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盐度及饵料对马粪海胆幼体生长发育及变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马粪海胆为研究对象 ,对其成熟卵的受精率与受精卵的孵化过程以及其浮游幼体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盐度在 2 7~ 35间的受精率可达95 %左右 ,最适盐度为 31,受精率可达 10 0 % ,盐度高于 35或低于 2 7受精率都将明显下降 ;以角毛藻作为马粪海胆浮游幼体的饵料效果最好 ,成活率可达 6 0 % ,体长可达 76 9μm ;早期投饵密度为 10 4 cell/mL ,后期投饵密度为 8× 10 4 cell/mL ;三角褐指藻饵料效果略差于角毛藻 ,扁藻适宜作为马粪海胆浮游幼体后期饵料。  相似文献   

2.
虾夷马粪海胆黑嘴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虾夷马粪海胆“黑嘴病”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经分离、纯化后鉴定黑嘴病的病原菌为坚强芽孢杆菌 (BacillusfirmusBredemannetWarner)。同时报道了该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 ,大小为(0.6~0.7)μm×(0.8~1.0)μm。可在1%~7%NaCl中生长 ,最适盐度2~3 ;最适pH为7~8;生长温度为8~26℃ ,最适生长温度为15℃。该菌对磺胺甲基异恶唑、复方新诺明和头孢噻肟等抗生素敏感 ,可用之治疗  相似文献   

3.
马粪海胆生殖腺粗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9(3~4)正交实验,以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生殖腺粗多糖得率为指标,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水比、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马粪海胆生殖腺粗多糖提取工艺的影响。以正交实验的实验条件和马粪海胆生殖腺粗多糖得率为自变量和因变量建立多元线性模型,所得到的统计参数分别为R=0.922,F=2.854,并用所建立的线性模型预测两个实验条件的多糖得率。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盐度对克氏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试验用虾体长(3.13±0.30)cm,体重在(1.82±0.21)g.在25℃条件下,试验设置0、2、4、6、8、10、12共7个盐度梯度.在试验设置的盐度范围内,在盐度为2时,克氏原螯虾幼虾的的耗氧率与排氨率最低,由此可以表明幼虾对盐度调节的等渗点在2左右.随着盐度升高,幼虾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也随之上升,Turkey HSD test发现,在对照组、2、4和6盐度组的耗氧率、排氨率差异明显(P<0.05).超过0~6的盐度范围时,盐度对幼虾的耗氧率、排氨率影响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盐度对小黄鱼生理的影响,以人工养殖的4月龄小黄鱼(体质量为(12.6±3.1)g)为实验对象,将在自然海水(对照组盐度为22.1)中养殖的小黄鱼转入到盐度为5(低盐组)和34.5(高盐组)的海水中进行急性盐度胁迫处理10 d,测定并分析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  相似文献   

