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测绘》2017,(2):83-86
<正>gangwantu港湾图(harbor chart)详细表示港湾内外要素的航海图。供舰船进出港湾、选择系泊锚地、港湾建设和登陆、抗登陆作战等使用。港湾图表示的主要要素有:海岸地貌、水系、居民地、道路网、海岸线、干出滩,海底地貌、底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根据1992年8月和1993年2月(夏、冬两季)对南麂列岛潮间带的环境本底调查以及对水质、底质、生物样监测结果的资料整理而成。调查结果表明,潮间带水质、底质除个别断面外,均处于良好状态。生物体重金属残留量全部低于全国海岸带调查时统一的标准,生态环境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3.
北黄海辽宁海湾水质和底质污染状况再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总结了北黄海辽宁青堆子湾,常江奥,小窑湾,大窑湾5个海湾水 和底质的化学污染物的分布特征。水质污染主要是无机氮和无机磷超标。底质污染为磷酸盐,硫化物和重金属多类污染要素超标。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海岛周围水体和底质中油类的污染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海岛水质和底质中油类的分析结果表明:潮间带水质油类超标率为31.0%,浅海水质油类超标率为2.2%,底质中油类均未超标,初步认为,油类污染怀江河径流和船舶排放废水有关,并对海洋环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北黄海长山群岛海域环境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1989年7月至1990年5月北黄海长山群岛海区四个航次(春、夏、秋、冬)水质及底质14000余个数据的分析测试结果,探讨了测区水质、底质各要素分布特征,并对其环境质量现状作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区环境质量良好,南部海域环境优于北部。  相似文献   

6.
福建主要港湾的水质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0年和2001年福建主要港湾的水质监测资料,对福建16个港湾的海洋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福建部分港湾的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过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局部海域已达到富营养化,要重视和防范赤潮的发生和危害.有些港湾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其综合评价指数在0.43~1.07之间.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1989年7月至1990年5月北黄海长山群岛海区四个航次(春、夏、秋、冬)水质及底质14000余个数据的分析测试结果,探讨了测区水质、底质各要素分布特征,并对其环境质量现状作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区环境质量良好.南部海域环境优于北部。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4年5月的现场调查,从水质、底质和生物三个方面构建了曹妃甸近岸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曹妃甸近岸海域各站点健康水平和综合健康水平。评价结果显示:底质优于水质和生物,综合健康评价结果为亚健康。采用反距离权重(IDW)空间插值法绘制的水质、底质和生物的健康状况空间分布图以及综合健康水平空间分布图。水质、底质和生物的健康水平空间变化趋势差别较大,综合健康分布图反映出研究区西侧比东侧污染更为严重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福建沿岸主要港湾水质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谢先全  晏路明 《台湾海峡》2002,21(2):147-153
本文应用灰色聚类和模糊聚类等方法对福建沿岸9个港湾的海水水质进行了定量分类评价,其结果表明各港湾的海水水质在总体上均属于第Ⅰ类,但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厦门西港和厦门东侧水道海域铜,铅等重金属污染严重;沙埕港和闽江口普遍存在着DIP、DIN污染,湄洲湾,泉州湾,东册湾,兴化湾和三都澳也有个别污染物超标。  相似文献   

10.
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潮间带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主要根据1992~1993年夏、冬两季南麂列岛潮间带环境本底调查的数据,采用环境质量指数法,评价了该自然保护区潮间带的水质、底质和生物体的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冬季的水质符合一类海水标准,夏季大部分区域为清洁区,仅国胜岙属尚清洁,火黍海水受到轻度污染。国胜岙的底质已有轻度污染,火岙属尚清洁,这主要与沉积物的类型有密切关系。保护区内生物体重金属的残留量均未超标。文中还提出了防治潮间带环境污染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连云港疏浚工程的环境效应—以羊窝头抛泥区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连云港羊窝头抛泥区为研究区域,对疏浚工程中产生的大量疏浚弃土倾倒入海后,所产生弃土的堆积-流失=扩散过程以及海域环境效应,进行了现场观测和计算,并从物理、化学和生物3个方面对海区的水质、底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作出客观分析,认为疏浚的环境效应主要三长两短拭个方面对海区的水质、底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作出客观分析,认为疏浚的环境效应主要取决于疏浚弃土本身的受污染程度,而对海域环境的影响,则主要是弃土扩散所造成的海水中悬浮沙量增加引起水质浑浊度的增高的物理性影响,同时由于弃土中大量的粘粒和胶粒物质具有吸附海水中重金属和采购物等污染物质的能力,有利于水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因百对各类海洋生物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十分轻微的。  相似文献   

