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冲绳海槽北部Rd一82孔浮游有孔虫N.dutertrei和Rd一86孔N.dutertrei及G.sacculifer的氧同位素记录进行了分析。Rd一82孔浮游有孔虫的氧同位素组成可清晰地划分氧同位素1一4期,跨越地质时代0一71ka;Rd一86孔可划分氧同位素1一4期及5a-5c亚期,跨越地质时代为0一110ka。根据氧同位素变幅分析,末次冰期极盛时冲绳海槽北部可能有黄河和长江的淡水影响,其影响强度Rd一82孔强于Rd一86孔。晚更新世以来,黑潮流一直影响着本区,冰期时黑潮流主流线向东转折段向南偏移,根据现有资料至少南移0.34个纬度。此外,在氧同位第2期,即末次冰期极盛期内发生一个短暂的气候回暖事件,该事件发生在21一20kaB,P,之间。  相似文献   

2.
南海南部NS93—5柱样揭示的晚第四纪以来的古海洋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涂霞  郑范 《热带海洋》2000,19(4):36-44
由南海南部海区NS93-5柱样的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地层学和浮游有孔虫分析结果获得古环境参数,揭示了距今190ka以来南部海区受西太平洋热带水的影响,以及南沙海区表层水和苏禄海变性水的变化历史;在末次盛冰期碳酸盐含量较低,但是碳酸盐含量的最低值出现在氧同位素4期;表层水体的含量呈现为间冰期大于冰期,而古生产力的变化则为冰期大于间冰期;依据氧同位素和浮游有孔虫特征分析结果,建立了南部海匹距今190ka  相似文献   

3.
南海第四纪海水Sr同位素组成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南海NS90-103孔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Sr同位素组成,获得南海240ka以来海水 ̄87Sr/ ̄86Sr演化曲线。结果表明,240ka以来南海海水 ̄87Sr/ ̄86Sr比值呈较大幅度的脉动式波动,幅度一般在±0.000070以上;南海的半封闭性,高Sr通量和高 ̄Sr/ ̄86Sr比值的河流输入以及南海较高的沉积速率导致了这种大幅度脉动式海水Sr同位素变化。  相似文献   

4.
对东海东部陆坡处的两个高分辨率岩心进行了浮游有孔虫研究以重建表层水历史。15个水平层的AMS14C测年揭示出了KH82 -4 -14和RN80 -PC3岩心分别包括了近36ka和17ka的连续记录。在岩心下部发现了在北太平洋西部和东海常见的31个浮游有孔虫种。以特有的浮游有孔虫集合分辨的3种动物阶段表明了自从距今36ka以来东海东部表层水的3个主要古环境阶段 :①距今36~19.5ka沿岸水的影响阶段 ;②距今19.5~10.5ka沿岸水和极低盐度影响阶段 ;③与始于距今0.5~8.5ka的高温高盐黑潮有关…  相似文献   

5.
南海东北部末次冰期-全新世古海洋学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0  
据加速器质谱仪14C测年,RC26-16孔提供了南海北部近15200a来古海洋学的连续沉积记录。其古海洋学发展过程可分为3期,(1)最后冰期(15.2~13.3ka);(2)冰消期(13.3~9.0ka);(3)间冰期(9.0ka~现代)。末次冰期至全新世时,冬季海水表层温度由18℃上升至24℃,夏季则保持在27~29℃之间。在11ka时,冬季水温曾短暂的一度变凉(约3℃),此可能代表区内新仙女木事件。末次冰期时,夏季与冬季温度差约为9℃,它的变化幅度较全新世的5℃要大。末次冰期时,表层水(0~50m)与次表层水(50~100m)间碳、氧同位素递减梯度较全新世的为小。15~13ka时大洋表层动物衍生营养含量相对较高,推测这与较强的冬季风导致较强的上升流,而造成高养分和高生物生产率有关,全新世时冬季风变弱。全新世碳酸盐补偿深度和有孔虫溶跃层较浅,5.3ka时有短暂的变深,浮游有孔虫保存高峰和碳酸钙高峰值发生在14~12ka间,相当于全球性的TerminationⅠ事件。  相似文献   

6.
洪阿实  陈承惠 《台湾海峡》1994,13(4):331-334
本文报道了台湾海峡西部海域MD756岩心晚更新世沉积物内有孔虫Neogloboqudrina.dutertrei(d'Orbigny)的碳氧同位素记录。整个岩心的同位素变化幅度,对氧约为1.1%,对碳约为1.3%。同位素古温度最高27.5℃,氧同位素期为第1阶,相当于冰后期;最低22.2℃,氧同位素期为第2阶,相当于晚武木冰期。全新世前期平均温度为26.1℃,比晚更新世晚期平均温度(24.2℃)高  相似文献   

