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网格定点法对我国东南沿海区域性台风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利用对各网格点有影响的历史台风数据,建立了各网格点的台风关键参数的最优概率模型。利用Monte-Carlo方法产生每个网格点1000年间的虚拟台风事件。采用YanMeng(YM)风场模型模拟了100个历史台风的最大风速,通过使这些最大风速与观测的最大风速误差和最小,建立了一组新的计算最大风半径Rmax和Holland气压参数B的公式,结果表明新的台风参数计算方案效果良好。利用新的参数计算方案、YM风场模型、特定地点的台风衰减模型以及合适的极值分布模型,预测了各个网格点不同重现期的极值风速,进而绘制了台风多发区域的设计风速图。最后研究了不同B模型、Rmax模型和极值分布模型对预测的极值风速的影响。可以为结构抗风设计和台风防灾减灾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台风的海面气压场和风场模拟计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采用台风中心资料、地面天气图及部分台站的观测资料,使用改进的藤田气压模型和Myers气压模型,对1996年9月9日11时在广东吴川——湛江登陆的9615号(Sally)台风海面风场进行了数值计算,求得台风域内的风速分布,并和实测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台风气压模型对台风海面气压场和风场的模拟计算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3.
陈孔沫 《海洋科学》1982,6(3):32-33
目前国内外计算海上台风风埸比较流行的方法可以说是宫崎正卫等人求台风合成风的方法和利用Wilson移动台风梯度风方程的方法。这两种计算海面风的方法都比较冗繁,计算工作量比较大。本文基于Rankine涡模式导出一种简易的台风风场分布式,其风速只是气压的  相似文献   

4.
“龙王”台风SAR遥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0519号"龙王"台风SAR遥感图像,结合NCEP/QSCAT混合风场海面风向反演了高分辨的台风海面风速。基于高分辨率的SAR台风海面风场的风速剖面,对台风期间台湾海峡及周边海域海面风场的小尺度特征及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对风场特征的形成有显著作用,它导致台风海面风场结构发生变形以及澎湖列岛附近低风速尾流区、台湾岛的中央山脉北端下风面"角流"区和台湾岛西北海岸背风槽(或诱生低压)等现象的形成及台风期间福建省沿海区的大风天气。  相似文献   

5.
西太平洋8708号台风海面风、浪结构及其关系的遥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Geosat卫星高度计1987年8月11日在西太平洋海域上的-上升轨道测得的风、浪资料为基础,统计分析了8708号台风影响下的海面风速和海浪特征.结果显示,此次台风影响下的海面风速和海浪波高的空间分布具有相对台风中心近似对称的结构特征,但在台风内区,台风移动方向的右方风速较左方风速增加较快,同时在台风外围,右方风速较左方风速衰减也较快;有效波高没有明显的内、外区结构,且左、右方波高随距离变化也呈不同的衰减率;风速与有效波高的关系在台风中心左右也呈现明显的不同;本文给出了台风的风速及波高随相对台风中心距离变化的经验关系式,以及合风风速与波高的经验关系式等.  相似文献   

6.
根据华南沿海近31年热带风暴及台风的天气图,分析统计出该海区不同纬度处台风中心气压、台风移动速度的长期概率分布。从这些概率分布曲线可得到不同重现期的设计台风,再用Bretschneider1972年的半经验公式即可快速估算出不同纬度处的不同重现期的最大设计波浪及最大设计风速。该法效果良好,可供海洋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7.
南海海面风速季节特征的卫星遥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GEOSAT卫星高度计于1986年11月至1989年3月;司所测的南海海面风速资料,统计分析了南海海面风速的统计特征以及海面风场的分布特点。分析结果表明:南海海区风速受各种天气系统(如季风、台风、副热带高压等)的影响显著,表现为春、夏、秋季平均风速较小,冬季较大,风场分布呈现出夏季南部大,北部小,其他季节为由南向北增强的分布趋势,并在10°N,110°E附近海区各季都有一较为稳定的高风速区,其范围大小和中心位置随季节略有变化。  相似文献   

