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地中海沉积后氧化作用造成的腐泥的改造和清除N.C.Higgs等厚度大于1cm、有机碳含量大于2%的沉积层叫腐泥。大部分深水沉积中有机碳含量低,因此腐泥的形成需要特定的海洋地理条件。然而,在近400ka中,东地中海发育有至少12层这样的腐泥,它们具有...  相似文献   

2.
腐泥的复合层是富有机碳的深色沉积物 ,为地中海上新世—更新世沉积记录中特有的沉积特征。这些层位特别引人关注是因为 :⑴现代地中海的生物生产力通常很低 ;⑵大洋中大部分有机物的最终结局是被氧化了和侵蚀了 ,而并非在海洋地层中聚集下来。因此腐泥记录了与目前这个大的半封闭海环境明显不同的古环境条件下有机物的生产和保存。解释深海腐泥各种成因的假设包括海洋原始生产力的提高。有机物供给的增加、海底缺氧和有机物保存能力增强。通常 ,这种解释认为腐泥与地球轨道运行周期最小值一致 ,后者是季节性变化增强的周期 ,并且腐泥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韩国西南白垩系最下部Kyokpori组的漂砾沉积物研究*S,B.Kim等1.引言(扇)三角洲陡坡上粗粒沉积物的水下沉积过程由各种非粘性沉积运动所共同控制,包括无粘性碎屑流、碎屑崩坍和高密集度的浊流(评论,见Nemec,1990)。这些推论在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4.
南黄海沉积学研究新进展——中韩联合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1996年6 ̄7月开展了中韩南黄海联合调查,此次调查取得若干新进展:(1)根据沉积物颜色探讨了黄河物质的影响;(2)从东到西获得到了连续的回声测深记录;(3)首次查明了东部泥的分布特征;(4)对中部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5)取得了有关悬浮物分布的的新资料;(6)揭示了东部泥形成的水动力环境。  相似文献   

5.
水成沉积与风成沉积及古土壤的磁组构特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晚第四纪水成沉积、风成沉积、古土壤等的磁组构研究表明,不同成因的沉积物具有明显不同的磁组构特征。一般地,水成沉积的体积磁化率K受物源和水动力因素控制,P和F均>1.02,q<0.5;风成沉积的K受物源控制,内陆黄土的K明显高于沿海黄土及海岸风沙K,P和F均<1.02,q的平均值>0.55;古土壤的K受母质沉积类型和成土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控制,内陆古土壤的K偏高,沿海古土壤的K偏低,内陆古土壤的K远高于沿海古土壤的K,P和F均<1.02,q的平均值在0.5左右。运用典型沉积的磁组构特征对比分析未知沉积物,可以得到未知沉积物的物源、沉积过程和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6.
尼罗河三角洲平原沉积物来源和沿岸土壤流失的特例D.J.Stanley尼罗河三角洲曾经是地中海最大的沉积中心,如今它已基本上成为一个人工改造的沿岸平原,不再向地中海延伸,局部开始后退。尼罗河三角洲不再是一个活动的三角洲(Stanley和Warne,19...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南海中央深水盆地KSO1岩芯(14°57'47"N,116°05'25"S)(图1)粒度、矿物、碳酸盐含量、化学元素、微体古生物和古地磁等进行了分析。岩芯的长度和取样水深分别为710m和4169m。研究结果表明,南海中央海盆沉积物的颗粒较细;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蒙脱石含量较低;化学元素显示出介于浅海一深海之间的半深海沉积特点。上述特征说明南海中央海盆的沉积物是以细粒含粘土矿物为主的半深海沉积物。同时,对岩芯的火山灰夹层、沉积速率、岩芯的年代以及碳酸盐含量和古气候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对KSO1岩芯在665~670cm处的微粒锰结核富集层存在的意义进行了探讨。另外,应用最优分割法、有序分析法等数理统计方法,对KSO1岩芯进行了元素地层学的划分工作。  相似文献   

8.
地中海东部海区的沉积物似乎是全球古气候变化的最佳记录媒介。独特的富含有机质的深绿色沉积物间层(腐殖质层)出现在东地中海的沉积物中,它们的出现受天文气候周期所控制,间层之间交互着缺乏有机质的沉积物层。  相似文献   

9.
南黄海东部泥区沉积速率和物源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测定岩芯中^210Pb放射性活度,南黄海东部泥区最高现代沉积速率为1.65cm/a,泥区边缘沉积速率为0.12cm/a。表层沉积物中的化学成分CaCO3、Cu,Sr,Ti和Rb的含量表明黄河对该区没有影响,长江物源对该区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0.
全新世大暖期云南洱海环境演化的湖泊沉积记录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根据高分辨率湖泊沉积的有机碳稳定同位素记录、硅藻等环境指标分析结果,将洱海全新世大暖期(8.1-3.0KaB.P)的环境演化为7个阶段,环境变化序列以温(暖)湿 -暖(温)干为主,其中存在的明显冷干(湿)事件,冷事件出现在7.2KaB.P、5.3KaB.P和3.7KaB.P。全新世大暖期洱海湖面波动与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一致性。洱海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演化主要受亚洲季风强弱转换和时空迁移的影响,冷事件与亚  相似文献   