6.
盐度胁迫对香港牡蛎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盐度胁迫下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了解盐度适应过程中牡蛎的代谢机制,本研究以盐度0、8、16、32、40为胁迫盐度,以正常海水(盐度24)为对照,开展香港牡蛎对盐度胁迫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各实验盐度组糖原含量在盐度胁迫0~8 h内下降,且盐度胁迫幅度越大糖原含量降幅越大,胁迫8 h后则无明显的变化规律。腺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组蛋白/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和Na~+/K~+-ATP酶活力的变化规律相似:在0~8 h内,各实验组酶活力均急剧下降(SIRT1上升);8~48 h内,酶活力上升;48~120 h内,酶活力逐渐趋于平稳状态,总体表现为盐度越高,酶活力越强,并与胁迫前有明显差异,且盐度胁迫幅度越高,差异越明显。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体表现出高盐胁迫下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低盐胁迫下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且盐度胁迫幅度越大,T-AOC活力的变化幅度越大。实验结果初步表明,香港牡蛎糖原含量与渗透压调节存在一定的关系,AMPK、SIRT1、Na~+/K~+-ATP酶活力及T-AOC均与渗透压调节密切相关,且在高盐胁迫下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低盐胁迫下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塑料水槽中,观察了不同盐度条件下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幼鱼(10.6±0.27g)的存活率,摄食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将星斑川鲽幼鱼从盐度为32的海水中直接移入低盐水中,在各个盐度下96h后存活率均为100%;经盐度驯化后42d的各组鱼成活率也为100%。盐度0,8,16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高于24和32组;摄食率32时最高,16时最低;饵料转化效率16时最高24时最低,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实验表明低盐度有利于星斑川鲽白化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人工育苗是我国培育中间球海胆养殖业种苗的主要手段,然而传统的海胆附着基的人工育苗效果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控制稚胆剥离损伤方面。目前,海上吊笼养殖是中间球海胆人工养殖最主要的养成方式之一,而随着室内工厂化养殖技术的更新和优化,海胆的室内工厂化养殖产业发展迅速并受到广泛关注。为探明以软质塑料膜作为中间球海胆附着基的育苗效果以及不同规格种苗养殖的效果,分别使用硬质波纹板和软质塑料膜作附着基进行中间球海胆人工育苗,并开展了大、小两种规格(壳径分别为0.5 cm和2.0 cm)的海胆种苗室内工厂化养殖和海区养殖研究,旨在明确软质塑料膜替代传统硬质波纹板作海胆育苗附着基的可行性以及中间球海胆室内工厂化养殖和海区养殖效果的优劣。实验结果表明:软质塑料膜在采苗效率方面与波纹板无异,但在促进稚胆生长和提高存活率方面优势显著(p<0.05);在不同规格中间球海胆种苗的工厂化养殖和海上养成研究中,相同养殖条件下,养殖12月龄的大规格种苗相较于小规格种苗在生长和存活方面优势显著(p<0.05),同时工厂化养殖能确保更高的养殖成活率和更优的生长性能(p<0.05),然而中间球海胆的工厂化养殖在...  相似文献   

9.
用自行设计安装的磁力浮沉子法密度装置测量溶液密度具有±3×10~(-3)kgm~(-3)的灵敏度,±3.5×10~(-3)kgm~(-3)的精密度。25℃时测定Nacl溶液的密度与Millero测量值平均偏差为2.6×10~(-3)kgm~(-3),求得NaCl的φ_v~0值为16.61(cm)~3mol~(-1)。 对12批中国标准海水及24个稀释中国标准海水的密度测量值(温度在15~25℃之间)与1980年国际海水状态方程计算值之间平均偏差为3.4×10~(-3)kgm~(-3)。实验结果表明中国标准海水及其稀释海水的密度与盐度及温度的关系遵从1980年国际海水状态方程。为中国标准海水作为溶液密度测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低盐诱导对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胚胎发育和发育初期的氧化应激、能量供应及渗透调节的影响。实验观察了低盐诱导组和对照组胚胎到达不同发育时期所用的时间以及发育初期部分酶活力的变化。研究显示,在40%~50%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时,用盐度4~12的低盐海水处理长牡蛎受精卵15 min会导致其胚胎发育明显迟缓,且诱导盐度越低,发育速度越慢,最慢(盐度4)比对照组(盐度32)到达D形幼虫的时间滞后了4 h以上。同时,用盐度8处理15 min后,受精卵的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PK)和Na~+-K~+-ATP酶水平显著降低,总抗氧化能力(Total-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水平显著升高(P0.05),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 GOT)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转入自然海水中恢复1.5 h后,四细胞期胚胎丙酮酸激酶、Na~+-K~+-ATP酶水平恢复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T-AOC水平回落至接近对照组水平,而谷草转氨酶水平无明显改变。说明低盐胁迫可能会导致长牡蛎受精卵糖代谢受阻,渗透调节紊乱,同时受到较严重的氧化胁迫,且这些改变在转入自然海水一定时间后即可恢复,不会对胚胎发育产生持续性影响,而GOT表达水平则始终无明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低盐诱导不仅会导致牡蛎受精卵胚胎发育迟缓,还可能会使其受到严重的氧化胁迫,同时阻碍其代谢功能和渗透调节。  相似文献   

