偏转向西偏,与温干气候特征相对应;I及D突变时期与灾害气候环境变化相对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冲绳海槽中段B孔岩芯中的沉积硅藻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52属166种和变种.根据硅藻属种组成、热带远洋种的相对含量以及整个硅藻植物群的变化特征共划分出9个组合带,并对它们的特征进行了描述;结合^14C测年数据。对该岩芯的地层年代归属进行了确定,全新世与晚更新世的界线位于该孔125cm处.上部地层为全新统,下部地层为上更新统;同时与邻近DGKS9603钻孔的硅藻生物地层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8.
生物群、沉积物和有机地球化学变化显示,古新统-始新统(P/E)界线全球事件在西藏南部定日(东特提期残留海低纬度浅水)地区存在明显响应:古新统宗浦组顶部有孔虫动物群的属、种绝灭率分别为87%和94%,始新统遮普惹组底部有孔虫属、种新生率分别达80%和69%;岩层以(生物滩相)薄-中层向厚层-块状生物灰岩转化,泥质含量增加;典型生物标志经合物参数变化明显,Pr/17比值平均从0.365增加到0.86,Ph/18由0.56变为0.92,β/17由12.843剧增到123.17,γ/17由2.46突变为29.5。结合西藏及邻区岩相分布、接触关系后认为,这种全球地质事件的响应在研究区可能是一种古海洋事件,可能由大洋环流(古水团)变化引起。  相似文献   

9.
北海盆地第三纪深海扇的定量分析T.Reynolds深海扇内富存有大量的碳氢化合物。因此,无论是从扇容积作为石油储层还是在生产期提供水的补给方面来说,它们的规模、几何形态、砂的体积、纯砂体积与总体积之比以及砂的连通性都是石油工业的关键问题。但是,至今深...  相似文献   

10.
印度洋Exmouth海台森诺曼阶-土仑阶界线处远洋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GeradR.DickensandRobertM.Owen目前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是了解过去全球变化对碳及有关的地球化学旋回的影响。海洋环境中,晚白垩纪森诺曼阶-土仑阶界线(C...  相似文献   

11.
浙江台州湾潮滩不同粒级悬沙的动力沉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蒋国俊 《海洋通报》1993,12(5):51-55
本文根据潮滩悬沙粒度,含沙量和水动力资料以及细颗粒泥沙动水絮凝试验资料,分析了潮滩不同粒级悬沙的动力沉积特性。文章认为,粒径大于32μm的粗颗粒以单颗粒重力沉积为特征,大部分在涨急前落淤;粒径在4-32μm的中细粉砂,在适宜的动力条件下(流速小于28cm/s大于18cm/s)发生动水絮凝沉积,其它时间发生单颗粒沉积;粒径小于4.0μm的粘性细颗粒在流速小于21cm/s时发生动力絮凝沉积,流速大于2  相似文献   

12.
岱海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01,自引:2,他引:101  
处于北方环境敏感带的封闭湖泊岱海,其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反映了岱海降水、水动力搬运强度以及湖面水位高低的变化。较为丰富的降水及较强的水动力条件容易沉积成分较粗的陆源碎屑颗粒;当湖面较低时,缩短了沉积物搬运区与沉积区的距离,也容易使沉积物粗颗粒组分增加,但仅从平均粒径大小上很难时对其沉积作用形式作出判断。通过对贷海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的分析,讨论了湖泊的几种可能沉积作用,区分了正常流水沉积与极端条件下风力作用以及水流与风力作用混合沉积,从而揭示了沉积时的古环境特征,在岩心12.34-14.18m段,即10.5ka前具有低湖面、气候寒冷、降水多次波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硅藻对黑潮流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报道了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物中优势硅藻种的相对含量、热带远洋种和硅藻组合的分布特征 ,讨论了热带远洋种的相对含量与黑潮流、硅藻组合的分布与物质来源的关系等问题 .结果表明 ,热带远洋种的相对含量 >2 0 %的界线与黑潮流的边界基本上一致 ;优势硅藻种和硅藻组合的分布留下了与物质来源的关系较为密切的记录 .  相似文献   

