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疣梭子蟹对饵料鱼和蛤摄食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体重为(9.20±1.50)g的三疣梭子蟹在分别投喂饵料鱼和兰蛤及有无沙底质条件下的昼夜摄食节律、摄食率和昼夜摄食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投喂兰蛤组的三疣梭子蟹摄食高峰在20:00左右,投喂饵料鱼组三疣梭子蟹的摄食高峰在02:00左右;沙底质条件下三疣梭子蟹的夜晚摄食量占全天摄食量的94.34%,而无底质组为75%,表明在潜底环境条件下三疣梭子蟹具有更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投喂兰蛤组三疣梭子蟹黑夜摄食量比值显著高于白天,分别为75%和25%,而投喂鱼组黑夜摄食量比值仅略高于白天,分别为59.21%和40.79%.此外,投喂鱼组白昼摄食率可达80%,显著高于投喂兰蛤组的10%,表明投喂鱼饵料有利于三疣梭子蟹的白昼进食.根据昼夜摄食量对比分析,建议采用白昼投喂占总投喂量20%~30%的鱼肉以降低蜕皮残食,夜晚投喂70%~80%的兰蛤的投喂策略促其生长,并减少梭子蟹的残食.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地震资料进行走时反演得到南施特兰边缘(南极半岛)三个不同地质带中800m以上地层的声波速度图像:(i)大陆架;(ii)增生透镜体;(iii)海沟。由于沉积压实作用及陆地冰壳的补充和溶解导致的侵入,大陆架沉积层中的速度明显高于其它两个地质带,海底以下600—700m处达1000m/s。采用叠前深度偏移来改善地震图像及检验速度场的质量。在有似海底反射的地方,发现了相对于参考经验速度剖面的正负速度异常。通过理论方法将二维速度剖面转换成了天然气水合物和游离气的分布。分析表明8SR主要与其下面游离气的存在有关。游离气以不同的浓度和厚度分布于该地区,而天然气水合物在整个陆缘的分布则相当恒定。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3 种贝类碳、氮收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春季长江口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和光滑河兰蛤(Potamocorbula laevi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此3种滤食性贝类的摄食生理参数,并根据能量平衡原理估算了3种双壳贝类的碳、氮收支情况。结果表明,(1)3种双壳贝类从滤食藻类中摄取的有机碳源主要通过呼吸代谢消耗、以粪便的形式排出,少部分随排泄代谢产物流出,余下的碳主要用作贝类自身的生长。缢蛏的碳收支方程式为100.00C(摄食碳)=20.17F(粪便碳)+50.05R(呼吸碳)+9.86U(排泄碳)+19.92P(生长碳),河蚬的碳收支方程式为100.00C=31.29F+37.40R+5.05U+26.26P,光滑河兰蛤的碳收支方程式为100.00C=44.13F+33.08R+11.05U+11.74P。(2)由于贝类在呼吸代谢中没有氮排放,故3种贝类的生长氮占总摄食氮的比例较碳大。因此,缢蛏氮收支方程式为100.00C(摄食氮)=28.22F(粪便氮)+49.38U(排泄氮)+22.40G(生长氮),河蚬的氮收支方程式为100.00C=45.05F+23.99U+30.96G,光滑河兰蛤的氮收支方程式为100.00C=46.97F+32.95U+20.08G。  相似文献   

