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兴安岭地区突泉盆地高精度重磁电特征及其构造格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西部及外围中生界是新近确定的东北油气资源新区的主力层系,其盆地内部地层展布、构造样式、油气成藏组合条件等均不明确,油气资源潜力研究程度较低。笔者以内蒙古东北部突泉盆地为主要研究区,通过高精度重力、磁力和大地电磁等地球物理方法,揭示了突泉盆地深部地层结构形态并评价油气资源潜力。综合勘探成果显示:盆地内沉积地层由盆地边缘向盆地内部逐渐倾斜,即沉积地层向盆地中心延伸,其埋深逐渐加大,马吉拉胡一带可能为盆地中心;突泉盆地内部存在区域性断裂13条,断裂走向以NE、NW向为主,这些断裂构成了研究区的基本构造格架,控制着研究区内中生界和上古生界的隆凹格局及沉积地层发育;并圈定了北部次凸、德泉次凹、白子庙次凹、东南次凸4个中生代构造单元。这些认识和成果为下一步油气资源勘探工作部署提供了盆地深部结构方面的重要证据,也对在东北油气资源新区(松辽盆地西部及外围)进行上古生界中生界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及外围上古生界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辽盆地及外围上古生界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程度均较低,资源前景广阔。通过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工作,第一阶段针对石炭系和二叠系,开展前期的盆地评价和战略选区,实施少量的地球物理勘查和科探井工程等实物工作量,围绕古生界构造演化、地层和岩相古地理、有效烃源岩以及可能的油气远景区等方面,研究盆地深部晚古生代盆地性质,揭示在新的构造体制下不同构造阶段盆地的演化规律,基本查明松辽盆地及外围上古生界的分布、厚度、岩性、岩相特征,开展烃源岩的时效性、原型盆地恢复与重建、构造演化历史和有利成藏条件研究,提出有利远景区,供企业进一步勘探验证,这对发展和创新石油地质理论,实现松辽盆地及外围油气勘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及外围上古生界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辽盆地及外围上古生界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程度均较低,资源前景广阔.通过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工作,第一阶段针对石炭系和二叠系,开展前期的盆地评价和战略选区,实施少量的地球物理勘查和科探井工程等实物工作量.围绕古生界构造演化、地层和岩相古地理、有效烃源岩以及可能的油气远景区等方面,研究盆地深部晚古生代盆地性质,揭示在新的构造体制下不同构造阶段盆地的演化规律,基本查明松辽盆地及外围上古生界的分布、厚度、岩性、岩相特征,开展烃源岩的时效性、原型盆地恢复与重建、构造演化历史和有利成藏务件研究,提出有利远景区,供企业进一步勘探验证.这对发展和创新石油地质理论,实现松辽盆地及外围油气勘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多年来一直是国内主力油气供应区,但随着松辽盆地油气勘探难度逐渐增大,勘探与开发成本增高,目前亟需新的油气接替区为油气上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接替领域和资源保障。松辽盆地外围东部发育39个沉积盆地,规模大小不一,油气勘探潜力较大,已成为东北地区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笔者对松辽外围东部地区的石油地质概况和油气勘探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结合近年来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的进展,提出了东北东部地区油气调查新方向,包括吉林东部地区白垩系页岩油气勘探、三江盆地浅层中新生界生物气勘探、三江地区早中生界海相硅质岩勘探、三江地区上古生界油气勘探,为未来东北东部地区油气资源调查与勘探的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开辟新区、探索新层系”为目的,基于野外地质调查、非震物探剖面测量、地质井钻探等油气基础地质调查,阐述了松辽盆地外围大面积火山岩覆盖区龙江、突泉、扎鲁特、林西、乌兰盖等油气新区的发育状况及中、下侏罗统和上二叠统等主要生烃层系的发育;认为突泉盆地中、下侏罗统泥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盆地生、储、盖系列完整,有望成为松辽盆地外围侏罗统油气、新层系勘探突破的远景盆地.依据暗色泥页岩分布范围、沉积厚度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论述了研究区晚二叠世林西组的页岩气资源前景.松辽盆地西缘地区的中、下侏罗统和上二叠统将成为油气新区、新层系调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自秀D1井在火山岩储层中钻遇良好的油气显示以来,秀水盆地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中生代断陷,其以往地质工作主要集中在中生界煤田勘探,油气基础地质工作程度较低。为查明秀水盆地边界、内部构造格架和地层展布特征,通过2条大地电磁测深和重力、磁力剖面测量,获得了秀水盆地及东西两侧重磁异常曲线和8 km以浅的电性结构;以钻井、地质、岩石物性等资料为约束,确定了不同年代地层的电性结构特征,综合建立了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剖面模型。结果表明秀水盆地盖层整体具有较低的电阻率特征,与下伏基底具有明显的电阻率差异;秀水盆地基底为上古生界地层,且南北基底组成不同,盆地东西两侧基底为前寒武变质岩系。盆地内部呈两凹夹一隆的构造格局,东侧规模较大。这些认识为秀水盆地及松辽外围中生代盆地的油气资源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7.
