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区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南缘,区内中酸性岩体非常发育,地球化学场具有良好的分区特征,Au、Pb、Zn异常值沿断裂分布,Bi、Sb、Cu、Pb、Zn、U、Rb、Cr、Sn、Mo、Sr、Mo、V等元素异常或高背景区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通过对重点异常进行评价,初步控制铷矿(化)体4条,金矿化蚀变带一条。铷矿(化)体受岩体控制,长约2 100 m、宽约1 600 m,未封边,Rb_2O品位为402.4×10~(-6)~554.5×10~(-6)。金矿化蚀变带受断裂控制,长200 m、宽0.3~0.8 m,南北两侧控制均未封边,Au含量0.5~15 g/t,平均为4 g/t。由于时间和自然条件的限制,本次评价不够精细,同时尚有多个重点异常尚未评价,仍需进一步加强工作。总体来看,西藏措勤县米彭根勒地区具备良好的成矿条件,找矿前景非常乐观。  相似文献   

2.
马鬃山地区位于北山金成矿区东段,已发现金矿均与航空伽马能谱测量铀异常有关。经实地查证,石板墩航放铀异常处于墩墩山岩体与三个井群的接触带部位,受东西向两条碎裂石英脉控制,铀含量最高达18×10~(-6),已经超过10×10~(-6)工业边界品位;金含量在(0.5~6.16)×10~(-6),也已达到工业品位,铀金具有明显伴生特点。因此,应用放射性测量方法,为在马鬃山地区寻找铀金矿产提供了快速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西天山博故图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铁 《地质与勘探》2015,51(2):275-283
博故图金矿床位于西天山石炭纪—二叠纪裂谷带中,其矿体赋存于构造破碎带内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碎屑岩、石英钠长斑岩及辉绿岩中。矿体受东西向基底断裂和北西向次级张扭性断裂带控制,对围岩没有选择性。与金矿化紧密相关的蚀变类型为硅化、黄铁矿化、毒砂矿化、泥化、绿泥石化。依据火试金分析结果圈定金矿体42条,矿体长45~1050 m,斜深34~670 m,平均厚度1.31~9.49 m,最大35.2 m,平均品位1.2~3.46×10-6,最高品位40×10-6,矿床平均品位2.01×10-6,金资源量(控制+探明+推测)达大型,矿床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金矿带上发育金、砷、银、钼等元素异常,矿体位于激电高极化率异常梯度带上,物、化探综合勘查成果显示Ⅰ号金矿带及其外围仍有很大找金潜力。  相似文献   

4.
烂木沟金矿位于陕西省旬阳县境内,产于南秦岭石泉-神河构造岩片中,受黑虎庙脆-韧性剪切带控制。文章通过烂木沟金矿区域成矿背景、地质特征及矿床地球化学分析,初步探讨了烂木沟金矿床成因。烂木沟地区地层中黄铁矿微量元素Co含量为67.60×10-6~208.00×10-6,Ni含量108.00×10-6~585.00×10-6,稀土元素总量2.16×10-6~22.90×10-6,矿石黄铁矿中Co含量为317.00×10-6~751.00×10-6,Ni含量82.80×10-6~304.00×10-6,稀土元素总量4.04×10-6~51.74×10-6,矿石黄铁矿中δ34S值为9.9‰~12.9‰,均值11.27‰,矿石黄铁矿中铅同位素206Pb/204Pb值为18.560~20.206,207Pb/204Pb值为15.668~15.708,208Pb/204Pb值为38.257~38.860,地层黄铁矿中铅同位素206Pb/204Pb值为18.502~20.086,207Pb/204Pb值为15.644~15.788,208Pb/204Pb值为38.475~38.907,矿石中石英的δ18OV-SMOW值为13.5‰~15.9‰,均值为14.7‰,δDV-SMOW值为-77.8‰~-71.3‰,均值为-74.55‰,矿石中黄铁矿Re-Os等时线年龄202±12 Ma。结论认为烂木沟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层中火山岩夹层,成矿流体为多来源,主体为建造水改造后的变质水。烂木沟金矿形成于晚三叠世末期—早侏罗世早期秦岭造山带碰撞后的伸展阶段,成矿流体充填于脆-韧性剪切带片理中,矿物沉淀富集,为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5.
