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测绘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提供了标准和规范,是测绘高校培养国际化、专业化工程技术人才的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控制测量学课程作为测绘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的测绘工程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指导,结合该课程的特点,从教学目标、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展开改革探讨,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范强  裴亮  陈颖 《测绘工程》2014,(6):77-80
为了满足职业认证制度对高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从测绘工程专业实际出发,以注册测绘师执业能力为主线,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强化学生在工程项目中的实践技能训练,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构建职业认证制度下的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针对测绘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中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科研、轻教学"等问题,以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为出发点,结合新工科建设和专业认证实践,提出了专业建设与改革思路,通过重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筑牢"以本为本"防线等改革措施,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以及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构建的"基础型、发展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专业建设与改革思路,对我国同类型高校测绘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测绘工程专业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从课间实验、集中实习、分散拓展和设计提高四方面构建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从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建立实验实习基地、全方位实验实习教学方式、改革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鉴于传统的测绘工程专业工程思维教学体系不能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新要求,提出工程思维向工程及产品思维转变的思维培养模式,拓展专业内涵外延的测绘导航方向,围绕"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改革人才培养方法,构建一种兼顾工程及产品思维的智能导航实验班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近3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兼顾工程及产品思维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以吉林建筑大学测绘与勘查工程学院应用型转型和工程教育认证平台为基础,测绘工程专业学生为对象,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实践能力提高、评价体系与反馈机制、教师培训等5个方面着手,研究了普通本科院校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完善,并应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中,希望能为高校实践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卓越测绘工程师培养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春来  焦明连  周立 《测绘通报》2013,(11):117-120
测绘工程专业学生要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测绘工程师,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关键,只有校、政、企合力共建需求互补、深度融合的和谐实践环境,打造专业基础、技术应用与科技创新三位一体的实践教育中心,多方式构建强有力的测绘师资队伍,指导学生较长时间的深入测绘工程现场顶岗实践,着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强化实践核心内容、实践保障条件、实践管理标准和实践评价监控,才能切实培养未来卓越测绘工程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文明服务能力、协作指挥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刘妍  司海燕 《测绘工程》2016,25(8):76-80
基于测绘工程专业认证的大背景和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被提升到了从未有过新高度,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迫在眉睫。为了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软人才培养理念,文中结合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提出"4+5"模式培养目标,并据此构建"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实践体系,详细阐述该体系内容构成及体系特色,为实现实践能力的本科全过程新常态培养和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高品质输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摄影测量学是测绘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对摄影测量学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持续改进,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均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江西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摄影测量学教学,依据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对摄影测量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考核与评价3个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以促进摄...  相似文献   

10.
测绘工程专业产学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围绕这一培养目标,从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等方面探讨了测绘工程专业产学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分别从理论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和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设计,指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旨在与注册测绘师制度相衔接的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认证开启了我国高校测绘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测绘类专业认证的核心是使毕业生的能力达成度目标必须符合专业认证标准的各项要求。课程作为整个教学体系的基本单元,对毕业生各项能力的达成起着基本的支撑作用。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作为测绘工程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有关工程测绘数据处理基本能力的根本保证。本文结合贵州大学办学实际,讨论了测绘专业认证背景下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注册测绘师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测绘市场与国际接轨,并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促进测绘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为职业认证考试,对测绘专业教学具有重要启示.通过对注册测绘师考试大纲的GNSS知识点分布进行剖析,并以此展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包括讲座责任制教学模式实施、强化实践教学和测绘案例分析能力的提高等,达到GNSS课“促进理论应用于实践、提高GPS案例分析能力,满足国家注册测绘师相关要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测绘仪器的开发与创新不仅是当前测绘信息化阶段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工程教育认证中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要求。仪器系统综合设计训练能够有效锻炼工科大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本文在明确专业认证中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内涵后,介绍了仪器系统综合训练实验内容的设计方法,并梳理项目设计任务与复杂工程问题间的关系,同时结合课程反馈优化实践课程设置,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落到实处,为测绘类、仪器类相关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使其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专业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其建设内容一般包括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其中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精髓。本文以山东理工大学为例,在分析测绘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了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提出了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双语教学课程、校企共建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的建设思路和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人才需求,推动中国工程教育学位国际认可,国内高校陆续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是国际化工程专业人才必备的素质,通过专业英语学习掌握必要的专业词汇、文献阅读和编写工程报告的能力,是达成专业认证毕业要求的重要途径.文中在分析现有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测...  相似文献   

16.
审视分析当前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测绘4.0"与智能测绘对测绘人才的新要求为导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结合实际情况,依托优势特色,在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手段和模式、评价方式、工程实训等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创新与实践,构建了闭环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人才培养成效和社会声誉显著,为测绘高校复合创新、知识服务型高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注册测绘师制度的推行对测绘行业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也反映了高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GPS测量原理及应用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也是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中的重要内容。结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工程专业GPS测量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的实践,从教材选取、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几方面对该课程教学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构建工程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型人才是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文中围绕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在分析专业人才定位、规格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工程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及实施效果,对同类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土木大类测量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木大类的测量学实习在培养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分析了目前实习模式的特点,指出现有实习模式存在的缺陷,认为测量实习环节应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开辟具有专业特色的实习项目,针对公路工程、桥梁工程、建筑工程和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提出新的实习模式,在教学实践改革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