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将2009年7月第5候至8月第2候作为研究时段,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镇江地区2009年盛夏罕见的低温多雨寡照的极端异常气候作了诊断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同期ECMWF的中期预报产品与实况,实现了对ECMWF模式的中期预报性能检验,由此加深了对此类天气过程中期预报的理解。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东偏弱,110~120°E上空850 hPa层上存在异常南北风的辐合区,受西南季风和热带系统的共同影响,整层具有良好的水汽输送条件。在此次极端异常气候发生过程中,ECMWF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维持海上和增强西进的中期预报精准。同时,其数值产品对西风指数和850 hPa温度也具有良好的中期预报指示意义,成为准确预报此次过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2016年6—8月T639、ECMWF及日本模式中期预报性能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月 《气象》2016,42(11):1410-1417
对2016年6—8月T639、ECMWF及日本(文中简称JP)数值模式的中期预报产品进行了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3个模式对亚洲中高纬环流形势的调整和演变均具有较好的预报性能,其中ECMWF模式预报效果最好。对于副热带高压,ECMWF和T639模式均能较好地预报副热带高压移动趋势,但具体过程存在不同偏差,ECMWF模式偏差较小;3个模式中期时效均能报出四川盆地的持续高温过程,且对北方850 hPa温度的转折性变化趋势均有较好的预报能力,ECMWF和JP模式对南方地区温度变化的预报能力明显优于北方地区,T639模式对南方温度预报偏差较大,ECMWF模式综合预报效果最好。对台风妮妲,ECMWF模式预报与零场较为接近,T639模式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3.
张萍萍  孙军  车钦  董良鹏  钟敏  陈璇  张蒙蒙  张宁 《气象》2018,44(11):1424-1433
利用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和其他常规观测资料,对2016年湖北省梅雨期一次罕见极端强降水过程气象因子的异常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异常的高低纬度环流形势配合,为此次极端降水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500 hPa副热带高压较气候平均值显著偏强,有利于副热带高压西侧水汽输送加强,使得低层南风距平较气候平均值异常偏强;850 hPa 低涡强烈发展配合200 hPa分流区的形成,导致垂直方向上动力抬升也表现出一定的异常性;此外对该过程中极端降水站点上空的气象因子分析发现,水汽因子(PW)、不稳定因子(K指数)和动力因子(850 hPa散度)绝对值均比气候平均值偏高了1.5个σ以上,并且超过历史相关统计值的上四分位值。最后给出了此次过极端强降水过程的天气概念模型及气象因子异常度的定量配置图。  相似文献   

4.
《气象》2018,(湖北梅汛)
利用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和其他常规观测资料,对2016年湖北省梅雨期一次罕见极端强降水过程气象因子的异常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异常的高低纬度环流形势配合,为此次极端降水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500 hPa副热带高压较气候平均值显著偏强,有利于副热带高压西侧水汽输送加强,使得低层南风距平较气候平均值异常偏强;850 hPa低涡强烈发展配合200 hPa分流区的形成,导致垂直方向上动力抬升也表现出一定的异常性;此外对该过程中极端降水站点上空的气象因子分析发现,水汽因子(PW)、不稳定因子(K指数)和动力因子(850 hPa散度)绝对值均比气候平均值偏高了1.5个σ以上,并且超过历史相关统计值的上四分位值。最后给出了此次过极端强降水过程的天气概念模型及气象因子异常度的定量配置图。  相似文献   

5.
尹姗  任宏昌 《气象》2018,44(2):326-333
对2017年9—11月T639、ECMWF及日本(文中简称JP)数值模式的中期预报产品进行了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三个模式对亚洲中高纬环流形势的调整和演变具有较好的预报性能。在中期时效内ECMWF能够较好地预报副热带高压的南北摆动和东西移动趋势,T639模式对副热带高压位置的预报易偏北。对850 hPa温度场,ECMWF模式的平均预报误差较小,预报性能较好,T639(JP)模式预报较实况偏低(偏高)。三个模式对台风玛娃中心位置的预报较零场偏西偏南,强度预报均偏弱,其中ECMWF模式对台风转向有所体现。对于冷空气过程中的海平面气压场预报,ECMWF模式对冷高压的强度预报与零场更为一致,而T639和JP模式的预报偏差较大。  相似文献   

6.
霍达 《气象》2017,43(8):1016-1021
文章对2017年3—5月T639、ECMWF及日本(文中简称JP)数值模式的中期预报产品进行了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T639模式和ECMWF模式对亚洲中高纬环流形势的调整和演变均具有较好的预报性能。T639模式和ECMWF模式对850 hPa温度的转折性变化趋势均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其中对南方地区温度变化的预报能力明显优于北方地区,ECMWF综合预报效果最好。此外,选取了2017年5月3—7日的沙尘天气过程进行个例分析,发现ECMWF模式对此次过程的海平面高压系统的中期预报指示意义较好。  相似文献   

