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新疆南天山科克苏河地区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南天山科克苏河地区构造变形特征的研究,总结出会聚板块边界造山运动过程中构造变形的演化规律为:造山运动早期,板块俯冲作用促成俯冲杂岩发生蓝片岩相变质作用的同时,发育深层次韧性挤压变形构造;俯冲作用停止后,蓝片岩抬升、拆返过程中遭受韧性挤压变形叠加;造山运动晚期,则发育大规模韧性逆冲构造和韧性平滑走滑构造;造山运动末期,发育浅层次韧脆性开阔褶皱、区域性同斜倒转褶皱及逆冲断层。  相似文献   

2.
皖南宁国一带印支期褶皱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构造解析法,通过与褶皱变形有关的小构造研究,认为皖南印支期褶皱变形可分解为三期。它们的形态、方位各异,规模、强度不等,形成机制也不尽相同。它们之间相互叠加,形成了该区非常有特色的构造变形图案。  相似文献   

3.
崔明明  彭楠  柳永清  王宗秀  旷红伟  许克民  李春麟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82002-2022082002
陆相湖盆中沉积物滑塌常造成复杂的同沉积变形,对确定古地震事件、古地形等有重要作用,系统研究滑塌变形体系有助于厘清变形成因、理解变形机理和深化区域构造背景认识。本文梳理国内外滑塌变形研究进展,总结沉积物顺坡滑塌的形成条件、滑塌变形特征,尤其是滑塌褶皱的形态演化、伴生构造、对古斜坡的指示、有关滑塌变形的物理模拟等,并结合野外变形成因的识别,探讨滑塌成因与后期构造成因变形的有效鉴别标志。综合分析认为,陆相湖盆滑塌变形与重力流沉积密不可分,单一滑塌体的褶皱形态从滑塌体后缘到前缘由圆柱状褶皱、紧闭等厚直立褶皱转变为蘑菇状褶皱,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多个阶段。在滑塌褶皱中存在逆冲断层、碎屑脉体、不规则侵蚀面、软布丁构造等,引起滑塌变形的机制可分为应力作用机制和液化作用机制。物理模拟因其可改变材料物理参数的优势,可能成为未来滑塌变形的重要研究方向。指出在鉴别滑塌成因变形和后期构造成因变形研究中仍然存在较多争议,其中未固结沉积物的活化、再改造、生物扰动、液化现象的存在是确定软沉积物变形的关键,变形构造在大尺度、层系规模上具有相同的应力场并与区域构造背景相符合是后期构造成因变形的最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4.
陆相湖盆中沉积物滑塌常造成复杂的同沉积变形,对确定古地震事件、古地形等有重要作用,系统研究滑塌变形体系有助于厘清变形成因、理解变形机理和深化区域构造背景认识。笔者等梳理国内外滑塌变形研究进展,总结沉积物顺坡滑塌的形成条件、滑塌变形特征,尤其是滑塌褶皱的形态演化、伴生构造、对古斜坡的指示、有关滑塌变形的物理模拟等,并结合野外变形成因的识别,探讨滑塌成因与后期构造成因变形的有效鉴别标志。综合分析认为,陆相湖盆滑塌变形与重力流沉积密不可分,单一滑塌体的褶皱形态从滑塌体后缘到前缘由圆柱状褶皱、紧闭等厚直立褶皱转变为蘑菇状褶皱,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多个阶段。在滑塌褶皱中存在逆冲断层、碎屑脉体、不规则侵蚀面、软布丁构造等,引起滑塌变形的机制可分为应力作用机制和液化作用机制。物理模拟因其可改变材料物理参数的优势,可能成为未来滑塌变形的重要研究方向。指出在鉴别滑塌成因变形和后期构造成因变形研究中仍然存在较多争议,其中未固结沉积物的活化、再改造、生物扰动、液化现象的存在是确定软沉积物变形的关键,变形构造在大尺度、层系规模上具有相同的应力场并与区域构造背景相符合是后期构造成因变形的最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5.
青白口系石碌群属于一套海相沉积经变质的以细粒碎屑岩、泥岩及镁质碳酸岩夹火山岩为原岩的变质岩系组合,赋存有沉积变质型铁矿和热液型铜钴矿。岩石经历了多期次变形作用的改造,总体表现为由褶皱变形往韧脆性断裂变形演化的特征,褶皱变形包含了三个变形序列的构造形迹组合。与铁矿主成矿期密切有关的NW向石碌复向斜属于海西.印支期造山运动...  相似文献   