8.
殷秀良 《海洋技术学报》2007,26(4):106-109,120
准确的海面风速预报是舰艇航行安全和防台工作的重要保证。目前在舰艇上估测海面风速方法主要是利用传真天气图手工绘算单站地转风,并对理论风速值进行适当摩擦系数订正。这种方法的估测精度比较差,很难满足舰艇指挥人员在复杂天气中的预报需求。为了深入探讨海面风估算方法,给出了传真地面天气图上地转风、梯度风的近似计算公式,介绍了用传真图实时计算地转风与梯度风的实现方法,提出了通过建立风速订正值库由风速理论值实时估测平均海面风速的一种新方法,并深入探讨了梯度风测风方法在强天气测风中的应用特点和优势。经实际应用和分析表明,计算精度得到很大提高,有一定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种调整台风参数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文针对我国海面风数值预报和后报研究,基于现有的实测资料和前人的经验统计,就海面风模式中较敏感的风资料参数对台风最大风速半径的确定提出了一种较客观的统计方法,使之在缺乏观测资料的情况下能合理地反映海面风实况。在这之前,西文对中国《台风年鉴》1970年以前偏大的最大风速资料进行了合理的订正,使之在进入海面风数值模式前能真实地代表台风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Bretschneider经验公式及Meyers台风模式,对发生在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波浪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台风波高与实测波高基本符合.本文应用Meyers台风风场模型时,对其最大风速半径公式中的平均气压值进行了订正:当台风中心移入东海时,取P_N=1010mb,移入南海时取P_N=1008mb。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动力数值方法,计算讨论了台风中心气压示度和最大风速半径对渤海台风潮的效应。获得的结果表明,台风中心气压示度与台风潮最大增水成正比,并对台风朝的极值具有显著的影响;以及在特定的台风路径和移速条件下,当最大风速半径为120公里时,渤海沿岸的台风潮达到最大值;例外的是,塘沽站的台风潮极值几乎不受上述两个台风多数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我国海面风数值预报和后报研究,基于现有的实测资料和前人的经验统计,就海面风模式中较敏感的风资料参数对台风最大风速半径的确定提出了一种较客观的统计方法,使之在缺乏观测资料的情况下能合理地反映海面风实况。在这之前,本文对中国《台风年鉴》1970年以前偏大的最大风速资料进行了合理的订正,使之在进入海面风数值模式前能真实地代表台风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3.
基于以前对热带气旋气压场和风场的研究,作者求出一种能适用于任意热带气旋风压结构且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热带气旋风速分布一般式。同时修正了宫崎正卫关于台风合成风风场的假设,将本文求出的热带气旋风速变化规律作为静止热带气旋风速,以热带气旋移行速度V,按到热带气旋中心距离r指数衰减作为大尺度的本底风场,由矢量合成原理求出另一种移行热带气旋风速分布式。新的移行热带气旋风速分布式还考虑到环境气压等因素的影响,从所计算的个例看,计算风速与实际风速较为吻合。此外,在缺乏海上风压资料的情况下,能由任一条封闭等压线的气压和矢径计算热带气旋风场分布。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由于海面摩擦造成的台风角动量的损失,推算出高风速下的海面阻力系数.高风速条件下的阻力系数迅速增大,与风速的平方成正比.此结论对于研究高风速下的海浪、风暴潮有着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国产卫星海洋二号散射计(HY-2A/SCAT)的数据对2012—2014年发生在西北太平洋的67个台风在台风最大风速、台风大小和结构方面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HY-2A/SCAT数据在对弱台风(风速小于20m/s)的最大风速估计整体偏高。用风速15m/s对应的半径(R_(15))定义台风大小并将台风分为大中小三个类别,得到了HY-2A/SCAT观测的台风大小的月平均分布,从台风数量的月分布直方图发现,中型台风数量最多且多发生于每年8—10月份。利用瑞金涡旋模型公式导出半径的计算公式,将HY-2A/SCAT海面风场数据相关参数代入公式求得相应半径值,与从HY-2A/SCAT数据中提取的半径R_(15)相结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明HY-2A/SCAT海面风场数据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台风结构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0915号台风"巨爵(Koppu)"于2009年9月巧日07时在广东台山登陆,给受灾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研究台风风场各计算方法的准确度,本文利用多种计算模型,以及海洋站的实测风速,对各方法得到的风场结构、各站最大风速和风速过程曲线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M5预报风场在台风中心计算强度偏小,但比...  相似文献   

17.
一个新的热带气旋参数调整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前人的统计经验公式和现有的实测资料,尤其是详实的热带气旋中心气压资料,对热带气旋的最大风速半径的确定提出一个新的调整方案,使之能较好反映热带气旋风场.比较结果表明,所计算的海浪场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东海台风域内的风速分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从实测气压资料入手,对东海几个典型台风进行数值计算,求得台风域内的风速分布。按不同方向确定气压公式忖数r_0,把过去的一维对称模式推广为二维非对称模式。考虑了台风移动发摩擦影响,摩擦系数取变系数,使计算风场与实测更加符合。为验证模式的可靠性,将气压场、风场分别与相应的实测值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台风风场与中心气压,台风移速,台风多数r_0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91~2013年西沙海洋站实测的潮位、气压、风资料,统计分析发生在西沙永兴岛的台风风暴潮特征.统计结果为以后的台风风暴潮增水预报工作提供一定借鉴.统计分析发现:发生在永兴岛的台风风暴潮过程年最大增水值基本在34cm处上下波动,最高预警级别仅为蓝色;最大增水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预计接下来10a左右发生在永兴岛的台风风暴增水值大体逐年递减;最大增水若与极大天文潮相叠加,在永兴岛可能出现灾害性高潮位;年最大增水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在夏季最强,其次为秋季,冬季和春季最弱;台风中心经过时由负压引起的增水较为明显,单峰型、双峰型和振荡型的增水曲线形态均有出现;影响西沙永兴岛的热带气旋的年最大风速年际与季节性变化是导致永兴岛台风风暴潮特征的主要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海面温度变化影响台风"海棠"强度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台风"海棠"5 d的数值模拟,研究海表温度(SST)变化对台风强度的影响。与NCEP月平均海表温度相对比,在中尺度大气模式中引入热带测雨卫星(TRMM)微波成像仪(TMI)/先进微波扫描辐射计(AMSR-E)来考察SST对台风"海棠"路径和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每天变化SST的试验模拟的台风强度和路径整体效果不错;模拟的台风路径不敏感于SST的变化,而台风强度的变化不仅取决于由于台风移动引发的SST冷却的幅度大小,而且取决于SST冷却区域的相对位置。在台风"海棠"强烈发展过程中,台风中心右侧冷却区对台风中心气压影响很小;台风强烈发展过后,SST冷却区开始影响台风强度,但造成台风中心气压下降幅度不大,6 h内台风中心气压减弱约3.9 hPa。海面热量通量和海面风速与SST的分布都有良好的相关性:在SST变化为正值的暖水区,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都是一个正的通量分布的极值区,并有风速极大值区域存在;在台风右侧相应的冷却区,则存在着负的通量异常和风速极小值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