7.
于1993年在青藏高原东北部若尔盖盆地沉积中心钻取一长310m的湖泊岩芯,对其上部31m的湖泊沉积物进行了年代测定以及自生碳酸盐氧同位素,有机碳氮分析,重建了14万a来的古气候演化过程,基本上可以区分出5个阶段。结果表明,5阶段(140-80kaB.P)气候温暖湿润,内部又可区分出5a-5e,4阶段(80-60kaB.P)气候以冷干为主;3阶段为相对湿湿期,降水丰富,流域径流量较大;30kaB.P  相似文献   

8.
240ka以来西赤道太平洋碳酸钙沉积特征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向荣  阎军 《海洋与湖沼》2000,31(5):535-542
利用采自赤道太平洋WP2和WP7孔的柱状岩芯,对其CaCO3含量、粗碎屑组分和浮游有孔虫动物进行分析,并利用氧同位素曲线对比和AMS^14数据相结合进行地层划分,从而对该区240ka以来的CaCO3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WP2孔和WP7孔的CaCO3含量在变化趋势上具有较一致的特征。距今240ka以来,CaCO3含量变化整体上呈现冰期高、间冰期低的特征,与太平洋型CaCO3旋回有相似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江苏建湖庆丰剖面全新世气候变迁和海面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了江苏建湖庆丰剖面全新世地层研究新结果,提出了新的年代地层格架,建立了1万年来具有较高精度与分辨率的年均温与海面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全新世气温与海面均经历过7次明显的暖,冷与高,低法动;高温期出现于8.5-4.0ka BP间,当时年均温普遍高于现今0.8-1.7℃;高海面时期出现于7.5-4.0ka BP间,其中最高海面时期(6.5-4.0ka BP)海面可高于现今2-3m;气候变迁与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南海采集的岩心中的高分辨率浮游有孔虫记录表明 ,最近3万a中西太平洋边缘海气候的千年尺度快速变化。中国南海是亚洲大陆东南最大的西太平洋边缘海 ,该地区现在盛行季节性季风变化。对岩心中浮游有孔虫动物群丰度的定量分析表明了自从3万a前的氧同位素3期开始 ,主分类单元的相对丰度从上向下有很大变化。进一步分析表明 ,作为海平面温度(SST)(13~19℃)和深水混合层深度(MLD)(100~125m)指示种G.inflata的丰度显示出突然偏移 ,在氧同位素2期和3期中 ,准周期短时限(2~3ka)使G.in…  相似文献   

11.
冲绳海槽Z14-6孔氧同位素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利用取自冲绳海槽中部的Z_(14-6)。孔岩心中所含两种浮游有孔虫进行了氧同位素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孔氧同位素记录可划分为6期,其中第5期又可分为5个亚期。与V_(28-238),V_(19-29)孔的氧同位素曲线对比发现,Z_(14-6)孔的氧同位素记录与大洋氧同位素记录完全一致,历时约12.8万年。同时,Z_(14-6)孔氧同位素记录指示出该区12万年来曾存在三个温暖时期。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研究的区域是西赤道太平洋的两个边缘海盆-南中国海和苏禄海。分别对南中国海的GGC-6孔和苏禄海的GGC-29孔的CaCO3含量、浮游有孔虫动物群及氧同位素地层进行分析,并用浮游有孔虫转换函数方法对古温度进行分析,用以确定地层年代的气候分期。研究结果表明,本区CaCO3旋回模式与太平洋型相反,而与大西洋型一致。即冰期时CaCO3含量低,全新世冰后期CaCO3含量高。冰期陆源物质供应的加强是控制  相似文献   

13.
近2万年来南海北部与西部碳酸盐旋回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通过对南海北部与西部5个活塞取心钻孔的碳酸盐系统分析,并结合部分年代学和有孔虫溶解指数资料研究,认为位于CCD界面以上,以稀释作用为主的半深海陆坡区碳酸盐沉积旋回有如下特点:近2万年来区碳酸盐旋回可以分为6期,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可比性;与同位素和气候旋回相比,碳酸盐旋回在时间上存在的“超前”现象,超前时间为1-2kaB.P.;早冰后期,约相当于7.0-8.0kaB.P.期间,区内存在的一次低碳酸  相似文献   

