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某变形边坡,基于力学基础理论,提出了变形边坡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挡土墙,即:在坡脚处设置半重力式挡土墙,墙体下方设置双排抗滑桩,墙体露出地表部分以一定倾角布设预应力锚索,通过预应力锚索与半重力式挡土墙相连提供锚拉力,以增加挡土墙抗滑力。设计时着重考虑了土体剩余下滑力、土压力、抗滑桩入土深度、锚拉力、地震主动土压力,并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得到了加固后边坡抗滑系数满足国家规范要求,该设计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验证锚索预应力修复加固变形抗滑桩机制,在大型野外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对模型试验进行了数值分析。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结果较为吻合,预应力锚索的施加可有效控制变形抗滑桩桩顶位移,降低桩身弯矩,提高抗滑桩承载能力,从而达到加固变形抗滑桩的目的,验证了锚索预应力修复加固变形抗滑桩机制。讨论结果表明:采用锚索预应力修复加固变形抗滑桩存在预应力上限值,此上限值随滑坡推力的增加三次抛物线降低,随桩顶位移的增大负指数降低,随距桩顶位置增加近似线性降低;在滑坡推力作用下,桩后土压力为正三角形分布,在预应力锚索修复荷载作用下,呈现为折线型分布。研究成果对于变形抗滑桩的修复加固工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FLAC3D预应力锚拉桩作用机制和加固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泽 《岩土力学》2009,30(Z2):499-504
运用数值模型试验方法,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治理后滑坡的加固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试验表明,FLAC3D数值模拟模型试验方法直观,且可以量化地评估加固前后滑坡和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变形特征,受力情况和计算滑坡体稳定性系数。加固后滑体的水平和垂直位移显著减小,滑体压力转移至桩体,稳定性系数大幅度提高。该方法适用于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应用于滑坡的加固效果评价和加固机制分析  相似文献   

4.
某公路路基形成了高达28m的直立超高边坡,采用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进行加固,桩长39m,最大悬臂高度28m。为确保边坡整治工程的安全施工及正常运行,选取了3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7#、2#、4#)上的锚索作为监测对象,从锚索张拉之日起,定期对锚索的受力情况进行测试。本文重点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中的预应力损失值进行了定量计算,系统分析了影响锚索预应力损失的各项因素,为预应力锚索的设计、施工以及工程管理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工程稳定性监测与信息化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坡加固工程中,新型支挡结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计算方法,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理论与设计计算方法尚不成熟.通过对某公路路基超高直立边坡锚索抗滑桩加固工程全过程的跟踪监测,对监测成果进行分析,提出了边坡防治动态信息化的初步认识.对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后续施工有重要指导意义,对锚索抗滑桩理论与计算方J法具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冯学知  李恒宝 《探矿工程》2009,36(10):68-70
三峡库区滑坡治理工程采用锚杆格构、挡土墙、抗滑桩等综合治理方案。为增加滑坡体的稳定性,在抗滑桩的顶部施工超深预应力锚索,增加滑移带的法向应力,对滑坡体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主要介绍了超深预应力锚索施工方法、锚索成孔技术、灌浆施工及张拉施工。  相似文献   

7.
