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天气预报业务和方法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从预报内容、预报方法和预报水平等方面总结了国内外长期天气预报业务概况。从统计和动力两方面总结了长期天气预报方法研究的现状;其中重点介绍了用GCM做月平均环流预报的进展。最后展现了长期天气预报在未来十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内动态     
锦州地区组织春、夏降水预报会战辽宁省锦州市气象台于1975年春季3—4月间组织锦州地区各县气象站重点解决春、夏降水的短期预报基本工具的第一次会战。各站发挥互助协作精神,每站参加一人,希望达到全区各站将有比较一致的预报工具。他们认为短期天气预报是服务工作中影响较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与生活的重要一环;特别是短期灾害性天气,常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威胁。为尽快地扭转单站短期天气预报服务的被动局面,提高短期降水(特别是大雨、暴雨)预报的准确率,计划在一、两年时间内采用会战形式,进行单站短期天气预报方法、工具的探讨,争取达到具有“四个基本”(基本图表、基本资料、基本方法、基本档案)与“四个结合”(单站资料与天气形  相似文献   

3.
冬季亚欧大陆雪盖与湖南汛期降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雪盖是长期天气预报的重要因子。早在上世纪80年代,印度学者利用喜马拉雅山冬春积雪来做夏季印度雨量的预报。雪盖对长期天气过程的影响长期以来没有取得进展的基本困难是缺乏大范围的连续观测资料。从1966年10月开始美国海洋大气局(NOAA)的国家环境卫星局(NESS)首先编制了每周的北半球冰雪覆盖图。此后,人们可以获得大陆的雪盖面积。70年代以来,Hahn和Shukla(1976)、陈烈庭、李麦村、赵溱(1984)、符淙斌、王绍武、叶笃正等曾从事实分析探讨了北半球不同部分的积雪与气候变  相似文献   

4.
随着精细化降水预报的要求和发展,模式对站点定量降水预报已成为天气预报业务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本文对乌鲁木齐区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DOGRAFS v1.0在2016年夏季全疆105个站点的24h累积降水量的预报性能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1)除山区外,全疆晴天预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其中南疆盆地、吐鄯托盆地晴天预报准确率达到95%以上。(2)对于小雨出现较多的站点,预报准确率达到55%以上、部分站点达到70%,同时上述区域存在15%左右的报强率;对于降水较少的南疆盆地和吐鄯托盆地整体以漏报为主,漏报率在80%以上。(3)北疆大部分地区和南疆西部山区的中雨预报准确率整体在30%左右;中雨日数较多的中天山及其两侧预报准确率约60%,该区域也存在20%左右的报强率;其他地区预报降水较实况以偏弱为主。(4)大雨及以上量级降水,模式预报整体表现为偏弱,对于大降水出现较多的地区预报平均准确率为25-30%。  相似文献   

5.
相似-动力模式的由夏季报冬季的季节预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些年来,世界上接连不断地发生大范围持续性的气侯异常,给许多国家带来严重的灾害和经济损失。长期(月以上)天气预报愈来愈受到重视,但预报所使用的都是统计及经验的方法,预报准确率低,且无明显的改进趋势,人们寄希望于动力学方法的长期数值天气预报。目前一般用大气环流模式(GCM)和距平模式作月预报,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季节预报比月预报困难更多。由于长期预报的对象是统计平均值,将动力和统计方法结合起来是进行季节预报的一条有希望的途径。多年来的统计长期预报已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人们还没有能够在动力学方法的预报中考虑这些经验。黄建平等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建立了一个动力与统计相结合的相似-动力季节长期数值预报模式,并进行了月预报和由冬季预报夏季的隔季预报试验。本文利用该模式进行了8年由夏季预报冬季的隔季预报试验,结果表明模式具有一定的季节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ECMWF细网格模式2 m温度预报产品,使用三次多项式差值方法内插到站点,并用中短期天气预报检验方法,对南疆西部12个国家站与15个区域自动站共27个站的最高、最低气温未来24 h预报效果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ECMWF细网格模式2 m温度预报产品对南疆西部非山区站未来24 h最高、最低气温的预报能力较好,对山区站未来24 h预报效果差;对南疆西部最高、最低气温的预报效果随季节变化,夏季预报准确率高于冬季,秋季预报准确率最低;模式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在降雪、高温天气时较高,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在降雨时较高,在高温过程中较低;模式对于降雨、降雪、大风/沙尘等天气最高气温预报偏低,高温事件中最高气温预报偏高。