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4年4月—1985年2月,我们在台湾海峡进行底栖生物调查时,采集到罕见的哈特曼科一新种,共获标本8个,分布水深5—74m。现描述如下: 福建哈特曼(新种)Hartmaniellia fujianensis sp.nov. (图1—14) (一)模式标本正模(标本号H9A-1),1985年1月31日采于台湾海峡中部,水深10m、底质软泥;副模(标本号H81A-1),1984年5月12日采于台湾海峡北部,水深17m,底质泥沙。以上标本均存于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斯氏并殖吸虫的螺类宿主两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在彬 《海洋与湖沼》1983,14(6):536-541
本文报道了斯氏并殖吸虫的两种螺类宿主。标本系1979年6—9月及1981年10—12月釆自湖北省的兴山县和五峰县。经过详细的分析研究,鉴定为新种,分别隶属于觿螺科的小豆螺属(Bythinella)和拟小豆螺属(Pseudobythinella)。并命名为建国小豆螺和刘氏拟小豆螺。正模和副模标本均保存在湖北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医学贝类研究组。现将新种描述如下。 1.建国小豆螺(新种)Bythinella gongjianguoi sp.nov.(图1—2)  相似文献   

3.
在整理鉴定南海口足类标本中,发现构造特殊的两个新种,标本采自潮下带较深水域(50—260米),形态特征与已描述的属显著不同,经研究确认是一个新属,命名为华虾蛄属Sinosquilla gen.nov.隶指虾蛄科 Gonodactylidae,为假虾蛄组合 Pseudosquilla complex 的成员。其模式种为华虾蛄(新种)Sinosquilla sinica sp.nov.另一近缘种为多刺华虾蛄(新种)s.hispida sp.nov.以下为新属及新种的描述。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华虾蛄属(新属)Sinosquilla gen.nov.体平扁,表面光滑。头胸甲宽而短,前侧角圆形,颈沟不跨越背面,侧板后部有宽的边缘脊,不向前延伸。额角板为强大的粗刺,基部宽,末端尖,有中央纵脊。第一触角柄第一  相似文献   

4.
在整理鉴定采自我国近海有柄蔓足类(茗荷亚目Suborder Lepadomorpha)标本中,共发现47种,其中有5新种,本文为新种的描述。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1.中华直铠茗荷(新种)Litoscalpellum sinense sp.nov.(图1:1—12) 正模标本 V569B-60,头部长11.0mm,宽5.7mm;柄部长7.0mm,宽3.6mm,附着于水螅体上。1978年6月10日采自东海26°15′N,125°00′E,水深为550米,底质为软泥。采集者:唐质灿。头部呈长方形、顶端尖,壳板白色14片,被透明薄膜覆盖,有细短毛,板间有窄的间  相似文献   

5.
广东沿岸水域有丰富的糠虾资源,不仅可供食用,还可利用作为水产养殖海马的活饵。本文报道的3个新种采自广东吴川县沙田和南海北部。现将新种描述如下。纤细刺糠虾(新种) Acanthomysis tenella sp. nov(图1) 正模标本成体雄性,体长5.2mm。标本号K78-li,1978年5月采自广东吴川县沙田。副模标本成体雌性,体长5.2mm。标本号K78p-li,3♂♂,3♀♀。标本采集地点、日期同正模。其他材料 12♂♂,24♀♀,体长4.5—5.2mm,采集地点、时间也与正模相同。成体最大体长5.2mm。  相似文献   

6.
东方鲀属鱼类一新种——圆斑东方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0—1982年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进行珠江水系水域渔业资源调查,并在日后陆续采获若干中小型东方鲀属鱼类标本。其中有50尾与曾记载过的其他种类有差异,经解剖比较研究后,认为是一新种,定名为圆斑东方鲀Takifugu orbimaculatus sp.nov.现描述如下: 圆斑东方的(新种)Takifugu orbimaculatus Kuang,Li et Liang sp.nov.  相似文献   

7.
异糠虾Anisomysis是糠虾亚科Mysinae中体形较小的一属,一般体长3-5mm,因此不易被人们发现。本属迄今已知其28种及亚种。本文为南海异糠虾属两新种的描述,根据的材料是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1975年西沙群岛调查在珊瑚岛南的近岸浅水区和1982年陈清潮教授在海南岛三亚市鹿回头沿岸水域所采的标本。两新种分别命名为四刺异糠虾 Anisomysis quadrispinosa sp. nov.和短尾异糠虾A. brevicauda sp.nov.。新种的正模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副模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在我国沿海采到数量相当多的蛤蜊科标本。作者在系统整理、研究这一科的种类时发现两新种,兹报道如下。中日立蛤(新种)Meropesta sinojaponica sp.nov. 1964 Standella capillacea Habe, shells West Pacifie color, 2.pl.60,sp.11.(non Reeve) 标本采集地辽宁省兴城、长兴岛,河北省何家南堡,山东省丁字湾、掖县、青岛,福建省福清、龙海,广东省南澳岛。正模标本编号 M25771,山东省青岛市(沧口区)。副模标本编号 M25772,福建省龙海县。  相似文献   