考虑滑坡岩土体弹性抗力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计算方法中,均没有考虑桩后岩土体受到锚索预应力作用产生的弹性抗力对滑坡推力的影响.初步探讨了桩后岩土体上产生的预加固力的分布形式.考虑了锚索桩的荷载变化,根据桩与锚索变形协调原理,按长期荷载进行锚索预应力设计;然后按短期荷载确定滑坡最大推力,并用预加固力修正滑坡推力,而对锚索设计拉力与桩的内力则按修正的滑坡最大推力设计,这样的设计思路反映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实际受力的特点.结合重庆某滑坡的工程实例,与常规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施加预应力锚索是修复含微裂纹抗滑桩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为了探讨施加预应力锚索修复含微裂纹抗滑桩的可行性以及修复过程中抗滑桩变形破坏特征,采用大型物理模型试验对预应力锚索修复含微裂纹抗滑桩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施加预应力锚索修复含微裂纹抗滑桩可提高抗滑桩承载储备能力;滑坡荷载-桩顶位移曲线可分为挤密、线弹性变形与破坏3个阶段;滑坡荷载下桩体在滑面附近位置发生破坏,破坏具有突发性;预应力荷载下抗滑桩在锚索孔位置产生拉破坏,并伴随滑面位置裂纹的扩展;滑坡荷载下桩后土压力呈三角形分布,施加预应力荷载后土压力呈倒梯形分布;锚索预应力的施加降低了弯矩峰值,但最大弯矩位置向锚索孔位置以及滑面附近位置转移,该2处位置是采用预应力锚索修复抗滑桩的薄弱部位。研究成果对于预应力锚索修复含微裂纹抗滑桩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抗滑桩修复工程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跃刚 《探矿工程》2004,31(5):33-38
通过对襄十高速公路滑坡加固工程的论述,重点介绍了预应力锚索和钢轨抗滑桩技术在滑坡中的成功应用。对预应力锚索、钢轨抗滑桩的设计及施工工艺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边坡设计与加固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高边坡调查、勘探和稳定性评价中,应认识高边坡变形的类型、性质、机制、范围和规模,划分出稳定、基本稳定、稳定性差和不稳定级别.在高边坡设计施工中应按一定的设计思想、技术路线、基本原则和方法指导高边坡的设计施工.高边坡加固工程目前广泛采用预应力锚索框架(地梁、墩)、预应力锚索桩、普通抗滑桩和挡土墙等,应根据实际条件选用.高边坡设计尚无规范可循.如何正确认识高边坡的特性,合理地进行勘察、评价、设计和加固,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与同行专家讨论.  相似文献   

11.
结合武当山风景区某护坡工程,介绍了一种预应力锚索与悬臂桩(墙)组合补强加固高边坡变形的设计方案。通过对边坡地层的补充勘察,对护坡桩结构内力的受力分析,找出了高边坡变形加剧和桩身局部裂缝的原因,设计采用了预应力锚索补强加固悬臂桩(墙)。经过长期监测,加固后3年来的桩顶最大位移累计30.1 mm,小于国家规定的规范要求。实践表明,桩锚支护补强设计安全可靠,其成功经验和体会对类似项目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贾志波  陶连金  边金  文虎  张海祥  王志岗 《地球科学》2022,47(12):4513-4522
加固结构所的抗滑力常被简化为恒定值,不能反映其随时间的变化.为了更准确评估地震下桩-锚组合结构加固边坡的稳定性,引入非线性的模型,实现了抗滑力的实时更新.推导了安全系数和位移计算公式,讨论了结构系数对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引入指数非线性模型后,抗滑桩和锚索力均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屈服加速度随结构的变形而增大.(2)地震初期抗滑桩无加固作用.随着边坡滑动,抗滑桩的力快速增长,最终起主导作用.(3)将结构的抗滑力等效为固定值虽然简化了计算,但是忽略了达到设计值所需的位移,这可能导致边坡的危险性被低估.在加固设计时,应该考虑抗滑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陈昌富  曾松林  刘一俊 《岩土力学》2018,39(12):4569-4576
针对已有锚索抗滑桩计算模型的不足,按锚索抗滑桩实际的受力过程,考虑了施工阶段锚索预应力的损失及桩体位移对桩锚协调方程的影响,分别在预应力施加和滑坡推力作用阶段建立计算模型,并基于加权残值法建立了锚索抗滑桩的内力与变形计算方法。同时,基于Matlab平台编制了锚索抗滑桩的计算程序,将该程序对已有的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并与现有的桩锚计算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体现锚索抗滑桩在预应力施加阶段主动受力这一特殊过程对桩锚位移协调方程的影响,且能考虑下排锚索施工对上排锚索造成的预应力损失;而且与现有的计算模型相比,本模型更加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4.
