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光和温度对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酸a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武昌  王荣 《海洋科学》2000,24(4):50-52
叶绿素a(Chlorophylla)常被用做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指标,是海洋常现调查项目内容。叶绿素a并不稳定,它在高温或有光的条件下发生降解,影响了对其浓度的测定。本文研究了温度和光线对纯叶绿素a及其降解产物脱镁叶绿酸a(Phaeopharbidea)降解速度的影响,以期对在提取过程中减少叶绿素a的降解有所帮助。1村料和方法1.1材料叶绿素a:使用Sigma产品(安瓿瓶1mg装)。用90%丙酮溶解,稀释成一定浓度,-20℃黑暗中保存备用。脱镁叶绿酸a:将少许10%盐酸加入叶绿素a即为脱镁叶绿酸a。光照度计:北京师范大学光电仪器厂生产的ST-92型光照度…  相似文献   

2.
利用1954—2013年淄博观测站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运用线性拟合、滑动t检验、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增暖最明显,年平均气温在1987年发生增温突变。降水量较气温变化复杂,没有明显突变点,总体呈减少趋势,季节变化差异大,表现为春季降水量明显增加,秋季减少。年平均气温主要存在30a和8a左右周期性变化,年降水量主要存在11a和3a左右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邻域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   总被引:46,自引:6,他引:40  
海水中的叶绿素a浓度是浮游植物现存量的重要指标,其分布反映出了水体中浮游植物的丰度及其变化规律.初级生产力反映了水域初级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碳的能力,是海洋生物链的第一个环节,是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海域生物资源评估的重要依据.河口及其邻近海域是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海域,也是生物海洋学研究过程的重要区域.长江口是陆源物质输入东海的主要场所,径流把大量的悬浮泥沙和丰富的溶解营养盐带入海洋,造成了长江口邻近海域独特的生态环境特征,成为了诸多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东北太平洋中国合同区的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兴群  林荣澄 《海洋学报》2007,29(5):146-153
根据东北太平洋中国合同区东区和西区从1994年至2003年6个航次(DY85-4,DY95-7,DY95-8,DY95-10,DY105-11和DY105-12.14)初级生产力调查资料编写.结果表明:次表层高值分布为叶绿素a分布的一般特征,从表层至水深50 m,数值为0.1 mg/m3左右,在水深50~100 m上下,数值约在0.2~0.4 mg/m3之间,在水深大于100 m,特别是150 m以深数值逐渐减小为零;东区初级生产力(C)测值在76.8~191.9 mg/(m2·d),平均为116.1 mg/(m2·d);西区的在73.1~222.5 mg/(m2·d),平均为127.1 mg/(m2·d);在水深0~125 m,0.2~2μm颗粒的微微型浮游植物的叶绿素a比例占叶绿素a总量的70%以上,而在水深125 m以深,占50%以下;反之,2~20μm和大于20μm两种粒级所占比例的和在0~125 m深度范围占30%以下,在水深125m以深时为50%以上.调查显示东、西两区属于初级生产力比较低的海域.  相似文献   

5.
渤海冬夏季营养盐和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2000年8月和2001年1月对渤海进行的两个航次的调查取样的基础上,分析渤海营养盐和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各海区营养盐的结构以及营养盐和叶绿素a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营养盐的浓度高于夏季,硅酸盐有明显的垂向结构,40多年来渤海中部硝酸盐呈现增加趋势;莱州湾浮游植物生长处于磷限制,其它海区处于氮限制;冬季叶绿素a的浓度也高于夏季,叶绿素a的季节差异可能与夏季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大量摄食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1990年11月到199年8月间,该水域内叶绿素-a含量的时间空分布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与变化。叶绿素-a含量的分布同温和营养盐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珠江口分粒级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珠江是我国第三大江,年径流量仅次于长江,珠江口是我国南方重要的运输通道和沿岸渔场.近20 a来,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河口区的富营养化和赤潮时有发生[1,2].因此,关于该水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河口区是陆海相互作用的耦合带和生产力较高的区域,开展对该水域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研究,对于阐明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诸如富营养化和赤潮等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生物资源的开发亦具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8.
2008年夏季白令海粒度分级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08年7月我国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中在白令海不同区域设立BR断面、NB断面和BS断面,对200 m以浅海水进行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现场观测,对部分观测站进行微型、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的粒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白令海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区域性特征明显,深海海盆中BR断面表层叶绿素a浓度为0.190~0.976μg...  相似文献   

