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形-均衡补偿重力、大地水准面异常频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地形高、地球内部质量异常以及重力、大地水准面展开成球谐级数,依据岩石圈弹性挠曲均衡补偿理论建立地形—均衡补偿重力、大地水准面异常的球谐级数表达式.由此我们可以研究地形—均衡补偿重力、大地水准面异常与球谐级数阶次的关系,以及不同波长地形荷载与岩石圈挠曲补偿的关系,探讨地形—均衡补偿重力、大地水准面的频谱特性.从观测大地水准面异常和自由空气重力异常扣除地形—均衡补偿大地水准面、重力异常,可以得到均衡大地水准面异常和均衡重力异常.均衡大地水准面异常已经消除了浅层物质不均匀的影响,反映的是地球深部物质密度不均匀分布.均衡重力异常显示出中短波长特性,反映的是地壳上地幔物质分布的失衡和物质调整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崔荣花  方剑  王勇 《地球物理学报》2021,64(4):1279-1290
本文利用数值法求解瞬时地幔对流问题以模拟大地水准面异常.利用两个较新的S波速度异常层析模型SEMUCB_WM1和TX2019slab,将其转换为密度异常作为控制方程的浮力驱动项;采取的黏度结构模型中,上下地幔的黏度比为1∶50.为了研究地幔不同结构对罗斯海海域大地水准面异常的影响,分别提取上、下地幔的密度异常正/负值,作为对流控制方程的输入项,计算相应的模拟大地水准面异常.将模拟大地水准面异常与观测值进行对比,发现罗斯海海域的大地水准面异常主要来自下地幔及上地幔的负密度(波速)异常,下地幔正密度异常对该区域大地水准面负异常也有一定的贡献.本文认为,地幔密度负异常在罗斯海海域大地水准面异常的形成中占据主导作用,地幔对流的动力学效应对该区域大地水准面异常的形成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3.
以湖南地区为例,利用超高阶地球重力位模型EGM2008计算了研究区的重力大地水准面,并采用棱柱体公式和球体公式相结合的方法分别进行了完全地形改正和Airy-Heiskanen局部均衡改正,得到布格大地水准面和均衡大地水准面.对三种大地水准面进行不同波长分量的分离处理,得到包含不同深度异常信息的剩余大地水准面,并结合其他地球物理资料对研究区进行了详细的地球物理解释.结果表明,剩余重力大地水准面可以有效地反映出研究区内的深部构造特征,如深大断裂带分布、构造块体位置、上地幔密度横向分布等,但对地壳内异常结构反映不明显;研究区岩石圈密度变化相对平缓,厚度由东向西增加;根据剩余均衡大地水准面及研究区Airy局部均衡莫霍面,可以大致推测出研究区的莫霍面起伏形态以及均衡状态,可作为一种有用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4.
研究和实施了由卫星测高数据计算垂线偏差,用莫洛 金斯基(Molodensky)公式反演 大地水准面高,由此求得我国海域大地水准面高. 为了检核,将测高垂线偏差利用逆维宁迈 纳斯(Vening Meinesz)公式反演重力异常,与海上船测重力值进行了外部检核;同时还用 司托克斯(Stokes)公式,将上述反演的重力异常计算大地水准面高,与莫洛金斯基公式直 接解得的相应结果进行比较作为内部检核. 在积分计算中充分应用了FFT的严格公式.由重力和GPS水准数据确定的陆地大地水准面,和主要由卫星测高数据确定的海洋大地水准 面,二者之间一般都存在以系统误差为主的拼接差,本文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并结合我国在陆海大地水准面拼接区重力资料稀疏的实际,提出了新的拼接技术,最后将拟 合参数校正中国全部海域的重 力大地水准面,以最大限度地削弱拼接点和制约测高海洋大地水准面可能存在的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5.
依据地震层析成像、地震测深和大地电磁测深结果的地球内部结构和物性分布,模拟了中国及邻区岩石圈中短波长大地水准面起伏,正演模拟结果显示:地形起伏引起的大地水准成异常巨大,幅值变化可达210m,最大值在青藏高原,达150余m,沉积层底面起伏产生的大地水准面异常非常小,幅值只有6.5m,表现出短波长特征,岩石层底面志伏生产的大地水准面异常极为平缓,约为20m。莫霍面产生的大地水准面异常形态与地形起伏引起的大地水准面异常形态相异,异常幅值只有后者的2/3,在青藏高原只有后者一半,岩石层内密度不均匀引起的大地水准面异常的幅值约为75m。  相似文献   