14.
渤海南部S3孔晚第四纪海相地层的划分及环境演变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根据微体化石、粒度、孢粉、粘土矿物和碳酸钙含量等多项分析资料,以及古地磁、14C和ESR等项测年资料,划分出7个海相地层,它们是:中更新世中、晚期的H7(417.0~460.0kaB.P.)和H6(157.5~231.3kaB.P.)海相层;晚更新世前半期末次间冰期的H5(100.6~124.3kaB.P.)和H4(76.5~87.6kaB.P.)海相层,末次冰期里两间冰阶的H3(58.2~67.4kaB.P.)和H2(28~36kaB.P.)海相层,以及冰后期的H1(8.5kaB.P.以来)海相层。其中H7为渤海海底最新确定的年代最老的海相层。以S3孔为主,与渤海中部的BC-1孔和西部的辛集孔对比,阐明了渤海晚第四纪海侵海退古环境演变历史  相似文献   

15.
中国4Ma来孢粉植物群气候的多重旋回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频谱分析方法,研究了近4Ma来的孢粉植物群气候波动,确定存在准120,30(或40),10(或6)万年的周期。依据孢粉植物群的时空分布建立了多重气候旋回模型,该模型将4Ma来气候划分为3个1.2Ma的气候幕,12个0.3(或0.4)Ma的气候期,48个0.1(或0.06)Ma的气候段。并且讨论了模型与自然环境演变及季风气候兴衰的关系。指出在冬、夏季风交替活动过程中,夏季风兴盛于2.0-1.8Ma及0.8-0.2Ma两个时期;冬季风活跃于2.5-2.3Ma及1.2-0.8Ma两个时期。  相似文献   

16.
孟加拉湾晚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古生产力演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赤道低纬度地区孟加拉湾属于大陆边缘深海环境,该区的古生产力研究对于了解低纬度地区古气候演变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研究区4个活塞岩心δ13C值、高生产力指示种的含量变化、浮游有孔虫与底栖有孔虫丰度、U+B指数等方面的研究发现,研究区受冰川-气候旋回作用影响明显,古生产力波动强烈。冰期时,陆源营养物质供应充分导致生物生产力增大,因而末次冰期最盛期氧同位素第2期时生产力最高,间冰期氧同位素第1、5期时生产力较低。该区氧同位素第3期也出现高生产力的情况,可能与当时研究区气候不稳定有关。氧同位素第3期强烈的西南季风活动使研究区淡水输入增强,进一步增加了冷、暖期生物生产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江苏建湖庆丰剖面全新世气候变迁和海面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了江苏建湖庆丰剖面全新世地层研究新结果,提出了新的年代地层格架,建立了1万年来具有较高精度与分辨率的年均温与海面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金新世气温与海面均经历过7次明显的暖、冷与高、低波动;高温期出现于8.5~4.0kaBP间,当时年均温普遍高于现今0.8~1.7℃;高海面时期出现于7.5~4.0kaBP间,其中最高海面时期(6.5~4.0kaBP)海面可高于现今2~3m;气候变迁与海面变化均兼具区域性与金球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南海北部31孔岩芯样的长链烯酮化合物的分布与微体古生物(钙质超微化石和浮游有孔虫)的关系。烯酮化合物主要来自定鞭金藻的赫胥黎艾氏石Emilianisahuxleyi,其中C37∶2Me含量在31%~70%。应用C37的不饱和比值(U37k)计算了南海31孔柱状样的海水古温度,波动幅度在23.2~28.3℃之间,平均为25.3℃,低于该海域海水实测年平均温度(28.1℃)。U37k值的变化与浮游有孔虫壳体的氧同位素值分期有着对应的关系,亦可相应分成5期。  相似文献   

19.
南海北部陆架晚第三纪δ^13C记录与古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经珠江口盆地BY7-1-1及PY33-1-1井晚第三服游有孔虫的丰度、底栖有孔虫小虫超科中葡萄虫和小虫和相对丰度以及浮游有孔虫壳体的δ^13C记录表明,晚第三纪期间表层以水生产力总体上呈增高趋势,其中早中民为表层水生产力较低的时期但由N4至N8带表现为递增趋势,中一晚中新世为高生产力晚期,早上新世为又一个高生产力时期。中-晚世时期本区最可能处于非上升流的高生产力地区,而早上新世为受上升流影响的  相似文献   

20.
许氏平鲉繁殖群体的生物学及其苗种培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山东近岸许氏平YorSebastes schlegeli繁殖群体的种群结构,系由体长235-467mm、体重300-3770g的3-14龄个体组成。其生长特性参数为L=480.34mm,W=4111.70g,K=0.2211,t0=0.567,a=1.0905×10^-5,b=3.198,雄鱼3岁,雌鱼4岁达初次性成熟,产仔期在4-5月、盛期为5月上名旬,敏殖力为1.52万-31.45尾,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