9.
1980年12月和4月,分别采自广东省大亚湾三门岛及海南岛清澜港的甲壳类标本中,有5个属于梭子蟹属,经鉴定其头胸甲后缘与后侧缘之间有刺(齿),而额缘分3齿,与梭子蟹属的已知8种的特征有显著不同,故定为新种,即:大亚湾梭子蟹(新种)Portunus dayawanensis sp.nov.及海南梭子蟹(新种)Portunus hainan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10.
南海深海软骨鱼类四新种一新属一新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9年8月4—18日和1980年4—6月在珠江口外南海,水深350—1000米处,采得软骨鱼类多尾,经鉴定其中有4新种,1新属和1新科,即中华光尾鲨(新种)Apristurus sinensis Chu cI Hu sp.nov.(猫鲨科Scyliorhinidae),南海施氏鳐(新种)Springeria nanhaien sis Meng et Li sp.nov(鳐科Rajidae),斑纹扁红(新种)Urolophus marmoratus Chu,Hu  相似文献   

11.
1980年6—8月,东海水产研究所调查船“东方号”在东海大陆架斜坡及深沟区(水深200—1000米范围)进行资源调查时,采得若干种软骨鱼类标本,经鉴定确认其中有三新种,分别定名为:粗体光尾鲨Apristurus pinguis;东海施氏鳐Springeria donghaiensis;后鳍尖吻银鲛Harriotta opisthoptera,标本均存于本所鱼类标本陈列室。现将其特征分别记述如下。 1.粗体光尾鲨(新种)Apristurus pinguis sp. nov.(图1)  相似文献   

12.
1979—1982年间,我所于南海东北部水域进行综合考察时,在底栖生物拖网中,获得腔肠动物软珊瑚一新种——小型硬荑软珊瑚Stereonephthya pumilia sp.nov.现描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棘软珊瑚科Nephtheidae 小型硬荑软珊瑚(新种)Stereonephthya pumilia sp.nov.(图版Ⅰ:1—8) 模式标本 编号,AS-20,采集于南海(112°59′E,20°58′N)。水深52m。碎壳粉砂底质。  相似文献   

13.
1975年5月,在浙江温州和福建福鼎外海,采得鱼类标本若干,经鉴定其中有2新种,分别隶属于后颔臆科和(鱼叚)虎鱼科,并定名为无斑叉棘腾Stalix immaculatus Xu et Zhan sP.nov,和斑头栉(鱼叚)虎鱼Ctenogobius puncticeps Deng et Xiong sp.nov.,所有模式标本均存于国家水产总局东海水产研究所。现就两新种的特征分别记述如下。 无斑叉棘鰧(新种)Stalix immaculatus Xu et Zhan sp.nov.(图1)  相似文献   

14.
黄加祺 《海洋学报》1999,21(4):92-95
中国海域水螅虫纲(Hydrozoae),花水母目(Anthmedusae),棒状水母科(Corymorphidae)的真囊水母属(Euphysora)经研究有3个新种:褐色真囊水母(Euphysora brunnescentis sp.nov.)、刺胞真囊水母(Euphysora knides sp.nov.)和硬手真囊水母(Euphysora solidonema sp.nov.),对此予以详细的描述报道.模式标本保存于厦门大学海洋系.  相似文献   

15.
1985-1986年作者在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投放于胶州湾灵山岛的人工鱼礁上获得许多苔藓虫标本,从中发现了唇口目(Cheilostomata)三个新种,本文为其描述。其中刺轴缘孔苔虫(新种) Smittina spinigera sp.nov.也发现于山东半岛北岸和浙江沿岸水域。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南沙群岛海区(3°—8°N,112°—115°E)水深50—111m处发现头足类乌贼科Sepiidae乌贼属Sepia南沙乌贼Sepia nanshiensis sp.nov。正模标本♀SCSIOAS-M20和副模标本♂SCSIOAS-M141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7.
在进行我国西沙群岛蟹类研究中,发现两个新种——中华贝绵蟹(贝绵蟹科 Dynomenidae)及西沙折额蟹(蜘蛛蟹科Majidae),本文为新种的描述。 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 1.中华贝绵蟹(新种) Dynomene sinense sp.nov.(图1)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采自我国近海的玉蟹科Leucosiidae 两新种:尖齿拳蟹(新种) Philyra acutidens sp.nov. 及假珍珠玉蟹(新种) Leucosia pseudomargaritata sp. nov.。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拳蟹属Philyra及玉蟹属Leucosia系玉蟹科中种类较多的两个属,我们收藏上述两新种的标本数量较多,前一新种产于渤海、黄海及东海北部,后一新种产于南海,尤以北部湾数量较多;它们与亲缘种十分相似,甚至容易造成误定。本文除详细描述新种特征外,还与近似种作了详细比较。  相似文献   

19.
丝指鳒鲆新种的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编写中国鲽形目鱼类志过程中,发现鳒鲆属(Psettina Hubbs,1915)一新种,现予描述。模式标本分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海洋研究所。 丝指鳒鲆(新种)Psettina filimana sp.nov.(图1) 鉴别特征 本种与日本南部的土佐鳒鲆(Psettina tosana Amaoka,1963)很相似而后者较大,体长70—183.2毫米;左胸鳍较圆,第三鳍条不突出;体长为头长3.9—4.5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描述了采自中国南海中南部花水母亚纲一新属四新种:南海宽管水母,新属、新种Laticanna nanhaiensis gen.nov. et sp.nov.,芽拟原帽水母,新种Protiaropsis gemmifera sp.nov.,南海潜水母,新种Merga nanhaiensis sp.nov.和顶室无球水母,新种Rhabdoon apiciloculus sp.nov.。编制了深帽水母科已知属分属检索表和拟帽水母属、潜水母属以及无球水母属已知种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