11.
地中海海脊泥角砾岩的无机地球化学特征SimonJ.Wakefield等地中海海脊是由非洲板块俯冲到爱琴海底部而形成的加积楔体系(Ryan等,1982).最近,在海脊顶部详细的海底调查结果发现了泥底辟区(火山),这些底辟带可能是沉积物质向上运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中太平洋北部沉积物 ̄(87)Sr/ ̄(86)Sr比值具有亚洲大陆特征B.Peucker-Ehrenbrink等由于Sr和Nd同位素组成不易被风化、搬运和沉积过程改造,所以沉积物Sr、Nd同位素组成记录了源区信息,我们测量了来自太平洋各个区域的152个...  相似文献   

13.
朝鲜南海内陆架晚第四纪沉积演化S.ChulPark等朝鲜南海大陆架为一巨厚的陆源碎屑沉积物堆积的地区.其中心陆架在深海和底部特征的基础上可被分为窄的内陆架和宽的中部陆架,内陆架区(深<5sm)是晚第四纪沉积的沉积中心,沉积物主要来自部分河流.大量来自...  相似文献   

14.
采自地中海东部的沉积物岩心均含有多个序列的腐殖泥层。这些腐殖层富含有机碳,主要沉积于深层海水缺氧时期。地中海东部的深层水缺氧事件明显与气候变化有关,这已被该海区的腐殖层厚度与北半球日射峰值和冰川体积缩小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所证实。  相似文献   

15.
加利福尼亚近海圣巴巴拉盆地沉积通量与纹泥的形成关系RobertC.Thunel等我们对过去气候变化特征的了解部分地建立在对各种地质记录反映出的各种短暂沉积作用的分析上面(Baumgartner等,1989),通常在海洋环境中,低的沉积物堆积速率和底栖...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东南部潟湖台风事件沉积记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海岸潟湖沉积记录可恢复器测记录之前和史前时期热带气旋活动的频率和强度信息。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潟湖沉积揭示南海北部地区的古台风活动信息,以海南岛东南部两个潟湖的钻孔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选取沉积物粒度、有机质和碳酸盐含量等参数建立台风事件的鉴别指标,同时借助210Pb CRS计年模式确定了沉积物柱状样的沉积速率和年代序列,对海南岛东南部的古风暴活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柱状岩心清晰地记录了海南省东南部过去350年期间的35次特大风暴潮事件。基于历史文献和沉积记录的风暴沉积事件恢复了近350年来的风暴活动历史,发现海南省东南部特大风暴事件频数与厄尔尼诺强度有显著关系,同时还可能受到太平洋涛动(PDO)、北大西洋涛动(NAO)和太阳黑子活动等多种气候因素的综合影响。本文研究表明,结合风暴沉积记录和历史文献资料可为恢复海岸带地区长时间尺度高分辨率的古风暴活动规律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7.
中太平洋CP25岩心沉积物中钙十字沸石、蒙脱石/伊利石比值(M/I)、稀土元素含量、铈异常(δCe)、铕异常(δEu)及Sr、Nd同位素特征作为海底火山活动的证据,揭示了中太平洋海盆晚新生代以来火山活动和沉积的历史。其结果是,早中新世约20~17MaB.P.间,火山活动逐渐强烈,在17MaB.P.最强烈,使得沉积物具有高M/I和∈Nd、低δCe和87Sr/86Sr。17~1MaB.P.发生沉积间断。1MaB.P.至现代,火山活动较早中新世减弱  相似文献   

18.
空间因子分析与沉积地球化学旋回元素组合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5月,引用地矿部“七五”东北太平洋CCA121柱状沉积物的8个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利用空间因子分析方法确定两种周期度(D1=65cm,D2=105cm)内的沉积地球化学旋回元素组合,并据此探讨多金属结核成矿与物源环境的关系,研究表明,与小尺度周期(D1=65cm)对应的元素组合:Ud1(Mn,Co,Cu,Al2O3,SiO2和Ud2(Fe,Ca,Co,Cu)与大尺度周期对应的元素组合为  相似文献   

19.
阿拉伯海东部边缘地区的有机和无机碳的浓度与埋藏通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中到达海底的生物生产力的剩余部分包括以有机(Corg)和无机(主要是CaCO3)形式存在的碳物质与二氧化硅(SO2)。在海洋中,它们的浓度和目前的沉积通量(也称作是“rain rates”)可以通过沉积物捕获的方式来确定。海洋沉积物保留着这些记录,并且提供了过去沉积通量的信息。阿拉伯海是一个以高生物生产力(季风引起的)而著称的地区(Qasim,1977;Madhupratap等,1996),  相似文献   

20.
大陆径流和早新生代底层水来源KarenL.Bice等高纬度大洋中产生的较冷(相对低纬度来说)底层水突变至蒸发的亚热带形成的温盐底层水是晚白垩世和早新生代期间海底沉积物记录突变的原因Brass等,1982;Kennett和Scot,1990,19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