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宁盆地三叠系的岩性、沉积相和孢粉组合特征与准噶尔、吐鲁番和塔里木北缘基本一致。下三叠统上仓房沟群为冲积扇—河流相紫红、灰紫色砂砾岩、泥岩夹砂岩,厚340~474m;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为河流—湖泊相粉砂质泥岩与砂岩旋回沉积,厚58~121m;上三叠统黄山街组和郝家沟组由湖泊相的深灰—黑色泥岩与粉、细砂岩组成,厚140~263m。  相似文献   

2.
马梓坪群自1958年761队命名以来古生物依据欠缺,二十多年来一直没有作进一步研究。1981年在1:20万韶关幅修编再版过程中,我们重新实测了曲江马梓坪的中上侏罗统马梓坪群剖面,采到了丰富的介形虫及轮藻。马梓坪剖面自上而下为: 38.暗紫红色厚层块状铁质泥岩、层理不清、有时可见到泥质豆粒。产轮藻: Atopochara sp.。 >81m 37.灰紫、暗紫红色厚层状次杂粉砂岩,层理不清。产轮藻;Atopochara sp., Maedlerisphaera?sp.。 9m 36.暗紫红色厚层块状铁质泥岩。产轮藻。Atopochara sp.。 24m 35.灰紫色厚层状次杂粉砂岩。产轮藻:Atopochara sp.。 3m 34.灰紫、暗紫红色厚层块状泥质岩夹少量次杂粉砂岩。产轮藻:Atopochara?sp.。及介形虫:Darwinula oblonga(Roemer)。 96m 33.暗紫红色厚层状次杂粉砂岩。 22m 32.灰紫色厚层状细粒杂砂质石英砂岩。 38m 31.暗紫红色厚层状泥质岩。 8m 30.浅黄色厚层状泥岩。 12m  相似文献   

3.
塔西南白垩系发育,可分为上、下两统。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可分4段,多以陆相沉积为主,富含棕红色砂砾岩夹少许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砾岩。上白垩统英吉沙群为海陆相并存,库克拜组可分2段,常见泥岩、膏岩和海相化石;乌依塔格组多为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砂岩;依格孜牙组多见灰岩、白云质灰岩,富含海相化石;吐依洛克组为棕红色泥岩、石膏和砂、砾岩,含海相化石。通过勾勒9个岩性单元的沉积相展布,分析昆仑山前白垩纪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克孜勒苏群西区多为陆相快速堆积,东区远离陆源为三角洲和滨岸沉积,具有宽泛的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相分布。库克拜组总体显示为辫状河三角洲—潮坪相变的过程;乌依塔格组以潮坪为主;依格孜牙组表现为碳酸盐岩台地—台地边缘的演化;吐依洛克组为宽广潮坪。  相似文献   

4.
杨子荣  张鹏飞 《地质论评》1995,41(6):537-543
金宝屯盆地是一中生代内陆盆地。含煤地层为上侏罗统协尔苏组,主要由灰绿色、灰色砾岩和砂岩,灰黑色、黑色细砂岩和粉砂岩、泥岩及灰白色中—粗砂岩组成,平均厚110m。区内不同沉积环境,出现在盆地演化的不同阶段和盆地的不同部位。下部砾岩段沉积期以冲积扇环境为主;含煤段沉积期为冲积扇-河流-湖泊环境组合;成煤后演化为曲流河环境;上部砂岩砾岩段沉积期以辫状河沉积为主。聚煤作用发育于盆地中的湖泊分布区,发生于盆地快速沉降之后的整体稳定、缓慢沉降阶段的早期,煤层直接覆于湖相厚层泥岩之上。盆地仅经历了一个快—慢沉降旋回,煤层的形成受控于这种“无振荡聚煤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克信  骆满生 《地球科学》2000,25(1):102-102
东昆仑塔妥煤矿羊曲组呈断片分布,为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昆中蛇绿混杂岩带中的最年轻的一个构造岩片,前人认为其时代为早侏罗世[1~2].据本次塔妥煤矿羊曲组实测剖面研究,可将羊曲组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岩性段:(1)砂砾岩段(TJy1),为灰白色、黄褐色、黄灰色、灰紫色中—厚层状复成分砾岩、石英砾岩、含砾石英质杂砂岩,夹深灰色、黄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发育交错层理、平行层理,为河流相产物.(2)含煤砂泥岩段(TJy2),为深灰色、褐灰色薄—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钙质泥岩与灰黑色炭质泥岩互层,夹数层煤线及可采煤4层,发…  相似文献   