11.
凡纳滨对虾对东北碳酸盐型半咸水的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了碱度和pH对凡蚋滨对虾幼虾的毒性效应,观察了幼虾在东北地区碳酸盐型半咸水水域的生存能力。结果表明,pH为8.03~8.37时,碱度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24,48和96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92,11.16和10.67mmol/L,生存的安全浓度(SC)为2.50mmol/L。碱度为5.37~42.06mmol/L时,pH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24,48,72和96h半致死值(LpH50)分别为9.26~8.64,9.14~8.62,9.10~8.80和9.00~8.80。幼虾在碱度为38.78mmol/L、pH为9.41、盐度为3.29的天然半咸水水域存活5~9h。认为高碱度、高pH是东北地区碳酸盐型半咸水水域移植凡纳滨对虾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2.
为开展黄鳍东方鲀(Fugu xanthopterus)批量全人工育苗、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特征研究, 作者使用地欧酮(DOM)、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性成熟黄鳍东方鲀进行人工催产。结果表明黄鳍东方鲀亲鱼效应时间为39~60h, 获产率为55.0%~92.5%; 卵受精率为35.5%~84.7%, 3 年产卵7 400 g; 受精卵在海水水温17.0~23.2℃、盐度21~30、pH8.0~8.2 人工条件下孵化, 孵化率为33.6%~91.7%, 孵出仔鱼499 万尾; 2005 年、2006 年经前期培育, 共培育出黄鳍东方鲀后期仔鱼394.5 万尾, 成活率为68.2%~94.3%; 室内水泥池后期培育出平均全长2.6 cm±0.2 cm 幼鱼3100 尾, 成活率为15.5%; 池塘生态培育出平均全长3.7 cm±0.5 cm 幼鱼53.3 万尾, 成活率为11.2%~13.8%。黄鳍东方鲀受精卵为沉性黏性卵, 近椭球形, 乳白色, 卵膜厚且不透明, 卵径0.9~1.0mm,在海水水温18.2~22.2℃条件下, 3 h 分裂为2 细胞; 3 h 20 min 4 细胞; 3 h 45 min 8 细胞; 10 h 10 min 多细胞; 17 h 30 min 囊胚出现; 28 h 原肠期; 57 h 15 min 胚体形成期; 69 h 20 min 心跳出现; 130 h 50 min出膜期; 144 h 孵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2.2~2.4 mm, 体圆而粗短, 尾部细长、透明; 孵出后第20 天, 胸鳍、臀鳍、背鳍基本形成, 进入稚鱼期; 孵出后第45 天, 上下颌门齿发达, 各鳍发育完整, 小刺基本形成, 进入幼鱼期。  相似文献   

13.
条纹锯鮨对盐度胁迫的耐受力及淡水胁迫恢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条纹锯鮨(Centropristis striata)鱼种对低盐度胁迫的耐受力,以及淡水胁迫后最适恢复时间范围.实验结果表明:规格(20.32±9.67)cm的鱼种在0盐度的半致死时间为(1.63±0.23)h,规格(10.20±0.63)cm的鱼种在0盐度的半致死时间为(0.77±0.23)h.同时,2种规...  相似文献   

14.
大黄鱼精子生理特性及其冷冻保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大黄鱼精子的生理特性及其冷冻保存技术。实验结果表明,大黄鱼精液pH值为6.72—7.25。精子平均密度为14.45×109·ml-1。精子离体后在精液中3.5h(25℃)仍有80.5%可以存活。在精子激活液中,不同的盐度和酸碱度对精子的活力、存活时间和运动状况影响很大。精子适宜的盐度为20—35,pH值为6.60—8.50。在海水中精子的直线快速运动仅持续3min。使用筛选出的精液稀释液和抗冻剂组成精子冷冻保存液。采用快速冷冻保存方法在液氮中保存精子。经保存1a,采用室温(21—23.5℃)自然解冻冻精,精子活力可达到89.5%±4.2%。利用冻精进行大黄鱼的人工授精试验,受精率达82.7%±5.5%,孵化率达85.7%±5.8%,与鲜精对照组相近。  相似文献   

