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三节 浮游动物生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洋浮游动物是海洋中的主要次级生产者。其种类组成、种群分布以及种群数量变动将直接和间接地制约海洋的生产力,对渔业兴衰关系极为密切。它是生态特征明显的海洋动物,还可以作为指标动物,用来区别水团和海流。因此,对浮游动物研究在海洋综合性调查中占一定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2.
国际海洋浮游动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综述了国际上有关海洋浮游动物种群、群落结构、多样性及浮游动物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等方面研究进展。海洋浮游动物种类繁多, 数量丰富, 分布广泛, 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类群。在海洋食物网中, 浮游动物通过摄食浮游植物控制初级生产力, 同时, 又被更高营养阶层的动物(鱼、虾、鲸、海鸟等)捕食, 充当次级生产者的角色, 其群落结构、种群动态和物种多样性影响鱼类和其他海洋动物资源量, 浮游动物是海洋食物网中关键环节。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过程的关键环节是浮游生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过程, 多项国际研究计划以生物多样性和年际变化趋势为研究重点并联系全球变化及响应, 因此, 浮游动物的研究已成为海洋生态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国际上对浮游动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6个方向:(1)浮游动物生境、种群的分布和扩散动力学研究;(2)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3)浮游动物的实验生态和现场受控生态研究;(4)浮游动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5)深海、南北极、低氧区等极端生境的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6)浮游动物研究新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海洋中型浮游动物的选择性摄食对浮游植物群落的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洋中型浮游动物的选择性摄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浮游植物种群的变化,控制着海洋初级生产力的节律、规模和归宿。从海洋中型浮游动物选择性摄食对有害藻华的控制、中型浮游动物的选择性摄食机制、中型浮游动物选择性摄食的研究方法和中型浮游动物的选择性摄食模型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型浮游动物选择性摄食对控制浮游植物种群演替的贡献,为进一步预测和控制有害藻华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Corexit 9527分散剂和中国胜利原油对海洋实验生态系中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单独的Corexit 9527对草食性桡足类的生长发育稍有抑制作用,但种群可得恢复和发展,对肉食性桡足类及其他各类浮游动物没有影响;2.Corexit 9527和原油的混合物对所有类别浮游动物均有极大的抑制作用,它导致种群的迅速缩小且无法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5.
张武昌  王克 《海洋科学》2001,25(5):14-17
到20世纪70年代 ,大尺度的生物地理分布已经比较清楚 ,浮游动物的生态学开始研究物理环境对浮游动物的影响。在较短时间内(1a以内) ,环境因子是在中、小尺度(分别为100~1000m和10~100m)对浮游动物种群(群落)产生影响的。因此研究浮游动物中、小尺度的分布 ,同时观测物理因子成为海洋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国际上通用的浮游动物采集网具为Bango网。在我国的海洋浮游动物调查中 ,使用浮游动物网(浮游动物大型网、中型网)采集浮游动物。用水平拖网和垂直拖网的方式研究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和丰度 ,垂直分层拖网…  相似文献   

6.
我国海洋浮游动物分类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海洋浮游动物的分类研究在三十年代便已开始了,但当时,我国浮游生物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发展非常缓慢。在海洋浮游动物分类方面,仅对原生动物、水螅水母类和毛颚动物等作了零星的初步研究。解放后30年来,通过一系列的渔场和海洋调查,这方面研究有了蓬勃发展,不仅  相似文献   

7.
唐森铭  侯舒民 《海洋学报》1995,17(5):112-116
1985年4月,中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在厦门联合进行了海洋生态围隔实验.在8个中尺度围隔装置内分别添加重金属(Cu、Hg、Pb、Zn和Cd)混合物和底质沉积物.21天的实验表明,添加的污染物对装置内浮游生物产生了综合效应,硅藻种群的增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表现为高峰期滞后,种群的瞬时增长率降低,倍增时间延长和生物量偏低.浮游动物的捕食压力在轻污染袋内较高,成为抑制藻类种群生长的重要因子.污染压力通过动物种群的捕食而传达.  相似文献   

