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要把内蒙古建设成为国家战略资源支撑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日前,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导内蒙古挖掘煤炭、有色金属、稀土等资源潜力,建设成为国家战略资源支撑基地。  相似文献   

2.
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1992年建区以来,依托丰厚的稀土资源,努力创新发展,经过20年的探索与开拓,由空白到繁盛。催生了以稀土产业为主的一系列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辐射带动了本地区的科技创新与发展,完成了一次次美丽的嬗变,成为内蒙古乃至西部地区创新创业最为活跃的地方之一!  相似文献   

3.
热点新闻     
《西部资源》2012,(2):14-14
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说,内蒙古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调出量6亿多吨,占产量的60%以上,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目前的煤炭资源转化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环境污染大,加快煤炭加工技术的研发和示范试验,加快煤化工产业的升级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后石油时代的战略需要。内蒙古具备煤化工产业升级的技术优势和资源条件,希望内蒙古积极努力,在煤炭深加工上有新的突破,做成亮点。国家能源局将一如既往,积极支持内蒙古的发展,为把内蒙古打造成高技术、高效益。世界一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对煤化工行业的产业规制力度,要求产业发展必须与资源环境保护并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区域煤化工产业的制约因素进行研究,选取新疆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的关联度矩阵和耦合度曲线均表明,区域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及配套条件等制约因素的关联程度十分紧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在配备必需的资金、交通和市场条件的同时必须重视资源和环境对产业的制约作用,并将其纳入到产业项目的规划之中。  相似文献   

5.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促进内蒙古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提出,加大对内蒙古的产业、财税、金融、投资、土地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记者了解到,早在去年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就针对内蒙古能源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建议进一步提升内蒙古自治区国家能源基地的战略定位,加大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6.
2005年以来,内蒙古属地化国有地勘单位转变经营机制,建立企业制度,发展资源产业经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内蒙古模式",走出了一条企业管理,探采结合,资本运营,发展实业的新路子。但是,由于地质勘查行业的特殊性和传统体制、机制、结构的刚性化以及地质矿业市场的不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聚不仅仅是一种地理空间邻近现象,更是企业保持不败竞争、区域保证强劲发展优势的重要策略.新野县是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县级地域单元,其棉纺织产业是以传统资源为依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回顾区域发展理论,从产业集群视角对新野县棉纺织产业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产业集群的壮大对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研究表明,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带来巨大的乘数效应,不仅调整、优化了产业结构,提升了工业化质量,而且促进了城乡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如何将港口文化资源禀赋转化为创意产业,促进滨海港口地区复兴是后工业社会全球沿海港口地区发展研究的核心论题。本文探析了文化资源到创意产业的转化潜能、介质、路径、模式和运作机制,并在文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架构其实证研究范式,进而以中国舟山普陀区的木帆船、沙雕等创意产业为例,采用文化经济地理学方法调查了创意产品生产过程的项目网络特征。研究发现:港口文化资源转化为创意产业的适宜条件是由创意、资本、管理等要素结网构成创意场域,亦即在市场主导下将文化资源与现代创意、媒介、市场需求等网络式融合。最后提出促推浙江港口地区文化资源发展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西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温军 《地理研究》2000,19(2):202-208
西藏是中国自然资源最富集地区之一,但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至今仍相当落后。要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摆脱贫困落后、走向持续繁荣,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走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实现产业的资源化、特色化、社会化与生态化。既要注重自然与人文资源的多元化综合开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构筑高原特色产业;又要推动各民族人民普遍参与共同繁荣,促进一、二、三产业的协调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确保高原独特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合理开发利用丰富资源,加快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于2011年6月26日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1]号)文件,为了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发展,作为首府城市的呼和浩特应结合土地利用规划方面从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②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构建和谐人与地关系;③构建多元化产业,协调区域发展平衡三个方面发展,推动地区经济乃至全区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贺勇 《西部资源》2012,(1):14-14
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15日在内蒙古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适度控制煤炭生产总规模,大力发展非资源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也是煤炭大区内蒙古首次将“控制煤炭生产总规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据统计,内蒙古2011年煤炭产量达到9.79亿吨,比排在第二位的山西省煤炭产量高出1.07亿吨。得益于煤炭等资源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内蒙古实现了在本世纪前十年的经济腾飞,GDP增速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12.
民用核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公共安全、公众健康、环境保护等领域。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产业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从碳足迹的角度出发,遵循生命周期分析法(LCA法)的基本核算内容,测算民用核技术应用产业主要环节的碳排放情况。并通过SPSS软件计算出全国(除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2000–2019年近20年碳排放的极小值、极大值和均值,采用Min-Max归一法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然后将民用核技术产业每消耗一个能源所产生的碳排放情况与全国每消耗一个能源可能产生的碳排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民用核技术应用产业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排放总量较小,但是其产值相对较大,属于环境友好型产业,顺应了低碳发展、清洁生产、绿色发展的趋势,符合经济发展要求,有利于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鉴于此,为促进民用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各部门应统一认识,成立专门的工作协调机制,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发挥自身优势,将各项制度政策落实到位,增加项目数量,提升项目质量;推进民用核技术应用产业“内循环”发展,同时拓展海外市场,打造“外循环”高地。  相似文献   

