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理距离对中国民营企业银行贷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昌耀  李涛  李国平 《地理学报》2021,76(8):1835-1847
地理距离是企业银行贷款过程中的客观约束,而地理距离对资本流动的影响是金融地理学的基本命题。在分析地理距离对企业银行贷款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国银行业分支机构与民营上市公司贷款数据,刻画城市银企贷款的地理距离特征,探究地理距离对企业银行贷款的影响。研究发现:① 银企地理距离对企业贷款规模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地理距离越近,贷款额度越多;借贷双方地处相同城市或相同省份时地理距离对贷款规模的影响更为显著。② 中心城市、大型城市和发达城市企业银行贷款相对距离大,而非中心城市、小型城市和欠发达城市企业银行贷款相对距离小。银企地理距离对企业信贷的影响在中心城市、大型城市和发达城市更为凸显。③ 企业规模、上市年龄和国有控股历史可以缓解地理距离对银行贷款额度的约束。④ 信息化水平与地理距离在贷款可得性上具有替代关系,信息化发展有助于降低地理距离对银行贷款额度的制约,但无法消除地理距离的影响。本文认为缓解地理距离约束对于企业融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收集2018~2019年网络关注度等有关数据,利用地理集中指数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景区旅游吸引力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景区级别越高,其吸引力半径越大,景区50%的客源市场集中在900km范围内,80%的客源市场集中在1 200 km范围内.(2)景区级别越高,旅游吸引力集中度往往越小,客源市场较分散.不同季节各景区旅游吸引力差异较大,旅游吸引力集中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3)各景区的平均旅游吸引力均存在距离衰减现象,级别越高的景区在不同空间距离范围内的吸引力相差较小,衰减速度较小.不同季节的旅游吸引力衰减速度有所不同.(4)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口越多、距离越近,景区对其吸引力越强.  相似文献   

3.
休闲行为的产生条件一直受到国内外地理学者的重视,邻里建成环境作为结构性制约因素,在休闲行为研究的交叉学科中开始受到重视,但是关注其对休闲行为影响的时间差异的研究严重不足;此外相关研究多从是否产生休闲行为或活动量的角度去验证,缺乏建成环境对休闲空间特征影响的衡量。基于时间地理学理论,以广州市为案例地,结合居民的出行活动日志调查与人口普查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建筑POI普查数据,探讨居民休闲行为时空特征及居住地的邻里建成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作日,居民外出型休闲活动时间呈现出高度集中特征,高度集中于12:00~14:00,活动集聚的时空区域是12:00~14:00、4 km内;休息日,居民外出型休闲活动时间集聚的集中性减弱,活动持续时间增长;活动集聚的时空区域是9:00~20:00、1 km内。邻里建成环境的不同维度指标对休闲活动距离的作用时段与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工作日上午并无影响显著的因素;中午,休闲距离主要受到道路交叉口数量和商业中心可达性的负向影响;下午,休闲距离受到道路交叉口数量先负向后正向的影响。休息日上午,休闲距离主要受开敞空间用地比例的负向影响;中午,受开敞空间用地比例、公交站点数和到最近开敞空间距离的负向影响,土地利用混合度则是呈现先正向后负向的影响;下午,受道路交叉口数量和公交站点数的负向影响、休闲设施数量的正向影响。从作用机制来看,休息日是休闲机会和时间成本作用占主导,工作日是休闲环境作用占主导。  相似文献   

4.
为明晰高速公路对沿线土地利用的扰动影响,从高速公路施工周期出发,以京承高速公路二期为例,从施工和运营两方面探讨了高速公路扰动影响的定量评价方法,确定了施工和运营影响的程度与范围。其中,施工建设最远影响2.3 km内的土地,主要影响类型有土地破损、地块切割和交通系统阻断;根据运营影响评价结果划分了核心区(0~3 km)、辐射区(3~8 km)、外围区(8~10 km)三级影响区。总体上说,高速公路对沿线土地利用的扰动影响在分布上具有距离衰减的特征,距离主线工程越远,影响作用越弱。  相似文献   