6.
采用弹性挠曲模型,利用球谐函数方法计算了欧亚板块均衡大地水准面异常.均衡大地水准面异常消除了地形起伏、地壳物质补偿的影响,主要反映了地幔物质密度异常以及核幔边界起伏和热状态的不均匀分布特征,而这种物质密度和热状态的不均匀分布导致了地幔物质的流动.针对滤波后的均衡大地水准面异常分别计算了欧亚板块大尺度和中尺度的地幔对流,并进行了构造和地球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现今欧亚板块的地壳运动与地幔对流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精化大地水准面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近年来精化大地水准面的研究结果,对人们比较关系的5个方面的问题加以综述和探讨:(1)大地水准面的定义;(2)精化大地水准面的作用;(3)由似大地水准面改化为大地水准面;(4)海面地形对大地水准面的影响及其改正;(5)高程异常中的零阶及其误差。  相似文献   

8.
中国及邻区大地水准面异常的场源深度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及邻区地形、地震层析成像、沉积层底面、Moho面及岩石层底面资料,正演计算出中国及邻区岩石圈大地水准面异常;再从全阶大地水准面异常中扣除正演模拟得到的岩石圈大地水准面异常与不同阶次波段的大地水准面进行比较,寻求表示中国及邻区地幔物质不均匀的大地水准面异常的最佳阶次为2-60阶. 结果表明,对应于岩石圈的大地水准面异常的重力位球谐函数阶数为61-20阶;下地幔重力位球谐函数阶数为2-6阶;而-60阶重力位球谐函数则表示中国及邻近区域上地幔大地水准面异常.  相似文献   

9.
大地水准面是静止海洋面(平均海水面)以及假设这个海洋面在大陆内部延伸形成的一个封闭曲面,它既是地球形状的反映,又是地球内部物质分布和运动的体现.大地水准面被认为是地球重力场的几何表象和重力等位面,也是地球上部圈层的一个物理介面.  相似文献   

10.
地幔对流使得地球表面及核幔边界发生形变,这种由地球深部的动力学过程所引起的形变对大地水准面异常的贡献与地球内部密度异常的贡献具有相当的量级,但符号相反,而由于地表的短周期地质作用所引起的地球表面形变的屏蔽作用,这种长波长、长周期的动力地球表面形变在目前还无法直接观测出来。本文首先从观测大地水准面异常中将地球内部密度异常的贡献去掉,并根据地震层析所得出的核幔边界形变,求得了动力地球表面形变。其结果将对地球内部的动力学过程尤其是粘滞度分布提供十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华北地区大地水准面起伏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PS水准对几个重力场模型计划的大地水准面进行了检验。利用WDM94模型编制了华北地区不同阶次的大地水准面起伏图,讨论了大地水准面起伏和该地区构造横向不均匀性的关系。结果显示:华北地区大地水准面由东向西逐渐降低,总体形态和本区地壳厚度呈镜像关系,且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大地水准面的梯度带和本区3种不同地形的分界带(华北平原,太行山区,鄂尔多斯块体)一致,其中115°(E)分界带和我国东部的主要地  相似文献   