最低气温预报在降雨、高温天气中偏高,降雪时偏低,大风/沙尘天气最低气温预报偏东地区偏高、偏北地区偏低。降雪、高温天气预报相对降雨、大风/沙尘天气预报效果更稳定。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1年7月-2012年7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模式细网格地面2m温度和广西区域自动站气温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EC模式细网格2m温度24小时时效内在华南西部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的预报性能。结果表明:(1)全年平均而言,低温预报误差整体较小,预报准确率达77.7%,高温预报误差变化较大,准确率只有32.8%,低温预报准确率比高温预报准确率高44.9%,低温预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2)不同季节高温低温预报差异明显,在夏季(6月-8月)低温预报的准确率达80%,但最高温度的预报准确率只有10%左右;在冬季,最低温度准确率下降到65%左右,而最高温度准确率相反,上升至50%左右。(3)不同地理区域预报性能差别较大:最高温度预报1-3月桂西可信度较高,达60%,4-5月和11-12月四个月只有桂东部分地区的预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4)从全年误差分布来看,高温预报在冬季是误差小的所占比重大,误差大的比重小,夏季的则相反,春秋的误差等级分布的较为均匀,每个等级所占比重相似。低温预报则分布的比较均匀,全年基本都是误差越小占比重越大,只是冬季误差小的比重相对较小。5)不同天气形势的温度预报性能亦不同:冬春季冷空气(锋面)影响过程和春季低温阴雨过程的高温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夏季区域性暴雨过程和副热带高压影响过程的高温预报参考价值较低,误差平均达31%和5.8%,可作为预报主观订正的幅度参考值,四种天气型的低温预报准确性都较高,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8.
利用ECMWF产品对庆阳极端气温释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CMSVM的回归方法,用2003~2007年的欧洲数值预报格点资料和庆阳市8个自动站极端气温资料建立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模型.2008年业务运行效果检验评估表明:5 d最高、最低气温综合平均预报准确率达到64%和71%,对实时业务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最高、最低气温准确率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效果降低,最低比最高气温的预报准确率高.最低气温预报效果春夏季好于秋冬季,最高气温相反.最高、最低气温绝对误差和平均误差都随预报时效的延长增大,最高比最低气温平均绝对误差大,二者的平均误差接近,均为正值,预报值具有偏高的倾向.对9月明显变化过程的评估表明,最高最低气温预报与实况演变的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9.
1问题的提出相关统计方法在天气预报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在长期预报方法中尤其重要。为了做准预报,预报员总是希望找到一些较好的相关因子,因此所采用的统计方法成为关键的一环。常规的统计方法是基于最小二乘理论的回归方法及相关系数的计算,这些似乎完善的理论和方法在近几十年的应用中总是不尽人意。笔者曾在1988年至1989年专题检验了回归方法产生的预报,在整整两年的每月预报中,回归方法制作的预报准确率平均只有53%,并且没有做出过特多或特少级别的预报,这个准确率只相当于气候概率,技巧评分近于零。而经过人的主观分析,主…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数值天气预报的自主创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值天气预报是天气预报业务和防灾、减灾的核心科技。中国数值天气预报研究和业务应用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在理论、方法和数值模式研究方面取得了有广泛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在回顾新中国数值天气预报自主创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对GRAPES(Global 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半隐式半拉格朗日格点模式与物理过程的研发和业务应用的状况以及所取得的重要科学进展进行了综述。近年来,通过自主研发建立了中国数值天气预报业务体系—GRAPES体系。首次以自主技术实现了从区域3—10 km到全球25—50 km分辨率的确定性预报和集合预报系统,并在模式动力框架、四维变分同化和卫星资料同化技术等方面有所突破,建立了大气化学数值天气预报、台风数值预报和海浪预报等系统。自主研发的数值天气预报体系的建立是长期坚持既定科学技术方向以及研究和业务紧密结合、经验不断积累的结果,是中国自主发展数值天气预报技术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11.