5.
林琳  严程棋  杨莹  范艺馨  吴箐 《热带地理》2020,40(6):993-1003
基于广州13个社区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老年人“旁路”就医距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广州老年人小病及慢性病旁路就医距离以1 km为“就地—旁路”临界点,以5 km为“近旁路—远旁路”临界点,形成核心—边缘旁路就医圈层;2)男性老年人比女性老年人旁路就医距离更远;3)居住社区类型是影响旁路就医距离的关键因素,医疗级配不均对旁路就医距离远近影响较大,也是城乡社区老年人旁路就医距离差异化的重要原因;4)对社区越满意的老年人更倾向选择社区内就地就医。倾向特征、使能资源和医疗需求共同影响老年人旁路就医行为的距离远近,进而影响老年人健康公平结果。  相似文献   

6.
董瑶  孟晓晨 《地理科学进展》2014,33(12):1684-1691
随着高铁网络建设全面展开,高铁这一新兴交通方式已在旅客运输中占据重要地位,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出行交通方式的选择.为研究高铁车站影响范围与结构,本文选取京广沿线14个高铁站为研究对象,引入“客流腹地”与“商务客流腹地”的概念,分别从总客流和商务客流的角度研究高铁站腹地的范围与结构,并结合相关理论深入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京广沿线高铁站客流腹地的平均腹地半径约为151 km,大于其商务客流腹地(139 km);高铁站客流腹地范围大小与高铁站服务能力、乘客外部出行距离呈正相关,与乘客内部交通出行成本呈负相关;而高铁站商务客流腹地范围大小与高铁站服务能力、商务乘客外部出行距离呈正相关,与商务乘客内部交通出行成本呈负相关.高铁站客流腹地与商务客流腹地均具有明显的“核心—外围”结构,其中客流腹地的“核心—外围”结构与人口分布结构呈正相关,与乘客内部出行时间结构呈负相关,而商务客流腹地的“核心—外围”结构则与城市GDP结构呈正相关,与商务乘客内部出行时间结构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基于郑州市地铁1号线、2号线周边11个典型社区的居民调查数据,对地铁开通前后居民通勤交通碳排放进行了核算,从职业、收入和距离等方面分析了地铁沿线居民通勤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地铁1号线开通后人均通勤碳排放减少18%,地铁2号线开通后减少43%;(2)不同职业类型的居民在地铁开通后通勤碳减排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教师、公司职员、其他、工人、公务员;(3)居民收入与通勤交通碳排放量成正相关,与地铁开通后的碳减排比例呈负相关;(4)居民通勤碳减排率与居住地到最近地铁站的距离成负相关,地铁开通后距离地铁站为0~1,1~2,2~3 km的小区人均通勤碳排放减少率分别52.76%,41.12%,24.36%。  相似文献   

8.
葛晓东  明鑫  叶青  李振山 《中国沙漠》2010,30(5):1012-1018
以奈曼旗的西湖和舍力虎水库周边10 km范围区域为研究地,以1987年至2007年期间5个年份的Landsat TM影像为基本数据源,按与水体的空间距离,对近水区域各类土地利用面积百分比进行分地带统计。该过程通过ArcGIS平台下的缓冲区分析完成。结果表明,近水区域的土地利用活动和沙地分布的空间差异性十分显著。结果显示:①近水区域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受地表水资源分布影响显著,在1~6 km范围以内,耕地面积百分比与到水体的距离呈正相关,草地、沙地面积百分比与到水体的距离呈负相关;②各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年际变化明显,草地面积百分比呈波动性降低,耕地面积百分比逐年上升,林地面积百分比在1999年后明显比1999年以前有所增加,沙地面积百分比在1999年以前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在1999年以后迅速降低;③土地利用活动的变异程度对近水区域沙地空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二者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性。越靠近水体,土地利用活动的年际变化越频繁,导致过垦、过牧的可能性越高,沙地面积百分比越高。  相似文献   