8.
中华哲水蚤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芳  孙松 《海洋科学》2001,25(11):16-19
浮游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真正起控制作用的往往只是少数的优势种。中华哲水蚤 (Calanussinicus)是我国近海及日本沿岸海的浮游动物优势种之一 ,它与北挪威沿岸海及巴伦支海大西洋区域的浮游动物优势种———飞马哲水蚤 (C.fin marchicus)的角色相同 ,分布广、数量多、个体大 ,因此在探讨我国海洋浮游动物种群动力学中该种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国际GLOBEC研究计划中 ,将飞马哲水蚤作为生态系统中浮游动物的关键种进行深入研究 ,我国近海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也已将中华哲水蚤列为关键…  相似文献   

9.
浮游动物现场摄食压力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武昌 《海洋科学》1998,22(5):17-19
在海洋食物链中,浮游动物联系着生产者浮游植物和鱼类等高层消费者,处于中枢的地位。它的摄食决定了食物链的能量传递效率,从而影响鱼类的产量。浮游动物的摄食也是影响海洋碳通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4种估计浮游动物现场摄食压力的方法,并进行评价。1 饵料浓度差减法培养实验动物,根据培养前和培养后饵料浓度的变化估计动物的摄食率,这就是饵料浓度差减法。海上调查时,用现场的海水培养浮游动物,就可以估计现场的摄食率。Frost(1972)首先提出了这种方法并给出了计算方法:对照瓶中饵料浓度的变化为C2=C1ek(t2-t1)。C1,C2为培养前和培养…  相似文献   

10.
胶州湾内浮游动物丰富,而且水母种类十分丰富(马喜平等,1999;王真良,1996;肖贻昌等,1992),水母类在海洋食物网结构中处于较高营养级次,其季节性数量变化及斑块状分布对其他浮游动物的种群数量和鱼类补充量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根据胶州湾1980-1998年的历次调查资料,对湾内水母类数量的时空变化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并且探讨了温度、盐度和其他浮游动物同水母类数量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海洋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了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因此,海洋浮游植、动物的生态学研究有利于我们全面认识和了解一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状况。印太交汇区作为全球最大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是国际上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区域,但该区域对浮游生物生态学方面的研究较少,不利于我们深入认识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中心形成的生态机制。本文针对当前国内、外关于印太交汇区浮游植、动物生态学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了印太交汇区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生物量、粒级组成和初级生产力水平,以及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生物量分布及影响因素等,对未来印太交汇区浮游生态学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希望可以为该区域相关生态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基于图像处理方法的浮游动物分类技术逐渐用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中,相关检测仪器也从实验室处理向原位现场分析发展,这对检测算法的效率和处理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根据海洋浮游动物显微图像的形状特点,提出将模板匹配方法与不变中心矩描述方法相结合,先利用模板匹配限定目标初步范围,再比较不变矩确定最终目标动物,并统计动物数量和尺寸。本文方法不受动物方位旋转和尺寸缩放的影响。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识别方法相比简单高效,处理速度快,误差范围小,适用于浮游动物的实时原位观测。  相似文献   

13.
我国海洋浮游动物染色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生态类群 ,种类组成繁杂、数量大、分布广 ,有着极其重要的生态学研究意义[1]。过去 ,这类动物的生物多样性研究重点主要在物种多样性的丰度和数量表达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面 ,积累了大量资料 ,但是在遗传多样性研究方面的资料则十分匮乏。我国海洋南北地理跨度较大 ,各海域地理环境、生态条件不尽相同 ,不仅有着各自的浮游动物群落面貌和特征 ,其共有种在各自栖息的环境条件中经自然选择以及在遗传漂移过程中常出现遗传趋异 ,有的种群可能已完全适应其生态环境 ,产生了独特的基因型和遗传结…  相似文献   

