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甘肃省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建设目的和原则、建设内容和系统构成,并对应急指挥技术系统7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
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姜立新  帅向华  张建福  李志强 《地震》2003,23(2):115-120
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是防震减灾建设的核心内容,我国的研究和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构成、设计和实现还有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根据所从事的项目建设过程,对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技术系统建设一期工作。  相似文献   

3.
虚拟主机服务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技术是现代数据中心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采用虚拟化技术,可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节约建设资金,缩减系统运行、维护成本,增加业务系统运行的连续性和可靠性。本文结合山东省区域地震数据中心虚拟化技术的应用实践,总结了服务器虚拟化的成功经验,可为地震及相关行业数据中心虚拟主机服务建设方面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4.
“九五”期间,辽宁省地震局按照中国地震局的统一部署,应用先进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原有的前兆与地震观测的模拟技术系统进行了改造,新建了辽宁省地震信息网络系统和防震减灾指挥中心,这是辽宁省第一次这样大规模地对防震减灾技术系统进行建设和改造。本文对“九五”重点项目的任务、技术系统构成及建设成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防震减灾技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本文论述了甸防震减灾技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分别从地震监测技术系统,地震信息网络系统,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以及地震紧急救援技术等四个方面论述了系统的现代化建设。重点介绍了地震及前兆数字化观测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地震及前兆台网的规模及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卫星遥感热红外观测、钻孔倾斜和电磁扰动前兆观测的良好效果,论述卫星热红外与倾斜电磁结合地震前兆立体综合监测系统初步设想及可行性初步研究,阐述了系统的建设思路和技术构成,进行了系统创新点和技术难点分析,结论为该系统建设可行,具有良好地震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7.
宁夏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介绍宁夏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情况、系统结构及其功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以及今后进一步的设想,为完善宁夏地震应急指挥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768工程     
近年来国家地震工作进行了一项重大的基础建设,就是设计、研制、生产了完整的区域遥测地震台网技术系统,并应用这一技术系统在国内的一些重点监测地区内进行台网建设,这就是768工程。本文着重介绍该工程的确定、组织实施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同时简要叙述768工程技术系统和特点。 768工程是我国地震局近年来所进行的一项最大的基础建设工作。所谓768工程,顾名思义,是指1976年8月开始组织实施的工程。它的内容是:在我国一些重点地震监测区域内,即北京、兰州、昆明、成都、沈阳、上海等地区,分别建设区域性遥测地震台网。工程的核心是设计、研制台网技术系统及其全部仪器设备。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的科技人员终于自行设计和试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遥测地震台网整套技术系统。1982年经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对该技术系统考核鉴定,认为这一技术系统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内容丰富、适合国情。1984年,国家地震局又对用这一技术系统装备的在上述区域内建设的遥测地震台网,分别进行了验收。至此,768工程历时八年,取得了成功。在我国地震观测技术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目前,这一工程业经国家地震局学术委员会审定,授于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并决定申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下面将着重介绍为什么要搞768工程,是如何组织实施的,其技术系统的特点以及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管理、运行中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结合目前主流信息安全技术,从系统设计、硬件造型、抗侵害的容灾备份、虚拟技术应用等方面综合提出针对省级地震应急技术系统的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参考建议和新观点.  相似文献   

10.
地震信息通信网络系统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信息通信网络系统的建立是防震减灾技术系统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 ,就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的构成、主要技术性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同时对网络系统在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陕西省GNSS连续运行参考系统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布网设计、基准站建设、网络通讯系统设计、数据中心建设等。同时对系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该系统的建成可以有效地监测陕西省地壳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及重力变化,为陕西省的地震预测预报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可以为陕西省相关部门提供导航定位与精密授时服务。  相似文献   

12.
王沛芳  王超 《湖泊科学》2003,15(Z1):261-265
分析了山溪性城市河流水环境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和水经济五位一体的综合整治模式,并阐明了其综合整治的具体内容.最后以丽水市内河水环境建设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山溪性城市河流的防洪排涝、供水、生态用水及水质安全的保障系统、水环境保护方案、水景观和水文化建设体系及水经济开发方案,为山溪性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整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西藏昌都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建设为例,对照国外地震烈度速报建设经验,从台网密度、通讯传输、建设成本3个方面,探讨西藏昌都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建设的相关问题,可为其他地区地震烈度速报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雷电危害是影响地震台站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台站进行雷电防护具有重要意义。分析雷电对地震台站的危害,结合强震动观测台站的建设要求与建设情况,介绍可行的防雷系统,并从台站选址建设、供电系统、接地系统、仪器防雷、通信防雷等方面对台站防雷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侠  王心雨 《地震工程学报》2019,41(6):1679-1684
震后建筑群修复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比其他阶段更具有变动性,需要高精度和高灵活性的预控系统的运用才能保证工程造价不出现偏差。在此文中,设计震后建筑群修复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预控系统。相关人员可在用户登录模块进入系统界面,在系统的工程信息管理模块中,采用改进遗传算法构建震后建筑群修复工程造价模型,完成震后建筑群修复工程造价动态预控系统的设计。实验结果验证,本文所设计的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造价动态预控系统能够有效实现震后建筑群修复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动态预控,伴随造价样本数目的增多,误差率会逐渐降低,预控性能较好;且预控灵活性始终大于95%,使用局限性仅有0.04,实用性较高,能够为震后建筑修复施工部门的工程造价控制给予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宁波市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的关键要点,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完善系统的几点思考,对国内其它地市推进地震应急指挥信息化系统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天水地震台井下地电观测系统介绍及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天水地震台井下地电观测系统场地布设方式、测项设计安装技术要求和施工要点,并对原有观测资料和新系统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采用井下观测系统能减少干扰、提高信噪比,缓解地电观测用地与经济建设的矛盾,是地电观测方式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8.
避难场所规范化建设管理可有效提升地方应急管理能力与城市韧性。基于中国城市避难场所空间分布统计数据集,采用实证分析、GIS综合叠置与非参数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避难场所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与成因分析,并结合新形势要求与国内外实践经验给出发展提升对策。结果表明:我国避难场所建设管理工作存在“重政策,轻效能” 、 “重专项,轻统筹” 、 “重体量,轻标准” 、 “重硬件,轻软件” 、 “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经与灾害背景与承灾体统计数据对比,可根据“统筹工作组织体制” 、 “规范规划建设机制” 、 “创新运营管理模式” 、 “完善法制条例体系”方面分析关键成因并提出提升对策。本研究对有序推进避难场所规范化建设管理工作,落实自然灾害防治体系与防治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