9.
浙江海岛邻近海域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1990年春、秋季进行的浙江海岛海域叶绿素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观测资料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均高于秋季。其空间分布基本上为浙南海区高于浙北海区高于浙中海区,表层叶绿素a浓度高于中层和底层。测区光强是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主控因子。在离岸较远的南麂列岛、台州列岛、中街山列岛和马鞍列岛等海域的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均高于受混浊水控制的近岸海岛海域。  相似文献   

10.
海冰在极地海洋中是个较为独特的生境,海冰卤道系统中的光照强度、温度、盐度和生存空间随着季节更替发生显著变化[1].春天,在北极新冰和多年冰的底部冰藻旺发,随后浮游植物生产力上升[2,3].  相似文献   

11.
山东半岛东部诸岛水域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1990.11-1991年8月期间,山东半岛东部诸岛水域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水域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分布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与变化,此分布与该水域的温度和营养盐水含量密切相关。叶绿素-a含量的季节变化分三种类型,年变幅为0.11-12.81mg/m^3,年平均值为1.17mg/m^3。初级生产力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年变幅为23.00-791.60mg.c/m^2.d年平均为152.0mg.c/m  相似文献   

12.
The South China Sea(SCS) and the Arabian Sea(AS) are both located roughly in the north tropical zone with a range of similar latitude(0°–24°N). Monsoon winds play similar roles in the upper oceanic circulations of the both seas. But the distinct patterns of chlorophyll a(Chl a) concentration are observed between the SCS and the AS.The Chl a concentration in the SCS is general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AS in summer(June–August); the summer Chl a concentration in the AS shows stronger interannual variation,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SCS;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derived data present higher atmospheric aerosol deposition and stronger wind speed in the AS. And it has also been found that good correlations exist between the index of the dust precipitation indicated by aerosol optical thickness(AOT) and the Chl a concentration, or between wind and Chl a concentration. These imply that the wind and the dust precipitation bring more nutrients into the AS from the sky, the sub-layer or coast regions, inducing higher Chl a concentr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wind velocity and the dust precipitation can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Chl a concentration for the AS and the SCS in summer. However aerosol impact is weak on the biological productivity in the west SCS and wind-induced upwelling is the main source.  相似文献   

13.
2007年8月于长江口南支4个站位进行了营养盐和叶绿素a浓度的定点连续观测,结果表明:调查站位的营养盐和叶绿素a浓度垂直变化不大,分层不明显,表中底层平均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29.86%之间,且整个潮汛期的变化基本上不具规律性,少数营养盐(如亚硝酸盐和铵盐)呈现出半日周期的变化,即高潮时浓度达到谷值,低潮时浓度出现峰值;位于长江口南支水域南部S2和S4站位的硅酸盐、磷酸盐和硝酸盐在整个潮汛期的平均值都小于北部的S1和S3站位,且S1站位的硅酸盐、磷酸盐和硝酸盐在大小潮之间平均值差异不明显,而S2站位的硅酸盐和硝酸盐大潮时平均值要高于小潮,磷酸盐则相反,此外,S4站位的叶绿素a平均值都大于其他3个站位;4个连续测站的表层叶绿素a浓度与营养盐(NO2--N、PO34--P、SiO23--Si、NO3--N、NH4+-N)相关系数低(-0.6584~0.5494),叶绿素a浓度与营养盐的周日波动相关性不明显;观测区域硅酸盐、磷酸盐、硝酸盐、亚硝酸和铵盐的平均通量分别是238.62、1.36、84.10、1.031、0.55kg.s-1。  相似文献   

