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国内潮汐测量技术的现状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且对现有测量方法及其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同时,介绍了美国下一代水位测量系统的发展情况及其应用,对国外潮汐水位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我国潮汐观测技术的现状,提出了发展我国潮汐观测技术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传统抛投验潮仪及常规GNSS方法在海洋倾倒区水位测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星站差分技术的海洋倾倒区水位测量的思路,对OmniSTAR系统进行收敛时间及高程精度测试,并在营口、锦州倾倒区进行应用试验。结果表明,OmniSTAR系统经过25 min收敛,高程定位精度能够达到厘米级;OmniSTAR水位测量结果与验潮仪水位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锚定状态下的水位测量结果优于在航水位,在2级海况下,精度能够达到一般精度指标要求,验证了星站差分系统在海洋倾倒区水位测量的可行性,达到3级海况时,在航水位存在误差较大情况。  相似文献   

3.
根据机载激光测深系统的工作机理,分析梳理了研制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包括:高重复频率激光器研制、大动态范围微弱光信号提取、海底回波识别、海面波浪改正、浅水与深水分离测量、高速多通道数字采集、海陆分界识别、定位测姿、水位改正和测深数据质量控制等技术。只有成功突破上述关键技术,才能实现《海道测量规范》要求的测深精度指标。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应用于海道测量的潮汐数值预报方法,研制了海道测量潮汐计算与应用软件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与主要功能以及有关数学模型的建立与计算方法。应用本文的方法,可解决船载水深测量和机载激光测深的水位改正问题。  相似文献   

5.
水位数据采集和处理中的质量控制(S·K.GillandB·B.Parker)1引言在水位测量中,对于数据处理、现场方法、仪器等各方面的质量控制问题,自从18世纪中期开展系统测量以来,一直是美国国家海洋局(NOS)所关注的重要焦点。美国国家海洋局(NO...  相似文献   

6.
1982年2月8—11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市召开了国际温盐深会议。该会由美国海洋技术学会圣地亚哥分会和海洋技术学会海洋仪器委员会联合主办,十个国家派出了代表或送交了论文。会议讨论内容包括:温盐深系统的实验室鉴定和现场鉴定、海洋仪器与温盐深仪器的研制、测量标准和测量技术、数据质量与管理。此次会议为世界各国科学技术人员提供了一次相互交流情况的机会,这对于提高测量数据质量和促进各国数据的相互比较工作,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明确了水位控制涉及的基本概念,重新梳理了海道测量水位控制的技术体系。提出水位控制包含海域垂直基准确定,水位归算信息提供两项内容,阐明了水位控制的多任务服务、信息综合利用、质量控制系列技术体系。分析了现行《海道测量规范》的相关指标,对技术标准的改进做了相关论证说明。  相似文献   

8.
大型模型试验水沙循环调制设备及控制系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水沙循环调制设备及控制系统结构及原理,该系统可用于大型模型试验的流量测量与控制、含沙量测量与控制、水沙循环调制、水位测量与控制、水库水位测量报警和流速、水位、含沙量、泥沙颗粒级配等数据多点同步采集与处理,还设计安装了监测监控系统。全套系统已应用于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省部级重点科技项目。  相似文献   

9.
WL-03型精密气泡式水位(潮位)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L-03型精密气泡式水位(潮位)计是目前世界上正在开始采用的新一代的水位(潮位)测量仪器。WL-03型精密气泡式水位计是由哈尔滨万达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会同美国通用技术公司及英国林创公司联合研制的。该仪器设计先进,测量精确度高,工作性能稳定可靠、操作方便。可广泛应用于江河湖海及水库、灌渠、地下水等领域的水位测量。特别适用于航运交通、水利水文、海洋台站等部门的水位环境监测。仪器外形图见图1。  相似文献   

