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提出不同比重海水对海带游孢子的放散、附着,胚孢子的萌发,配子体的生长发育和幼孢子体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1)海带配子体的生长发育对比重的适应能力较强,在高比重和低比重的海水中虽然死亡率很高、生长发育缓慢,但总有一部分个体能生活下来。配子体对比重的适应范围是1.01010-1.03510;(2)海带的幼孢子体对比重的适应能力较小。其适应范围是1.02000-1.03510.尤其是低比重海水能引起泡烂。本实验结果对指导海带苗种生产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裙带菜的孤雌生殖及其后代的遗传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若干海藻工作者已在海带、厚叶翅藻等褐藻中观察到孤雌生殖的现象[1][3][4]。我们于1973年开始了海带单倍体遗传育种的实验后,从1974年起我们就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 Sur.)进行了相似的试验。这里着重就裙带菜的孤雌生殖及其后代所表现的细胞遗传学特点,进行一些观察。大部分材料是1977年的实验结果。关于裙带菜配子体的无性生殖系将另作总结。  相似文献   

3.
IN~UCrIOXIn China, the total annual production of cultivated ham maria japonica reached half milliontons in dry weight these few years. All the sporelings used for artificial cultivation were culturedin greenhouses with controlled temperature. This technique was developed in the mid 1950s(Tseng et al., 1955). The key point of this method is to collect ~spores in summer instead Ofautumn. The garnetophytes and the resulting young sporophytes are cultured at 6 -- 10t generally with sufficient…  相似文献   

4.
电离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是引起广泛兴趣的一个生物学问题。用X射线或其他电离射线照射生物,不仅会引起生理变异,而且可能影响到遗传物质,引起突变。放射突变可以作为育种材料已是周知的事实。现在电离射线已被广泛用作育种的有效工具之一。电离射线在农业实践中的其他用途,例如是否可以利用低剂量电离射线来促进生物,特别是作物的生长发育,则还是争论的问题。有人认为用低剂量电离射线照射某些作物的种子有促进生长的效应。有人则持相反的意见,认为电离射线伤害相胞,使细胞胀大,不能真正促进生长。 1959年我们曾用各种剂量(低剂量和高剂量)的X射线照射海带配子体,发现低剂量X射线有促进生长发育的效应,高剂量则严重地抑制生长发育。对海带幼孢子体,低剂量X射线则没有相似明显的生物学效应。 为了验证我们的观察结果,1961年我们又进行了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在实验室里进行,原则上是重复1959年的实验。但这次我们仅重复低剂量X 射线的实验,目的在验证低剂量X射线的良好生物学效应。高剂量X射线的有害作用是大家承认的事实,我们认为不必重复进行。 第二个实验是生产性实验,在海上进行。这是选用第一个实验中的一小部分材料,养殖在海里,看它们的生长发育情况。目的在探明低剂量X射线是否能提高海带的产量,是否在生产实践上有应用的前途。  相似文献   

5.
植物激素对海带配子体克隆附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研究 2 ,4 - D、KT、IAA、NAA四种植物激素对海带配子体克隆附着的影响。结果表明 :2 ,4 - D对附着有较明显的促附着作用 ,最有效浓度为 2 .5mg/L 和 5mg/L,其 4 h的附着率分别是对照的 2 .79倍和 2 .95倍 ;KT的作用较复杂 ,在浓度为 1mg/L 时 ,对附着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其 4 h的附着率是对照的 2 .3倍 ;IAA对配子体附着没有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NAA对附着有抑制作用 ,浓度越高 ,抑制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6.
海带雄配子体的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海带雄配子体经单个分离培养,长成复杂的丝状多细胞雄配子体克隆。其中一部分细胞体积较小,逐渐分化为精子囊,并放散精子。而另一部分细胞逐渐增大体积,并经单性生殖发育成叶状体。这些叶状体绝大多数为畸形。染色体计数全为单倍体。把它们移入海里养殖,能正常生长发育,但没有孢子囊,不产生孢子  相似文献   

7.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养殖与野生黑鲷Sparus macroccephalus、花尾胡椒鲷Plectorhynchus cinctus、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青鲈Nibea japonica、白鲳Pampus argenteus5种湛江海域常见养殖鱼类肌肉中生长激素、雌二醇、孕酮、睾酮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同一种激素含量依鱼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5种激素在5种养殖与野生鱼类中的含量是,生长激素以养殖与野生青鲈最高,雌二醇以养殖黑鲷、野生军曹鱼最高,孕酮以养殖与野生军曹鱼最高,睾酮以养殖与野生白鲳最高,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养殖青鲈、野生花尾胡椒鲷最高。同一种激素含量在同种的养殖与野生鱼类中有显著差异(p<0.01),养殖黑鲷肌肉中5种激素含量分别是野生黑鲷的6.94、4.01、2.81、2.42、2.99倍;养殖花尾胡椒鲷分别是野生花尾胡椒鲷的5.68、2.51、2.15、2.13、1.93倍;养殖军曹鱼分别是野生军曹鱼的46.11、1.71、1.63、5.50、2.91倍;养殖青鲈分别是野生青鲈的6.60、2.75、2.83、3.58、5.38倍;养殖白鲳分别是野生白鲳的2.55、2.67、2.49、2.52、2.70倍。实验结果提示,放射免疫分析法可作为检测水产品中激素含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湛江海域鱼类体内5种激素残留的放射免疫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了养殖与野生黑鲷、花尾胡椒鲷、军曹鱼、青鲈、白鲳5种常见湛江海域养殖鱼类肌肉中生长激素、雌二醇、孕酮、睾酮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在5种养殖与野生鱼类肌肉中均检出5种激素,各种激素的残留量依鱼类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在同种鱼类中的任一种激素残留量均是养殖鱼类显著高于相应的野生鱼类(P<0.01)。5种激素在5种养殖与野生鱼类中的残留情况是,生长激素均以养殖与野生青鲈最高,雌二醇以养殖黑鲷、野生军曹鱼最高,孕酮均以养殖与野生军曹鱼最高,睾酮均以养殖与野生白鲳最高,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养殖青鲈、野生花尾胡椒鲷最高。  相似文献   