14.
分析德州1951—2010年各类降水日数和降水量等资料,计算线性变化趋势系数和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历年降水量平均10a减少19.5mm。大于等于0.1mm降水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10a减少2.76d,且变化显著;大于等于150.0mm降水日数呈增多趋势,但变化不显著。大于等于25.0mm降水日数与年降水量变化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854,且相关显著。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平均10a减少0.21d,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平均10a增加2.26d,最大连续降水量平均10a减少2.75mm,一日最大降水量平均10a减少1.80mm,1h最大降水量平均10a增加2.34mm,10min最大降水量平均10a增加0.49mm。总体上,德州降水资源呈减少趋势。150mm以上降雨日数有增多趋势,短时强降水等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5.
黄良民  陈清潮 《海洋学报》1989,11(1):94-101
我所“实验3”号船于1984年6月对巴林塘海峡东部海区的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区的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都比较低,平均分别为0.09±0.06rag/m3和108±16mgC/m2·d,真光层内叶绿素a的现存量平均为10.69±2.03mg/m2。叶绿素a含量在100m水层出现最大值,平均为0.16±0.04mg/m3。平面分布较均匀,25m层变化幅度最大为64%,其他水层均小于50%。叶绿素a含量与现场测定的荧光值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6.
论文描述了一种叶绿素荧光计和浊度计,该仪器采用超亮LED作为叶绿素荧光激发光源,IR管作为浊度照明光源,在光机系统设计上将叶绿素测量功能和浊度测量功能合并,从而使该仪器具备小型化、精度高、便于集成的特点。试验结果表明,该仪器可以用于海洋现场测量。  相似文献   

17.
三角帆蚌对水体悬浮物和叶绿素a消除量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研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别测定了一龄(△1)和三龄(△3)三角帆蚌对水体中悬浮物和叶绿素a的消除量;研究了三角帆蚌对叶绿素消除效果与水体中藻类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并在池塘中挂养1200只三角帆蚌四个月。结果表明:三角帆蚌对水体中悬浮物和叶绿素a的消除率均随水温升高而提高,其中消除效果在总重量相同时△3>△1,较高水温条件下三角帆蚌在悬浮物中优先利用藻类;同一温度下,水体中藻类量增大时,三角帆蚌对叶绿素a的消除量增大而消除率却降低;在池塘挂养测试中与对照池塘比较,四个月后三角帆蚌因大量消除了池塘水中的悬浮物和叶绿素a,使池塘水体透明度提高从26cm提高到了80cm。  相似文献   

18.
浙江沿岸上升流区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叙述了1981年8月和10月在浙江近海上升流区(27°30'—30°30'N,124°00'E以西)所进行的叶绿素a含量,浮游植物优势种类、海面辐照度、海水光学参量、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和同化指数的测定,绘出了该水域夏季上升流盛期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图,并结合同步调查的海洋水文要素及化学营养盐资料,详细论述了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海洋环境理化因子的关系。调查海区叶绿素a分布的高值区位于近岸和上升流锋层顶部,最大值为7.40mg/m3,真光带平均潜在初级生产力的分布,仍为近岸和上升流的中心区为高值区,调查海区上升流盛期平均现场初级生产力为1.25mgC/(m2·d),上升流中心区要超过2.0g C/(m2·d),整个水域有机碳生产量约为4.4×104t/d。  相似文献   

19.
大亚湾生态系秋季叶绿素a和营养盐分布的分区研究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998年10月和11月大亚湾进行的海洋生物-化学要素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大亚湾秋季叶绿素a和营养盐的分布特征,讨论了影响大亚为季叶绿素a和营养盐分布的主要因素,初步得出了大亚秋季叶绿素a和营养盐分布有分区特征,将大亚湾划分为五个各具特点亚区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及浙江近海夏季叶绿素a和ATP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1984年8月在长江口及浙江近海所测的叶绿素a和ATP的含量有着相似的分布趋势,高值区分布于长江口外侧和鱼山列岛附近的沿岸上升流区。这是由于此二区营养盐和有机质较丰富,有利于浮游植物和异养微生物的繁殖生长的缘故,其来源,前者主要归因于长江陆源的携带,后者主要为台湾暖流深层水涌升的携带。从叶绿素a和ATP垂直分布曲线比较可见,除表层水体含有较高比例的异养微生物外,其他层次中对ATP的贡献主要是浮游植物。本文还较详细地叙述了ATP的采样和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