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曾波  江资斌 《测绘工程》2004,13(3):65-67
分析了影响GPS车载导航系统数据质量的各种误差,提出采用地图匹配算法来实时提高车载导航系统的定位准确度,给出了误差模型和算法描述以及算法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
吴志忠 《四川测绘》1995,18(2):80-81,89
本文首先描述了车辆导航系统与数字道路图相关的几个方面,然后对一些发达国家数字道路图主要厂商、产品及其活动作了综述,并介绍了数字道路图的使用状况及其将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对车载GPS导航系统中GPS定位与道路的匹配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利用已有的道路网数据 ,建立了道路网络拓扑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网络拓扑关系和电子罗盘方位信息的快速道路匹配算法。通过车载试验证明 ,该算法能够实现GPS定位与道路实时、可靠、高精度的匹配。  相似文献   

4.
车载GPS导航系统中GPS定位与道路匹配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车载GPS导航系统中GPS定位与道路的匹配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利用已有的道路网数据,建立了道路网络拓扑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网络拓扑关系和电子罗盘方位信息的快速道路匹配算法。通过车载试验证明,该算法能够实现GPS定位与道路实时、可靠、高精度的匹配。  相似文献   

5.
多传感器与道路网数据用于汽车导航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车载导航系统中GPS接收机,车论计数器和电子罗盘传感器数据与导航电子地图所提供的道路网络数据进行了综合处理,建立了道路网络数据的网络拓扑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道路网络拓扑关系,利用GPS接收机,车轮计数器和电子罗盘传感器对汽车进行实时定位的算法。最后,对导航中汽车的定位误差进行了分析。实验证明,GPS接收机,车轮计数器和电子罗盘传感器与道路网络数据综合,在导航过程中能够补偿GPS信号技失,实时、高精度、高可靠性地确定汽车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机载LiDAR点云数据能提供回波强度和地面粗糙度指数,为遥感信息自动提取增添了有价值的约束信息。将这些信息引入到道路自动提取之中,结合光谱特征和道路描述因子建立了一种面向对象的道路联合提取方法。首先,由点云数据衍生归一化数字表面模型(nDSM)和粗糙度指数;然后对配准后的多源数据进行多分辨率分割,进而使用粗糙度指数和回波强度、道路描述因子等特征进行分类;最后,去除道路噪声,并获取准确的道路骨架网。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道路提取的准确度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国外道路数据更新机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外道路数据在属性信息描述方面的差异,构建了面向国外道路数据更新的可用性评估模型;基于属性特征语义转换,消除了国内外道路数据的属性特征差异;设计基于规则的质量控制模板,实现了基于一致性处理过程的属性信息质量控制。实践证明,本文技术实施方案,能够为面向国外道路数据的生产更新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更好地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应用。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里程参数的道路平面几何解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主动安全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高精度导航地图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高精度导航地图的、基于里程参数的道路平面几何解析模型。通过动态地构造点集上的正交多项式系和约束最小二乘法,根据拟合最大误差动态地计算道路的几何描述参数。使用该模型进行了120 km高速道路高精度地图数据生产,以三段典型道路为实例进行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对道路几何进行准确的描述,保证道路几何的连续与光滑,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数据冗余。该模型对高精度地图道路几何描述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9.
数字地图中对地理要素的描述侧重于要素的几何特征,主要为可视化表达服务,这与现实世界中地理要素的存在方式以及人们的认知并不吻合.这种描述与现实的不一致也对地理信息系统中进行一些较为复杂的查询和应用造成障碍.特别是对于道路数据来说,数字地图中对于一条道路常常分段存储,无法用于地理信息系统中基于整条道路实体的分析.对道路数据的实体化就是要消除这种描述与现实间的差距,使交通要素信息按照道路"实体"的方式组织.本文以1:1 000 000地图中国道数据实体化为例,介绍了针对地图交通要素实体化的思想和方法,并在C++环境下实现了相关算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了辅助数据在解析空中三角测量中的应用及正在发展的几种导航系统,描述了解析空中三角测量中获取控制数据的几种方法,最后,本文介绍了目前在区域网平差中利用导航数据的几项研究成果。由此可以看出利用导航数据的区域网平差正在由模拟研究走向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车载导航、地图网站等应用中路网要素之间交通关系维护的难题,提出一种支持路网要素交通关系自动化的智能过程模型,将路网要素交通关系自动化过程理解为由路网要素间的空间和语义关系、规则集和控制系统组成的产生式系统.该产生式系统可在路网要素空间和语义信息基础上,通过定义可扩展的交通关系规则集,自动化地生成符合应用需求的路网要素间的交通关系.此外,在该产生式系统中引入触发器概念监控和响应几何网络及其交通关系规则集的变更,实时更新逻辑网络中的连通关系信息,实现几何网络、规则集和逻辑网络三者的一致性.同时,提出路网要素交通关系处理的控制策略和关键流程,并对该智能网络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Abstract:
Maintaining the traffic connectivity relations between road features has always been a time consuming task for in-vehicle navigation, map website, and other traveling service related applications. Such a task has been commonly conducted artificially and inevitably inefficient, yet makes data quality control difficult. Considering the intrinsic rules of traffic connectivity formed by the geometrical structures, spatial and seman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road features in city road networks, an intelligent processing model is set forward in this paper for traffic connectivity automation. It is argued that traffic connectivity automation between road features is fundamentally a production system composed of the spatial and semantic relations between road features, connectivity rules and control system.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 extendable connectivity rule set, the traffic connectivity relations between road network features are built automatically based on the spatial and semantic information of road network. The trigger concept is adopted to monitor and respond the changes in geometrical network and connectivity rules, and then dynamically updates the traffic connectivity between road network features in logical network so as to guarantee the consistence between geometrical network, connectivity rules and logical network. A series of control strategies and a conducting engine are developed to maintain the traffic connectivity relations. A case study conducted on a real road network verifies the effects of the proposed intelligent model.  相似文献   