针对西秦岭夏河-合作金集矿区出露的岩浆岩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金集矿区岩浆岩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以德乌鲁花岗闪长岩、三索玛似斑状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马久勒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为代表,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至过铝质中酸性岩,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w(Rb)平均134.4×10~(-6),w(Ba)平均775.8×10~(-6),w(Th)平均15.8×10~(-6),w(U)平均3.08×10~(-6)等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w(Nb)平均10.95×10~(-6),w(Ta)平均0.97×10~(-6)等高场强元素,显示"I"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A/CNK值在0.95~1.07之间,Mg#值为41.87~61.92,δEu值为0.64~0.89,岩石既具埃达克质岩特征,又显示火山弧花岗岩特征。第二类以唐晒日村、扎油乡北的花岗斑岩为代表,属于钙碱性过铝质酸性岩,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w(Rb)平均92.4×10~(-6),w(Ba)平均561.7×10~(-6),w(Th)平均7.8×10~(-6),w(U)平均2.36×10~(-6)等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w(Nb)平均9.96×10~(-6),w(Ta)平均0.76×10~(-6)等高场强元素,A/CNK值在1.07~1.66之间,显示出具"S"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具有喜马拉雅型岩浆岩特征,Mg#值为49.76~73.37,δEu为0.83~1.03,岩浆存在幔源物质的参与。研究表明,第一类岩浆岩形成于板块消减的陆缘环境,由玄武质岩浆部分熔融形成,并有部分幔源物质加入;第二类岩浆岩可能形成于沉积岩部分熔融,且有幔源物质参与的环境。第一类岩浆岩与枣子沟金矿存在紧密的时空关系,表现出明显的成矿专属性,是指导夏河-合作金集矿区金矿勘探开发的重要依据之一;第二类岩浆岩与金矿无关。  相似文献   

6.
簸箕沟金矿处于鹿儿坝金矿东延段,位于甘肃寨上—马坞金矿国家级整装勘查区西段。金矿赋存于中三叠统砂岩夹板岩中,受近EW向构造蚀变带控制,矿区内土壤化探异常发育,圈定金矿体29条,矿体长度在60~1 197m之间,金平均品位在1.16~20.07×10~(-6)之间,主要矿石类型为蚀变砂岩型、板岩型,主要围岩蚀变有硅化、毒砂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通过近年深部探矿工作,主要矿体延深稳定,矿床规模已接近大型。本文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分析,深化了对成矿地质条件的认识,对指导区域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宁陕县向坪—岩湾一带新发现4条钨矿带,3条金矿带,1处辉钼矿化线索。新发现的钨矿床与中酸性岩浆期后热液相关,成矿时代为印支期末—燕山早期(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化探异常部位、石英脉体出露地段、岩体接触带附近等均可作为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
新月地金矿位于康古尔断裂南侧韧性剪切带中,矿体赋存于下石炭统干墩组碎屑岩中。岩浆岩以闪长玢岩、花岗斑岩为主,与成矿关系密切。矿区内共发现6条矿化蚀变带,5条金矿体,矿体长40~100 m,厚0.95~1.3 m,金品位1.08×10~(-6)~2.15×10~(-6)。伴生铅锌银矿,铅锌品位分别为Pb:0.55%、Zn:0.51%,Ag:13.8×10~(-6)。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表明,区内花岗岩为造山类花岗岩,经后造山作用改造,具与俯冲带有关的岛弧构造环境特征。闪长岩具岛孤和活动大陆边缘弧岩浆岩特征,沉积碎屑岩具大陆岛弧构造环境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认为北天山洋壳向塔里木大陆板块俯冲,形成含矿物质来源,后造山运动作用的塔里木板块与准噶尔板块碰撞,形成韧性剪切带,该过程伴有中浅成和浅成侵入岩体形成,与浅成侵入体相伴的热液及矿质沿剪切带上升,当与大气降水混合时,发生了矿质沉淀和蚀变作用,形成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体。  相似文献   

9.
本文收集了中蒙边界1∶100万地球化学铍数据,探讨其在不同构造单元内的背景值及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全区铍元素总体中位值和平均值分别是1. 93×10~(-6)和2. 08×10~(-6),中国境内铍元素中位值(1. 99×10~(-6))和平均值(2. 14×10~(-6))分别高于蒙古国境内铍元素中位值(1. 90×10~(-6))和平均值(2. 02×10~(-6));对于划分的构造单元而言,阿尔泰南缘弧盆系和阿尔泰构造带是铍元素富集区,且产出大量稀有金属矿床;根据85%累频圈定出8个铍异常区并优选出6个铍地球化学省,为该区寻找稀有金属矿床提供重要选区;该项研究填补了中蒙跨境阿尔泰地区铍地球化学分布的空白,同时为两国边境上重要矿床对比提供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10.
