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精细化捕捉风速大小及其变化细节过程,是顺利开展风区大风监控预报预警气象服务的关键理论支撑。本文基于百里风区气象观测站的风速数据,对质量控制后的2分钟平均风速、大风日数、日最大风速、日极大风速资料进行计算,给出百里风区2005—2020年精细化逐时风速特征。结果表明:(1)随时间分辨率的提高,24次与4次定时观测值差异明显增大,且偏差随风力等级增高而增大;(2)百里风区风速变化规律与大气环流紧密相关,地形起到加强放大作用。在太阳辐射及地形地貌影响下,百里风区年平均风速8.3 m·s-1,年平均大风日数200.6天,地面风速持续较高;(3)一年中春夏季平均风速最大,且较大风速持续时间长;(4)一日中平均风速高峰时段与大风易发时段不完全重合,平均风速最大值出现在夜间4时前后,大风高发时段峰值集中在17—20时。  相似文献   

2.
KNN方法在11—3月中国近海测站日最大风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自组织神经网络方法对欧洲中心(ECMWF)2003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逐日数值预报产品分析场进行天气形势分型,发现11-3月影响我国的天气形势基本属于同一类型。对2004-2007年11-3月ECMWF逐日数值预报产品进行动力诊断,提取与中国近海16个测站日最大风速相关较好的预报因子,将改进后的KNN方法作为预报手段,建立11-3月近海测站日最大风速预报模型,并对2007年1-3月16个测站进行逐日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近海测站日最大风速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ERA-5再分析资料和NCEP的GFS预报系统的120 h预报资料,对华东地区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期间9次寒潮过程中数值模式的近地面风速和向下净短波辐射通量预报技巧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1)GFS预报系统在提前1~4 d均能准确预报出寒潮过程(降温幅度和最低温度),平均预报命中率均在80%以上。2)在寒潮过程中,近地面风速会明显增强,虽然0~2级风速预报评分明显降低,但对3~5级和6级以上的风速预报评分(Threat Score, TS)反而较一般天气过程高;而向下净短波辐射通量预报相对误差要比一般天气过程偏大,尤其在寒潮爆发日最大。3)在寒潮过程中预报技巧具有明显日变化特征,0~2级风速预报技巧下午最低,尤其在寒潮最强日最明显;3~5级风速预报技巧在18:00(协调世界时)左右最低,在寒潮最强日夜间都很低。而向下净短波辐射通量预报下午以后预报误差显著增大,尤其在寒潮爆发日误差最大。4)在寒潮过程中,预报技巧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而降低,其中24 h预报TS评分较高,误差较小。72 h评分较低,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4.
介介绍了(1)用T63数值预报产品对河南省省6-8月区域性暴雨进行物理量诊断分析。(2)用人工智能研制的河南省6-8月分片大-暴雨短短期自动化预报系统与用T63数值预报产品资料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和预测误差平方和最不上准则两种选取回归自变量的方法,建立处分片预报方程的综合判别预报。(3)在1995,1996年7-8月业务预报中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环渤海地区4~10天风速预报中相似预报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逐步相似过滤法和最小相似离度原理,利用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和环渤海72站1958—2008年地面观测站风速资料,建立不同因子组合的相似过滤方案,制作环渤海72站4~10天每日4次、日最大风速预报。通过多个相似过滤方案预报准确率检验,确定“最佳”逐步相似过滤方案。经过2007—2008年预报检验表明:每日4次风速预报中,0~2级风速的预报效果最好,4~10天平均TS评分达到67%;日最大风速预报中,3~4级4~10天平均TS评分为54.1%,5级及以上的TS评分为17.1%。在风力不太强的情况下,该方法对于中期风速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根据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对2014年12月—2015年2月T639、EC细网格、MM5、逐3h的WRF-RUC、WRF确定性预报(EnWRF)及不同集合百分位、上海区域模式(BCSH)、T639-MOS在山东省陆地120站和沿海12个精细海区的日最大风速、最高最低气温预报,以及济南和青岛的逐6h内最大风速和6h内最高最低气温预报进行检验,分析了不同数值模式产品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7.
根据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以及气象行业标准《风预报检验方法》(QX/T229-2014),对2016年3—5月T639、EC细网格、WRF确定性预报(EnWRF)12km、4km分辨率及不同集合分位数、上海区域模式(BCSH)以及T639-MOS在山东省陆地120站和沿海12个精细海区的降水、日最大风速以及日最高最低气温预报进行检验,分析了不同数值模式产品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8.
根据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以及气象行业标准《风预报检验方法》(QX/T229—2014),对2016年6—8月T639、EC细网格、山东WRF确定性预报(EnWRF)、WRF不同集合分位数、上海区域模式(BCSH)以及T639-MOS在山东省陆地120站和沿海12个精细海区的降水、日最大风速以及日最高最低气温预报进行检验,分析了不同数值模式产品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9.
钱磊  邱学兴  郑淋淋 《气象科技》2019,47(6):916-926
为提高数值模式对阵风风速预报能力,采用概率密度匹配方法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Matching Method,简称PDF方法)对WRF模式地面极大风速预报数据开展误差订正。结果表明:①基于PDF方法订正后的阵风预报效果明显优于WRF预报结果,当实况极大风力≤5级时,两种预报结果均与实况较为一致;当实况极大风力≥6级时,WRF预报相比实况明显偏小,而PDF方法订正结果则与实况较为接近;②对比不同地形条件下两种预报结果发现,在实况风力整体偏弱的平原地区,WRF预报和PDF订正结果对极大风的预报效果均较好;在风力偏强的山区和沿江河谷地区,PDF订正结果的预报效果相比WRF预报则有明显提升;③对2017年安徽省81个国家站逐日极大风速的预报效果检验发现:预报误差和过去五年整体拟合误差基本相当,说明基于2012—2016年历史数据建立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可以代表安徽各站多年的实况和WRF预报极大风速的联合分布特征,利用PDF方法进行逐日极大风速预报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神经网络的广州市能见度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了广州市能见度变化特征及低能见度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广州市环境监测站2007-2009年的空气污染物(PM10、SO2、NO2)监测数据及同期地面气象要素(10min平均风速、最大风速、气温、相对湿度、露点温度、气压、24h降水量)观测资料筛选出主要的预报因子,用径向神经网络建立预报模型,并对2009年9月1日到12月25日的能见度进行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径向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在能见度低于10km时预报准确率明显高于统计回归预报方程.采用分级方法统计得出在未出现低能见度情况下,中低能见度,中高能见度预报准确率分别为80%,69.6%,均高于线性回归预报方程(40%,47.8%).  相似文献   