7.
2016年3—5月T639、ECMWF及日本 模式中期预报性能检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峰 《气象》2016,42(8):1020-1025
对2016年3—5月T639、ECMWF及日本(文中简称JP)数值模式的中期预报产品进行了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3个模式对亚洲中高纬环流形势的调整和演变均具有较好的预报性能,其中ECMWF模式预报效果最好。3个模式对850 hPa温度的转折性变化趋势均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其中对南方地区温度变化的预报能力明显优于北方地区,ECMWF综合预报效果最好。此外,选取了2016年3月3—5日的沙尘天气过程进行个例分析,发现T639和ECMWF模式对此次过程的地面高压系统的中期预报指示意义较好。  相似文献   

8.
王超 《气象》2007,33(8):112-117
我国3—5月冷空气活动频繁,温度变化剧烈,且沙尘天气频发。为检验数值模式的预报效果,积累预报经验,对T213模式96小时预报产品进行检验分析,并与ECMWF及日本模式的预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T213、ECMWF及日本模式的中期预报性能均较好。相对地,ECMWF在对中高纬度大型环流的调整及副热带高压主体的预报方面,日本模式在对850hPa温度的预报方面能力稍强。另外,选取2007年5月8—10日发生在我国的一次沙尘天气个例,分析发现T213与ECMWF模式对于引发此次沙尘天气的地面强风的中期预报指示意义较好,日本模式稍差。  相似文献   

9.
2014年3—5月T639、ECMWF及日本模式中期预报性能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为一 《气象》2014,40(8):1019-1025
为了更好地应用T639模式中期预报产品,对2014年3—5月T639模式中期预报时效产品进行了天气学检验,并与ECMWF(简称EC)和日本模式(简称JP)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家模式均对亚洲中高纬大气环流形势的调整和演变具有较好的预报性能,并且可以较好地预报出南支槽东移演变的过程;对于850 hPa温度场,ECMWF模式的预报效果要明显优于T639和日本模式;另外,选取了2014年4月22—24日的强沙尘暴过程进行个例分析,发现ECMWF模式对此次过程的地面高压系统的中期预报指示意义最好。  相似文献   

10.
2009年3—5月T639、ECMWF及日本模式的中期预报性能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杰  王蕾  秦宝国 《气象》2009,35(8):112-117
为更好地应用T639模式中期预报产品,对2009年3-5月T639模式进行天气学检验,并与ECMWF和日本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T639和ECMWF模式及日本模式预报性能均较好,相对地,ECMWF对中高纬大气环流的演变及850hPa温度有较强的预报能力.选取2009年4月23-25目的沙尘天气个例,T639模式对于引发此次沙尘天气的地面强风的中期预报指示意义最好,日本模式次之.  相似文献   

11.
冬季南京北郊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阴离子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9年冬季在南京北郊进行24 h采样,运用离子色谱法研究大气PM10中水溶性阴离子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PM10中阴离子的平均总质量浓度在白天和夜间分别为658.21、622.84 μg/m3;PM2.1则分别为337.86、319.97 μg/m3,阴离子主要存在于细粒子中;主要水溶性阴离子均为SO42-,且海盐对南京北郊大气PM10和PM2.1中的SO42-质量浓度影响很小。SO42-、Cl-和F-粒径谱分布相似,均呈双模态;NO3-和NO2-主要呈现单模态。SO42-与NO3-、F-与NO3-、SO42-与Cl-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相关显著,说明其存在一定的同源性。NO3-/SO42-的平均值在白天、夜间分别为0.058 2、0.048 4,说明南京北郊大气污染以固定源为主。分析NO3-、SO42-前体物的转化率知道,采样期间SOR和NOR的平均值均大于10%,即SO42-部分来源于SO2的二次转化,而不是单一来源于一次污染物。  相似文献   

12.
Observations of in situ fluorescence of chlorophyll-a in Saanich Inlet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the in situ fluorescence line of chlorophyll-a in remote sensing studies of surface water productivity is investigated in a series of spectroscopic and water sampling measurements made from a launch in Saanich Inlet,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The paper demonstrates the proportionality of the observed height of the line to measured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s. Weighting corrections are applied to allow for the observed vertical variations in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s. Changes in the blue/green region of the observed spectra are also considered as an indicator of the chlorophyll present, and the two methods appear capable of giving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s to a comparable accuracy for the relatively high levels observed.  相似文献   

13.
利用铜川3站1964—2010年春季气温、降水、风、日照等观测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分析铜川春季气候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铜川春季平均气温为11.6oC,平均气温年际变化呈现增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74oC/10 a,北部增暖显著,南部次之,中部最小;北部出现≤-2.0oC和≤-4.0oC的概率较大,中部次之,南部最小;≤-2.0oC出现频率为3.4%~12.4%,≤-4.0oC出现频率为1.1%~5.9%;平均降水量为115.9 mm,由北向南递减,降水随年际变化呈减少趋势,下降最显著的是4月;日照百分率3、5月最小,4月最大,平均总辐射量自北向南递减;地形原因导致风分布不均匀,平均风速北部最大,南部次之,中部最小,呈现4月明显偏大,3、5月基本接近的月际变化规律;一日内风速通常夜间较小,午后较大,春季大风一般伴有寒潮,降温天气;全市大风分布差异很大,北部宜君占53.4%,4月最多,占42.8%。  相似文献   