长山壕金矿床产于白云鄂博群暗色板岩中,属于变质岩型,寻找周边相似地质条件下的金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应用1∶5万航放、航磁数据,获得金矿区比鲁特组矿化暗色板岩空中钾(K)含量2.64%,铀(U)含量2.65×10~(-6)、钍(Th)含量(10.2~13.5)×10~(-6),相对背景值,具有"高铀、高钍、低钾"的航放特征信息,总计数率、U、Th高值信息和金矿生成环境密切相连;金矿区航磁场具有北东向高磁异常带特征,叠加的磁异常幅值在200~600 nT间,航磁信息反映的是对金矿成矿有控制作用的隐伏岩体信息。应用航放、航磁信息,运用矿床特征法对长山壕金矿床周围金矿找矿方向进行了预测,长山壕金矿的东北延伸带是下一步金矿找矿的重点区域,预测结果在金矿找矿中取得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想  徐倩  徐开喜  吴国学 《世界地质》2016,35(1):123-132
采用地质、物探、化探找矿方法,对漠河元宝山金矿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已发现矿体4条,矿化体3条,Au平均品位2.15×10~(-6);赋矿地层为侏罗系中统漠河组;控矿构造为NEE向漠河推覆构造。磁场强度ΔT值一般在-30~20 nT,ΔΤ最大值为133.1 n T;视极化率最大值为23.58%,平均值为10.58%;视电阻率一般在500Ω·m以下,最高为1 200Ω·m,显示物探异常具低阻、高极化特征。漠河组地层金元素丰度值为8.06×10~(-9),标准离差为0.25,变化系数为0.912。黄铁矿δ~(34)S值为3.3×10~(-3)~5.3×10~(-3),极差为2.5×10~(-3),平均值为4.5×10~(-3),具有岩浆硫特点;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18O值为5.2×10~(-3)~9.6×10~(-3),δD值为-125×10~(-3)~-112×10~(-3),δ18O和δD变化范围较大,反映在成矿过程中有大气降水加入。根据地质和物化探异常特征等综合信息,认为矿区西部小金沟(HS-8水系组合异常)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西昆仑阿巴列克地区地层样品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巴列克地区位于西昆仑铅、锌、铜等多金属矿带的中部,该区具有极大的找矿潜力。为阐述成矿物质来源,本文系统测定了该区霍什拉甫组8条地层剖面82件样品的稀土元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变化较大,其∑REE、∑LREE、∑HREE、Y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7.52~220.70)×10-6(、5.82~198.46)×10-6、(1.49~32.74)×10-6和(4.77~91.30)×10-6;绝大多数样品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均为典型的LREE富集型(∑LREE/∑HREE平均值6.57),轻重稀土分馏显著[(La/Yb)N平均值8.20],并具弱负Eu异常(δEu平均值0.77),Ce异常不明显(δCe平均值0.88)。对比研究发现,阿巴列克地区地层样品与西昆仑多金属矿带内其它四个代表性矿床(铁克里克、塔木、卡兰古、托库孜阿特)的岩石、矿石样品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较一致,表明该矿带众多矿床的成矿物质与围岩二者间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3.
西嘎山(Siga Hills)地区位于维多利亚湖南部绿岩带上,该地区金矿床大多属绿岩带条带状铁建造(BIF)型金矿,金矿床赋存于条带状铁建造(BIF)中,矿体受"岩性+构造"双重控制。磁法测量显示马黑加矿区M1、M2、M3三条磁异常带,异常由条带状含铁建造和金矿体共同引起;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显示Au与As、Sb具有显著相关性。综合对比区域金矿信息,提出马黑加金矿化带南北延长线及其东部与花岗岩接触带、西嘎山南北走向带、西嘎山与马黑加之间等3个区域为今后西嘎山地区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4.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46-52
矿区处于中国特提斯成矿域,西南三江构造火成岩带之义敦-中甸岛弧多金属成矿带,稻城邓波-木里菜园子Cu-Au-Pb-Zn-Ag矿远景区,周边已发现多个大中型金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矿区存在多期构造,成矿物质来源较丰富,近南北向断层与背斜轴部、近东西向矿化蚀变破碎带在矿区交汇,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区的地球化学异常经过工程验证,共圈定金矿体8个,金矿化体7个,证实为矿致异常,其中Ⅰ号矿体规模最大,最具工业价值,矿体两端被浮土掩盖,长度大于170m,平均厚度2.25m,Au平均品位3.8×10(-6),银平均品位50.44×10(-6),银平均品位50.44×10(-6),铅平均品位2.59%,是一个金多金属矿体。矿区南部尚有较好的水系沉积物异常和土壤异常未进行验证,加强研究和勘查投入,有望取得较大的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胡家店地区的地质特征,并对该区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元素含量特征及元素组合特征进行了细致研究,认为该区Au、Ag、Cu、Pb、As、Mo、Hg等地球化学异常显示明显,其中Au、Ag、Cu、Mo是找寻金矿的土壤地球化学指示元素。