6.
新疆伊宁盆地的三叠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伊宁盆地三叠系的岩性,沉积相和孢粉组合特征与准噶尔,吐鲁番和塔里木北缘基本一致。下三叠统上仓房沟群为冲积扇一河流相紫红,灰紫色砂砾岩,泥岩夹砂岩,厚340~474m;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为河流一湖泊相粉砂质泥岩与砂岩旋回沉积,厚58~121m;上三叠统黄山街组和郝家沟组同湖泊相的深灰-黑色泥岩与粉,细砂岩组成,厚140~263m。  相似文献   

7.
冀北滦平张家沟大北沟组—大店子组的剖面连续、沉积序列完整、介形类化石十分丰富,可分为:Ⅰ.Luanpin-gella-Eoparacypris-Pseudoparacypridopsis,Ⅱ.Yanshanina-Cypridea-Rhinocypris和Ⅲ.Cypridea-Yanshanina-Timiriasevia3个组合带。Ⅰ组合带分布在大北沟组,显示了晚侏罗世晚期的特征,Ⅱ、Ⅲ组合带分布于大店子组,Cypridea开始大量出现,明显地具有早白垩世早期的特征,故侏罗—白垩系的界线应置于第Ⅰ组合带与第Ⅱ组合带之间,即大北沟组与大店子组之间。两组间的砾岩和砂砾岩在张家沟剖面已相变为砂泥岩互层,其间未找到生物化石的岩层厚度,由大店子东沟剖面的56m至张家沟剖面已减少至仅为9.11m,张家沟剖面优于井上—大店子东沟剖面,可作为中国北方陆相侏罗—白垩系的界线层型剖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罗冠平 《探矿工程》2018,45(5):33-36
新疆淖毛湖煤田东部勘查区,煤系地层多为灰色、淡黄色砾岩、砂岩,泥岩,泥岩与砂砾岩互层,泥岩夹煤层、煤线等,其中泥岩、泥岩与砂砾岩互层地层水敏性强,胶结性差,在钻进过程中易造成水化膨胀、缩径、坍塌等问题,护壁困难。针对该矿区的地层特征,采用抑制性无固相和低固相泥浆钻进,成功地维持了孔壁稳定,高效、安全地完成了钻孔,为今后施工类似钻孔取得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
王果 《新疆地质》2003,21(4):415-418
顶山地区是1992—1994年在准噶尔盆地开展的小比例(1:100万-1:50万)砂岩型铀矿区域预测工作中,划分出的一级远景区,并于1998—2002年进行的1:25万~1:20万带钻铀矿区域预测评价工作进一步落实的砂岩型铀成矿远景区,在主要目的层乌伦古河组的W-1旋回中已发现3个工业铀矿化孔.通过对研究区的地质构造特征W-1旋回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分析研究,认为该旋回为一套厚大的砾质辫状平原相砾岩、砂砾岩、(含砾)粗砂岩组合,夹薄层泥岩、粉砂岩,根据岩石结构、构造等特征,划分出3种岩石类型.同时乌伦古河组W-1旋回原生灰色岩石分布较为局限,大致呈EW向带状展布,并向东部延伸至杜热一带.东部杜热地区是值得进一步工作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10.
<正>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中生代碎屑岩十分发育,同时也钻遇火成岩(侵入岩和火山岩)。侏罗系和白垩系是目前研究的主要目的层段,岩性主要为砂砾岩、凝灰质砾岩、长石岩屑砂岩、凝灰质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粉砂质泥岩和少量凝灰岩、灰岩,岩石组分多样,岩石类型复杂。岩石组分主体为风化剥蚀物源特征的再旋回石英、长石,且不同程度地含有凝灰质。岩石组分含量在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坳陷北部岩石组分中以含有一定量的灰岩岩屑为特征,坳陷东部岩石组分以含有火山成因碎屑和高含量的  相似文献   