该文收集了2006—2016年湖南省97个国家气象站逐日平均风速风向、最大风速风向资料,根据城镇天气预报对风的预报要求,分析了湖南省日平均风速、日最大风速3级及以上风以及日最大风速6级及以上风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①湖南省年平均风速为1. 63 m/s,呈现逐年振荡增强趋势,夏季最大,秋季最小;②湘西北、湘西地区日平均风速较小,湘东北、湘中以东、湘西南地区较大;③日最大风速3级以上日数呈逐年减少趋势,春夏季多发,秋冬季少发,偏南风占到所有风向中的59%;④岳阳东部、长株潭、永州、郴州大部为日最大风速3级以上高频区,湘西北、湘中偏西南一带、衡阳市西部到邵阳市一带为低频区;⑤日最大风速6级以上日数呈增长趋势,春夏季多,空间分布具有离散性,概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南岳、郴州、冷水滩、江华、常德、韶山、长沙、新宁和泸溪,将6级以上区域性大风进行了冷空气、低压大风、雷暴大风、台风影响4种类型的划分,并建立了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期预报方法也由简到繁,由单一到多种;资料从单站到面上,从单站要素到海温、天文等。使长期预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天气预报效果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地步。 基层台站处于生产服务的第一线。但资料年代短,资料来源缺乏,计算工具极为落后。这样要采用比较复杂的预报方法是困难的,就是能用一些较为复杂的预报方法来做预报,所花的时间也是相当多的,远远满足不了服务的需要。从实践中体会到,预报方法的复杂程度与预报效果不是绝对成正比的。预报因子有一定的物理意义或天气学意义,又经过严格的选择,用简单或复杂的方  相似文献   

13.
韵律预报方法的统计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明  张隐君 《气象》1979,5(8):27-28
目前,我们大多数气象台站都用韵律方法做长期天气预报。这种方法的主要思路是:在群众经验的启发下,考虑天气变化可能有180、120、100或90天的对应关系。因此,根据前期某一指标的出现,预报未来若干天(180、120、100或90天)后有一次天气过程(例如降水等)出现。这种预报方法,在某一季节里可能获得较高的准确率。但是,实际上这种韵律关系究竟存不存在?怎样检验其可靠程度呢?这都是目前长期预报中应当解决的问题。本文仅就韵律预报方法的统计检验及有关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12年环境保护部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实施后,贵阳市空气质量状况发生了变化。利用贵阳市空气质量指数和常规气象要素等资料,分析空气质量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和BP神经网络方法,分季节建立空气质量指数预报模型,并同CUACE模式进行对比检验。结果表明:近3年贵阳市空气质量状况良好,优良天数增多,污染天数减少且污染天气多出现在冬季,首要污染物为PM2.5、PM10和O_3;各季相关因子不同,但主要与相对湿度和风速有关;两种模型预报效果均表现为夏季评价最高,等级TS评分超过85%,指数准确率近99%,冬季预报效果相对最差,TS评分接近或达到70%,指数准确率超过或接近80%,而春、秋季效果指标差距不大;对2015—2016年AQI的预报效果回归模型的优于CUACE模式的,TS评分和预报准确率分别相差16.2%和20.0%。  相似文献   

15.