Au、Ag、Cu、Mo异常强度大、分带好、浓集中心和峰值明显,异常范围受测区内张性构造破碎带及闪长玢岩小岩株或小岩脉等控制。在该区圈定出H-1~H-8八处组合异常,其中H-1~H-4四处组合异常的地质成矿条件优越,各单元素异常内带规模大、强度高,浓集中心和峰值明显,异常叠合程度好,Au、Cu异常浓集中心较吻合,具较好的金矿找矿前景。对H-1组合异常开展了槽探查证工作,新发现2条金矿脉,平均品位(2.03~2.37)×10-6。结合测区地质成矿条件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初步总结了胡家店地区金矿找矿标志,并圈定出测区西北部西寨山—龙宫山一带为金矿找矿靶区,为该区进一步找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包古图金矿由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矿体组成,该矿的热液成矿期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粗粒石英脉阶段(Ⅰ)、含金细粒硫化物-石英脉阶段(Ⅱ)、含金粗粒自然砷-辉锑矿-石英脉阶段(Ⅲ)以及方解石脉阶段(Ⅳ),其中阶段Ⅱ和Ⅲ是主要的金矿化阶段,形成自然金赋存于毒砂、含砷黄铁矿中,银金矿被自然砷、辉锑矿包裹。阶段Ⅰ石英脉的稀土元素总量(0.83×10-6~3.67×10-6)明显低于阶段Ⅱ(11.01×10-6~30.18×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La/Yb)N=8.53~21.89]较阶段Ⅱ[(La/Yb)N=6.90~10.40]明显,但总体具有与区内中酸性侵入岩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阶段Ⅰ石英脉具有弱Eu正异常(δEu=1.09~1.80),阶段ⅡδEu主要集中于1.36~0.67之间;所有样品显示弱Ce负异常或无Ce异常(δCe=0.87~1.01)。矿化围岩和含矿石英脉中的黄铁矿均显示右倾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但石英脉中黄铁矿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更明显[(La/Yb)N=24.0~36.1],所有黄铁矿均具有明显Eu负异常(δEu=0.50~0.64)。不同阶段石英脉和黄铁矿中Ce、Eu异常表明成矿流体逐渐向较还原的状态演化。黄铁矿的Co/Ni比值(1.60~10.50)指示初始成矿流体为中温。包古图金矿含矿石英脉与区内广泛发育的中酸性斑岩体、岩脉在时间和空间上密切相关,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以上特征指示包古图金矿成矿作用与区内晚石炭世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7.
帕奔金矿位于琅勃拉邦—黎府(泰国)成矿带的中部,矿床容矿围岩主要为灰岩,矿体严格受NNW—近SN向断裂控制。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含矿方解石中包裹体为液、气两相包裹体,以液相为主;成矿均一温度为164~252℃,平均盐度(w(NaCl,eq))为1.77%~7.64%,具中低温、低盐度特征;估算成矿压力为9.34×10~5~21.37×10~5 Pa,成矿深度为0.48~0.960km;矿石中方解石的碳同位素δ(~(13) C_(V-PDB))=-4.5×10~(-3)~-5.2×10~(-3),氧同位素δ(~(18) O_(V-SMOW))=20.3×10~(-3)~21.1×10~(-3),方解石为流体与二叠系海相碳酸盐岩相互作用的产物。综合分析认为帕奔金矿为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科迪巴依金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里县的东部,地处西准噶尔地区哈图金矿成矿带的西段。该矿床地质勘查圈出了4条金矿化蚀变带(编号Ⅰ—Ⅳ),金矿赋存于褐铁矿化碎裂化凝灰质粉砂岩中。Ⅱ-2、Ⅲ-1为主矿体,长度360~750 m,厚度1.0~3.4 m,金品位w(Au)=0.46×10-6~6.51×10-6。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标志显示,科迪巴依金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和岩浆岩分布等因素的控制,属于接触交代型金矿床。结合矿区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建立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19.
由1/2.5万土壤化探测量圈出6个金异常,查证后圈定3条金矿(化)体。矿体均产于上三叠统王吃卡组二段(T3wn2)构造蚀变带中,严格受地层、构造蚀变带控制。矿床成因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大比例土壤化探测量在该区金矿找矿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利用1:1万土壤测量圈定异常11处,1:1万激电测量圈定异常5处,1:1万地磁测量圈定异常3处。III号含金石英脉,该含金石英脉为地质填图发现,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倾向南西西,倾角25°,长度近80 m,宽约0.5~0.7 m,拣块样金1.37×10~(-6)。II-1矿化蚀变带由TC2、3、4、6控制,长200 m,走向北北东,为铜矿(化)带,其中铜矿(化)体视宽度0.8 m,铜品位1.15%。II-2钨铋铜矿(化)带由TC1-TC7控制,长约500 m。I蚀变带由三条铜矿(化)石英脉构成,控制长100 m。其中C275-2、3号异常呈北东走向的带状异常,与航磁蒙C-2007-275异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