12.
GIS-T路网数据模型是实现ITS应用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道路要素作为表达、存储和组织路网数据的基本单位,考虑不同尺度下的应用需求,提出了基于道路要素的多尺度路网数据模型,同时建立了道路拓扑关系与车道拓扑关系。本模型在不同尺度下分为3个层次,不同层次的要素之间建立了实体对应关系。该模型在交通标志标线布设方案自动生成系统上的实验表明,其建模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路网采集和更新需要昂贵的实地测量以及大量的后续内业处理问题,提出了一种从大规模粗糙轨迹数据中自动生成路网的方法。该方法包含轨迹滤选和路网增量构建两步:第1步通过构建空间、时间、逻辑约束的规则模型,在消除数据中的噪音和冗余的同时,将原始轨迹进行合理分割,滤选形成规范轨迹集合;第2步基于信息熵计算轨迹点周围道路的复杂度,据此自动调节道路分割参数,不断将新产生的路段加入到路网,同时计算道路平均交通流量和速度等路况信息,遍历各规范轨迹的定位点重复以上处理过程,最终得到完整路网。通过昆明市200辆出租车采集的约6851万条轨迹数据进行路网构建试验,并与OpenStreetMap数据比较,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与已有典型方法比较,本文方法能用更少节点提取更高质量的路网。  相似文献   

14.
This is the first of a three-part series of papers which introduces a general background of building trajectory-oriented road network data models, including motivation, related works, and basic concepts. The purpose of the series is to develop a trajectory-oriented road network data model, namely carriageway-based road network data model (CRNM). Part 1 deals with the modeling background. Part 2 proposes the principle and architecture of the CRNM. Part 3 investigat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RNM in a case study.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challenges of managing trajectory data are discussed. Then, developing trajectory-oriented road network data models is proposed as a solution and existing road network data models are reviewed. Basic representation approaches of a road network are introduced as well as its constitution.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某化学制药厂为例,通过对整个厂区进行三维建模,以及建立厂区路网数据,建立起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实现厂区各位置之间的路经计算分析,从而便于生成应急疏散路径。运用三维虚拟现实引擎进行可视化,并进行模拟逃生。本研究通过建立模拟系统,对"平时"的应急演练以及"战时"的应急救援起到了决策支持作用,为决策者制订救援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 Withthedramaticdevelopmentofpositioning andtelecommunicationtechnologies,lotsoftraj ectorydataofmovingvehiclescanbecalculated,collected,andtransferred.Inthemeanwhile,thisdevelopmentandtheavailabilityoftrajectory datahavealsomotivatedresearche…  相似文献   