陈锦冠  林少冰 《气象》2001,27(10):38-41
运用统计分析和气象统计预报的方法,对广东省8个气象站的日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和日瞬间极大风速资料进行分析,发现这两种风速资料有较好的近似线性的关系。通过建立这两种风速的回归方程,获得判别这两风速记录的准确性及估计两风速数值的客观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科学设计黄渤海海洋气象边界层观测站网并研究观测网布局对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影响,本文采用模式误差、海洋气象要素特征区域资料统计分析和观测系统模拟试验(OSSE)方法,根据边界层雾、层云降水、小风与中等风速天气条件设计布局方案,并分析站点观测要素对数值预报模式的要素预报的影响。模拟试验数据使用了每6 h NCEP再分析资料FNL(NCEP 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 data)、NCEP每天平均的高分辨率海温资料RTG_SST(Real-Time Glob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和石油平台、浮标站等每小时实况观测资料,评估了黄渤海海洋气象站网布局各个方案的优缺点。评估结果表明,湿度和风的要素预报受实况风向风速条件影响,偏东和偏北风个例湿度要素预报较好。然而,在偏南中等风速个例中,风场预报要素更接近实况。温度场的分析综合结果显示,在海气相互作用影响较大的天气过程中,特征区域布站能明显提高温度要素的预报准确率。最后,综合分析多项模拟试验的结果,给出了改进数值预报准确率的海洋布站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选取贵阳市环保站2013年3月—2014年2月共12个月的主要污染物(PM_(10)、PM_(2.5)和O_3)浓度的小时均值进行分析,发现PM_(10)和PM_(2.5)在20时—次日08时较容易出现日最大值,O_3在12—18时较容易出现日最大值,PM_(10)和PM_(2.5)污染物浓度的月平均,以夏季最低,冬春两季最高,这可能与贵阳市冬春两季的采暖有一定的关系。而O_3浓度的月平均值以冬夏两季较低,春秋两季较高,但整体变化幅度不大。分析以上3种污染物和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发现,湿度对污染物浓度较大,呈负相关。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分别建立PM_(10)、PM_(2.5)和O_3的预报方程,其中PM_(10)的预报方程预报等级的准确率为67.81%,订正后准确率为70.55%;PM_(2.5)的预报方程准确率为65.75%,订正后准确率为71.23%,故业务对PM_(10)和PM_(2.5)的预报中可以参考订正值。O_3的预报方程准确率为70.55%,订正后准确率为68.49%,业务中预报O_3可以直接参考预报值。  相似文献   

18.
使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20年集合预报回算数据,检验分析了延伸期第16天至第30天预报时效其对我国日最高气温的预报性能。结果表明,西部地区预报误差明显大于中东部地区。全国平均而言,模式预报较实况偏低1.1℃~1.39℃,均方根误差为4.6℃~4.9℃。进一步分析指出,第16天均方根误差最小、且随着时效的延长其略有增大。夏季模式预报效果最好,春季和秋季的部分时段预报效果较差。基于历史偏差订方法,本文还对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的日最高气温预报进行了误差订正试验。结果显示,订正后的预报准确率提升了15.2%~19.2%。聚焦2018年7月的一次中东部地区大范围高温过程,模式原始预报明显低估了高温强度,订正预报更接近实况,显示其具有一定的订正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降尺度方法在中国不同区域夏季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中国降水气候分区的基础上,利用降尺度方法进行区域夏季降水预测(RSPP),预测模型建立的基础是寻找影响区域气候的关键因子。降尺度预测模型中使用的资料有国家气候中心海-气耦合模式(CGCM/NCC)回报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台站观测资料。为了避免年代际变化特征对季节尺度降水预测的影响,首先对CGCM/NCC模式输出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区域平均降水资料去除年代际线性变化趋势,即去除所有预报因子场和预报对象场的长期变化趋势。然后分别计算预报对象和模式资料的预报因子场以及再分析资料的预报因子场的相关系数,把相关系数值同时达到0.05显著性检验水平的区域平均环流特征作为预测因子,保证挑选出的预测因子既能反映实际大气中预测因子与预报对象的关系,同时又是海-气耦合模式预测的高技巧信息。利用最优子集回归作为转换函数的降尺度方法建立区域夏季降水预测模型。交叉检验和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表明,文中设计的区域夏季降水预测模型对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夏季降水趋势预测的准确率较高且比较稳定,其预测效果远高于CGCM/NCC直接输出降水结果。进一步对具有较高预测技巧的代表性区域的可预报性来源分析发现,物理意义明确且独立性强的预测因子有助于提高预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前汛期暴雨过程客观预报业务系统运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台80年代中期起陆续研制了“粤北MOS分县两级预报方法”,经多年使用、总结派生出“粤北暴雨过程MOS客观预报业务系统[1]”(以下简称SGMOS);“综合运用数值预报产品作粤北前汛期暴雨预报“’”也经多年使用、总结改进后投入业务运行(以下简称SGBYZ);“天气预报专家系统”(以下简称SGBY3);“应用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作粤北前汛期暴雨预报[’J”(以下简称SGBYI)。以上四个客观预报业务系统于1993年正式投入业务运行。系统经过两年的运行,运行情况如何?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预报水平是否稳定?能否对其进行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