13.
沙产业在内蒙古的构想与发展:生态系统服务体系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沙产业理论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提出沙产业生态系统服务体系理念。分析了内蒙古沙产业生态系统服务体系现状,并通过ArcGIS软件对影响内蒙古沙产业发展趋势的气候变化因素进行研究,最后分析了内蒙古沙产业发展的构想、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原则与对策。从目前发展状况和对气候变化趋势的分析,建议内蒙古沙产业发展可以在空间上由西向中、东部转移,并将其沙产业生态服务体系逐步建设完善,以推动内蒙古沙产业的健康发展,逐步提高内蒙古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水平,促进沙区生态社会经济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城市化响应与反馈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存在互动机制。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效应影响了城市化动力机制,集聚效应则促进了城市外部经济的发展,使城市化表现出不同的模式特征和地域特征;另一方面,城市化促进了高新技术发展所需要素资源的聚集与流动,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提供人力资本保障,还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创新的源动力。文章以苏州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城市化互动关系佐证了这一理论,并认为建立二者之间切实可行的调控模式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当前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受到资源家底不清、政策环境不完善和生态保护压力等因素制约,存在着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低,产业体系不健全,生产成本高,产业技术水平低,行业发展无序等问题。结合这些问题,立足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科技进步趋势,本文提出今后重点加强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政策扶持,生物质能原料资源调查评估,生物质能转化利用技术开发和能源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以期促进生物质能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乌鲁木齐资源型产业的演变特征及其空间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董雯  邓锋  杨宇 《地理研究》2011,30(4):723-734
对乌鲁木齐资源型产业的时空演化及其空间效应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的资源型产业在新疆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从空间过程看,乌鲁木齐资源型产业的规模、发展速度和布局变化与城市空间扩展在时序上具有一致性,工业用地和工业区的拓展促进了乌鲁木齐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从空间效应的指向性看,资源型产业主要...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聚度的演变可以判断区域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回顾了衡量产业集聚度的传统模型首位度指数、赫芬达尔指数、区位熵、空间基尼系数等计算方法及其不足。EG指数将空间基尼系数与赫芬达尔指数结合起来,弥补了空间基尼系数与赫芬达尔指数的缺陷,避免了因为某一个或几个企业规模过大而造成的误差。运用EG指数模型对河南省2003—2011年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能源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产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九大行业的集聚度进行了测量。产业集聚度的高低与产业性质密切相关,2003—2011年各产业集聚度升降规律性明显,产业发展尚处于低水平。通过论证高产业集聚度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承接产业转移,提出建议:(1)规划产业承接项目,促进经济转型升级;(2)突出产业发展重点,提高产业集聚度;(3)优化产业转移环境,引导产业集中布局;(4)培育优质产业集聚区,提高产业集聚区交通通达度。  相似文献   

18.
论生态旅游资源对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色旅游的产业化、市场化需要基于生态化,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可以而且应当融为一体.生态旅游资源对红色旅游产业的积极作用表现在红色旅游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产业市场和产业效益的改进上.促进红色旅游发展的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可按红色军事、红色经济、红色文化的旅游开发需要来划分.红色旅游产业的生态化体现在利用生态旅游资源,保育红色旅游资源环境、发掘红色文化中的生态文化成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19.
论生态旅游资源对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旅游的产业化、市场化需要基于生态化,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可以而且应当融为一体.生态旅游资源对红色旅游产业的积极作用表现在红色旅游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产业市场和产业效益的改进上.促进红色旅游发展的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可按红色军事、红色经济、红色文化的旅游开发需要来划分.红色旅游产业的生态化体现在利用生态旅游资源,保育红色旅游资源环境、发掘红色文化中的生态文化成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20.
高翯  白立敏  李冰心  谭亮 《地理科学》2023,(9):1527-1536
本文基于非期望Super-SBM模型,对全国30个省份2010—2018年资源型产业转型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全国资源型产业转型效率以6.26%的年均增幅持续性改善,但距离有效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转型效率提升的主要动力,规模效率优化速率停滞,持续改进动力不足。(2)全国资源型产业转型效率在空间上呈现“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和东北较落后”的阶梯状分布格局,东部、中部地区保持快速上升趋势,西部地区缓步改善,仅有东北地区在2014年后出现严重下滑。(3)各省资源型产业转型效率具有空间正相关性,集聚效应日渐增强,当前正处于高水平集聚阶段,低水平集聚基本固化。(4)产业规模、环境规制对资源型产业转型效率的提升有较为显著的推动作用,体制机制和能源强度抑制产业转型效率的改善,研发强度仅在东部地区呈现出促进作用,其他地区的科技转化驱动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