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水泥加固(改良)软土地基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8  
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以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和减少软土地基的变形, 已经为沿海软土地区建设中较为普遍地采用。一般通过粉喷或深层搅拌法, 把水泥掺加拌和到软土地基中, 使它和软土中的物质组分发生物理化学反应, 以收到加固效应。通过对现场和室内的水泥土样品进行对比试验及宏观和微观的对比分析研究, 搞清了水泥土加固软土的作用机理, 提出了用水泥加固提高地基强度和节约水泥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水泥土强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水泥浆体搅拌地基加固技术是地基处理的技术方法之一,其水泥—土固结体的强度主要受地基土的含水量、水泥掺入量及地基土类别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及工业性试验表明:土体的含水量对水泥土强度具有负作用;水泥土强度与水泥掺入比不是简单的单调上升关系;地基土的类别对水泥土强度的影响较大,淤泥及淤泥质土由于富含有机质,强度较低,粉质粘土、粘土形成的水泥土强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水泥喷粉搅拌法是将软土和水泥搅拌在一起的一种加固地基方法,近年来在许多工程中得到应用,文中介绍了水泥喷粉搅拌桩对新近沉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中的室内配比试验、应用与检测,同时提出了对含水量较低的地基土中水泥最佳掺入比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开展对水泥土搅拌桩软土地基土体试样的GDS(Global Distribution System)共振柱试验,研究不同剪应变、围压、水泥土置换率对土体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土搅拌桩软土地基土体的动剪切模量G和阻尼比D随剪应变? 变化趋势与软黏土一致,在小应变范围内围压和置换率对土体的动剪切模量G和阻尼比D的影响显著,随着剪应变? 增大,围压和置换率的影响减弱;水泥土搅拌桩软土地基土体的最大动剪切模量Gmax与围压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围压越大,提高水泥土的置换率对土体最大动剪切模量Gmax增强效果越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地区水泥土搅拌桩软土地基土体动力参数的取值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开展对水泥土搅拌桩软土地基土体试样的GDS(Global Distribution System)共振柱试验,研究不同剪应变、围压、水泥土置换率对土体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土搅拌桩软土地基土体的动剪切模量G和阻尼比D随剪应变γ变化趋势与软黏土一致,在小应变范围内围压和置换率对土体的动剪切模量G和阻尼比D的影响显著,随着剪应变γ增大,围压和置换率的影响减弱;水泥土搅拌桩软土地基土体的最大动剪切模量G_(max)与围压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围压越大,提高水泥土的置换率对土体最大动剪切模量G_(max)增强效果越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地区水泥土搅拌桩软土地基土体动力参数的取值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结合水泥土搅拌法的加固原理,通过对某造船基地吹填场地原状土和处理后水泥土微观结构利用扫描电镜(SEM)对比分析,从微观角度描述和分析了不同情况下(包括原状土土质、深度、固化材料种类等)使用水泥土搅拌法进行深层地基加固的优劣,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水泥土搅拌桩强度的建议,从而指导实际工程的进行。  相似文献   

7.
结合水泥土搅拌法的加固原理,对某造船吹填场地原状土和处理后水泥土微观结构利用X射线衍射(XRD)进行对比分析,从微观角度描述和分析了不同情况下(包括原状土土质、深度、固化材料种类等)使用水泥土搅拌法进行深层地基加固的效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水泥土搅拌桩强度的建议,从而指导实际工程的优化改进。  相似文献   

8.
水泥土的微结构特征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以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减少软土地基的变形,同时作为高层建筑深基坑的支护、防渗等,已经在中国沿海软土地区建设较为普遍采用。一般通过粉喷或深层搅拌法,把水泥掺加和到软土地基中,使它和软土中的物质组分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以收到加固效果,通过对天然软土以及现场、室内的水泥土样品进行微观对比分析研究,从另一侧面分析研究了水泥土加固软土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三重管高压喷射注浆在基坑隔水帷幕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建华 《湖南地质》2003,22(1):58-60
三重管高压喷射注浆就是采用分别输送水、气和浆液3种工作介质的三重注浆管,使高压水、压缩空气冲击破坏土体,再让水泥浆液与土体搅拌混合,形成渗透系数为10^-7cm/s的固结体的岩土施工方法.它分为定喷和旋喷两种形式,适宜于地基加固和基础防渗.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DINA,针对一例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典型算例,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有限元动力时程分析。计算模型中将水泥土搅拌桩和桩间土作为整体参与计算,复合土体和土体采用线性黏弹性动力本构模型,上部结构和基础采用线弹性本构模型,通过在边界设置阻尼器来模拟无限域中的动力人工边界。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复合土体模量、土体模量和加固深度对加固区和非加固区位移峰值、速度峰值和加速度峰值的影响,从而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抗震加固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地热学研究之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墨香  邓孝 《地球科学》1995,20(4):367-372
简要回顾我国地热研究的历程,详细评述和归纳我国大地热流测试和其地抽、地球物理的函义,以及地热资料分布特点和其形成机制研究的进展,最后指出我国地热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申柯娅  王昶 《矿物学报》2000,20(4):356-362
90年代以来,我国宝石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宝石资源与宝石矿物、宝石鉴定、人工合成宝石和宝石优化处理技术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从宝石资源与宝石矿物研究、现代宝石学研究重点和未来宝石学研究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宝石学10年发展的概况。  相似文献   

