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省永安盆地第四纪冰川遗迹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永安盆地为一山间洼地,四周低山环绕,北为南金山,海拔568米,西北牛角顶山,海拔966米,西南猫仔鼻山,海拔669米,东南文笔山,海拔932米。盆地内地形切割较强,丘陵起伏。东部为第三纪红色地层构成的丘陵素以丹霞地貌著称;西北部以二叠系灰岩构成的岩溶区,溶洞、溶斗繁多,石芽丛生,溶蚀洼地发育。区内水系发育,燕江、沙溪贯串南北,形成条形谷地,河流两岸发育Ⅰ—Ⅲ级阶地。本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湿多雨,年平均  相似文献   

2.
借鉴四川局对二叠系阳新统断层裂缝型气藏的研究成果,结合贵州赤水地区勘探情况分析了断层与地震异常的关系,讨论了旺隆构造东断块高点及高点之南断层。指出了赤水地区地震异常块基本沿断层走向且位于上盘分布,表明与断支裂缝有密切关系;认为旺隆构造北北西向断层对东断块高点之南的油气影响不大,之南的两条逆断层形成的断垒部分对期探天然气较高点有利,提出了三口初步论证的井位。  相似文献   

3.
Jungwon地区的脉型金矿床是朝鲜首批已证实的中温热液型金矿床中的一部分。矿床产在前寒武系片麻岩断层上下盘中,由宽达1米的块状石英脉构成。  相似文献   

4.
赖才根 《地球学报》1981,3(1):85-85
<正> 一九七五年,林宝玉、郭振明和作者调查陕、甘、宁西南缘的奥陶系时,划分耀县桃曲坡地区的奥陶系为三道沟组、桃曲坡组和背锅山组(桃曲坡组是新命名的地层单位)。三道沟组为友及深灰色块状灰岩夹少量砾状灰岩,顶部10米岩层变薄,总厚80米。桃曲坡组和背锅山组以灰色薄层泥质灰岩为主,厚100米。以紫红色团块状灰岩做背锅山组的底界将该二组分开。在编写“中国地层”一书的过程中,我们已将桃曲坡组与背锅山组合并、称桃曲坡组,原三道沟组顶部10米薄层灰岩亦归入桃曲坡组的底部。这样,三道沟组的岩性均由厚层块状灰岩组成;桃曲坡组以薄层灰岩为主,仅中部夹钙质页岩(产笔石),上部夹紫红色团块状灰岩。  相似文献   

5.
西藏札达盆地晚上新世古植被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札达盆地晚上新世生长着以高山荒漠小灌木、草原、亚高山常绿针叶林和中低山常绿针叶林为主的植被。气候显示了从干旱寒冷至温暖湿润的垂向分异,总体偏于干、寒,属亚热带高山或亚高山类型。当时区内海拔已较高,南低北高的地势特征也已形成。古植被重建及现青藏高原的植被调查资料表明,当时盆地最低处的海拔可能不会超过2 500 m,其周围及北部可能存在海拔4 000 m的高地或更高的山峰。中、晚上新世迄今,该地区隆升的高度的可能不会超过1千米,幅度较喜马拉雅山中部地区小。  相似文献   

6.
山西高原总面积156300km~2,大部分地区海拔一千米左右。中部自北而南有大同,忻定、太原、临汾、运城等五大盆地。  相似文献   

7.
土门拉格(下称土门)地处藏北高原的北部,地貌轮廓以高寒低山、高寒丘陵与长条形盆地相同,山体与盆地的展布方向与区内构造线的走向大致相同,呈北西西~南东东走向。区内海拔一般4850~5185米,相对高程一般50~80米。   相似文献   

8.
1668年郯城8 1/2 级地震,发震断层南起郯城窑上北到莒县土岭,全长为130 km,由5条北北东走向的活断层段组成。郯城地震断层南段沿沂沭断裂带内的F2断裂分布,倾向南东东,倾角为30°~60°。北段紧邻F1断裂分布,倾向不稳定,倾角较陡(多为70°以上)。南段表现为右行逆冲或逆右行的运动性质,北段则以右行走滑为主。郯城地震断层南、北两段均发育断层泥带、断层角砾带和碎裂带,南段总宽度为几米到十几米,北段总宽度为几十米到近百米,局部发育多条断层泥带。郯城地震断层的排列方式及其几何学特征表明:为老断层复活,而非新生断层。通过断层擦痕的反演同震应力场显示:北段为北东东-南西西向挤压应力场,南段为北东-南西向的挤压应力场,该地震是发生在区域性挤压应力场状态下。这种应力场空间变化可能是地震断层几何学空间变化导致的。其同震应力场与该地区现代区域应力场是一致的,这说明郯城地震并未造成震后应力场调整或震后应力场调整时间较短,未影响到现今应力场。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四段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层段,该地区的沉积受到多物源的影响.通过对研究区重矿物、碎屑组分、岩屑成分和古水流方向的分析,最终确定了研究区须四段的物源来自龙门山、大巴山和米仓山3个方向.其中,元坝西部地区物源来自于龙门山褶皱带方向;元坝东部地区物源来自大巴山褶皱带东南部方向;元坝中部部分地区表现为龙门山和大巴山的混合堆积;通南巴西部地区物源来自米仓山褶皱带方向,通南巴东部物源表现为大巴山和米仓山的混合堆积.  相似文献   