12.
根据 2 0 0 1年 2月和 7月对崎岖列岛附近海域的水质和底质表层沉积物调查结果 ,采用环境质量单项评价标准指数法 ,对该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 :(1 )该海域水质的 p H值、溶解氧和石油类等环境因子基本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浓度则超标严重 ,该海域水质已处于严重富营养化状态 (夏季比冬季富营养化程度略低 ) ;(2 )该海域底质表层沉积物中除部分站位的重金属 Cu、 Zn含量超标外 ,有机质、石油类和重金属 Pb、 Cd、 Hg的含量均未超标 ,底质环境状况尚好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海岛周围海域的环境质量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海岛海域环境质量调查的资料,选用各海岛水质、底质和生物体中超标的污染物质的数据,评价各海岛的环境质量,为海岛综合开发、海洋环境保护和水平养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港湾海洋环境监测站位布设方法研究——以象山港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在水质污染物扩散模拟的基础上结合港湾生物、水质、水团、水动力等分区特征,确定港湾监测代表单元,结合质心点计算方法,建立港湾海洋环境监测站位优化布局方法,并在象山港进行示范。结果表明:(1)象山港作为典型半封闭港湾,水交换能力较差,水团分布相对均匀,根据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水质模拟结果及港湾生态分布特征,象山港分成9个区,各区内主要水质指标及生物生态特征基本一致。(2)采用质心点计算方法,在象山港9个区及区间(分界线)共设置16个代表性站位,各站位可作为象山港落潮时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温、盐、生物等指标的监测站位;(3)站位优化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前后2组数据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优化后的16个监测站位能较好地代表象山港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其所表征的监测信息量与现有监测站位的信息量等效。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福建省海岛水质和底质中Hg,Cu,Pb,Zn和Cd的测定,结果表明:水体中溶解态和颗粒态的Cu,Pb,Zn和Cd没有超标;底质中的Cu,Pb和Zn有部分海岛超标。初步认为与福建省陆地普遍存在的铅锌矿有关。  相似文献   

16.
滤食性贝类在对虾综合养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混养虾池中滤食性贝类如何影响虾池整个生态系统这个问题,综合了国内外这方面的文献,从滤食性贝类对混养虾池的水质、底质和其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影响,以及混养对养殖效益的影响这几个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香港维多利亚港的环境状况评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实测水文资料、污染源估算以及水质和底质的监测数据对香港维多利亚港的水动力条件、污染负荷以及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采用在8口土池开展半咸水养殖凡纳滨对虾施用NaNO3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了硝酸钠对半咸水对虾养殖池塘底质和水质的改良效果、机理及应用前景的研究。结果表明,NaNO3处理组显著提高了池塘底泥表层的氧化还原电位,显著降低了底泥的BOD5和可利用磷的浓度;显著降低了池塘水中的蓝藻相对密度;处理组的养殖成活率、产量和饲料系数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8.2%、10.1%和降低9.2%(P<0.05);处理组养殖效益明显高于对照组,每公顷池塘养虾净增加收入人民币9765元;NaNO3的施用起到了有效改良池塘底质和水质的作用。因此,NaNO3的应用可为半咸水对虾养殖池塘底质和水质的改良开辟一个新的途径,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近4年来象山港赤潮监控区水质状况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2-2005年丰水期象山港赤潮监控区水质监测基础资料,以DO、COD、DIN和DIP作为基本化学指标参数,分析了近4年来整个赤潮监控区水质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状况。并从各监测站位、监测层次分析了赤潮监控区水质的变化趋势,同时对水质污染与陆源排污、养殖业自身排污以及港内水动力条件进行了相关分析。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近4年来,象山港赤潮监控区水质的N、P污染比较严重,水质有机污染一直处于严重污染水平。整个港湾水质一直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表层富营养化程度略大于底层,DIN是富营养化的主要贡献因子。整个象山港赤潮监控区水质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均存在港顶最高,越往港湾的出口处污染越轻的趋势。4年来监控区水质污染主要与陆源排污、养殖业自身排污以及港内水动力交换能力较弱有关。  相似文献   

20.
郑东  王爱珍 《海洋通报》1994,13(5):94-96,93
多年来,虾池底质不断老化,水质越来越容易败坏,诱发的虾病很难控制,严重地制约了对虾养殖业的发展。1992年结合省水产科技包县工作,我们首次在无棣县对虾养殖中大面积推广使用光合细菌,经一年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