6.
陈鹏  施炜 《地质论评》2015,61(3):536-546
古构造应力场恢复是重建区域地质演化历史的重要手段之一。断层作为地壳浅表发育的脆性变形构造,为恢复古构造应力场提供了重要地质条件。关于利用断层滑动矢量反演古构造应力场,前人进行了长期探索。目前其相关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与实际应用均取得重要进展。在断层滑动矢量反演古构造应力场的理论方面,改进的安德森模式描述了在发育先存薄弱带的情况下断层形成与演化的规律,克服了安德森模式只适用于均匀变形域的理论局限性;在研究方法方面,突破了在沉积盆地内部变形相对单一的限制,在造山带前陆或者叠加褶皱区等复杂变形区有效地开展了相关研究,并通过断层相关褶皱与同褶皱变形的滑动矢量分析,厘定出同造山作用的古构造应力场。这一方法在大巴山造山带强变形区得到了有效应用,为探讨其构造演化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川东—武陵地区构造格局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陆内变形是现今大陆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川东-武陵地区位于扬子地块的内部,远离板块边界,是研究陆内变形的绝佳场所。通过野外断裂构造详细的解析、褶皱构造的形态分析以及沉积地层接触关系的研究,建立了川东-武陵地区显生宙构造格局,探讨了多期构造演化过程。晚中生代以来的两次构造作用奠定了研究区的构造格架,认为滑脱层的深度及数量从根本上控制了川东-武陵地区侏罗山式褶皱变形的差异,褶皱与断裂构造几乎同时形成,川东地区的隔挡式褶皱为单层滑脱变形的结果,而武陵地区的褶皱构造是由于多层次滑脱背景下、差异隆升剥蚀造成的不同构造层次褶皱出露的结果。结合区域地质演化,提出川东-武陵地区显生宙时期主要经历了五期构造演化。晚志留-中泥盆世、石炭纪末和中、晚三叠世之交,研究区均以整体的抬升作用为主,不发育任何褶皱构造;晚侏罗-早白垩世发生大规模褶皱-逆冲作用;新生代晚期,受印度与欧亚大陆汇聚作用的影响,区内断裂带走滑方向发生反转,早期构造被强烈改造。   相似文献   

8.
南天山库勒湖变质岩系的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勒湖变质岩系以断片形式出现于南天山造山带中,出露宽度约3.5km。主要由层状大理岩、黑云母石英片岩、糜棱岩化大理岩和碳质灰岩组成。黑云母石英片岩的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606.3±4.39Ma,薄层碳质岩中产晚元古代的疑源类化右和微古植物碎片,如黑色六面膜片Brocholaminarianigrita等。该套前寒武系发育有4期变形:第1期变形发生于606.3Ma左右,形成矿物的生长线理和片理、大理岩;第2期变形形成于370~335.51Ma,为变质岩系的主变形期,表现为拉伸线理、流劈理及韧性剪切带的形成;第3期变形成生于259Ma左右。以发育开阔褶皱,平卧、翻卷褶皱及拉伸线理的褶皱为特征;第4期变形主要为脆-塑性变形,可能发生于146Ma左右,发育有脆性道冲断层、破劈理和引曳褶皱。这4期变形反映了南天山造山带中的构造演化热事件。  相似文献   

9.
大巴山前陆西段发育典型的横跨叠加褶皱,清楚地记录了自身构造演化历史,为查明大巴山前陆构造体制转换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本文通过野外褶皱形态分析,结合层面和断层面滑动矢量的观测,获得大巴山前陆西段中生代主要的两期挤压构造应力场,即早期(T3—J1)的构造应力场以近南北向挤压为主,大巴山地区受其控制,发生近东西向展布褶皱变形,这期构造变形与印支运动有关;晚期,即J3—K1期间,大巴山构造体制发生重大转变,本区构造应力场由近南北挤压转变为近东西向强烈挤压,大巴山发生强烈构造变形,大巴山推覆构造带以断裂活动为主,镇巴—城口—房县断裂带强烈向大巴山前陆逆掩。而大巴山前陆则以强烈的近南北向延伸的褶皱变形为主,早期近东西向褶皱遭受强烈改造,形成大巴山前陆西段较为典型的横跨叠加褶皱构造。这期构造变形是燕山运动早期活动的结果。大巴山叠加变形的研究不仅为研究中国盆—山系统变形特征提供了具体例证,而且对大巴山前陆油气勘探起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准地台型多旋回的褶皱变形—安徽怀宁地区中生代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镜元 《地质论评》1979,25(2):58-63
岩层的褶皱变形是一种常见的而又复杂的构造现象。地质工作者常用褶皱变动在时间上的发展情况,将构造运动划分成各个构造期。从褶皱形态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来探索构造应力的作用状况。有时根据沉积特征和褶皱形态可划分出上、下构  相似文献   

11.
本溪北台铁矿为产于太古宙鞍山群中的BIF.矿体形态、产状均甚复杂.构造解析表明,这种复杂性是由于经受了至少三期构造变形所引起的.本文在详细剖析各期构造变形及其对铁矿体的控制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深部找矿方向,已得到实践验证,经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江西珊城多金属成矿区主要构造带的地质构造、构造岩、矿物和岩石的形变相变、构造地球化学、X光岩组及动力学分析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论述了它们的基本特征、力学性质转化及其控岩控矿作用。本文着重指出,在珊城多金属成矿区,沙坊源断裂与南瓜山-冷水坑断裂斜接构成的"入"字型构造,是该区主要的控矿构造;NNW向构造是该区重要的赋矿构造,目前探明的多金属矿体均沿此方向展布。   相似文献   