17.
行人路网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是保障步行导航服务的关键。当前的行人路网大多是基于室外道路设施构建的,缺乏室内可步行路径的数据支持,无法在导航应用中提供准确、真实的最优路径规划服务。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众源数据的室内外一体化行人路网构建方法,采用智能手机定位传感器与惯性传感器记录的众源轨迹,首先对缺失或者漂移的室内步行数据进行筛选,然后使用改进的行人航位推算(PDR)方法推算出准确的室内轨迹,进而采用莫尔斯理论生成涵盖室内外行人路径的完整行人路网。试验分析中对搜集到的260条步行轨迹数据进行行人路网构建,并使用高精度测量设备采集真实路网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合OSM数据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准确、完整地生成室内外一体化行人路网。  相似文献   

18.
自发地理信息(VGI)是一种新兴的地理数据采集方式,具有数据更新快、细节丰富、覆盖范围广等优势。利用VGI数据可以对道路网实现快速更新;但是由于VGI数据是非专业自发共享的,且数据采集时多使用非专业设备,所以存在数据质量不高的问题。大量VGI数据对同一地理要素的重复采集与融合处理则可改善数据的质量,文中以多人采集的道路网数据为例,结合矢量要素的匹配与融合理论,设计一种适用于道路网VGI数据的匹配与融合算法。首先在路段结点处建立缓冲区进行结点匹配,再根据路段距离相似度进行路段匹配,最后再利用Delaunay三角剖分融合算法对匹配后的同名路段进行融合。将匹配融合后的道路网与原始道路网VGI数据及Google影像图叠加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本文算法可有效地实现道路网VGI数据的匹配与融合。  相似文献   

19.
黄博华  钟巍  翟仁健  周青 《测绘学报》2018,47(11):1526-1536
针对道路网“节点-弧段”数据模型在道路网结构化表达方面存在的不足,本文基于stroke的基本原理,设计了基于道路等级划分的道路网层次化面域剖分模型,使道路网空间结构特征表达具备了层次化特征。基于道路重要性等级和与面域边界的连通关系,对面域内的道路进行了层次性划分。建立了由“整体-局部-对象本身”的道路网层次化表达模型。最后,基于该模型本文提出城市道路网匹配模型,从高等级道路到低等级道路,利用特征一致性评价模型选取匹配对象。通过试验结果分析,证明了本文方法适用于解决具有典型城市特征的道路匹配问题。  相似文献   

20.
路网更新的轨迹-地图匹配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涛  向隆刚  龚健雅 《测绘学报》2017,46(4):507-515
全面准确的路网信息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础之一,在城市规划、交通管理以及大众出行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然而,传统的基于测量的路网数据获取方式往往周期较长,不能及时反映最新的道路信息。近几年,随着定位技术在移动设备的广泛运用,国内外学者在研究路网信息获取时逐渐将视野转向移动对象的轨迹数据中所蕴含的道路信息。当前,基于移动位置信息的路网生成和更新方法多是直接面向全部轨迹数据施加道路提取算法,在处理大规模轨迹或者大范围道路时,计算量极大。为此,本文基于轨迹地图匹配技术,提出一种采用"检查→分析→提取→更新"过程的螺旋式路网数据更新策略。其主要思想是逐条输入轨迹,借助HMM地图匹配发现已有路网中的问题路段,进而从问题路段周边局部范围内的轨迹数据中提取并更新相关道路信息。该方法仅在局部范围内利用少量轨迹数据来修复路网,避免了对整个轨迹数据集进行计算,从而有效减少了计算量。基于OpenStreetMap的武汉市区路网数据以及武汉市出租车轨迹数据的试验表明,本文提出的路网更新方法不仅可行,而且灵活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