15.
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泥蚶幼虫和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1996~1997和1999年在浙江省乐清市东发水产育苗场和福建省宁德市四海水产育苗场分别研究了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泥蚶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泥蚶浮游幼虫的适宜温度为25~33℃,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稚贝的适宜温度为1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浮游幼虫的适宜盐度为16.54~30.02,最适生长盐度为1654~23.38;稚贝的适宜盐度为10.01~30.02,最适生长盐度为10.01~23.38.泥蚶幼虫和稚贝对高温和低盐海水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这与它们夏季的繁殖期和自然分布于内湾河口区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6.
陈朴贤 《海洋科学》2012,36(11):24-29
为了探索褐毛鲿(Megalonibea fusca)胚胎孵化和早期仔鱼生长发育最适宜的盐度条件,作者观察了其胚胎在6个盐度(35、30、25、20、15、10)海水中沉浮性、发育、初孵仔鱼分布状态.结果表明:胚胎在盐度35时完全上浮,盐度低于25完全下沉,在盐度30时处于半悬浮状态;不同盐度对胚胎发育有一定影响:在盐度30~15范围内,胚胎发育较快,孵化时间较为一致,在盐度35和10发育变慢,孵化时间延长2.5 h以上;初孵仔鱼在不同盐度海水中呈不同分布状态:在盐度35时完全上浮表层,盐度25~30分布于中下层至中上层,盐度25大部分仔鱼沉底,盐度低于20,初孵仔鱼全部沉底.观察了10个盐度(35、32、29、26、23、20、17、14、11、8)海水中胚胎孵化率和早期仔鱼存活率,结果表明:褐毛鲿胚胎在盐度35~8范围内孵化率达(76±2)%~(98±2)%,在较低盐度26~11区间,孵化率达(88±0)%~(98±2)%,显示低盐区更高的孵化率,而在较高盐度29~35区间,孵化率在(82±2)%~(84±2)%,并且具有明显趋向性,即盐度大于29,随盐度升高孵化率逐渐下降;盐度对早期仔鱼存活率有明显影响:孵化后40 h 正常仔鱼最高存活率在低盐度26~8区,为(89.4±2.2)%~(97.4±0.1)%,盐度大于29,随着盐度上升仔鱼死亡率骤然升高,在盐度29~35,升至(31.7±0.7)%~(38.1±1.5)%,畸形率升至(7.1±0.2)%~(10.7±0.5)%,正常仔鱼存活率下降至(61.0±1.0)%~(61.9±1.5)%.低盐度区仔鱼有更高的存活率.褐毛鲿胚胎最适孵化盐度在29~32,早期仔鱼最适培育盐度为26.  相似文献   