9.
以江河源区为案例选取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及建立影响缓冲区探究牧民收入与交通发展水平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到达中心城市的通达便利程度与收入水平之间呈滞后性显著相关,即到达中心城市越便捷的县域牧民收入相对较高;(2)2005年路网密度与收入微弱负相关,2011年打破总体密度过低的限制,两者相关系数达0.471,呈显著正相关,路网总密度中高等级公路贡献越大,越能发挥公路对牧民收入的促进效应;(3)2005年县乡道与收入关联性最强,2011年省道成为影响牧民收入的最关键等级道路,但目前各等级道路均处于较低建设水平;(4)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即刻发挥对周边县域的辐射影响,距铁路距离与收入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并逐年增强,进一步建立缓冲区发现铁路300 km缓冲区以内县域收入明显高于300 km以外县域;(5)西宁机场300 km缓冲区内县域牧民收入明显高于其他县域,格尔木机场及玉树机场目前影响不显著,但未来潜力不可忽视,三大机场300 km缓冲区覆盖整个源区所有县域,最终带动牧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旅游扶贫重点村空间可达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和旅游扶贫政策的大背景下,为了发挥旅游交通在区域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为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和加快区域脱贫提供理论依据,文章以湖北武陵山区258个旅游扶贫重点村为研究样本,运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其旅游交通可达性及影响因素在空间上影响程度及作用方向的差异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湖北武陵山区内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平均可达时间为1.82 h,区域整体可达性相对较差,出行成本较高;从自然及人文2个视角对旅游扶贫重点村可达性的影响因子进行提取,各个影响因子在区域上作用大小的排序为:距最邻近县市最短路径>高程>周边旅游资源禀赋>距河流最短距离>距周边景区最短距离>坡度,距河流最短距离及周边旅游资源禀赋与可达成本呈负相关关系,其余因素均与可达成本呈正相关关系;距周边景区最短距离与坡度值大小的单位变化对可达成本空间差异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李玮  薛德升 《热带地理》2013,33(4):420-42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银行体制改革催生了以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地方银行,它们以中小企业和城乡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弥补了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市场空缺,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对银行体制改革的分析发现,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从仅限于单一地区经营,到放开地域经营限制,允许跨区域设立分行后,两银行机构网点的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其网点的地理分布在改革前后发生了较大变化。将两银行与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网点分布进行对比发现,其总行布局与地方经济发展刺激下的金融需求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两银行跨区域设立异地分行的区位选择具有较大差别:城市商业银行优先选择发达地区,而后采取全国性战略布局和区域性梯度式布局两种模式扩张;农村商业银行则优先考虑欠发达地区,然后主要以区域内跳跃式扩张。  相似文献   

12.
车冰清  朱传耿  李敏 《地理科学》2017,37(12):1867-1874
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基于网络平台的银行网点地理数据,运用最近邻指数、Ripley’s K函数以及多元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分别对五大商业银行、农业金融机构、中小商业银行、江苏地方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讨,并揭示不同类型银行网点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整体上,江苏省银行网点空间偏向分布差异明显“南多北少”,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城区密集分布和外围分散分布”;不同类型银行由于功能和市场定位的不同,除在城区密集分布的共性外,在城市外围区域的分布密度和服务范围存在较大差异。城市建成区面积、人口规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城镇化率、二三产业产值比重是影响银行网点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但对不同类型银行网点分布的影响程度不同。五大商业银行网点分布倾向于人口规模大、城镇化率高的城市,农业金融机构网点更依赖于农业人口因素,中小商业银行网点偏爱二三产业发达的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对江苏地方银行网点的布局具有显著影响,外资银行主要分布在对外开放程度高和国外资本输入较多的城市。城市行政级别和城市性质等制度因素对农业金融机构、外资银行网点区位选择的影响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3.
姚晓明  朱晟君 《地理科学》2019,39(2):294-304
在梳理中国银行业改革历程和银行网点分布时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银行空间扩张和地方性银行兴起是中国银行业空间演化的主要动力,并将该过程分解为银行操作距离和银行功能距离。在分析银行业空间演化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地方银行业特征变量作为制约企业信贷获得的解释变量。实证结果表明,减小银行操作距离只能改善西部和东北地区企业信贷环境,而降低银行功能距离则能有效提高企业信贷获得,竞争型的地方银行市场能够提高非国有企业的信贷获得,银行本地化进程亦能提高非国有企业信贷获得。在转型经济的制度背景下,市场化力量能够有效扩大银行的安全信贷范围,而分权化过程有效地维护了地方信贷环境。  相似文献   

14.
贺灿飞  刘浩 《地理研究》2013,32(1):111-122
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全国的网点布局发生了战略性变化。在经营效益的驱动下,银行采取集中化策略,大幅度减少基础网点数目,而增加支行数目。两类网点地理分布的空间不均衡性加大,地理集中度上升。网点布局向主要经济增长极集中,而从边疆地区与落后地区撤离。对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基础网点及支行空间分布统计分析表明,两者的两类网点的地理分布在股份制改革后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基础网点更加接近主要客户群体,支行则更加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结合自身的业务优势与特点,两者在两类网点的区位选择上也有一定的差别。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益导向的网点布局战略将可能带来落后地区的金融排斥问题。  相似文献   