4.
裤式拖网法是渔具选择性研究方法之一 ,其网形和校核试验于 2 0 0 2年 1月在挪威特鲁姆瑟海湾进行。在 1 1 5~ 2 70 m的水深范围内 ,测量的裤式拖网网口的水平扩张平均为 (2 3.2 7± 0 .2 6) m,网口高度为 (6.53± 0 .1 2 ) m;右网囊对左网囊的虾渔获物重量之比为 1 .0 0± 0 .0 4 ,右网囊对左网囊的渔获物尾数之比为 1 .0 8± 0 .0 9,渔获物种类及体长频率分布相似 ,基本符合用裤式拖网法进行选择性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海洋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 sp. Y-389)的基因组为模板,设计普鲁兰酶基因的引物并进行PCR扩增。将目的基因连接到载体pET-28a(+)后进行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4 347 bp,编码1 449个氨基酸的普鲁兰酶,为Ⅰ型普鲁兰酶,有4个保守的结构域,属于糖苷水解酶家族13;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成功诱导出了可溶性的目标蛋白;随后对其酶学性质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该酶的比活力为54.53 U/mg,其最适的反应温度为35℃,最适pH为6.0,Na~+和Mn~(2+)对该酶的活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Cu~(2+),Zn~(2+)与Fe~(2+)对其活性的抑制作用比较明显;其酶学参数K_m和V_(max)分别为3.12 mg/mL,228.8 U/mg,将为今后的规模化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1381年夏季航次工作片孑曾施放大型箱式取样器必冲洗并准漆施放海底电视水刁一部习③施放Mark皿型CTD水下部分郑摄民二_魏返含镣播琳隆嫂熬监崖薰蘸鑫豁举珍终磷攀攀攀蒸馨彝蒸簇羹攀纂念巍筷忽狠粼熊熊忿滋瀚策璐瀚然蘸鬓鬓瓣撇蒸骥鬓罄夔篡黝熬黝公阳氏年瀚桃囊瓣擞磁撇麟璐(翻婆娜麟麟熬潺巍翁麟钱瘫)鬓蘸孩盛狠轶数擞裸淤麟簇邵澎斗艇终器汤滋泌洲赞犷咚鱿井袭黝瑟哭乏淡毋今淤出触要咭粉娅以弓妈澎双双叙七纂摧黝鬓撇然簇撇举瀚努墓肆摊娜麟热娜汾架纷那终班欲多袋洲奋‘~一一~汾袋翻粥承瑟整岌茹嫉资端豫嘿瘫巍蘸瓤岌燕蘸瘾蘸撇器潺…  相似文献   

7.
2003年5月将Karl and Tien(1992)提出的Mg(OH)2共沉淀方法应用于东海赤潮高发区水体中磷酸盐的调查。本实验条件下方法的检测限为0.004μmol/L。将该方法与传统的磷钼兰方法进行对比,常规磷钼兰法高于共沉淀法。说明水体中可能存在大量酸性条件下不稳定的磷化合物,且其不能被Mg(OH)2共沉淀,如1-磷酸核糖。此时,共沉淀法的测定值更接近水体中真实的正磷酸盐含量。共沉淀法可为赤潮爆发过程中低磷阶段的样品分析提供较可靠数据。用共沉淀法提供的测定数据分析赤潮爆发过程中水体中磷酸盐的变化,长江口磷酸盐总的分布趋势是沿岸含量较高,向外海逐渐递减。赤潮爆发过程中,随着赤潮藻类增殖,水体中磷酸盐被大量消耗,表层磷酸盐浓度迅速降低;赤潮消亡阶段,表层水体磷酸盐浓度逐渐回升,而底层由于藻类死亡后逐渐沉降磷酸盐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8.
对兰蛤的主要营养成分 ,以及氨基酸、脂肪酸、无机元素等的组成进行了研究 ,并同贻贝、蛤蜊、虾夷扇贝、牡蛎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兰蛤的蛋白质含量仅低于虾夷扇贝 ,其粗脂肪的含量居中 ,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最低 ,无机元素的含量最高。兰蛤的氨基酸组成非常全面 ,必需氨基酸总量高于牡蛎的 ,丙氨酸含量居于 5种贝类之首。兰蛤的 EPA和 DHA含量之和明显高于其它 4种贝类。兰蛤中还含有丰富的无机元素 ,Fe、Mn的含量均高于其它 4种贝类 ,其它无机元素的含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9.
兰蛤营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兰蛤的主要营养成分,以及氨基酸、脂肪酸、无机元素等的组成进行了研究,并同贻贝、蛤蜊、虾夷扇贝、牡蛎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兰蛤的蛋白质含量仅低于虾夷扇贝,其粗脂肪的含量居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最低,无机元素的含量最高。兰蛤的氨基酸组成非常全面,必需氨基酸总量高于牡蛎的,丙氨酸含量居于5种贝类之首。兰蛤的EPA和DHA含量之和明显高于其它4种贝类。兰蛤中还含有丰富的无机元素,Fe、Mn的含量均高于其它4种贝类,其它无机元素的含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中华哲水蚤幼体的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 Brodsky)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亚洲大陆沿岸水域(44°—21°N),是我国近海浮游桡足类优势种之一。关于它的幼体发育尚未见报道。迄今已知4种哲水蚤——飞马哲水蚤[C.finmarchicus(Gunderus)]、海哥兰哲水蚤[C.helgolandicus(Claus)]、极北哲水蚤(C.hyperboreus Krφyer)和寡毛哲水蚤(C.tonsus Brady)的幼体发育研究颇为详尽。本文目的在于查明中华哲水蚤幼体阶段各发育期的外部形态,为探讨它的数量变动、产量和分布等问题提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前,海水中氨氮的测定仍以分光光度法为主,常用的是靛酚兰法和次氯酸钠法。高风鸣等报道了次溴酸钠法,我们对其作了些改进,并用于长江口等海区的调查,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在碱性条件下,以次溴酸钠为氧化剂将海水中的氨氧化为亚硝酸盐,用量氮-偶氮法测定亚硝酸盐总量,再扣除原有的亚硝酸盐含量即得氨含量。  相似文献   