17.
盐度对二倍体和三倍体长牡蛎呼吸和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室内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盐度对二倍体(2n)和三倍体(3n)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呼吸和排泄的影响。实验的盐度(S)梯度为15,20,25,30,35共5个梯度,实验牡蛎的规格为,2n:W(软体部干质量,单位为g)=0.347±0.071 g;3n:W=0.301±0.099g。实验结果表明:盐度对二倍体和三倍体长牡蛎的呼吸和排泄有显著影响。在实验的盐度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升高,二倍体和三倍体长牡蛎的耗氧率逐渐增大,盐度与耗氧率的关系可表示为,2n:Ro[mg/(g·h)]=0.0142S~(1.219),3n:Ro[mg/(g·h)]=0.0085S~(1.391);随盐度的升高,排氨率逐渐增大,当S为35时,二倍体和三倍体长牡蛎的排氨率略有下降,在实验的盐度范围内,盐度与排氨率的关系可表示为,2n:RA[μg/(g·h)]=-12.25+2.902S-0.0573S~2;3n:RA[ug/(g·h )]=-39.39+3.882S-0.06S~2。在实验的盐度范围内,二倍体和三倍体长牡蛎耗氧率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排氨率的差异则有所不同,当S为15~20时,二倍体和三倍体牡蛎的排氨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S为25~35时,其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波动幅度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稚虾蜕皮、耗氧率、排氨率和排尿率的影响。实验以D_1蜕皮期的对虾为实验材料,虾的初始湿体重为(2.485±0.303)g,实验设盐度29为对照组(用C表示),4个不同的盐度波动幅度(分别为2、4、6、8)为处理组,分别用S2、S4、S6和S8表示,每个处理设10个重复。实验分别于降低盐度和恢复盐度至29的不同时间点采样,测定对虾的耗氧率、氨氮和尿素的排泄率,实验持续7 d。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降低盐度后,S4组、S6组及S8组对虾的蜕皮整体提前1 d,且S6组对虾的蜕皮较为集中;(2)降低盐度后,所有处理组对虾耗氧率均呈现先下降后随着蜕皮到来逐渐升高的趋势,且降盐后S4组和S6组对虾耗氧率的下降速度最快(6 h),在升盐过程中,仅对照组在6 h和S4组在6 h和12 h处对虾的耗氧率与升盐前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3)对虾的排氨率呈现出盐度波动后下降的趋势(S8组除外),并随蜕皮期的到来升高(S4组除外),在整个实验过程中S4组、S6组对虾的排氨率较低,S8组对虾的排氨率较高;(4)对照组和S8组对虾的排尿率同样表现出与蜕皮高峰相吻合的关系,而S2组、S4组及S6组对虾的排尿率在降盐24 h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9.
在实验室温度28℃条件下,研究了盐度和盐度梯度(5,10,15,20,25,30,40和50)对苏拉威西秀体溞(Diaphanosoma celebensis)的存活和内禀增长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海水枝角类的24h LC50和48h LC50盐度均为36.95,适宜该溞存活的盐度范围为5~35。在低盐度下,苏拉威西秀体溞的种群增长能力相对较强,盐度20时苏拉威西秀体溞种群内禀增长率最高。在盐度5~35之间,苏拉威西秀体溞的种群增长能力没有显著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饲喂钩虾粉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低盐度胁迫适应性调节的影响,配制含0%(D0组)、8.25%(D8.25组)和33%(D33组)钩虾粉的3组等氮等能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1.80±0.72)g的凡纳滨对虾,D0组、D8.25组和D33组对虾放养密度约335尾/m~2,饲喂持续48 d,营养强化结束后进行低盐度胁迫实验,胁迫盐度为5,胁迫实验持续192 h。研究显示,低盐度胁迫结束时,D0组、D8.25组和D33组对虾死亡率分别为60%、23.33%和23.33%。D8.25组和D33组对虾血淋巴和肝胰腺中蛋白含量高于D0组,其中D33组对虾更加明显。D33组对虾血淋巴中葡萄糖含量在胁迫0~12 h低于D0组,而在胁迫24~192 h高于D0组。D33组对虾血淋巴和肝胰腺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低于D0组和D8.25组,在对虾肝胰腺中乳酸含量上则呈现相反趋势。D8.25组和D33组对虾肝胰腺中磷酸果糖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D0组。然而,各组对虾肝胰腺中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以及鳃中Na~+/K~+-ATP酶活性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显示,饲喂钩虾粉能够显著提高对虾抗低盐度胁迫能力。饲喂钩虾粉影响了对虾机体代谢,具体表现为降低了脂肪代谢水平,而增强了无氧代谢水平。饲喂钩虾粉对对虾代谢的影响可能是其提高对虾抗低盐度胁迫能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