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闽南强对流活动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雹、雷雨大风和局地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是影响闽南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为了进一步做好闽南金三角地区经济开发的气象服务工作,厦门特区气象台于1985年底组织了“闽南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课题的研究。在省气象局领导和有关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对1986-1988年12次强对流过程的强化观测,取得了大量的资料,并进行了较深入的介例分析。在此基础上,又对1981年以来的31个冰雹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从而得出闽南地区强对流的活动规律和短时预报方案,在1989年的初步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强对流天气的短时预报能力,本文对1985-1994年汛期我省强对流天气713雷达回波源地、结构及回波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统计规律对我省强对流天气的短时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2016年8月27日芒市地区产生局地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典型的对流单体和飑线系统汇合加强影响下产生的短时强对流天气,RCS剖面对流高度能直观反应出单点强对流的发展情况;飑线生成、发展壮大过程中,飑线产生的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天气是逐步加强的,而飑线系统与强对流风暴合并短时内导致雷暴天气加强和降雨量增大;飑线衰弱过程与雷达二次产品SS中的最大反射率所在位置高度的递减规律趋势符合,是飑线系统减弱的预报指标。这次强对流过程从天气形势上未做出准确预报,希望从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资料分析中得出的预报特征能帮助今后提前发布强对流天气预警。  相似文献   

4.
陈良栋  黄炎  刘凤舞 《气象》1986,12(6):12-15
强对流天气的短时预报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气象问题之一。天气雷达是探测和研究强对流天气的有效工具,利用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制作强对流天气的短时预报,需要进行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一套有效的通信和资料处理系统,以便迅速收集和整理雷达  相似文献   

5.
利用1984-1998年4-9月驻马店雷达探测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强对流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根据强对流天气的回波形态,强度,高度和路径,确定了预报掼标,在微机上开发了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烽务系统。  相似文献   

6.
利用1984~1998年4~9月驻马店雷达探测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强对流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根据强对流天气的回波形态、强度、高度和路径,确定了预报指标,在微机上开发了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一种综合利用高空资料、地面指标和雷达回波参数制作本站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的方法和初步试用结果。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指导雷达探测和制作本站短时预报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文章应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并结合天气图、T-logp图等资料,对发生于2011年6月13日内蒙古西部巴彦淖尔市东部地区的一次局地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雷达冰雹概率、垂直累积含水量、回波顶高、风暴追踪信息等产品以及自动站天气实况等发现,用于短时临近预报的雷达冰雹概率及风暴追踪信息产品在该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与天气实况并不能很好地符合。其原因:一方面与雷达对风暴的跟踪和SCIT算法有关,另一方面表明天气背景以及短时强对流天气所具有局地性特点在短时临近预报中未能充分考虑。通过该个例的分析,对于业务人员认识本地区的强对流天气发生特点并提高预报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唐洵昌  周曾奎 《气象科学》1991,11(3):331-337
短时预报的重点是中尺度系统所反映的强对流天气,针对这种天气的特点,为解决定点、定时、定量预报和快速传递的要求,我们研制了“江苏省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系统”,其设计思想是将探测、预报、通讯和服务作为一个技术总体来考虑,在现有的气象技术设备条件下,和以往积累的大量短时预报经验基础上,应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了多个功能模块和分系统,最后组合成一个业务系统。这既符合我国的国情和技术发展的现状,又具有一定的预报水平和业务化能力。在业务中投入试验证明该系统既实用又具有速度快、操作简便、预报结论客观化的特点,是省级气象台预报业务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强对流天气监测短时预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英惠  伍星赞  周彪  尹新怀 《气象》1996,22(8):20-23
作者在前3年研究和试验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套适合湖南实际情况的较完善的准客观强对流天气监测短时预报系统,它包括图形图象显示,雷达定量估算降水和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方法子系统。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天气雷达、地面和探空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FNL 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强对流天气分类识别技术和短时临近预报技术,开展风暴临近预报、强对流天气分类预警、基于数值预报的强风暴潜势诊断等研究,获得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高原山地机场及周边区域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0~2h实时定量预报产品和0~12h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产品,建立可业务运行的机场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通过检验,证明该预报系统有较好的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能力,满足机场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12.
二种稳定度指数在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谭凌志 《广西气象》1999,20(1):27-28
以1998年1-10月梧州市出现的强对流天气作为榇一,比较和分析了址种稳定度指数值在发生强对流天气时的前后演变情况,初步得到它们的应用规律,并且指出,卷挟指数在单站强对流天气的临近工短时预报中更具参考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技术进展与挑战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是国家防灾减灾、重大社会活动和精细化天气预报的迫切需要。虽然我国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本文总结了近年国内外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现状、技术进展、目前国内的技术支撑状况和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目前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技术仍然主要是外推预报技术、数值预报技术和概念模型预报技术等,但快速更新循环的高时空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和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资料将在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中发挥重要作用。强对流天气监测、分析和机理研究是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的重要基础;先进的外推预报方法同快速更新循环的高时空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以及二者的融合是未来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鹤壁市雷暴短时监测和临近预报流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卫星云图数字化资料、雷达探测和雷电定位探测资料对雷暴天气进行短时监测 ,并与多种短期预报方法集成 ,建立时效为 3~ 6小时的雷暴临近预报流程 ,从而达到预测强对流天气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1995年是江西省气象灾害比较严重的一年,特别是6月份的连续暴雨过程,是解放以来罕见的,给赣北赣中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1995年也是冰雹和雷雨大风出现较多的年份之一.在这样的重灾之年,雷达对暴雨、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进行了严密的监视,为作好强对流天气的短时预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本文仅就省台雷达站业务工作范围内的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做一简要评述.1 雷达对强对流天气的探测1.1 雷达站制作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的工作范围受雷达探测能力的限制,雷达站制作预报只能考虑距雷达站200公里以内的区域,即平时所说赣北赣中.  相似文献   