9.
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生活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通过实验室培养实验,全面地观察描述了浒苔生活史各个阶段的发育情况。雌雄异体的配子体成熟后,放散双鞭毛的配子,雌雄配子结合成合子进而发育成孢子体,配子也可以进行单性生殖发育成膜状的配子体。孢子体成熟放散四鞭毛的游孢子,游孢子固着后,可直接发育成配子体。其生活史是单倍体的配子体与二倍体的孢子体相互交替的同形世代交替。雌雄配子具有正趋光性,易大量聚集,结合后同游孢子一样都呈负趋光性。  相似文献   

10.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 ects of temperature and light intensity on growth of female gametophytes of Eisenia bicyclis and Ecklonia cava and responses of these female gametophytes to Fe addition and daylength. Female gametophytes of each species were cultured at four temperatures (10, 15, 20, and 25°C) and under a combination of four light intensities (10, 20, 40, and 80 μmol photons/(m^2 ·s)) with two temperatures (15 and 20°C for E i . bicyclis;20 and 25°C for E c . cava ) to clarify their optimal growth conditions. Growth and maturation of female gametophytes of these two species under a combination of five Fe-EDTA concentrations (0, 1, 2, 4, and 8 μmol/L) and three daylengths (10, 12, and 14 h) were also examined. The growth of E i . bicyclis gametophyte was maximal at approximately 15–20°C, 20 μmol photons/(m^2 ·s), Fe-EDTA concentration of 8 μmol/L and daylengths of 12–14 h. While E c . c ava gametophytes showed optimal growth at approximately 20–25°C, 20 μmol photons/(m^2 ·s), Fe- EDTA concentration of 8 μmol/L and daylength of 14 h. Maturation of gametophytes was enhanced at Fe-EDTA concentration of 4 μmol/L for E i . bicyclis and at 2 μmol/L for E c . c ava . In conclusion, optimal growth temperatures and Fe-EDTA concentrations for maturation of E i . bicyclis and E c . c ava gametophytes were diff erent. Higher optimal growth temperature for E c . c ava gametophytes may contribute to its wider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compared to E i . bicyclis which has restricted habitats in Korea. This suggests that addition of Fe ion could be used to recover beds of these two species in barren grounds of Korea.  相似文献   

11.
包埋脱水法冷冻保存裙带菜配子体克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裙带菜配子体克隆包埋在含3%褐藻酸钙的胶球中,研究了预培养中的蔗糖浓度和培养时间,脱水过程中的脱水速率和胶球含水量以及化冻速度对配子体克隆的存活率和发育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含裙带菜配子体克隆的胶球在0.3 mol/dm3的蔗糖培养基中培养9 h可以获得较高的存活率;胶球最适平均脱水速率为含水量的5%每小时,最适含水量为25%;较快的化冻速度可以显著提高配子体克隆的存活率,在优化条件下存活率可高达66%;经过冷冻保存的裙带菜配子体克隆在适合发育的条件下能够正常形成孢子体.  相似文献   

12.
秦松  王希华  童顺  曾呈奎 《海洋与湖沼》1995,26(S1):126-129
于1993年1月 - 1993年4月,为了制备遗传性纯一的基因工程受体,用酶法从海带雌配子体单性生殖系分离雌性单倍体原生质体。从皱纹盘鲍消化腺及消化器官提取出鲍酶,在25°C下、1%(WV)的鲍酶与2%(WV)的纤维素酶(Onozuka R-10)合用能有效解离单细胞和原生质体。海带雌性原生质体经2d培养再生了细胞壁。  相似文献   