11.
为客观评价不同的数值模式对山东沿海风的预报性能,结合中国气象局降水分级预报评分办法,定义了一种风力预报分级检验办法.对MM5、WRF-RUC和T639模式在山东沿海9个精细化海区代表站的日最大风速预报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各模式普遍存在对于小风天气预报偏大、大风天气预报偏小的特点.T639模式风力预报偏弱,因此,对于4级以下的风预报评分较高,而对于8级以上大风几乎没有预报能力.MM5和WRF-RUC模式对于4级以上的较强风力的预报结果明显好于T639模式,其中WRF-RUC模式预报准确率稍高于MM5模式,但风力越大,各模式均漏报越多.各模式分析场以及24 h风力预报与实况的一致性检验表明:5级以下的风力,MM5和WRF模式预报风力与实况基本为一致,但对于6级以上的大风,MM5模式预报较分散,WRF模式预报更接近实况风力.综合各模式对于风力预报的平均绝对误差,WRF-RUC模式预报误差最小,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MM5模式预报准确率稍低于WRF-RUC模式,且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达坂城风力发电厂风的天气气候特征及预报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达坂城风力发电厂提供的1998年该厂单点风速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天气气候特征,并运用天气学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找出预报指标,强调了单点风速预报制作过程中的实验问题。  相似文献   

13.
根据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对2015年12月—2016年2月T639、EC细网格、WRF确定性预报(EnWRF)12km和4km分辨率、WRF集合不同分位数、上海区域模式(BCSH)以及中国气象局下发的指导预报T639-MOS在山东省陆地120站和沿海12个精细海区日最大风速和日最高最低气温预报进行检验,分析了不同数值模式产品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4.
应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对T63数值预报产品进行解释,制作防城港市各半年36~132小时日平均、日最大风力的定量预报。1995年11月和1996年1月的试报结果表明,卡尔曼滤波的预报精度达到了较高水平,对冬半年沿海偏北强风天气过程有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5.
KNN方法在11-3月中国近海测站最大风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自组织神经网络方法对欧洲中心(ECMWF)2003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逐日数值预报产品分析场进行天气形势分型,发现11-3月影响我国的天气形势基本属于同一类型.对2004-2007年11-3月ECMWF逐日数值预报产品进行动力诊断,提取与中国近海16个测站日最大风速相关较好的预报因子,将改进后的KNN方法作为预报手段,建立11-3月近海测站日最大风速预报模型,并对2007年1-3月16个测站进行逐日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近海测站日最大风速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6.
根据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对2015年6—8月T639、EC细网格、WRF确定性预报(EnWRF)12km和4km分辨率及不同集合百分位、上海区域模式(BCSH)以及T639-MOS在山东省陆地120站和沿海12个精细海区的降水、日最大风速以及日最高最低气温预报进行检验,分析了不同数值模式产品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数值模拟和统计分析及智能优化的风速预报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速预报是风力发电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也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其预测、评估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预测短期风力(提前48~72 h对每小时的风速进行预测)时,通常采用数值天气预报模型进行预测.然而,初始扰动和模式物理过程的不确定性会影响气象数值预报的精度.将为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提出一种新的后处理优化方法作为主要的思路,利用数据挖掘得到的关联规则来优化气象数值预报的结果,在中尺度模式WRF对风电场风速进行预报的基础上,将模式预测与统计分析及智能优化算法相结合,针对中国风电场的气候特征,利用一种新的修正模式误差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风电场风速预报精度,提出了适合中国风力发电场的有效风速预报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18.
针对预报业务改革后县站的实际资料条件和具有的优势,通过地(市)台选用日本传真降水数值预报作预报因子,区(县)站选用本站温、压、湿要素作为预报因子,两者相结合制作分片客观定量降水预报的方法,为区(县)站根据市台指导预报和本站要素制作本地降水客观定量预报,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根据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以及气象行业标准《风预报检验方法》(QX/T229-2014),对2016年9—11月T639、EC细网格、山东WRF确定性预报12km和4km分辨率、WRF集合不同分位数、上海区域模式(BCSH)以及T639-MOS解释应用产品在山东省陆地120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和沿海12个精细海区的降水、日最大风速以及日最高最低气温预报进行检验,分析了不同数值模式产品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汛期降水量的气候背景场出发,研究我区汛期降水的地域分布特点。以49站(m=49)定量降水为基础,研究降水自身演变规律,进行分片定量预报尝试。又在各站及区域汛期降水总量的基础上,划分降水等级,讨论分片定性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