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9 毫秒
1.
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增加,将会引起全球性的气候变化,进而导致生态、经济、政治方面的严重后果,对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已成为世界瞩目的刻不容缓的问题。1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影响及预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表明,人类活动使大气中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氟氯烃、氧化氮、二氧化硫和水汽等)浓度不断增加,使全球温度升高、气候变暖。如果人类不能有效地控制这些温室气体的排放,这种趋势将持续,其增暖效应陆地比海洋强,高纬比低纬显著。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将对海平面升高、水资源、农业生态、林业及人类健康等带来…  相似文献   

2.
大气中CO_2含量升高引起的气候变化是目前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地球变暖是不少科学家的共同看法.本文根据赵宗慈估算的CO_2含量增加1倍时对我国气候的可能影响,分析了这种变化对农业热量资源及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积温将增加无霜期延长,种植界线向北推移,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区域间差异较大,三北地区为增产趋势,华南为减产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有相当的一致性,但也存在明显差别。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100 a来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明显增加,升温幅度比同期全球平均值略高。近100 a和近50 a的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1956年以来出现了微弱增加的趋势。近50 a来中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研究表明,中国的CO2年排放量呈不断增加趋势,温室气体正辐射强迫的总和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对21世纪气候变化趋势做出的预测表明:未来20~100 a,中国地表气温增加明显,降水量也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4.
一、气候对CO_2浓度变化的敏感性模拟试验使用大气环流模式,可以得到有关各种气候要素对CO_2浓度增加的敏感性的最完整的信息。这种模式可查明气候变化的基本物理机制,和提供气候要素地理分布的有关资料。为了更有效地研究气候的敏感性和气候变化的基本物理机制,除了使用环流模式以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地区未来气候变化趋势预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全球环流耦合模式(IAP/LASG GOALS),对中国西部地区由于CO2含量增加引起的未来气候变化进行了模拟预测分析.预测CO2含量每年以1%速度递增,对此进行了控制试验和扰动试验两个长期积分,并用它们的差值来表示中国西部地区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CO2增加以后,在初始阶段平均温度、降水和湿度变化不大,随着CO2含量的增加,中国西部地区温度、降水及湿度均呈显著的增加趋势,且比全球增加大得多.到2050年全球温度相对于现在增加1.5℃,而中国西部地区温度升高在1.2~2.2℃,其中最大增温区出现在青藏高原附近;西南地区降水将增加200mm以上,比湿增加最大,达0.8 g kg-1以上,新疆西部和西北部地区降水减少50 mm左右,平均降水增加15%,整个西部地区气候变暖变湿.  相似文献   

6.
古气候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绍武  黄建斌  闻新宇 《气象》2012,38(3):257-265
回顾了近20~30年古气候的研究进展,包括下列问题:雪球和热力极大期、冰期-间冰期旋回、古季风、D/O循环和H事件、全新世季风、全新世气候突变、气候变化与古文明、近2000年的气候。研究表明,第四纪前的气候变化中CO_2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冰期-间冰期旋回中CO_2变化落后于温度变化。这说明虽然影响机制不同,但是温室气体和气候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这一点则是可以肯定的。地球目前处于间冰期,面临着冰期来临的威胁。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暖有可能推迟下一次冰期的到来。21世纪全球变暖仍将继续,人们可能做的、也是必须要做的,是尽可能地降低变暖的速率,以及可能达到的变暖峰值。  相似文献   

7.
使用各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WG1)2001年科学评估报告中给出的7个全球气候系统模式(CCC、CCSR、CSIRO、DKRZ、GFDL、HADL、NCAR),对20世纪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作检测表明,从观测计算得到的近百年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暖0.75℃和近50年气候变暖0.88℃,很可能与人类活动造成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以及硫化物气溶胶增加有联系.所有模式的控制试验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增暖趋势,但是,根据20世纪的排放,所有模式模拟出温室气体增加或温室气体与硫化物气溶胶增加,造成西北地区变暖平均为0.34~1.57℃/100 a和0.90~1.86℃/50 a.所有模式对21世纪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的计算表明,21世纪由于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增加,以及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增加,西北地区气温将可能平均升高2.79~4.50℃/100a.对21世纪未来降水变化的分析表明,由于温室气体增加,以及由于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增加,未来西北地区降水将可能增加48~60 mm/100a.由于全球气候模式在模拟区域尺度气候变化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以及人类活动排放的多样性,因此,对未来的预测展望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川西高原近五十年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李川  陈静  朱燕君 《高原气象》2003,22(Z1):138-144
利用川西高原近五十年逐日观测资料,研究了川西高原的气候变化,并与高原主体的拉萨和四川盆地代表站成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近五十年来,川西高原大部分区域气温升高,气候在变暖.但其变暖幅度比拉萨弱,比成都强;且海拔越高,变暖趋势越明显.川西高原气候变暖最明显的是最低气温,其升温幅度及趋势要比年平均温度明显.近五十年来川西高原降水略有增加,与拉萨的降水趋势较一致,与成都的不同甚至相反,近五十年来成都降水下降趋势明显,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9.
未来是否会发生由大西洋热盐环流崩溃引起的气候突变是目前极富争议性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首先回顾了过去发生的气候突变事件以及若干成因假说,介绍了McGill地球系统模拟组的有关研究成果,并探讨了过去气候突变事件中的南北半球遥相关,最后讨论了未来是否会发生大西洋热盐环流崩溃引起的气候突变。对过去发生的大西洋热盐环流突变的研究表明,它产生的气候背景与现代气候以及将来进一步变暖的气候截然不同,因此不能凭过去发生过的突变事件来推论将来会发生类似的气候突变。尽管有的气候模式预测全球变暖会导致大西洋热盐环流减弱甚至崩溃而引发气候突变,但是目前全球气候系统的观测有许多不足之处,并且现代气候模式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尚不能确信现在的全球变暖会导致这样的气候突变。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问题在近二十年来被许多气候学家所注意。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中最受注意的是 CO_2增长的效应。许多观测及分析研究已经证实,大气中  相似文献   