河南信息南广场基坑支护工程,分别采用了桩锚支护、微型桩+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支护和微型桩复合土钉墙支护体系,具体介绍了护坡桩、预应力锚索、微型桩、预应力锚杆、土钉墙、花管桩设计施工方案以及基坑监测变形异常后采用的应急处理方案,技术成果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斌  黄芬 《探矿工程》2015,42(5):67-71,76
“5·12”汶川大地震后,震区边坡稳定性受到严重破坏,出现多种破坏形式,如崩塌、滑坡、变形等等。不稳定边坡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对边坡进行加固势在必行。预应力锚索是高边坡危害防治的主要手段,将大吨位的预应力锚索锚固于边坡体内稳固的岩层中,通过施加预应力,可抵抗边坡体深层破坏和变形。锚索预应力变化监测对于岩土锚固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它通过监控施工过程中及工后的预应力状态,检验加固工程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根据长期的监测结果对坡体稳定状态做出评价,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结合福堂水电站震后厂房边坡锚索加固及其应力监测,探讨了压力分散型锚索应力损失及变化规律,对岩土锚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预应力锚索地梁在矿山已变形边坡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土锚固是边坡岩土体加固的主要措施。以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镜铁山矿黑沟矿区已变形边坡加固工程为例,利用Slide软件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支护结构设计计算,对已变形边坡采取预应力地梁锚固+坡顶防渗排水+主、被动网防护+随机锚固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阐明了高边坡预应力锚索地梁的一般程序与方法。实践表明,采用以预应力锚索地梁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对已变形高边坡的变形控制和支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计算模型及其相应计算理论存在的问题,基于有限差分法的原理,提出了改进的锚索桩计算模型并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推导。根据实际的施工和受力过程,该模型包括预应力施加和滑坡推力作用两个阶段,通过滑坡推力分布形式的改进和桩锚协调变形方程的修正来真实反映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主动式受力特点。同时利用Matlab编制成相应的计算程序进行算例验证,并同目前普遍采用的计算理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改进计算方法及其相应的计算程序充分考虑了预应力施加这一锚索桩特有的过程所带来的影响,且在计算中不必将锚索拉力等效为在桩顶处施加的剪力和弯矩。另外还可对桩前滑面以上存在任意厚度滑体和任意复杂地基条件的情况进行合理地设计计算,相对于目前已有的计算理论,该改进方法更加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18.
锚索抗滑桩工程的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锚索抗滑桩与普通抗滑桩相比,其受力状态更加合理。本文通过建立合理的计算模型和计算简图,推导出锚索在桩身任意位置的计算公式,并编制程序实现弯矩和应力的计算,确定出最优的锚固角和最优的锚索位置,可以有效减小抗滑桩的弯矩,更加充分的发挥锚索的作用。文中最后结合延安宝塔山滑坡治理,给出了实际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9.
简文星  邓先华 《岩土力学》2014,35(8):2171-2178
锚索抗滑桩的设计计算包括锚索拉力计算和桩体内力计算,而锚索拉力又直接影响桩体内力,因此,锚索拉力计算对桩-锚结构设计十分关键。在常规和修改变形协调条件的基础上,考虑锚索预应力作用在滑动面处桩身产生的位移和转角对第i排锚索作用点处桩身位移的贡献,除去其他排锚索预应力Rj0对桩身作用产生的位移,同时考虑锚索拉力增量的水平分量作用对桩体变形的影响,对滑动面处桩身位移、转角以及其他排锚索拉力对某一排锚索作用点处桩身位移的贡献进行优化,建立优化的桩-锚变形协调方程。结合结构力学中的虚功原理和图乘法理论,编写Visual C++计算程序,通过滑坡工程实例对锚索预应力和总拉力进行计算。3种变形协调条件的计算结果表明:优化的变形协调条件不仅能使抗滑桩在预应力施加阶段处于有利的受力和变形状态,而且适用于锚索与水平面成不同角度的情况,弥补了常规和修改变形协调条件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本设计为桂柳高速公路K444+710~822上行线边坡预应力锚索加固方案设计。通过对不稳定边坡区的地貌及岩性、地质构造特征、气候及水文地质条件以及边坡变形破坏形成机制分析,简单的进行边坡加固方案论证并提出最佳的加固方案,对该方案进行详细设计。经过多个雨季的考验,证明所提出的加固方案科学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