11.
轮台地区中生界地层时代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祥华 《地层学杂志》1991,15(2):142-144
<正> 新疆库车凹陷的三叠系可分为上统塔里奇克组和黄山街组,中—上统克拉玛依组和下统俄霍布拉克群。塔里奇克组在舒善河厚177m,主要为巨厚层灰白色砾岩或中至粗粒砂岩、黄绿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或黑色碳质页岩互层,其中夹煤线或可采煤层。岩石组合  相似文献   

12.
阿种明 《新疆地质》2001,19(1):77-78
乌库尔其地区位于伊宁坳陷南缘斜坡带中部乌库尔其舒缓背斜及其两翼,属于构造较稳定区。区内铀成矿层位是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的含煤碎屑岩建造。自下而上发育12层煤,共发育8个旋回。旋回内粗粒沉积物主要为透水性良好的含砾砂岩、砂岩及砂砾岩。细粒为泥岩、粉砂岩和碳质泥岩及煤。除煤层外,均为良好的隔水层。多数旋回具下粗上细的半沉积韵律,个别为全沉积韵律。具备稳定的“泥岩-砂岩-泥岩或煤”结构。除第VI旋回外,其他旋回砂体较发育,单个砂体厚度2~30 m不等。砂体发育较好的旋回有第I、II、V1、V2-2、VII1、VII2和VIII等…  相似文献   

13.
库车盆地的早白垩世地层为一套干旱气候条件下的红层沉积,包括洪积扇砾岩、间歇性河流砂砾岩、风成细砂岩和粉砂岩、沙漠湖相紫红色泥岩等类型的沉积,组成一个较为典型的沙漠沉积体系。在库车河剖面,下白垩统红层中发育一些厚层至块状的“高能细砂岩和高能粉砂岩”,多为岩屑长石石英砂岩和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它们以良好的分选性和较高的结构成熟度、较细的粒度、较低的成分成熟度和大型交错层理的发育为特征,显示出较为明显的风成沉积特点。  相似文献   

14.
<正> 苏南下二叠统堰桥组分布于宜兴—江阴一线以东地区,厚292—315m,根据岩性特征、沉积旋迴、古生物组合自下而上划为三段:下段为厚层深灰色粉砂岩和泥岩互层,厚110—135m;中段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互层,厚130—160m;上段为灰、浅灰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深灰色泥岩和3—4层砂质灰岩,厚45—80m。我们在苏南煤田勘探过程中,选择苏南东山和沙洲妙桥两个勘探区,在钻孔中系统采集了40余个砂岩样品,对龙潭组底部砂岩(即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及堰桥组中、上段砂岩进行了一系列岩石  相似文献   

15.
司伟民  席党鹏  万晓樵 《地质学报》2010,84(10):1389-1400
实测松辽盆地东部宾县地区鸟河畔的两条剖面。鸟河剖面上下岩性变化较小,以灰绿色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含数层黄铁矿薄层及介形虫灰岩薄层。红石山剖面岩性岩相变化较大,下部为灰绿色,黄绿色泥岩,上部出现大套红层。通过介形类组合特征,判断出这两个剖面属于青山口期沉积。其中,鸟河剖面对应青山口组一段上部,含介形类Triangulicypris torsuosus-Triangulicypris torsuosusvar.nota组合带。红石山剖面属于青山口组二段下部,含介形类Cypridea dekhoinensis-Li mnocyrpridea copiosa组合带;及叶肢介Nenestheria sp.、Cratostracus sp.、Dictyestheia sp.,化石富集成层。通过介形类古生态分析,松辽盆地宾东地区在青一段沉积时期为浅湖环境,湖水约为半咸水至微咸水。介形类的属种单调,但优势种Triangulicypris torsuosus极为繁盛。青二段沉积时期为滨浅湖环境,湖水盐度较青一段沉积时期降低,为淡水或微咸水。生物组成以腹足、轮藻、叶肢介以及带瘤介形类的出现为特征。宾县地区在青山口组沉积时期生物具有与松辽盆地其他地区相同的化石面貌和古生态特征。其一致性表明该时期宾县地区同属于松辽盆地。青一段至青二、三段之间微体化石古生态特征发生转变,暗示松辽盆地水体条件在该沉积阶段的演变。  相似文献   

