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相似文献   

2.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正后的<宪法>处处体现民本位思想、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征地制度.照此,以往的征地理念和用地模式现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根据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修正后<宪法>的规定,调整征地理念、改变过去建设项目用地的供地模式,修正前的<宪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这里的"征用"实际上更多的是体现"征收"的含义,修正后的<宪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按照修正后<宪法>的规定,现行土地管理有关征地的一些作法、程序、公文表述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征地"的理念需要重新定位,把贯彻落实<宪法>落实在具体的国土资源管理中,使依法行政、民本位思想体现在国土资源管理的日常工作中.本人认为,重点是把握好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国家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其中,对于国有土地,我国<宪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 "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宪法>第十条第一款规定: "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相似文献   

4.
征收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该怎样进行补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一次在<宪法>中明确提出了私有财产和补偿的概念.新修正的<宪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相似文献   

5.
备受各界广泛关注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11年1月21日起正式实施.与此前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相比,<条例>具有十大亮点.  相似文献   

6.
今年3月14日公布施行并生效的<宪法>修正案,将原<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相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及配套的土地法规也应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修改.  相似文献   

7.
前言 一、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变迁 我国现行的城市房屋拆迁制度是以《宪法》为基础、《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为中心的法律体系.它始于1953年政务院颁布的《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1958年修订),在房屋拆迁方面,确定了拆迁房屋的原则、程序、权限及其补偿标准.1986年的土地管理法对过去法规中有关房屋拆迁的规定进行了修订,其主要内容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1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条例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1年6月13日国务院公布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9.
从重庆"史上最牛钉子户"进入我们的视野开始,房屋拆迁逐渐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拆迁事件愈演愈烈.比如2009年12月成都拆迁户唐福珍因抵制强拆迁自焚身亡,2010年3月广东"头盔男"吊脚楼上抗议违法拆迁,2010年6月农民自制土炮火器对抗暴力拆迁等等.令人悲哀的是,每一起恶性拆迁事件被曝光后,无论社会各界如何从健全法治、推进社会进步方面发出呼吁,恶性拆迁事件仍有发生.令人庆幸的是,国务院通过两次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制定出台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最近已经颁布实施.虽然新条例的制定经过了利益者的无数博弈,虽然新条例遏制强拆的功能有待考验,不过,可以清楚的是房屋拆迁在艰难中前行,我国的房屋拆迁在不断地进步.  相似文献   

10.
2005年3月24日,<中国国土资源报>刊登了韦名荛、周建军的署名文章<非法开采造成煤矿事故适用法律的思考>(以下简称<思考>),该文对<刑法>第134、135、343条的适用问题进行了探讨,对非法采矿场所发生矿山安全事故时<刑法>有关规定的适用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对非法采矿罪犯要分别适用<刑法>有关法条的意见,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及司法解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朱营村村民朱某未经批准私自占用耕地840平方米建养殖场,其行为违反<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九条规定,依照<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对其处以非法占用土地每平方米20元的罚款,并限期恢复土地原状."这是修武县国土资源局五里源国土资源所近日印发的<土地违法案例选编>中的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12.
问:开展城镇住房用地登记发证工作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五条,<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48号)第三十三条以及国家其他的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房地产转移时,房屋的所有权和土地的使有权同时转让、依法转移的土地使用权应办理变更登记、依法登记的土地权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以及房屋产权和土地权利人应一致等.  相似文献   

13.
<正>一、"住改商"的主要特征从多年来的房屋拆迁情况来看,除了较少数量以住宅用房擅自改为工业等性质用房以外,大多数是以"住改商"形式出现。一般是以住宅用房擅自改为经营性质的房屋,经营小百货或从事居民生活服务业性质为主,  相似文献   

14.
《国土资源》2011,(2):44-45
备受各界广泛关注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11年1月21日起正式实施。与此前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相比,《条例》具有十大亮点:1.公共利益征收与商业开发彻底分开《条例》第二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国有土地上单位、个人的房屋,应当对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给予公平补偿。"同时第八条以列举的方式将"公共利益的需要"界定在:国防和外交的需要;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  相似文献   

15.
《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  相似文献   

16.
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是我们依法行政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的理解是至少包含这两层意思:一是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应该一律受到法律的保护;二是任何公民的违法行为,应该一律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不同的公民发生同样的违法行为,也应该一律受到法律同样的制裁.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上的住宅被拆迁。随着拆迁量的连年攀升,寻找快速高效的农村房屋拆迁安置方式成为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问题。货币安置是当前农村房屋拆迁的较为重要安置方式之一,它由拆迁人根据被拆迁  相似文献   

18.
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以来,杭州市农业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立足保护、突出建设、保持领先、创新利用"的思路,在保护耕地资源、维护粮食生产安全、稳定农业基础地位、惠民利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走出了一条具有示范性、领先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适合杭州实际的基本农田保护之路.  相似文献   

19.
去年12月7日,北京大学法学院五位教授,以公民名义致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废止或修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相关条款。老家在湖南汨罗的姜明安是五教授之一。身为北大博导、北大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的姜明安,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发布之后,即与联名上书五教授之一的沈岿教授,逐一评点解读新条例征求意见稿条款。  相似文献   

20.
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顺利通过.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表示,条例事关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它的颁布和施行,将有助于规范拆迁活动、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