11.
CMIP5气候模式对中国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模式是研究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其模拟结果是进行气候预测和气候变化风险评估的重要数据基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速度加快,地表生态环境、水文动态循环过程、社会经济发展等都受到其影响,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利用气候模式对未来气候变化特征进行评估和预测,可为人类调整发展策略以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汇总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模式在气候变化方面的相关研究,综述了CMIP5气候模式在农业生产、水文动态监控以及其他领域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CMIP5气候模式在模拟预估未来气候变化上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CMIP5气候模式在未来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全球变暖中的科学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3年各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发布了第五次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以大量的观测分析和气候模式模拟证据,继续强调由于人类排放增加,全球正在变暖,未来将继续变暖的观点。本文综述研究全球变暖的几个深层次的科学问题,即多套全球气温观测资料的差异、不同标准气候态时段的作用、20世纪全球变暖的检测和归因及未来全球气温变化的走向,以此提出需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结果表明;需要进一步提高观测资料的质量;注意不同标准气候态时段对应的数值的不同;应进一步改善气候模式模拟年代际变率的能力及研究近15 a全球变暖减缓和停滞的原因,从而改善气候模式的模拟效果;造成预估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气候模式的差异、未来排放情景的差异及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影响和自然外强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未来50年中国气候变化趋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比较了各种气候模式对温室效应的估计,及其可能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分析和预测了太阳活动与火山活动的长期变化,在此基础上估计了未来可能产生的自然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在未来50年中太阳活动和火山活动均可能使气候变冷。因此,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因温室效应加剧而产生的变暖。但在2010年之后,温室效应可能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到2030年全球平均气温可能比1961~1990年平均上升0.6℃以上,东亚地区的增温,可能比全球平均稍强。气候变暖后,东亚地区降水可能增加。但在我国北方,夏季干旱程度可能加大。  相似文献   

14.
惠州天气气候变化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温室效应、气溶胶的冷却效应、城市热岛效应、强火山爆发、厄尔尼诺现象等5个方面对惠州近44年的气候变化原因进行分析,反映出惠州气候对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主要气候因子和主要气候事件存在不同程度响应的事实,有助于把握气候变化的方向和特殊气候事件下短期气候可能出现的异常。1温室效应的气候背景本世纪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已成为共识,被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公布为事实。经全球资料分析发现气候变暖存在以下特点[1]:①增温在高纬地区比低纬地区明显;②冬季增温比其它季节明显;③夜间增温比白天明显。惠阳站44年…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以来,由于人类活动造成大气中CO_2和其他具有温室效应气体的增加,已使全球气候出现了明显的变暖趋势,对全球各地的气候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利用沈阳、营口等地近80多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本世纪以来我省气温、降水的变化情况,并与全球气候变化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原因及对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而引起气候变暖的分析 ,评价了温室气体增加对气候变化及生态系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云分布的变化会对气候变化产生一个重要反馈。大气环流模式模拟表明在气候变暖时高云向上移动,自由对流层云总的说来减少。高云的移动可能是由对流层顶的向上移动引起的。据认为相对湿度及下部云量的减少可以归因于较暖气候条件下垂直运动的厚度增加,并且由于比湿增加大气辐射冷却也会向上移动。关于大气环流模式响应的诊断研究结果与这种机制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及其引起的气候变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阐述了当前全球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及其引起的气候效应,讨论了气候变化研究中存在的许多不确定性,如未来温室气体的浓度如何变化,未来气候如何变化,以及气候影响的评价问题等.最后,强调了未来气候变化基础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警惕:地球变暖!》是198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它表明气候的变化愈来愈被人们所关注。全球变暖不仅对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而且对经济建设和人们生活都将产生影响。全球变暖将使高纬度大幅度增温,蒸发加强,降水增加,无疑对该地区将带来好处;而两极冰雪融化,海水热胀,引起海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了近百年来世界气候的变化趋势及近年来世界气候异常的概况;综合分析了当代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尤其是CO_2及其他痕量气体浓度的变化对世界气候的影响;在综述国外一些近期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今后几十年及21世纪世界气候变化趋势作了初步估计——地面平均气温将可能在不断波动的过程中趋于变暖。同时,论述了由这种气候增暖所可能造成的环境后果,并就如何应付这种可能出现的气候冲击提出一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