16.
浙江中西部永康盆地及金衢盆地白垩系冲积扇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众多中小型白垩纪盆地中,分布着河湖相红色沉积岩夹火山岩的白垩系上部地层。作者对位于浙江省金华地区永康市和义乌市境内的2条剖面进行了研究,即金衢盆地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世早期的铜山岩中戴组剖面和永康盆地早白垩世晚期的方岩景区方岩组剖面,认为其主要为冲积扇沉积,具有多套沉积旋回的陆相碎屑岩准层序组,沉积特征表现为:下部紫红色块状砾岩、砂砾岩,夹泥质粉砂岩,局部有紫红色凝灰岩及深灰色玄武岩;上部棕褐色钙质粉砂岩与泥质粉砂岩组成不等厚互层,产恐龙化石Chilantaisaurus zhejiangensis;具有大型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其中扇根亚相的砂砾岩为槽流沉积和辫流水道沉积,扇中亚相的片状或席状砂岩为漫流沉积,漫流成因的片状或席状砂岩可能成为良好的油气储集体。此研究成果对中国南方小盆地白垩系扇根—扇中碎屑岩的沉积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珠江口盆地荔湾3-1气田珠江组深水扇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已钻井取芯段岩相分析,从荔湾3-1气田珠江组深水扇沉积体系中划分出巨厚层和厚层块状砂岩相、厚层正粒序砂岩相、厚层逆粒序砂岩相、平行—板状斜层理砂岩相、滑塌变形砂岩相、薄层砂岩夹层相、薄层(粉)砂岩与泥岩互层相、厚层粉砂岩相、厚层泥岩相和层状深水灰岩相等10种岩相类型和识别出砂岩相组合、泥岩相组合、(粉)砂岩与泥岩互...  相似文献   

18.
通过沉积岩石学、岩相学、粒度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维美组沉积特征、沉积环境及演化提出新的认识和探讨。晚侏罗世维美组主要为一套陆源碎屑物质沉积,沉积期共经历4个沉积旋回,每个沉积旋回的岩石组合大致为含砾石英砂岩-中、粗粒石英砂岩-细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由底到顶粒度变细,层厚减薄。识别出6种岩相类别:含砾石英砂岩、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薄层页岩-泥岩互层;发现平行层理、水平层理、粒序层理和重荷模等沉积构造;识别出陆棚、滨岸和陆棚下切河道3类沉积相,其中陆棚相包括内陆棚和外陆棚亚相,滨岸相包括近滨上部和近滨下部亚相;陆棚下切河道充填结构大致为:下部河道砂砾岩层,中部不等粒长石砂岩、杂砂岩层,上部细粒石英砂岩、泥岩层。综合来看,维美组沉积环境为位于克拉通边缘上浅海环境,沉积物质及沉积序列受海平面升降变化影响显著,主要形成于全球海平面下降之后上升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下石炭统马鞍桥组在天山构造演化中的地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布于石炭纪断陷盆地中的下石炭统马鞍桥组沉积火山岩系,底部为巨砾岩、砾岩、砂砾岩和砂岩,往上逐渐变为砂岩-粉砂岩-页岩互层夹灰岩、基性火山熔岩和少量流纹岩,具有由陆相变为海相,由浅变深、由粗变细的完整拉伸环境沉积充填序列,是碰撞造山阶段中-晚期后陆拉伸的地质记录,标志着早石炭世天山古生代洋盆闭合后,天山造山带已处于陆内构造体制。  相似文献   

20.
火山碎屑浊积岩产于阿尔泰造山带南缘萨勒布尔山地区上志留统克克雄库都克组 ,分布面积约 14 8km2 ,其类型复杂 ,以往资料较少 ,研究程度低。“九五”期间 ,笔者等在参加该区 1∶5万区调时 ,根据其基本层序、岩石组分、沉积旋回和沉积环境等特征 ,确认该组为一套巨厚的火山碎屑浊流沉积。与西邻区前苏联塔尔巴哈台上志留统和东准噶尔上志留统考克赛尔盖组可以对比。其主要特征如下 :(1)岩性组合特征 :浊积岩自上而下分五个岩性段 :第一段 ,含大量凝灰岩、粉砂岩、砾岩 ,以经典浊积岩相的相C及相D为主 ;第二段为砂砾岩、粗砂岩和砾岩 ,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