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北地区地震时间结构的多分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刁守中  蒋海昆 《内陆地震》1996,10(2):103-112
利用固定半径法和直接计算法系统研究了华北地区(N30°~43°,λE106°~125°)13个K表性子区地震时间结构的广义维数Dq—q及标度指数谱f(a)—a的特征,并与单—Dq—t曲线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华北地区地震时间结构为多分形结构,单一分形不能完整地描述其分形特征,应该用Dq—q或f(a)—a来加以分析;(2)华北强震前的0.5~2.0年.周围地区地震活动的时间多分形结构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q为负时Dq增大、q为正时Dq减小,或f(a)两端点下降,a跨度增大及顶点右偏等现象,这是对地震密集—平静现象的另一种描述;(3)华北地区地震时间多分形方法回顾性预报评分R=0.47,说明其有一定预报效能,是有前景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2.
弹性摩擦系统奇怪吸引子的Lyapunov指数和维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牛志仁  陈党民 《地震学报》1995,17(4):469-476
使用Wolf等(1985)建议的方法,计算了服从双状态变量本构律的单自由度弹性摩擦系统奇怪吸引子的Lyapunov指数谱.当该系统用无量纲形式表示,且参数值为β1=1.00β2=0.84ρ=0.048φ0=0.19885K=0.0685时,系统进入混沌态.奇怪吸引子的Lyapunov指数谱的计算结果为λ1=0.0179λ2=0λ3=-0.1578这里, ,φ和f分别为无量纲的状态变量、滑动速率的对数和摩擦应力;β1,β2,ρ,φ0和K是无量纲的系统参数.同时,还计算了该奇怪吸引子的维数,结果为DL=D0=2.11这里,DL和D0分别表示Lyapunov维数和容量维数.  相似文献   

3.
何玉梅  吴小平 《地震研究》1996,19(4):363-370
本用标准偏差法和标度变换法,计算了云南省五个地震区带上1965-1995年间地震序列的自仿射分形的分维值D△t(地震时间间隔序列自仿射分形)DM-t(地震震级一时间序列自仿射分形)及自相似分形的分维值D0(地震时间分布自相似分形)得到了相应的时间变化曲线,DM-t~t,D△t~t和D0~t。通过相互比较发现,其中DM-t的随时间变化在中强地震前的反应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4.
马俊林  谢智 《华南地震》1997,17(4):26-30
应用广义时间分维理论,对河南省及邻区1970年以来发生的12次ML≥4.7级地震前后的中小地震活动进行了时间扫描,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内发生的这12次中等地震前1-2年内,震中区及其邻近地区的广义时间维Dt都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降维过程;地震大多发生在Dt下降后开始恢复的过程段内;其发震时间大约距Dt异常最低点2-20个月;地震发生后Dt值常快速回升,并逐步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1)建模法,以南北地震带不同内地域不同震级层次地震的发生时间为样本,建立了13个预测模型,用于对未来地震的发生时间进行预报。利用其中关于5.0≤M≤5.9地震的模型较为准确地预报了1989年11月宁夏固原5.0级地震的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6.
徐叶邦 《地震学报》1991,13(3):372-379
活动断裂带中地震时空分布的信息维 D1避免了容量维 D0的缺陷,考虑了每一地震事件对信息所作的贡献,从新的角度反映了地震分布时空结构特征.计算表明,炉霍大震前鲜水河断裂带地震分布时间结构信息维 D1=0.1051,这是该区大震活动的一个参考性判据.安宁河断裂带十七年现今地震分布时间结构信息维:北段,D1(tN)=0.1363;南段,D1(tS)=0.06710.地震空间分布信息维:北段,D1(KN)=1.053;南段,D1(Ks)=0.7758.南北两段分属信息维维数不同的两个自相似系统.南段地震活动自组织程度较高.这有助于强震重点监测区内主要危险段的判定地震时空分布 D1特征探索对于活断层研究以及地震预报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八五”以来地震短临预报攻关成果,对黑龙江省1986年德都中强地震前后地震活动性资料进行了再研究,结果表明,震前b值无异常,η值,∑(t)等地震活动性参数在一至一年半时段内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显示,地震强度因子Mf值未出现高值异常,地震演化指数YH值和地震算法复杂性Ac值的异常发展与“八五”短临地震预报判据相反,广义时间维D1和广义空间维Ds参数的异常发展过程符合“八五”地震短临预报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8.
给出了广义信息维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对中国大陆除青藏高原由于台网太稀,对中小地震无监控能力未作计算之外,对其余震图多的华北,南黄海及其沿岸,川滇、甘青宁、新疆地区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些主要地震前,在新疆,甘青宁地区的空间信息维高标度值区在强震发之后有明显的降维,而在震前没有,低标度值区在震前都有前兆性降维,而震后恢复。时间分维的前兆性降维比空间分维明显。用许氏R值进行检验Rs=0.386,R  相似文献   

9.
应用分数维理论与方法,对地震活动时间分布不均匀结构,建立自相似分形集。利用其相似维数D的变化特征,来研究辽宁省中强地震前后和显著地震活动的时间结构。发现中强地震前D值随时间系统减小,余震序列的D值变大,前震序列的D值明显偏低。对震群活动的研究表明,一般震群活动的D值均较高,而前兆震群活动的D值也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10.
陈绍绪  李淑莲 《地震》1996,16(3):249-254
给出了“广义信息维”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研究了首都圈和周期地区的广义时间分维和华北地区的广义空间分维。结果表明,在该地区Ms≥5.3地震前0.5-3a,时间分维都有一个较明显的降维过程;空间分维也有较好的对应效果,但是存在漏现象。  相似文献   