16.
郑州市强对流天气短期预报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对郑州市1990~2000年气象资料分析,概括出短时暴雨、瞬时雷雨大风、冰雹等3种强对流天气出现的气候规律、天气形势、物理量场演变特征、单站气象要素变化规律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3种对流性天气的预报模型、预报指标和相应的预报方程,构成郑州市强对流天气短期预报系统.该系统根据每天08时实时资料,自动完成天气分型、物理量计算、预报指标计算和预报方程的判别,输出预报结论.  相似文献   

17.
经对郑州市1990~2000年气象资料分析,概括出短时暴雨、瞬时雷雨大风、冰雹等3种强对流天气出现的气候规律、天气形势、物理量场演变特征、单站气象要素变化规律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3种对流性天气的预报模型、预报指标和相应的预报方程,构成郑州市强对流天气短期预报系统.该系统根据每天08时实时资料,自动完成天气分型、物理量计算、预报指标计算和预报方程的判别,输出预报结论.  相似文献   

18.
利用河套地区1980—2004年降雹天气实况资料,分析了河套地区25年降雹天气发生的时空规律及特点。结合河套地区降雹天气发生的环流背景及主要天气系统,归纳总结出其短期预报的着眼点,为短时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黄炎  张家澄 《气象科学》1992,12(1):39-47
文章介绍了1989年夏季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进行的强对流天气业务预报试验中基地中心的系统硬件设置,加密观测站网,GMS卫星实时接收和图像处理系统,数字化雷达站网,短时预报中心工作站及产品,短时预报业务工作流程,预报技巧评分等。通过与中心气象台互封闭式地作预报结果的比较和一些实例分析,指出建立VSRF系统后对强对流天气的预瞥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并超过美国PROFS 1983年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基于数值模式和多普勒雷达的强对流天气预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数值预报模式MM5,结合不稳定指标和能量指标的诊断结果,得到短时潜势预警指标,进行强对流天气0~12 h的短时预报;利用多普勒雷达信息产品提供的强对流天气风暴追踪信息,提取回波的移向和移速信息,进行强对流天气0~1 h的临近预报;均用一个强对流天气过程,来具体说明短时潜势预报和临近预报状况及其与实际情况的对比;应用短时潜势预报技术对近年来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试用。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对强对流天气的短时预报、临近预报技术有一定的预报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