14.
在早期成岩作用理想稳定状态的观点中,沉积物沉淀包含了多个仅能发生某些氧化还原反应的剧变的限定带。实际上由于孔隙水成分可能受到有机碳输入、底层水温度和化学成分变化及沉积速率变化的影响,带与带之间的界线多少有点模糊。这些变化能造成沉积物中氧化—缺氧边界位...  相似文献   

15.
西南极海沉积硒的地球化学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4年11月—1985年4月首次南大洋考察所取得的样品和资料,通过萃取液萃取并利用荧光素法测定不同形态硒,对硒在南大洋沉积物中的地球化学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大洋表层沉积物的总硒含量为278-1168×(10-9),其与粘土粒级有较密切的关系。硒含量的地理分布表现为海湾>半深海>外陆架;沉积物中硒含量不同,但其地球化学形态分配比基本相同,分别为可交换态占15%,有机结合态占36%,无机盐态占4%,晶质氧化物态占9%,矿物晶格态占37%;沉积物剖面中间隙水硒的含量变化与铁一致,在铁氧化物还原带达到峰值;可交换态硒的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而晶质氧化物态的含量则随深度而降低;有机质的早期成岩分解是沉积硒参与再循环的主要来源;计算得出沉积柱表面逸入上覆海水的硒通量为3.5ng/(cm2·a),沉积通量为13.4ng/(cm2·a)。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珠江口盆地100多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详细的研究,排除了含明显再沉积类型的样品后,对剩余的82个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并对鉴定结果进行计算机模拟。表明该区水深D与浮游有孔虫占整个有孔种群的个体百分含量P%之间存在如下关系:ln(D)=3.32+0.0243P该关系适用水深浅于314m的海区。水深区250m以内的海区,随水深的加深,浮游有孔虫的含量迅速增加;水深超过250m之后,浮游有孔虫渐趋稳定  相似文献   

17.
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水道与朵体沉积序列及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深水水道、朵体已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发育大量深水水道-朵体沉积体系。研究现今陆坡深水沉积过程有助于揭示深海沉积分布、沉积演化规律。在回顾深水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近地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所揭示的地震反射(下超点和上超点迁移)特征研究深水沉积序列,初步探讨不同时期深水水道-朵体体系沉积动力机制,深水水道-朵体体系具有垂向的前积、加积和退积特征,并提出一种深水水道-朵体体系沉积层序模式,低位体系域早期,发育碎屑流或滑块为主的水道-朵体体系,后期则转化为浊流为主的水道-朵体体系。在深水等时地层格架内研究现代深海沉积过程及其产物,对深水储层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根据实测数据,对曹妃务沙专-泻湖海岸现代沉积的磁化率、频率磁化率与粒度、矿物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曹妃甸海区沉积类型较为复杂,可划分为深水区、潮滩区、沙坝区、潮汐汊道区。磁化率、频率磁化率同粒度分布一样?各分区各具特点,表现了不同地貌部位与水动力环境的差异,显示出委强的分现象。磁化率同金属矿物及磁铁矿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13、0.731。用磁化率分工表征各分区沉积物的特点,深水区沉积  相似文献   

19.
渤海南部现代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南部现代沉积属陆源碎屑沉积,长石含量平均45.3%,石英25.9%,可分为六个沉积区,其沉积物类型、矿物组成、沉积速率和风化程度等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0.
河口三角洲沉积地球化学是海洋沉积地球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分析测试实验手段的不断改善和河口三角洲研究的不断潭入,河口三角洲沉积物微量元素、常量元素、沉积磷酸盐及有机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批突出的成果.本文主要介绍了黄河、长江、珠江及滦河三角洲的沉积地球化学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