11.
吴小平  黄雍 《地震研究》1998,21(1):88-93
本用最大似然法对云南省几个不同地区大震发生前后时期的b值进行了扫描,并用数盒子法和相关函数法计算了相应时期内地震震中分布的容量D0,信息维D1和关联维D2的随时间变化,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不同地区b值与各阶段分维值的关系,发现各阶分维与b值均有正的线性相关关系,此结果与AKi从理论上推出的D=2b基本一致,本从分维与b值的物理实质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新疆近期两次地震序列的时间信息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疆两次中强地震的余震序列为例,探讨地震序列不均勻时间分布的分形特征。对其信息维的测算表明,无标度区范围基本稳定,同一时间段内信息维数随震级下限的升高略有降低;而对相同震级下限的样本群而言,不同时段的信息维数具有一定的差异。通常是强余震活动结束之后的信息维数略高于强余震活动期间的信息维数。这一特点对大震后地震趋势的合理估计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晓东  马文静 《内陆地震》1991,5(3):247-253
利用分维的概念和方法,对地震序列的震级不均匀结构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计算了一些典型地震序列的震级容量维D_o,并对部分序列进行了时空扫描。结果表明整个序列的D_o值可做为判断地震序列类型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局部地磁场变量的时间序列非线性特性的分析,介绍了吸引子维数的改变研究震磁关系的思路,探讨了地震与非线性物理过程的关系,指出地磁场是具有低维奇异吸引子的确定性动力系统,地磁曲线中蕴含着与地震的孕育过程有关的信息,其吸引子维数可作为临震现象的突变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马桂芳  孙加林 《中国地震》1994,(A00):133-140
本文选取小震释放能量,地震活动度、小震动态参数,地震活动时间信息熵,小震调制比速率和地震空间分布信息维等6种测震学参数,应用多因子灰箱动态系统模型,对1973年以来全国21个中强以上地震孕震信息水平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具有一定预报效能的短、临预报(半年之内)的空间场,数学模型和异常数据指标。  相似文献   

16.
杜兴信 《内陆地震》1991,5(1):73-75
0 前言 由于分维揭示和描述了千变万化的复杂事物存在的普遍统计自相似规律,使人们对于复杂事物的认识和研究得到了重大的突破,因而在自然学科的很多领域得到应用。在地震界分维也被作为一种探索地震预报的有希望的途径。有关分维研究的文章正在与日俱增,可以说:“分维研究热”正处于一种方兴未艾之势。 研究分维用得最多的是容量维、信息维和关联维。其中又以容量维计算最简便,用得最多。信息维和容量维计算的原理和过程基本相同,但后者将落入一个单元一次以上的事件都当作一次统计,而前者要考虑落入一个单元的所有事件的次数,计算它们的频度。在计算工作量上信息维要大于容量维,特别是在作二维以上分布计算时工作量很大,以至得到一个结果要几个小时或更多。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对信息维的研究和应用。 我们根据信息维的计算原理,将普通的由沿座标按逐个步长进行落入步长内的事件统计  相似文献   

17.
前震活动特征及其识别的研究(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近20年来中国大陆强震(M≥7.0)和华北地区中强地震前广义前震序列时间和空间分布的多分形特征,计算其广义分维谱Dq和标度指数谱F(α),并探讨了它们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1)对广义前震活动,在所研究地区的时、空分布,均呈现多分形结构;(2)大地震发生前半年至一年,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的高次分维D∞呈下降趋势.这种降维特征,亦在实验室含水大样本岩石破坏前,声发射序列D∞的变化中观测到;(3)与中强地震相比,大地震孕育区地震活动的空间高次分维偏低,表明地壳应力分布的高度不均匀性,是板内大地震孕育环境中的本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董国胜 《地震研究》1993,16(4):338-349
本文从系统结构的概念出发,对短临前兆突变的特征和二维构模进行了讨论,利用层次分析法制定综合模式,对1991年7月22日云南施甸5.2级地震作出了较好的短临预报。  相似文献   

19.
卓群 《华南地震》2002,22(3):76-79
岩石破裂实验,地球岩石层断裂构造运动,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过程等研究表明,地震活动的时间、空间和强度分布特征具有分形结构。作为一种分维理论的应用,本文利用厦门数字化地震遥测台网的数据,采用信息的分析方法,对福建省的地震多发区-漳州、华安、龙岩地区的地震活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讨论了信息维随时间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四维地震资料处理及其关键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四维地震利用时延三维地震资料的差异来解释地下储层流体的变化,时延地震资料的差异除了受地下储层流体因素的影响外,还受采集和处理因素的影响。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或消除由非储层因素所引起的差异,四维地震资料处理总的要求是相对振幅保持处理,高信噪比处理和一致性处理,一致性处理是四维地震资料特有的处理,其一般处理原则是:(1)调查影响四维地震资料非穗生的原因;(2)保持处理流程的一致性;(3)尽量保持相同的偏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