14.
胶州湾浮游动物群落长期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类群,是海洋食物网的基础和关键组成部分。基于胶州湾浮游动物长期观测资料,本文系统分析了1977—2008年胶州湾浮游动物群落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胶州湾浮游动物生物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000年之后胶州湾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达到0.361g/m3,为20世纪90年代的...  相似文献   

15.
海洋浮游动物种类、数量变化,不仅体现了海洋次级生产力变化的情况,而且在海洋生态系能量转换中起重要作用。生态特征明显的、具有代表性的海洋浮游动物,还可用作区别海区水团或海流的指标生物,或监测海水污染的指标种。因此,浮游动物调查已列为海洋学综合调查、渔场和污染等调查中不可缺少的项目。所获资料数据对开展海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海洋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中的主要初级生产者,是浮游动物的主要饵料来源。但是,浮游动物生态学家发现,自然海区的初级生产量并非总是能够满足浮游动物的能量需求(Heinle,1975),在温带及极地海区的冬季,当浮游植物的量非常少时,这一现象更加明显。因此,浮游动物生态学家越来越重视初级生产者以外的浮游动物的食物来源——有机碎屑。  相似文献   

17.
东海北部黑潮区浮游动物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由于浮游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及其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全球变化的重要影响,浮游动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已成为现代海洋生态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1].  相似文献   

18.
秋季南黄海浮游动物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晓  姜美洁  刘萍  张学雷  王燕  王宗灵 《海洋学报》2016,38(10):125-134
基于2007年秋季在南黄海(32°20'~37°00'N;124°E以西)进行的浮游动物及环境因子大面调查;分析了秋季南黄海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果如下:共鉴定浮游动物113种(不包括25种浮游幼体);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强壮滨箭虫(Aidanosagitta crassa)、磷虾幼体(Euphausia larvae)和小齿海樽(Doliolum denticulatum)是秋季优势种;浮游动物丰度为(156.37±12.04)ind/m3;生物量为(172.57±10.41)mg/m3;与历史调查数据相比;本航次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相对处于较高水平;磷虾幼体分布趋势与中华假磷虾(Psudeuphausia sinica)一致;说明秋季是中华假磷虾种群的一个重要的补充时期;小齿海樽在南黄海的大量出现系自身种群补充的结果;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和肥胖软箭虫(Flaccisagitta enflata)主要分布在深水区;在近岸海区很少出现。中华哲水蚤、强壮滨箭虫丰度高值区倾向分布于海洋锋附近;进一步佐证了海洋锋对浮游动物的积聚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海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水华的摄食与调控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韩希福  王荣 《海洋科学》2001,25(10):31-33
水华是海洋浮游植物种群一次快速、显著的增加。多数的水华是有益的 ,水华期是1a中海洋生物生产性能最高的时期 ,也是一个新生产周期的开端。水华的发生受制于温度、海流、营养盐和生物海洋学诸因素调控作用。水华的发生时间,在不同的年份是不同的。如果水华发生过早 ,此时浮游动物的高峰尚没有到来 ,就会使浮游植物过剩 ,造成大量的浮游藻类沉降 ,这样在浮游动物种群增殖高峰到来时 ,它们就会因为缺乏食物使生产力低下 ,浮游食性鱼类如鱼的仔、稚鱼就会饿死 ,造成渔业产量下降 ,即Cush ing所谓的“不匹配现象”。如果水华的发…  相似文献   

20.
王崇江 《海洋科学》1998,22(2):36-38
“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CLOBEC)研究计划目前已被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接纳为核心计划之一,并且可能成为今后10a内最大的国际海洋学研究计划。其主要目的是要了解海洋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特别是物理环境变化的响应。浮游动物是研究海洋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胁迫反应理想的研究对象,其数量变动是监测海洋生态系统动态的理想指标,因此GLOBEC计划特别强调对浮游动物的研究。海洋浮游桡足类的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在繁殖盛季往往超过其他种类而在浮游动物中占据优势[1],因此海洋浮游桡足类的研究是浮游动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