12.
陆地重力观测相较于航空和卫星重力观测,距离场源更近,观测精度相对较高,其静态异常和时变数据已广泛应用于研究多种地球动力学问题.21世纪以来,绝对重力观测技术发展迅速,陆地观测网络日益完善,高精度陆地重力观测数据产品逐渐丰富,基于这些产品的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本文总结了近十几年来高精度陆地重力观测数据在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领域的应用进展情况,包括基于重力异常数据构建重力场和大地水准面模型、建立地壳物性结构模型、反演Moho界面形态和估计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以及利用时变重力数据构建时变重力场模型、探测微弱动力学信号、估计地壳构造变形速率和分析与火山、地震过程的可能关联,最后探讨分析了陆地重力测量的未来发展趋势,可为中国大陆重力观测系统建设与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出了平面近似范围内地球异常重力场的自相容协方差模式.无沦在参考面内或参考面上方该模型都使大地水准面波动、重力异常、垂直向的偏差,以及二阶梯度自协方差和互协方差呈单一的闭合公.式.而且该模式的重力功率谱密度的主谱衰减与Kaula法则非常一致,以致相当好地拟合了实际重力场谱特征、所匀画的模式可看作时于球面Tscller-n扭g一Rapp模式的乎面等值模式.该解析模式用三个参数表征:重力异常方差、"浅"深度参数、和补偿深度.这些参数分别以比例尺因子、高频衰减、和低频衰减起作用.其中浅深度参数与球谐分析中二倍Bj叮hatnoer球深度相对应,当把补偿深度作为一任意的数学上方便引入时,必须取得重力和大地水准面方差的有限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改进Runge定理的调和延拓及其相应的边值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改进的Runge定理引入了外大地水准面和外重力位等新概念 ,建立了关于外扰动位的边值问题 ,该问题同时具备了Stokes问题和Mododensky问题的优点 .作为一个整体 ,讨论了外正高的计算和地面重力的归算 ,给出了在O(T2 )量级的精度下确定外大地水准面、地面以及地球外部重力场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5.
在涉及表面垂直位移的地球物理正演和反演问题的研究中,表面真垂直位移等于表面视垂直位移和大地水准面高变化的和.本文从广义Bruns公式、广义stokes公式和广义Ve-ning-Meinesz公式出发,导出了用表面垂直位移和重力变化确定大地水准面形变的公式.讨论了表面垂直位移和重力变化对大地水准面高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表面荷载源、几种不同充填介质的膨胀源和位错源所引起的大地水准面高变化对视垂直位移影响的数值结果,分析了局部地球物理事件引起的大地水准面高变化的特点.最后给出了使用辽南地区的实际观测资料确定的局部大地水准面高变化以及对视垂直位移影响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6.
青藏地区大地水准面形态及其与构造动力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密合法求解青藏地区大地水准面模型,研究青藏地区大地水准面主要特征及其与该区内部构造和活动的相关性.表明青藏地区大地水准而异常与青藏高原隆起的形状极为相似,大地水准面整体负异常与下地幔相关,形状起伏与上地幔相对应,岩石层反映的大地水准而异常与青藏高原活动构造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联合不同类型重力测量数据确定地球重力场模型的迭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重力测量数据包含了不同波段的地球重力场信息,因此要恢复更高精度的地球重力场模型,就必须对不同类型的重力测量数据进行联合处理.以地面重力异常Δg为例,推导了利用迭代法联合不同类型重力测量数据反演地球重力场模型的基本原理公式,并给出了其具体实现步骤,接着采用全球的重力异常Δg数据和扰动位T数据,基于迭代法对卫星重力梯度SGG数据解算的重力场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精化.结果表明,初始的卫星重力梯度SGG模型和经过全球重力异常Δg数据精化后的模型,其对应的累计大地水准面误差分别达到1.128cm和0.048cm、累计重力异常误差分别达到0.416mGal和0.018mGal的精度;在经过全球扰动位T数据进一步精化后的模型,其对应的累计大地水准面误差达到0.043cm、累计重力异常误差达到0.016mGal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天然场源激电法的可行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对现有天然场源激电法观测方案的分析和对沿横向和垂向电性都不均匀的二维地 电断面的数值模拟结果指出,天然(大地)电磁场由于地下导电性不均匀所引起的异常强度 远大于激电效应引起的异常;提取被强大导电和电磁效应异常“淹没”的弱小激电异常的难 度极大,现有方案都不具有普遍的可行性. 天然场源激电法的实际应用前景不容乐观. 人工 源“长偏移距”的激电法本质上和天然场源激电法一样,都是在“远区场”中作激电观测, 其前景同样不乐观.  相似文献   

19.
高文 《地球物理学报》1991,34(2):210-215
本文对大地电磁感应的场源效应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用线电流为场源,均匀大地和三层结构为构造模型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与均匀场源的感应作了对比.场源效应受场源高度、信号周期、电阻率、测点距离等的影响.为了能更深入的了解和控制这影响,本文提出了“阻抗平均法”,该方法对消减场源效应有一定作用,使平面波的解释继续有效.  相似文献   

20.
由于InSAR数据处理所用的WGS84参考椭球系统与通用的DEM高程系统(EGM96大地水准参考面)不一致,在InSAR形变监测分析中会引入大地水准面高导致的误差.本文利用覆盖青藏高原北部阿尔金断裂带西段的27景Envisat ASAR宽幅模式数据和44景条带模式数据,研究了大地水准面高与InSAR大范围形变测量不确定性的关系:(1)模拟分析表明对于100 m的垂直基线,8.8 m的DEM测量误差,若研究区域存在20 m的大地水准面高的变化,对宽幅或条带模式InSAR形变测量造成的影响将由3 mm增至10 mm左右;(2)实例验证表明对于不同的研究区域,大地水准面高与该地区地形变化存在较大相关性,对于同一研究区域,垂直基线的大小决定了大地水准面高对InSAR不确定性的影响程度;(3)对于大地水准面高有较大梯度变化的研究区域,组合短基线方法与去除轨道平面的方法难以消除大地水准面高的影响.使用基于WGS84高程系统的DEM,可以为InSAR形变测量分析提供统一的高程基准,有效避免大地水准面高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