12.
全球海水中分布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的数量大约介于1028~1029个。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科学家们认为它们主要由兰细菌组成。直到1992年,借助于分子生物学方法,美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了海洋水体中广泛分布着两大类数量非常可观的古菌,并把它们命名为海洋古菌类群Ⅰ(英文为Marine Group Ⅰ,简称MGI)和海洋古菌类群Ⅱ(Marine Group Ⅱ,简称MGII)。  相似文献   

13.
海洋水文气象东iM温跃层特征分析…………………………………………………………于洪华1(1)论开发利用我国潮汐能源的经济性…………………………………………李振荣 1(12)航行船舶利用潮流能的研究…………………………………………………黄蕴和1(17)影响热带海洋上均匀层和大气层结物理机制的初步探讨………徐炳荣 林传兰2(1)西边界流在陆架边缘上的锋面涡旋…·,……………………………………·姜景忠2(8)我国入海河口的基本特点…………………………………………,………··金元欢 3(l)dBASE皿在海洋情报资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用不同初始浓度的微分法测定了海水中Cu(Ⅱ)与γ-AlOOH,α-FeOOH,无定形-FeOOH,水锰矿,蒙脱石及伊利石之间的交换作用动力学数据。得t=0时上述交换作用为准一级反应,速率常数(25℃)分别为0.110,0.069,0.042,0.214,0.064,0.043(分)-1。活化能分别为12.3,5.8,4.9,<1,10.4,7.1(kcal/mol)。 根据浓度、温度和搅拌速率三者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各反应在初始阶段均为液膜扩散控制(γ-AlOOH体系尚需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5.
1987年9月,我们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调查,确定了东库克海峡(Cook Stait)中腔吻鳕的卵及稚鱼分布与水文状况的关系。由于地方性风的原因,当地的水文结构非常复杂。南塔拉纳基湾(Taranaki Bight)水占据了库克海峡北部和中部的大部分水域。克劳迪湾(Cloudy Bay)沿岸水被河水冲淡,并由于库克海峡峡谷上升流进入克利福德湾(Clifford Bay)和开普.坎贝尔(Cape Campbell)南部沿岸,使克劳迪湾的沿岸水向近岸呈羽状伸展。东开普流水体出现在库克海峡峡谷水深200m附近和陆架外缘。开普.帕利瑟(Cape Palliser)南部的深层混合说明,该地区有一股反气旋涡旋。叶绿素α浓度与混合层深度有关,它在垂直分层的表面水体中最高。腔吻鳕卵在库克海峡峡谷内最多,该地区是这种鱼类著名的产卵场。小的腔吻鳕稚鱼(2.0~3.9mm)数在卵高密度集区和开普。坎贝尔附近最多,而较大的稚鱼(>10mm)在近岸区最多。根据刚孵化出来的稚鱼的分布情况来看,腔吻鳕卵随着当地的上升流进入开普。坎贝尔的近岸地区。  相似文献   