13.
14.
日本蟳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鳃、肝胰腺、心脏、精巢、成熟卵、各期胚胎及溞状幼体等为材料,采用空气干燥法对日本(女寻)(Charybdis japonica)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育期的精巢最适宜进行日本(女寻)染色体计数,用眼点期之后的胚胎和溞状幼体制片,适宜做核型分析.日本(女寻)染色体的数目是2,n=114,n=57.核型分析显示,日本(女寻)有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共计17对(第1~17号),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7对(第18~24号),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仅1对(第25号),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共计32对(第26~57号).日本(女寻)的核型公式为:2 n=114=34m+14sm+2st+64t,染色体臂数NF=164,未能发现异形性染色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龙须菜是中国重要的人工栽培海藻,主要用途是琼胶生产原料和鲍鱼饵料。目前龙须菜大规模栽培采用的是人工夹苗的方式,而其孢子采苗的生产方式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人工培育的由四分孢子萌发长成的一对龙须菜雌、雄配子体进行受精,测试了雌雄配子体藻枝部位、温度、硝酸盐浓度等因素对果孢子体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龙须菜雌配子体藻枝的不同等级分枝表现出不同的生殖力,一级分枝最尖端新生细胞的成熟速度快于其它等级;温度对果孢子体形成有极显著影响(P<0.01),20℃为最适温度;硝酸盐浓度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运用RAPD技术,对引种我国的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和长海带(L.longissima)的22个配子体克隆进行分析。筛选的19条随机引物共获得252个位点.扩增片段大小在200~2000bp之间,多态性位点228个,占90.5%。配子体克隆遗传变异分析表明,长海带和海带的遗传多样性都比较高,两者之间的遗传分化较为明显,且种间变异大于种内变异。长海带和海带雄配子体克隆的遗传变异程度均低于雌配子体克隆。另外,两个种的雌、雄配子体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且长海带雌、雄配子体之间的遗传分化大于海带配子体。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一天然剖面的炭屑、孢粉、年代学分析结果,研究了2500a以来的气候变化过程.在详细历史资料基础上,通过对比发现的炭屑异常峰值与历史上几次人口增殖和火灾有关,某些孢粉种属的变化则可能是人类耕种的结果.这说明只要提高研究的分辨率,对于人类活动事件是可以把它从自然变化过程中分离出来的,这对改造环境、恢复生态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宽壳全海笋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普通光镜和石蜡切片技术,系统观察了宽壳全海笋卵子在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外形和核相变化。结果发现,宽壳全海笋成熟未受精卵呈梨形或卵圆形,核相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前期,有明显的生发泡和核仁;精子为鞭毛型,全长(44.042±1.166)μm,头部呈椭圆形,前端的顶体略呈钝锥状;在水温24℃条件下,精、卵混合后,精子迅速附着于卵子表面,启动卵子发育;受精后6~9 min,生发泡逐渐萎缩、破裂,随后精子进入卵内并轻微膨胀;受精后20,30 min,受精卵先后排出第一、第二极体,完成第一次和第二次成熟分裂;成熟分裂结束后,精、卵核体积迅速膨胀,核膜重新出现,形成弥散状的雌、雄原核,雄原核形成略早于雌原核;受精后40 min左右,雌、雄原核在卵子中央以原核联合的方式结合,随后联合核的染色体共同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板上,形成第一次有丝分裂的中期分裂相;随着有丝分裂的进行,染色体被纺锤丝拉向两极,结果在受精后约50 min形成2个大小不等的卵裂球,第一次卵裂结束;第二次卵裂过程与第一次卵裂基本相同,只是卵裂方向与第一次卵裂基本垂直,在受精后65~70 min,第二次卵裂完成,形成1大3小4个卵裂球。另外,实验中发现了少量的多精入卵和多极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19.
日本刺沙蚕(Nereisjaponica)广泛分布于中国沿海,是鱼、虾的优良饵料,冬末春初繁殖时离开河口向盐度较高的海区移动。与多齿围沙蚕,褐片阔沙蚕等其它沙蚕不同,日本刺沙蚕在繁殖过程中不出现完全变态,但是与其它沙蚕一样,其繁殖过程也受一组性信息素控制。从雌性成熟的日本刺沙蚕体腔液中提取并鉴定出一种有生物活性的挥发性物质──辛二烯-[3,5]-酮-[2],这种化合物可以增加群浮个体在配子释放之前婚舞时的游动速度.但不诱导配子释放。在许多沙蚕中有着性信息素作用的5-甲基-3-庚酮,在日本刺沙蚕体腔液中没有发现,也没有性信息素作用。  相似文献   

20.
4种石斑鱼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蜂巢石斑鱼(Epinephelus merra)、鲑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ario)、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及黑边石斑鱼(Epinephelus fasciatus)为材料,胸腔注射PHA及秋水仙素溶液,取头肾细胞经空气干燥法制片。经核型分析,蜂巢石斑鱼与鲑点石斑鱼核型一样,2n=48=4m 6sm 4st 34t,NF=62;点带石斑鱼与黑边石斑鱼的核型一样,2n=48=48t,NF=48。由染色体数目2n=48可知,4种石斑鱼在鱼类系统中划分为高位类;由核型组成不同,可以将4种石斑鱼分为两大类:蜂巢石斑鱼与鲑点石斑鱼属于一大类;点带石斑鱼与黑边石斑鱼属于另一大类。此外,按总臂数多少来分,蜂巢石斑鱼与鲑点石斑鱼为特化类群:点带石斑鱼与黑边石斑鱼为原始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