13.
地质力学在矿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地质力学在矿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成果和进展,内容主要包括八个方面:(一)构造动力作用下岩石矿物形变相变与元素聚散的关系;(二)构造动力成岩成矿;(三)同成矿构造体系及其控岩控矿作用;(四)构造体系控岩控矿规律;(五)构造地球化学;(六)构造应力场控矿规律及模拟实验;(七)控矿构造模式;(八)成矿预测。实践证明,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在矿田构造中有所创新和发展,在许多应用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显示出地质力学在矿田构造研究中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祁连褶皱系钨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祁连褶皱系钨成矿与老地块密切相关,这些老地块富钨,为成矿提供了部分物质来源。大型钨矿床通常定位在NW向深断裂与NE向隐伏断裂交汇部位。加里东期的酸性侵入体对钨成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白钨矿矿床的形成与角闪片岩关系密切。矿区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性,中心一般为钼、铜、钨,外围为铅、锌、银。  相似文献   

15.
东坡多金属矿田是湘南重要的钨、铅、锌等多金属矿化集中区,铅锌矿床主要产在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岩中,受褶皱和断裂控制明显,千里山花岗岩为成矿提供了成矿动力和成矿物质.文章在分析铅锌矿床控矿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控矿模式,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金山金矿构造控矿特征及其模拟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研究金山金矿构造控制产出部位,控制金山金矿蚀变糜棱岩金矿和石英脉金矿体及矿石类型,控制金山金矿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运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的构造地球化学(构造成矿)高温高压实验条件进行构造控矿模拟实验,模拟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矿石的变形实验,构造控制成矿物质活化、迁移聚集以及构造控制金山金矿载金矿物成矿元素变化的模拟实验和多期多次构造应力作用下成矿物质活化、迁移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构造活动的热动力作用下,不仅使岩石、矿石产生韧性剪切变形和脆性变形,并可看出韧性变形在前,脆性变形在后,并叠加在韧性变形之上,构造作用能使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并聚集在襁皱虚脱部位,层间破碎带及裂隙交汇部位;多期多次构造应力实验不仅使变形、破裂加剧,并使成矿物质叠加富集。实验结果与金山金矿成矿十分近似,这不仅为研究金山金矿成矿和分布规律提供实验资料和依据,也为矿区进一步找矿提供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17.
湖南郴州枞树板铅锌矿X光组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对湖南郴州枞树板铅锌矿围岩及含矿构造带岩石的X光岩组分析,认为在构造变形过程中,原岩粒度越细,对变形的反映越敏感。在相同的变形条件下,较细的变质砂岩石的石英定向组构比较粗的变质砂岩内明显,板岩和粉砂质板岩的定向组构最明显。枞树板地区近EW向褶皱变形组构表现强烈,近SN向褶皱变形组构较弱。矿化热液的蚀变作用破坏了岩石中早期褶皱变形组构,但铅锌矿脉内的石英没有明显的生长组构,说明在矿化和含矿石英脉成生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张性充填结晶表现,而是一种以交代为主的矿化形式。这与从其它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取得的关于本  相似文献   

18.
歪头山-北台地区是太古代鞍山群火山-沉积岩系发育较完整地段.本文侧重于原岩建造和岩石类型讨论,并提出火山沉积岩系内沉积界面对铁矿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东天山康古尔金矿床成矿物源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连昌  姬金生 《现代地质》1998,12(3):380-387
康古尔金矿床属晚古生代火山岩区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矿石中铅为正常铅,热液系统硫同位素组成为陨石硫型,矿石中碳、钕同位素组成具深源特征,同时矿石与火山岩围岩中的Si、Sr、S、Pb等同位素组成相近,说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矿体围岩———火山岩,晚期有少量来自矿区附近的侵入岩。铅、锶同位素组成反映成矿过程中也有少量壳源物质的加入。  相似文献   

20.
江西赣中新余铁矿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类型之一,产于震旦纪火山-沉积浅变质岩系硅铁建造中。铁矿体普遍呈现"红绸带"式形态,前人认为是多期次褶皱叠加的结果。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在整个铁矿区发现,区域透入性的拉伸线理、A型褶曲十分发育,局部地段甚至出现鞘褶皱;系统测量表明,区域拉伸线理、A型褶皱的脊线走向稳定在295°~320°之间,倾角一般小于25°。推测赣中铁矿经历了强烈的塑性流变,"红绸带"式铁矿体是塑性流变,而非多期褶皱叠加变形的结果;整个铁矿区的原始形态应是一个鼻端向南封闭的巨形鞘褶皱,但变形期后不均匀的构造抬升和剥蚀,导致了不同铁矿区现今地表出露了原始形态的不同部位。结合褶皱构造对铁成矿物质的控制作用和矿区的地层出露状态分析,认为大陂-陂头、寨口-太平山-良山一带皆处于鞘褶皱的前缘部位,具有寻找富大厚矿体的找矿前景,松山-杨家桥处于鞘褶皱的西翼,平剖面上都发育小型鞘褶皱和红绸带式重叠矿体,因而也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