14.
2019年3月21日21:13广西桂林市临桂区国家气象观测站测得60.3 m·s-1的瞬时极大风速,2019年4月13日14:11广东湛江市徐闻县下属和安镇镇政府自动气象站测得50.7 m·s-1的瞬时极大风速,两地均出现比较明显的风灾.通过分析监控视频、无人机航拍资料、现场勘察和走访目击者,获得如下结论:21:09-...  相似文献   

15.
天津夏季大气消光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10年夏季天津城市边界层观测站颗粒物、黑碳气溶胶、氮氧化物(NOX)浓度、地面能见度和气象梯度观测资料,分析了天津夏季大气消光特性及低能见度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天津夏季主要污染物为PM10和PM2.5,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为529.06M.m-1,其中,吸收系数为50.17M.m-1,散射系数为478.89M.m-1,气体吸收系数为7.74M.m-1,气溶胶单次散射反射率为0.87。天津夏季边界层大气状态有近一半的时间为中性或偏稳定层结,当出现中性或偏稳定层结大气时则有接近一半的情况出现低能见度事件(能见度<5km),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6.
2021年8月3日柳州市出现一次伴有短时强降水和下击暴流的强雷暴大风天气过程。利用观测资料以及柳州自动站分钟级数据、雷达、风廓线等资料,对此次过程中下击暴流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过程是在大陆高压与热带辐合带间中低层为一致东北气流的背景下,弱垂直风切变与强不稳定能量、深厚干空气源、近地面的干绝热递减等有利环境条件下,由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抬升触发的。②下击暴流初始回波具有脉冲风暴特征,之后发展成多单体风暴;下击暴流发生前有反射率核心下降,低层入流及中层径向辐合增强等特征,其垂直结构表现为低层辐散、中层辐合、中高层辐合旋转。③地面大风出现前风廓线雷达风场有明显高空动量下传和低层风速减小,大风出现在低层风速开始增强时刻,早于低层风速最强时。④下击暴流的产生与降水粒子的拖曳作用和负浮力有关;地形作用使得强对流回波沿地形运动,且下坡地形与峡谷效应对极端大风的形成有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夏季中国地区降水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利用NCEP/NCAR大尺度再分析资料和区域气候模式RegCM-NCC,模拟了2003年夏季(6~8月)中国地区的降水和土壤含水量的分布。结果表明,RegCM-NCC较好地模拟出江淮地区的洪涝,但是对江南和华南发生的严重伏旱的模拟不明显;模式模拟的土壤含水量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地区的降水和洪涝状况,包括江淮地区的洪涝和江南、华南发生的严重伏旱;江淮地区前期高土壤含水量及后期强降水是该地区洪涝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加密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卫星云图和SWAP强对流路径预报资料、多普勒雷达以及风廓线雷达资料,用天气动力学诊断方法,对2013年一次影响湖北省荆门地区的江淮气旋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是由于中高纬有高原槽发展东移,槽前正涡度平流作用使得低层西南涡加强,低层减压形成江淮气旋,气旋东移发展而产生暴雨;(2)强降雨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段,分别与西南涡加强东移和江淮气旋生成有很好的对应;(3)500h Pa垂直速度表明,强上升运动区的移动方向与雨带移动方向一致;水汽通量辐合中心发展并向东北方向移动,跟强降水有直接的对应关系;(4)风廓线雷达反演的热成风温度平流变化,大气折射率常数大值中心以及SWAP的强对流云团的路径外推预报对本地强降水发生位置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8年4月7日夜间,洛阳市出现了入春以来的首次区域性雷暴天气,栾川县出现局地大暴雨,12 h降水量达到96 mm.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乡镇雨量站、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此次区域雷暴过程中伴随的局地大暴雨成因,结果表明:这次局地大暴雨是在强垂直温度梯度条件下,低涡系统的东移,致使涡前切变线移入不稳定能量区,诱使不稳定能量暴发而产生的强对流天气,涡前切变线是这次过程的触发机制;前期晴朗高温天气所积蓄的不稳定能量释放是导致强降水形成的有利条件;K指数、SI指数等对流指数对此次局地暴雨有很好的反映;对流触发后生成的中β尺度对流系统稳定维持在栾川且获得发展是造成强降水的主因;栾川特殊的山地地形(伏牛山脉)对降水有一定的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陕西2003年盛夏连续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实时资料和 T2 1 3数值预报产品 ,分析了 2 0 0 3年 7月 1 3日和 1 5日陕西连续性暴雨 ,结果表明 :活跃的副高是造成大降水的大尺度环流系统 ,70 0 h Pa低涡切变线、偏南急流持续出现为暴雨提供了动力和水汽条件 ,暴雨落区在高空急流的右侧辐散区和低空急流左前侧辐合区、低涡东部的重叠处 ;70 0 h Pa Q矢量辐合区与暴雨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