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通过构造斜压大气运动的原始方程模式和两层模式的Hamilton守恒量及积分不变的Casimir泛函,并使用变分法,得到了斜压大气运动的非线性Lyapunov稳定性判据,这个判据是Arnold-Blumen-Zeng判据的推广。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引入守恒的伪动量(Pseudo-Momentum),并利用Hamilton函数,Casimir泛函,建立了一个新的Lyapunov泛函,在此基础上使用变分原理得到了大气运动所满足的广义稳定性判据。当基本气流仅存在经向切变时,所得到的广义稳定性判据与用经典标准模方法所得到的稳定性判据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Lyapunov指数是判断动力学系统演化趋势的主要依据之一。本文根据Lyapunov指数的定义,导出了形变能到达临界状态时地壳中弹性模量与应变状态之间的关系,计算了青海门源6.4级地震过程中不同弹性模量所对应的Lyapunov指数,得出以下结论:(1)在Lyapunov指数稳定的意义下形变能的稳定性与应变张量ε和弹性矩阵D的乘积有关,当2ε~TD大于单位矩阵I时,形变能随应变的变化不稳定;当2ε~TD小于单位矩阵I时,形变能系统稳定。(2)在门源6.4级地震过程中,震后弹性地形变动力学系统的稳定性大于震前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并应用一类时滞微分不等式,研究了一类交系数非线性时滞微分系统的全局指数稳定性,得到若干判定条件,推广了一些文献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运用类比法构造Lyapunov函数,讨论了一类三阶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给出了其零解全局渐近稳定的充分性条件,推广了文献[1,2]中的有关结论.利用Matlab进行数值仿真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并得出一些推论.在证明过程中,去掉一般要求Lyapunov函数具有无穷大这个较强的条件,只要求系统的正半轨线有界.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并应用一类时滞微分不等式,研究了一类变系数非线性时滞微分系统的全局指数稳定性,得到若干判定条件,推广了一些文献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Lyapunov指数和可预报时间尺度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混沌系统中的Lyapunov指数概念,给出了Lyapunov指数的计算过程,且计算了我国各地月平均气温Lyapunov指数和最大可预报时间尺度,指出Lyapunov指数的量极为10-2,它们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性,并与气温的变率标准差进行比较分析,简述了Lyapunov指数在气温预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建立两级隔振系统的运动模型,推导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并对传递函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系统采用PID反馈较当前超长弹簧中采用的PD反馈具有更好的等效阻尼系数调节功能。2)系统的等效固有周期主要受反馈比例系数kp影响,kp越大,等效固有周期越长,隔振效果越好;kp选定后,积分系数ki和微分系数kd共同影响系统的阻尼,且ki占主导地位,决定系统的稳定性。通过仿真验证了闭环传递函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且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在1 Hz处的隔振效果可达-70 dB。  相似文献   

9.
对受切向均布随从力作用的、且带有点弹性支承的非保守杆,采用积分方程法,得到了用矩阵表示的特征值问题,从而分析了弹性支承的刚度及位置对杆的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地壳的运动同自然界其它各种物质的运动一样具有波浪性质。地质发展和地质构造在时、空上的等距性及其可次分性,说明地壳运动具有级级相套的波浪性;任一地区构造方向的有限性和稳定性,说明地壳波浪运动波源的有限性和稳定性;而导致地壳作波浪运动的根源在于地球的脉动性。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耗散系统的自组织演化过程中(特别是临界行为中)Lyapunov指数的变化规律,介绍了Lyapunov指数的定义、理论背景与计算和估计方法,用数值方法计算了Ross1er吸引子与Lorenz吸引子的正指数,并以大灰厂水准资料和京津唐地区多台资料为例,计算了蕴震系统在大震前后其正Lyapunov指数值的变化,以此来分析和研究系统的临界行为及其自组织的演化过程,以期为地震预报提供一种实用化的参数。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定时观测整数风资料正确地用于大气稳定度分类的1/2计数修正方案,成都、重庆各十年的统计结果表明:该修正方案的统计结果与国家标准规定的自记风统计结果十分吻合,从而使整数风速能替代自记风速用于大气稳定度统计,而不带来多大误差。  相似文献   

13.
????????趨????????????????????????Σ??????????????????????????????????????????о???????????趨?????????????°???????????????????????趨????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塑性力学中的极限分析法原理,建立了滑动面为折线时的土坡稳定性极限分析公式。通过工程实例证明,该公式具有使用简便、可靠性强等优点。它对于评价斜坡的稳定性,合理地进行滑坡治理等,都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Visual Basic对象嵌入技术(OLE Automation),将MapInfo作为一个对象使用,应用GIS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等功能,对地理信息系统平台MapInfo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对滑坡快速有效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并建立了区域滑坡稳定的综合判定标准。通过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对地震滑坡稳定性分析和综合评价,提高了地震诱发滑坡灾害稳定性分析的可操作性和空间地理信息的传输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对延安市区斜坡稳定性进行定性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选取主要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并将其定量化,然后按不稳定、次不稳定、基本稳定和稳定等四个级别进行了延安市区斜坡稳定性两级模糊综合评判。评判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市区斜坡带的实际稳定程度。该方法清晰易用,能使较多的影响因素参与评判,是进行斜坡稳定性定量化研究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研究程度不高的青南地区选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能够得出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地壳稳定性半定量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8.
高陡边坡稳定性的概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概率方法应用于某高陡岩质路堑边坡的稳定性分析。通过适当降低岩土体的力学参数来间接考虑岩体节理裂隙的影响,并对加固后的边坡进行了同样的计算,认为加固后边坡处于稳定状态,与实际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