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景区的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树林自然分布于热带与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当今海岸湿地生态系统惟一的木本植物。红树林湿地已列入拉姆萨尔公约国第四届成员大会制定的拉姆萨尔分类系统及我国海岸湿地分类系统。福建省的红树林主要分布在漳江口及九龙江口。漳江口红树林湿地保护区是福建省迄今为止种类最多的红树林天然群落,也是北回归线北侧种类最多、生长最好的天然群落。1997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漳江总长66.2km,宽188m~250m,流经云霄县境内,由西北流向东南注入东海。1 …  相似文献   

2.
红树林是一种自持的和可更新的生物资源,是生物海岸的一个基本组成类型。红树林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的潮间带湿地的常绿木本植物群落,主要分布于淤泥深厚的海湾或河口盐渍土壤上。红树林海岸带生境能为2000多种鱼类、无脊椎动物和附生植物提供生存活动空间。红树林...  相似文献   

3.
(一)如果说水灾是我国内陆省份最人的自然灾害的话,那么对我国的东南沿海破坏性最大、经济损失最惨重的天灾要数台风暴潮了。台风移近海岸时可增高海潮和引发巨浪,冲跨沿岸海堤、淹没农田、掀翻渔船、摧毁村庄和生产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每年的夏秋季节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多发季节,也是海岸红树林减灾作用最显著的时候。实践一再证明,红树林是海洋安全、沿岸居民安居的守护神。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生长的特殊森林。我国的红树林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区的沿海。红树林枝于繁茂,根系发达五盘根错节…  相似文献   

4.
一、红树林资源现状 红树林是分布于热带海岸潮涧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具有防浪护岸、促淤造陆、净化环境、为海洋动物提供栖息环境和饵料等多方面的作用。 我国现有红树林面积14000公顷,红树植物种类37种,其中真红树26种,半红树11种,  相似文献   

5.
华南沿海红树林海岸沉积物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沉积物是红树林宜林环境指标之一。对香港汀角红树林海岸沉积物进行了分析。并与广东深圳,广西北海等地的红树林海岸沉积物进行了比较,汀角红树林潮滩以砂和砾为主,且潮滩各带皆为混合滩,白滩则属沙滩,北海红树林潮滩亦以砂,砾为主;深圳则以粉砂,粘土为主,红树林使潮滩上细粒物质含量增加,沉积物有机质含量由陆向海降低,三地红树林潮滩沉积物分选性都是差到很差,红树林不仅可在粉砂,粘土含量较高的潮滩上生长,在砂和砾  相似文献   

6.
红树林是我国海岸湿地类型之一,自然分布于海南省的沿海一带河口港湾的滩涂上。其中东北部东寨港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以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中红树林资源最多、树种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迄今,东寨港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具有国际意义的保护价值极高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6月,对东寨港保护区的红树林、鸟类、浮游植物进行了现场调查和管理现状调研,文章阐述了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及管理现状,分析了保护区受到的威胁,提出了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红树林生态系统对生态安全、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巨大生态支持功能。本文以雷州半岛1995、2005、2015、2020年4期Landsat TM/OLI(Landsat Thematic Mapper/Operational Land Imager)影像为数据源,考虑不同区域的潮汐规律,使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并结合人工修正提取了多年红树林的分布范围。根据谷歌同期高分影像进行精度验证,4期红树林结果的总体精度分别为99.79%、98.95%、99.45%、99.15%, Kappa系数为0.9913、0.9642、0.9624、0.9766。雷州半岛红树林的时空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近25年来红树林湿地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模式,具体表现为:(1)雷州半岛红树林分布集中分布在英罗港、安铺港、企水港、海康港、乌石港、流沙港、外罗港、雷州湾、通明海和湛江湾等波浪掩护作用良好的泥质滩涂港湾或河口湾内,徐闻县海安镇至锦和镇与吴川市吴阳镇以东的海岸因相对平直的海岸缺乏对波浪掩护、土壤条件差等因素,无红树林分布;(2)雷州半岛各市县均有红树林分布,早期麻章区红树林面积最大,其次为雷州市和廉江市,赤坎区红树...  相似文献   