依据合肥盆地的高精度重力、航磁和大地电磁测深等地球物理资料处理,通过地层密度、磁性和电性等物性特征的分析,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初步确定了盆地的断裂展布及中、新生代地层发育特征,认为合肥盆地构造平面展布大体上可看作"周坳围中隆"的构造格局,将盆地划分为四个一级构造单元,进一步划分为十个二级构造单元,为丰富盆地构造分析提供了综合地球物理信息。根据各构造单元的地球物理特征和石油地质条件,指出六安低凸起和蜀山断裂带为盆地内有利的油气富集带。其中防虎山构造、小庙构造、木厂埠构造和小庙断块等为油气运移的指向,该带成为盆地有利勘探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老油田开发逐渐进入中后期,油气对外依存度也持续增高,亟需寻找新的油气区接替。三江盆地位于中国东北黑龙江省东部,是松辽盆地外围东部面积最大的盆地,迄今暂未取得油气勘探突破。笔者通过对三江盆地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和钻井勘探,分析总结了该区早中生代沉积的大架山组含硅质岩层系的岩性与分布特征,认为这套早中生代硅质岩与暗色泥岩地层在盆地东部广泛发育并且厚度较大,并且相关测试结果表明其中的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可达0.95%,有机质类型以Ⅱ_1型为主,处于高成熟阶段,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有望成为三江盆地油气勘探新层系,值得进一步开展油气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雪峰山西侧地区的深部构造特征,促进对油气勘探有利区段的选取,通过总结大地电磁测深模型正演计算成果特征,对大地电磁测深(MT)资料进行分析与研究,并结合测区的地质和物性特征,对研究区的断裂、褶皱、地层展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油气勘探有利区段。预测结果与油气地质中有油气显示区域基本一致,为该区下一步勘探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东北大型含油气沉积盆地油气勘探难度越来越大,老油田开发程度已进入中后期,亟需新的油气区接替。三江盆地作为松辽盆地外围7个一级远景盆地之一,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最近在三江盆地前进坳陷开展了一系列油气地质调查工作,在中生界泥页岩、晚古生界暗色泥岩地层及硅质岩生烃潜力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与认识,对评价该区油气资源潜力、进行下一步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自明 《现代地质》2016,30(6):1303-1310
摘要: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位于西非海岸,因其富含油气,资源潜力大,长期以来一直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由于该区盐构造发育,变形复杂,盆地不同地区和不同勘探目的层勘探程度并不均衡,如何全面认识和评价盆地油气资源潜力成为指导下步勘探工作的关键。通过盆地沉积-构造演化特征研究,指出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是由下刚果盆地与刚果扇盆地垂向上叠置、平面上复合所形成的叠合复合型含油气盆地,经历了前裂谷期、陆内裂谷期、陆间裂谷期和被动陆缘期等演化阶段;在构造特征分析基础上,综合考虑油气成藏要素和运聚方式等特点,划分出新生界构造-岩性圈闭、盐上白垩系构造圈闭和盐下白垩系等三个油气勘探领域;通过各勘探领域油气成藏特征等的系统分析,指出了盆地东部陆上-浅水地区是勘探盐上白垩系构造圈闭勘探领域和盐下白垩系勘探领域的有利地区,盆地西部深水-超深水地区是勘探新生界构造-岩性圈闭勘探领域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尚志MT阵列剖面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哈尔滨-尚志连续电磁剖面测深结果,研究了松辽盆地东缘盆山结合部的地质结构特征,尤其是对深层的地质结构取得了重要的认识.盆山结合部划分出3个基本单元:松辽盆地、滨东隆起区和张广才岭隆起区.盆地一侧的盖层具有双重结构.盆地具双重基底,即浅变质岩的褶皱基底与侵入岩的结晶基底.莫霍面在盆地一侧隆起,向张广才岭变深,隆起幅度4km.断裂主要为岩石圈与壳断裂,对构造单元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十三五”期间,松辽盆地及外围油气地质调查以"开辟新区,探索新层系,联合攻关新类型、新领域,支撑百年大庆油田建设"为目标,紧密围绕"松辽盆地陆相页岩油、外围中小盆地、石炭-二叠系与中新元古界深层系"三大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发现与进展:一是以基质型页岩油为主攻方向,实施页岩油参数井获工业油流,揭示松辽盆地陆相页岩油巨大资源潜力;二是阜新盆地辽阜地2井获工业油流,实现久攻不克区勘探突破,为传统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三是以深层系、非常规为指导思想,实施石炭-二叠系与中新元古界油气资源调查取得新进展.结合新形势、新需求,提出"全盆地、大地质、多资源"综合调查等下阶段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4.