15.
北京批发企业空间格局演化与区位选择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随着服务业对居民生产、生活影响程度逐渐增强,其企业区位选择已成为从微观视角解析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途径。以北京为典型案例地,将批发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Ripley's K(d)函数以及条件Logit模型,分析了北京批发企业空间格局演变规律与集聚特征,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批发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批发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五环以内,且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集聚规模主要集中在0~28 km范围内;② 从空间集聚强度看,集聚峰值出现的距离不断向外扩张,二环内集聚强度有所下降,并在外围形成了3个核心集聚区;③ 地方化经济、城市化经济、土地价格、集聚效益、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对批发企业区位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土地价格和集聚效益的影响最大,新企业在区位选择中都存在明显的集聚效益;④ 从不同类型批发企业来看,外资批发企业通过检验的影响因素较少,受已有该企业空间分布的影响显著且对交通区位条件、创新环境要求更高,但商业基准地价在外资企业区位选择中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基于银监会提供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地理分布数据,设计计量模型研究了2005—2017年中国金融包容的时空间差异,重点关注在基本实现分支机构城乡全覆盖(地理包容)的前提下,银行是否真正提升金融服务的普及程度,从而带动业务层面的金融包容。结果发现,各类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立的确提升了民众金融服务使用率,地理包容对业务包容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同地区起作用的银行种类差异明显,且各类银行的促进作用也在不同时期显现。研究期内,在东部地区,主要是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商业银行持续地提升了业务层面的金融包容水平;在东北地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扮演了上述角色,但后者的促进作用略晚于前者出现;在中部地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起持续性的促进作用;而在西部地区则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促进效应明显,但后者显现促进作用大幅晚于前者。  相似文献   

17.
To improve the geographical accessibility of neurosurgical emergency hospitals for elderly people, we developed several alternative site plans for a new neurosurgical emergency hospital in Sapporo, Japan. Hospitals, population data, routes, and the numerical information for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computations were input into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Pairwise comparison revealed the following weights which were assigned to each of the four criteria: 0.674 for availability of hospital beds; 0.169 for the maximum road distance of the shortest routes; 0.101 for the elderly population within a 3‐km radius; and 0.056 for the median road distance of the shortest routes. The alternative proposed could cover 4000 more elderly people in the 3‐km radius of the hospitals. The integration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constitutes a powerful tool for analysing traffic conditions in mid‐sized cities and for suggesting city planning to improve prognosis of stroke.  相似文献   

18.
张可云  裴相烨 《地理科学进展》2021,40(10):1613-1625
企业空间扩张对企业效率与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2009—2018年北京市制造业上市企业及其子公司微观数据,通过子公司空间分布变化分析了企业空间扩张模式,并分析了扩张带来的企业总部与子公司之间距离的变化,进一步采用动态面板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总部与子公司之间地理距离与经济距离的变化对不同扩张模式的制造业企业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① 在样本期内,北京市制造业上市企业扩张规模较大,空间扩张模式由等级扩散转变为等级扩散与接触扩散相结合,且以接触扩散为主;总部与子公司之间的地理距离呈上升趋势,经济距离先下降后上升。其中,技术密集型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倾向于等级扩散,非技术密集型企业与国有企业倾向于接触扩散。② 对以接触扩散为主要扩张模式的企业来说,总部与子公司之间的地理距离与企业效率负相关,而以等级扩散为主要扩张模式的企业效率受地理距离影响不显著。③ 无论企业扩张模式如何,总部与子公司之间的经济距离均与企业效率正相关。因此,不同类型的制造业企业应选择不同的扩张策略。  相似文献   

19.
深圳居民夜间消费活动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柴彦威  尚嫣然 《地理研究》2005,24(5):803-810
本文以深圳居民日常行为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资料为基础,聚焦于国内地理学研究尚处空白的居民夜间消费活动,分析了城市居民夜间消费的总体特征与时空特征。深圳居民的夜间消费活动普遍比较活跃,并以购物、餐饮及娱乐休闲为主;但平均消费时间并不长,消费频率也较低;西方国家城市中出现的夜间消费深夜化现象并不明显。夜间消费活动表现出明显的随距离衰减现象,并且形成居民夜间消费活动的圈层结构,即1km圈层的基本空间、5km圈层的主要空间和10km圈层的日常空间。另外,不同夜间消费活动类型的空间分异也比较显著,形成夜间购物(平均距离为2km)、夜间餐饮娱乐(平均距离3km)、夜间体育健身与商务应酬(平均距离3~5km)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