14.
云南寻甸地区最近八千年气候环境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云南寻甸白石岩仙人洞1号石笋进行高精度TIM S-U系测年和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重建了寻甸地区中全新世8. 0ka 以来高分辨率古气候演化序列。石笋剖面的碳氧同位素记录揭示,云南寻甸地区自8. 0kaB. P.以来的气候演化可以分为三个气候期: (1) 8000~6000aB. P.为温暖湿润期,夏季风强盛,气温较高,降水丰沛,石笋的氧碳同位素偏负; ( 2) 6000~5200 a B. P.为季风气候衰退期,在这期间气温和降水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气候由温湿变为冷干,石笋氧碳同位素持续偏正; ( 3) 5200~2100aB. P.凉干气候期,这一时期气候基本稳定,东亚季风对气候影响较大,但气温和降水都低于第一个气候稳定期。   相似文献   

15.
系统介绍了近些年来国外在表生环境条件形成的石盐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水体组分、δD和δ18O同位素、气体成分及微生物等信息提取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进展充分表明表生环境条件形成的石盐流体包裹体是目前利用蒸发盐定量获取古气候环境(温度、湿度)参数、揭示海洋和盐湖水体地质历史时期的长期演化以及丰富和深化成盐成矿理论的良好地质载体。分析了我国目前在这一研究领域同国外相比的差距、潜在优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我国勘查地球物理的若干进展-1995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宗元 《物探与化探》1996,20(6):401-418
1995年是我国第八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油气地球物理工作稳步增长。三维地震、储层描述和横向预测地球物理技术有长足进展,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等前沿技术已获应用,直接找油气地球物理技术受到进一步重视,非线性反演及粘弹性、双相、各向异性介质中波传播有关问题成为研究热点。非能源矿产地球物理工作始终处于低谷,但有关技术发展并未停顿。瞬变电磁等方法已基本形成我国自己软硬件配套系统,分布式多道同步电磁采集系统及综合电法工作站等已有可喜成果。对工程和环境地球物理工作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带动了有关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但需要系统性重点研究项目的导向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杜甫在四川盆地内生活了8年多,留下了许多有关环境地质及生态环境的诗篇。根据杜诗的记述,对比了四川盆地的古今环境变化,指出维护地球上生物的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的地质环境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论南方岩溶山区生态环境的元素有效态   总被引:29,自引:9,他引:20  
蒋忠诚 《中国岩溶》2000,19(2):123-128
岩溶环境的元素有效态应当考虑土壤固体、岩溶水、土壤水三种载体。岩溶区富钙偏碱的地球化学背景使土壤中的元素有效态含量较低,但相对来说,岩石背景含量高的元素,其土壤中的有效态含量也明显较高。南方岩溶区强烈的岩溶作用,不但使岩石和土壤中可溶性的Ca、Mg、Na、K大量溶解于水中,而且,某些难溶元素,如Si、Al、Fe、Mn等在岩溶水和土壤水中也有一定的离子含量,使之成为植物中元素的一部分来源。   相似文献   

19.
煤中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面综合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煤中氟的含量、分布规律、赋存状态以及燃烧释放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我国煤中氟的研究总体上说滞后于煤中其它某些微量元素(如砷、硒、汞等)的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煤中氟+K313的分布规律、赋存状态、来源及迁移转化规律,是今后煤中氟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湿地生态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62,自引:2,他引:62  
湿地生态过程的研究是湿地研究的核心内容,是研究其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过程与湿地功能的关系。介绍湿地生态过程的概念,并对湿地生态过程的三个方面即有机物的生产过程(生物过程)、营养物质循环(化学过程)和能量流动及其水文过程(物理过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并对生物过程、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剖析,同时对生态过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