松辽外围东部盆地群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东部,研究区内共有39个中小规模沉积盆地,总面积约52×104 km2.在总结东部盆地群烃源岩沉积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三江、勃利、通化及红庙子等盆地下白垩统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综合分析,查明了研究区下白垩统主力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成熟度以及有机质类型等指标特征、分布规律,并分析了影响这些指标在区域上规律变化的地质因素,以提升研究区的油气基础地质认识,为东北地区油气资源调查与勘探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石油地质概况、油气勘探现状和战略选区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中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的方向和重点。认为中国石油地质和构造条件复杂,勘探难度增大,油气资源战略选区把南海北部深水海域、松辽盆地及外围、东部及近海前古近系、青藏高原含油气盆地以及非常规油气资源,作为基础性、公益性油气资源战略调查与评价的重点,应用新技术,获得了系列重要地质认识,实现了油气发现和突破。未来应围绕上述领域开展进一步的勘查和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6.
北方新区新层系油气地质调查与勘探进展及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山—兴蒙构造带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工程”全力支撑北方新区新层系油气调查科技攻坚战,按北方石炭系—二叠系、大型盆地深层和山前构造带3个层次开展工作部署。主攻北方石炭系—二叠系,查明西北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沉积充填序列,恢复岩相古地理,建立油气成藏模式,优选战略突破目标,支撑并实现银额盆地居延海坳陷、准噶尔盆地南部博格达山前和柴达木盆地东部3个重要油气突破;重点评价塔里木盆地深层震旦系—下奥陶统成藏条件,通过开展塔里木盆地深部调查,查明了震旦系—下奥陶统盆地结构和展布,落实了生、储、盖的平面分布特征,预测了深部油气成藏模式;积极准备在山前构造带开展工作,初步查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构造格架和寒武系盐下成藏条件,在塔里木盆地温宿凸起实现了新区新层系油气重大突破,初步评价了柯坪断隆的油气资源潜力。工程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推动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在新疆开展油气矿权管理体质改革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区横山堡地区是重要的油气接替区域。本文利用构造解析、地震勘探等技术方法,对研究区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目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晚侏罗纪末期,研究区为银川复背斜东翼,喜山期构造调整后转为前缘反冲带,由一系列西冲东倾逆冲断层与断背斜组成;该区可分为西部逆冲断褶带、中部逆冲断阶带和东部过渡构造带3个构造单元。断层可分为4级;以燕山期近南北—北北东向逆断层为主,其次为喜山期近东西向走滑断层,并错断了燕山期逆断层。构造样式为一系列东倾单向叠瓦状冲断组合,由近南北向逆断层及加持于其中的断块组成,断块往往为一些小型断背斜,其轴迹走向以近南北—北北东向为主。地质结构为深层滑脱型单向东倾冲断构造。根据上述研究,在沙亥庙断裂上盘断背斜构造高部位优选出一个钻探目标。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突泉盆地侏罗系油气发现及工作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泉盆地是公益性油气基础地质调查项目在大兴安岭中南部火山岩覆盖区已发现的油气新区,有望成为实现松辽外围侏罗系油气新区、新层系勘探突破的远景盆地.基于突泉盆地地质背景、沉积特征与烃源岩发育特征,阐述了突参1井和突D1井的地质设计思路及其油气发现情况,并从原型盆地恢复、烃源岩评价、火山岩覆盖区勘探方法以及非常规致密油的超低孔、超低渗储层等方面,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