10.
米苍山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受秦岭造山带由北向南挤压作用的影响,构造变形特征复杂,深入研究米苍山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对陆内造山作用以及山前冲断带油气勘探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米苍山地区的野外地质考察,对地表产状进行详细观测,建立了米苍山地区东河地表地质大剖面,并且利用等倾角区划与轴面分析,对东河剖面进行构造解析,建立了米苍山造山带构造几何学模型,通过构造楔模型分析了米苍山扇形隆升机制,通过不整合面分析,对四川盆地北部米苍山构造变形时间进行了研究。米苍山南缘基底发育4个构造楔,是影响米苍山南部地层抬升的主要原因,其顶部滑脱层为震旦系,底部滑脱层为元古界变质岩,前缘单斜带由嘉陵江-雷口坡组膏岩层作为滑脱层产生的反冲断层控制,寒武系滑脱层与震旦系滑脱层共同影响了大两会背斜的形成,而米苍山北缘则发育单个构造楔,其顶部滑脱层为震旦系,元古界变质岩为底部滑脱层; 通过对米苍山地区不整合面研究,米苍山造山带自中生代以来,至少经历了印支期与燕山期两次大规模的隆升。因此,米苍山前表现为多期次多层滑脱的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1.
黔东地区,在地貌上属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为浅切割的岩溶化低山、中山地貌区。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梵净山主峰海拨2571米,为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的分水岭,山高谷深,相对高差有时达600—800米,其它地区大部分为丘陵,海拔700—1000米。  相似文献   

12.
伊通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其地形特点是:西北、东南两侧为低山丘陵区,海拔270—500米;中部为槽型盆地式平原,其上数座玄武岩山锥直立,松辽分水岭呈北北西——南南东向从中部穿过。该区进入新生代之后,垂直运动强烈,不仅造成了今日之地貌景观,同时还严格的控制了本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诸如含水层的形成与展布,地下水的补给与径流,水资源的丰富与贫乏……,无不受这种新构造运动所制约。因此,对这一地区新构造运动的研  相似文献   

13.
乌罗盆地位于贵州省松桃县境内之梵净山北坡,是一鱼尾状构造岩溶盆地,面积约十平方公里。盆地海拔800—860米,由南向北倾斜;盆地周围的山地海拔1100—1300米。盆地内有三条地表水流,由南往北汇于峰岩附近,而后转为地下河,于包家坨复出地表,流入大路河。(图1)  相似文献   

14.
鸟山-古董山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西部, 巴楚隆起与麦盖提斜坡之间, 鸟山、玛南、玛扎塔格、古董山和罗斯塔格构造带在此交汇, 附近还发育与之密切相关的沙陇断裂, 十分引人注目。鸟山-古董山地区的主干断裂形成于晚白垩世, 包括鸟山、罗斯塔格和玛扎塔格晚白垩世冲断构造带和玛南晚白垩世走滑断裂带, 玛南断裂是玛扎塔格构造带与鸟山和罗斯塔格构造带之间的调节断层。该期构造变形受控于南羌塘和拉萨地块与亚洲大陆之间的碰撞造山作用。鸟山-古董山地区的断裂构造于中新世末基本定型。因帕米尔突刺楔入于塔里木和卡拉库姆之间, 在塔西南地区形成一系列走滑断裂, 包括玛扎塔格-罗斯塔格中新世末走滑断裂, 古董山断裂是其派生断层。晚白垩世是研究区构造和圈闭的关键形成期, 上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以古近系底部膏盐层为主滑脱面的滑脱-冲断构造保护早期形成的圈闭和油气藏。鸟山和玛扎塔格构造带是研究区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 玛南构造带是重要的油气运移通道。  相似文献   