8.
我国热带生物海岸的现状及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乔民 《海洋与湖沼》2001,32(4):454-464
评述了以红树林和珊瑚礁为代表的我国热带生物海岸的分布及其面积、生物群落的破坏、海岸保护与管理、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的现状,以及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技术研究进展,指出热带生物海岸及其上的红树林、珊瑚礁热带海岸生态系统具有特殊的资源价值和生态效益,对热带海岸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对日益频繁的人类开发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异十分敏感和脆弱,而且其直接经济价值相对较低而通常易于被忽视,随着我国自然环境变异十分敏感和脆弱,而且其直接经济价值相对较低而通常易于被忽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近20年来的快速发展,导致热带海岸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剧,热带生物海岸红树林和珊瑚礁资源已经受到生态破坏性开发活动的极大破坏而急需保护。尽管政府采取了保护管理的各种措施,包括相关法律、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的实验、研究和推广,但是总体上衰退的趋势尚未扭转,热带生物海岸在我国河口海岸生态环境变异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中具有特别重要要的意义,应该加强我国热带生物海岸的调查、监测、评估、研究,以适应热带生物海岸和相关生态系统的保护、管理、恢复、重建和可持续发展的紧迫要求。  相似文献   

9.
张信  陈建裕  杨清杰 《海洋学报》2023,45(3):113-124
红树林作为热带、亚热带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海岸带生态系统,是重要的海岸湿地类型之一。本文使用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形成了1969-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岸线、围填海、养殖区、红树林分布数据图集,并利用联合红树林识别指数(CMRI)对大湾区现存红树林进行时序分析得到红树林林龄数据集。结果表明,通过多源遥感数据解译得到现存红树林数据集,结合CMRI时序数据可以建立现存红树林变迁历史,进而有效估算红树林林龄。粤港澳大湾区红树林的时空分布发生了明显变迁,现存红树林面积约为3 316 hm2,大湾区内部各地区存量林龄差异较大,整体林龄均值为20 a。近50年间,岸线整体向海移动,岸线变迁、围填海和养殖区变化显著影响红树林面积、空间分布及林龄大小,人工种植是近20年红树林恢复的主因。  相似文献   

10.
杨宗岱 《海洋科学》1993,17(3):17-18
1 中国红树林的种类及其分布 红树林和珊瑚礁一样是热带海岸独特的景观。红树主要生长在潮间带区域的高、中潮带,由于受到潮汐的影响,在高潮线附近具有水、陆两栖现象。在组成红树林的种类中不仅包括红树科植物,而且包括多种其他科的植物共同组成红树林群落。根据资料记载,全世界的红树植物已达24科30属82种,目前我国已发现16  相似文献   

11.
红树林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功能,而且是人类很有价值的生物资源,在提供木材、工业原料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红树林资源的工业利用包括在建材和工艺材料、化工原料、燃料等方面对红树植物的直接利用。 一、建材和工艺材料 在红树林资源丰富的热带海岸,渔民的住房几乎都以红树植物为建筑材料,在泰国甚至有些村庄全部建在红树林里面,靠小木船与外  相似文献   

12.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沿海湿地上的一种独特的植被类型。红树林在发展滩涂养殖和近海渔业,防止海岸侵蚀,防波护堤,维持物种多样性,保护基本库,净化环境,美化景观,解决海平面上升的生态危机,提取海洋  相似文献   

13.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乔木和灌木,是世界上珍稀濒危植物。红树林生态是世界上最富生物多样性,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之一,具有高光合、高呼吸、高归还率的三高特点,为热带河口海湾生态系重要的第一生产量的贡献者,有着极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红树林的利用价值很高,它可以作  相似文献   