16.
第l期研究论文南海季风低压的扰动动能收支…………………………………………………………刘四臣、梁必骐(1)三参数Pears013.I型分布的一种通用模式及其应用……………………………………………邱可森(9)南海晚更新世深海岩心的微体古生物、碳酸盐和氧同位素记录………………………………李粹中(16)南海热流分布特征……………………………………………………………夏斯高、夏戡原、陈忠荣(24)南沙群岛海域第四纪颗石藻类初步研究………………………………………………陆钧、钟石兰(32)福建晚更新世海侵问题探讨……………………………………  相似文献   

17.
酚类化合物是目前污染水体的主要毒物之一。也是研究得比较深入的污染物质之一。由工业废水中存在的酚类化合物种类极其繁多,而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又很多,致使测定酚类的各种方法,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根据酚的特性基因反应或吸收光谱的4—氨基安替比林(4—AAP)比色法,仅仅是测定水中的总酚或者单元酚(即蒸馏所得的可挥发酚)的总量,但是酚类各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和环境的影响却很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4.非常事件(rare events)古海洋学的最重要贡献之一就是以充足的科学证据,详细地论证了地球历史上的重大非常事件的性质及其发生原因.所谓非常事件或稀有事件是指其规模非常巨大,在地球历史上罕见,且发生得突然,几乎在一瞬间就使地球上广大地区的环境大大改变,引起生物界的灾难性的变化,使某些生物种类灭绝.这就是新灾变论.  相似文献   

19.
有些海洋硅藻在不良的环境下会形成休眠孢子,这种过程与环境中的氮、磷浓度密切相关。本文研究了培养基中不同氮、磷浓度下布氏双尾藻(Ditylum brightwellii)休眠孢子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氮浓度在27μmol/L以下时即可形成休眠孢子,且培养基中氮初始浓度越低,休眠孢子出现得越早;单因子变量为磷浓度时,各组均在第3天形成休眠孢子,且培养基中磷浓度变化不大,其中磷浓度较高(50μmol/L)时,培养基中休眠孢子的密度和形成率均明显高于磷浓度较低的培养基(20μmol/L和10μmol/L)。低氮高磷(氮:20μmol/L,磷:50μmol/L)组休眠孢子密度和形成率在四组中最高,说明布氏双尾藻休眠孢子的形成受氮、磷两种因子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环境DNA metabarcoding(eDNA metabarcoding)和底拖网在陆架海域环境下获取鱼类多样性和分布的差异,基于2020年夏季南黄海西部13个站位的环境DNA采样和底拖网调查数据,使用Alpha多样性指数和Beta多样性分析,比较了环境DNA metabarcoding和底拖网检测鱼类生物多样性的表达程度,探讨了使用环境DNA metabarcoding技术监测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的效果。研究显示:环境DNA metabarcoding检测出45种鱼类,底拖网调查检测出32种鱼类,重叠种类23种;在环境DNA metabarcoding结果中,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27.20%)、方氏云鳚(Pholis fangi,21.16%)、黄鮟鱇(Lophius litulon,18.67%)、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8.59%)、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4.06%)占有相对较高的读数;底拖网调查的结果中,小黄鱼(L.polyactis,16.14%)、日本带鱼(T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