15.
湘西北石门地区上震旦统微古植物组合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湘西北石门地区震旦纪地层发育完整。1980年,笔者参加测制了该区杨家坪震旦系剖面,系统采集了微古植物样品,经陈德柔同志分析,发现微古植物组合,包括20余属,50余种。 杨家坪震旦系剖面自下而上包括莲沱组、南沱组、陡山沱组和灯影组。莲沱组为紫红、暗紫红色砂岩、石英砂岩、含砾砂岩与块状砾岩,厚400余米,与下伏冷家溪群为不整合接触。南沱组为冰碛砾岩,厚98m。陡山沱组下部主要为灰黑色炭质、泥质灰岩,上部为白云岩夹磷矿层,共厚481m。灯影组下部为白云岩、硅质白云岩,含礈石条带白云岩,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长石梯沟—西流水河断层(以下简称长—西断层)位于甘肃省张掖盆地西南80余公里,榆树山活动断层之南,同属祁连山北缘断裂的组成部分。长—西断层北西起黄羊大沟,向南东经长石梯沟、黑河、西流水河、黑石头沟、大野口水库到柳谷城南消失,在黑石头沟附近断层呈右阶错列,航、卫片上线性影像清晰。断层走向N40°~45°W,倾向NE,倾角65°;在大野口水库断裂走向N40°W,倾向SW,倾角50°,全长56km  相似文献   

17.
夏色岭钨铜矿床反S形构造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钨矿床中,反S形构造是一种少见的构造类型.作为典型,夏色岭钨矿床的反S形构造已编入许多地质力学教材.然而其理论分析及模拟实验,至今仍有很大分歧.地质概况夏色岭钨铜矿区分布的地层属中震旦统雷公坞组.矿床主要分布于两条北东向断裂之间.F_8断裂破碎带宽3~5米,具断层泥、片理、凸镜体及条带状构造,倾向南  相似文献   

18.
熊永先 《地质论评》1951,16(Z1):25-28
九龙坡位於重庆之南,扬子江北岸,成渝铁路横过其南,渝九公路环抱其西南,水陆交通,均称便利。扬子江在此地区,因岩层走向关系,故其主要方向为北东。然受岩质与节理等影响,江流不免又有局部纡迥曲拆。江之两岸,有对立之台地及丘陵,於其地形之形  相似文献   

19.
库车新生代构造性质和变形时间   总被引:126,自引:6,他引:120  
库车构造位于南天山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南,为塔里木盆地最北的一个构造带。它自北而南可分为边缘逆冲( 隐伏构造楔) 、斯的克背斜带、北部线性背斜带、拜城盆地、南部背斜带。每个背斜带又包含有若干逆冲断层相关褶皱,它们是断层转折褶皱、断层传播褶皱、滑脱褶皱、断层传播 滑脱混生褶皱、双重逆冲构造、突发构造、三角带构造。底部逆冲断层向南变浅,堆叠逆冲岩席向南变薄,总体上形成一个向南的逆冲构造楔。逆冲断层在斯的克背斜带侵位最早(25 Ma) ,在北部线性背斜带为169 Ma,拜城盆地中的大宛其背斜为36 Ma,南部背斜带为53 Ma( 北部) 和18 Ma( 南部) ,变形作用向南变新。库车构造是印 藏板块碰撞的内陆构造响应,是二叠纪前陆盆地复活而成的再生前陆盆地变形带  相似文献   

20.
北山—南戈壁海西—印支造山带内发现位移至少120km—180km的侏罗纪逆冲推覆体。推覆体走向E—W,长1200km以上,将中元古界白云灰岩推覆在新元古界至下—中侏罗统岩层之上。据断层面上的擦痕、沟槽、纤维线理、近断层拖褶曲、褶皱倒向和上盘叠瓦断层等运动学标志表明,西部北山地区上盘向北运动,而东部南戈壁地区相对于东侧向南运动。推测两大推覆断层带(北山推覆体和南戈壁推覆体)被一大型撕裂断层(弱水断层)所分割。主冲断层后期变形为一系列E—W背形和向形构造,侵蚀作用使这些推覆体分割成许多位于主断层向形构造部位的飞来峰。推覆事件之后,因伸展事件形成的亚干变质核部杂岩,其Ar40_Ar39坪年龄为155.1±10Ma,Rb—Sr等时年龄为153±6.2Ma。推覆体形成于中侏罗世晚期(远晚于本区以前报导的大洋闭合时代),本文作为陆内变形期。侏罗纪特提斯海的闭合或特提斯碰撞前,亚洲南部活动大陆边缘后侧的岛弧后撤变形或蒙古—鄂霍茨克大洋的闭合可能与此陆内变形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