14.
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上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生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热带和亚热带海湾、河(?)的红树林海岸是个特殊的生态环境。近几年来,红树林生态系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对红树植物方面的研究较多,而红树区动物方面的报道很少。Macnae,W.(1968)定性地综合报道过印度-西太平洋红树区动物的种类、分布和某些底相动物的个体生态。红树上底栖动物群落生态的研究至今未见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岸湿地退化压力因素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我国海岸湿地类型、特点和分布进行了论述.通过分析指出围垦、城市与港口开发、污染、海岸侵蚀、油气资源开发、生物资源过度利用和海平面上升等环境压力因素是造成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综合矩阵因子分析表明,不同的海岸湿地类型所承受的环境压力和所遭受的环境退化程度是不同的,其中三角洲、海岸潟湖、砂质海岸、珊瑚礁、淤泥质海岸、滨岸沼泽和红树林等湿地类型遭受的环境压力最大,环境退化也最严重;指出了人为因素是造成海岸湿地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我国生物海岸的分布现状,总结出以柽柳为代表的灌木群落、以芦苇为代表的草本群落、以红树林为代表的常绿灌木与乔木群落以及珊瑚礁是我国海岸带四类典型生物群落。生物海岸的生态、旅游、渔牧和科研价值极高,但从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对生物海岸的价值认识不足,我国生物海岸被大量破坏,主要破坏原因可归纳为:1)土地功能转换式开发引起的红树林和草本岸线破坏;2)过度采挖及环境恶化引起的珊瑚礁破坏;3)土壤盐碱化引起的柽柳群落退化。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一系列海岸带保护与生态修复的举措陆续实施,减缓了我国海岸带生态加速破坏的态势,较好地保护和修复了我国生物海岸,其中最重要的举措包括:1)设立生物海岸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2)建立健全生物海岸保护相关法律体系;3)开展典型生物海岸相关研究与修复技术探索;4)推进并实施"十三五"海洋规划中三大海洋重点工程。为了解我国海岸带生态修复的现状,于2017-2018年期间,分别在山东日照、潍坊,上海,广东汕头、汕尾以及徐闻进行了实地调研和测量,调研结果表明:在政策支持下,调研地区的生物海岸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修复,推进我国海岸带生态修复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基于调研成果,指出我国在海岸带生态修复中应特别重视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红树林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讨论了全球环境变化的内容,全球环境变化中以气候变化以及其导致的海平面升高对红树林的影响最大,预测了温度升高2℃后,我国红树植物可能的分布北界,温度升高后,红树植物的分布区将扩大,但受到海岸人工实施(如海堤等)的影响。对海平面升高以及风暴和巨浪对红树林的影响也进行了阐述,最后,讨论了红树林在防御全球环境变化带来的后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红树林体系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树林是热带海岸地带一种重要的湿地类型和重要的生态系统,处于海洋与陆地的动态交界面,周期性遭受海水浸淹的潮间带环境,是不同于陆地生态系统,也不同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独特的海陆边缘生态系统。红树林有“海上森林”、“海底森林”、“海岸卫士”、“海水淡化器”等美称,与珊瑚礁、盐沼、上升流并称  相似文献   

19.
北部湾大风江与南流江河口红树林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长在潮间带的红树植物在河口植物群落构成、海岸防风消浪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本地种桐花树胚胎浸泡下沉实验与北部湾南流江和大风江河口段水体盐度、沿线潮间带植物群落结构与地貌分析,探讨红树林在河口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主要表明:南流江河口和大风江河口红树林自海向陆基本展现“红树林纯林(桐花树、秋茄、无瓣海桑种类混生)→红树植物与半红树植物(黄槿、苦朗等)混生→红树植物、半红树植物与非红树植物混生→红树植物镶嵌→稀疏红树林小苗”的分布格局,但大风江河口向陆界限主要以红树、红树幼苗及半红树混生为主。此外,红树被浸淹时长是控制河口红树空间分布结构的主要因素。潮水上溯时长影响红树向陆生长的极限位置,宜林滩地是红树发育生长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人类活动对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库赛埃岛红树林海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尽管库赛埃岛居民极少砍伐红树林,毁坏红树林围填土地的规模有限,因此而减少的红树林面积不大,然而,为修筑公路、围填土地等用处在库赛埃岛东海岸礁坪上开采砂和砾石导致向海岸供应沉各物减少和到达岸线波浪强度增大,海岸侵蚀后退,红树林退化或死亡,基至河流-潮汐通道被堵塞废弃。此外,对河流-潮汐通道截弯取直也导致了红树林死亡和海岸侵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