10.
面对近年海图测量逐渐由近海向外延伸的发展现状,其对水位改正的要求越来越高,水位改正是海图测量中的一个尤为重要的技术环节,对保证测量精度起着极其重要作用。实际测量作业中,在一些潮汐性质变化复杂的海域,采用传统水位改正方法面临设站数量多、难度大、易丢失、精度难保证等难点。针对测区潮波分布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基于POM模式,采用"混合"同化法同化由T/P卫星测高数据反演的沿迹潮汐参数构建了高分辨率高精度的潮汐模型,利用余水位的空间相关性,称之为基于潮汐模型与余水位监控的水位改正法。通过海图测量实例中基于潮汐模型与余水位监控法的应用,对测量成果精度进行了分析和验证,为海图测量在水位改正方法的选择提供了技术支持,进而对保证测量精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渤海海峡及附近水域开展的检查测量与航路扫海测量面临的现实困难,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方法实施了水位控制:采用多站分区的最小二乘拟合法和基于潮汐模型与余水位监控法等两套水位控制方案以降低作业风险;采用虚拟站技术实现海上定点站的水位推算以提高作业效率。并对技术方案设计至水位改正数计算中的每个关键步骤都进行严密的论证分析,评估对应的量化精度指标,体现了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思想。评估结果表明,水位控制的精度满足规范与行业标准的要求,达到了方案设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海道测量作业发展实际需求,进行了海道测量水位改正通用模式研究.在单波束测深逐点逐时分区改正基础上提出了适于单、多波束测深的海量数据虚拟单验潮站改正模式,基于时差法、最小二乘拟合法数学模型以及海洋潮汐数值预报模型,研制了适于沿岸、近海水深测量的水位改正软件.  相似文献   

13.
水深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研究与软件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将原始测深数据处理为成果数据的各项技术方法,包括进行测深中心位置归算、异常检测、数据筛选,以及声速改正、水位改正等内容,由此研制了新的软件系统,可顺利实现单波束水深测量数据处理的主要项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最小二乘的多站水位改正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两个以上水位站参与水位控制的水深测量中,需要运用多站水位改正技术。介绍了用于设计多站水位改正的最小二乘拟合法和计算方法,并运用定点水位比对和水深改正比较的方法对多站水位改正软件进行了验证,评估了软件的计算精度和实用价值,最后提出了加以推广应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在霍利黑德对新一代水位测量系统、气泡式和浮子式验潮仪进行比测的情况(英国普劳德曼海洋研究所J.M.Vssie等)1引言普劳德曼海洋研究所(POL)与其它许多海洋研究所一样,对精确测量海平面的工作很感兴趣。本报告中描述的现场经验是以与美国国家海洋测量局...  相似文献   

16.
文中简要介绍了雷达水位计的测量原理、分类和技术特点,并将其中的导波式雷达水位计和非接触式雷达水位计与传统的浮子式水位计进行了比较,说明了导波式雷达水位计应用于一些特定条件下潮位观测的优势。基于导波式雷达水位计设计了一套水位观测系统。简要介绍了该水位观测系统的系统组成、硬件设计、软件设计。针对该水位观测系统进行了计量检定,并进行了现场安装试验。在现场实验中将导波式雷达水位计数据与浮子式水位计数据进行比较,说明了采用该设计方案进行潮位观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为使仪器检测能力满足海洋观测业务发展对潮位测量仪器性能的要求,结合各类验潮仪的检定规程,设计潮汐测量标准装置,应用先进的电气控制技术进行水位精准控制和潮汐模拟,实现仪器定点值测量和动态响应测试,通过图像识别软件实现水位和标尺动态识别,提高标准值的精确度,并集成远程控制功能,提升仪器检测效率,使装置能对潮位测量仪器开展完善合理且高效的检测,从而进行全面系统的仪器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以APPLE-Ⅱ微机和以IBM-PC微机为核心部件的水位自动控制和流速、水位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以及该系统在河工模型试验中的应用。系统运行时,完全由主程序自动控制给定的边界水位,而后对模型中拟测量的多点水位、流速进行集中采集与处理,列表打印出一系列数据结果,并绘出断面流速分布图和水面线图形。  相似文献   

19.
近岸多波束测量中的GPS-RTK差分技术及其受影响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近岸多波束测量中应用GPS-RTK差分技术对船只导航与定位,对在受波浪影响的多波束测量中,船只所受潮汐、换能器吃水的动态变化量等诸影响因素的改正以及船只的运动姿态纠正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使用GPS-RTK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潮汐(水位)、波浪影响和换能器吃水的动态变化量对多波束测量精度综合影响的问题,如果使用"一加三"的GPS-RTK接收机,还可以实现船只姿态的高精度综合修正。同时,对4个影响GPS-RTK差分技术系统能力的主要因素应引起重视,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使近岸的多波束测量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20.
航道水位直接影响通航安全和航道利用率,采用潮汐遥测方法获得实时水位对超长航道意义重大。长航道水位监测需解决远距离、长时间、多站点的同步测量问题。传统VHF数据链的信道干扰严重影响监测系统可靠性、数据置信率、持续工作时长。采用VHF数传方法开展长航道水位监测,经过对干扰现象的数据分析,设计了一种轮询方式通讯协议,改进的北斗通信模式,兼容VHF并形成一套软件容错处理方法,进一步保证了多站点远程协同水位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