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为构建缓坡地建设适宜性评价体系,合理划定缓坡地开发适宜区、一般适宜区及禁止建设区,科学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地资源,以福建省南平市建阳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在该区综合地质调查的基础上,以小流域为基本评价单元,以剥蚀阶地代替坡度和起伏度等指标,开展具有城镇建设功能指向的土地资源评价研究。以坡度、土体厚度、坡向-地层产状一致性,以及岩性建造、植被类型等为主要指标,进行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通过构建生态保护重要性、建设适宜性等多维评价体系,最终集成评价了缓坡地建设的适宜性。结果表明:研究区适宜城镇建设开发的缓坡地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严墩、新岭、兴田、将口、南林、赤岸、芹口等小流域的一级剥蚀阶地内,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性较小,可以按照组团开发的方式逐步进行开发及利用,研究区属于地质灾害非易发区,但是西岸、水尾等小流域的二级剥蚀阶地、三级剥蚀阶地,土体较厚,坡度较陡,植被主要为杉木和毛竹,如果开发边界规划不合理,容易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研究成果对我国低丘缓坡地合理开发利用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态适宜性评价有助于优化建设用地空间布局,针对生态适宜性的模糊性以及常权评价的不足,采用局部惩罚型变权来改进空间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合理确定惩罚水平,能有效突出瓶颈因素对评价结果的限制性作用,更好体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渐变性和模糊性,合理反映生态适宜性状况。结果显示:调权水平为0.25,惩罚水平α为0.8418时,变权评价结果符合实际;陕西延安宝塔区的高、中、低度适宜及不适宜区面积分别占4.63%、20.71%、47.28%、27.38%,且90.26%的建设用地处于高、中度适宜区;不同区域生态适宜性等级受不同的主导限制性指标影响,地形位、距生态保护区距离、距水岸距离等指标影响分布广泛,灾害密度影响城区,距城镇距离影响偏远区域,而土壤质量、有益元素、土地阻力仅影响个别区域。建议加强宝塔城区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审批,促进边远农村居民点整治,以优化宝塔区建设用地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3.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基础,市县是落实主体功能区划的基本单元,市县级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可为国土资源与空间更精细化的管理提供有效支撑。本研究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构建了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宜昌市农业生产适宜性及城镇建设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划分出适宜、较适宜、一般适宜、较不适宜和不适宜5类区域。结果表明宜昌市适宜开展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为3412 km2,不适宜土地面积为7143 km2;适宜进行城镇建设的土地面积为748 km2,不适宜土地面积为14679 km2。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均呈现出典型的区域特征,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平原区,区域整体的国土空间开发条件好;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区域整体的国土空间开发难度大。适宜性评价结果与规划数据有部分出入,与土地利用现状相差不大,农业生产适宜等级的土地面积比耕地保有量红线面积多132 km2,分布于农业生产适宜和较适宜区的现状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73.98%;城镇建设适宜等级的土地面积比建设用地底线面积少611 km2,分布于城镇建设适宜和较适宜区的现状建设用地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7.99%。将评价结果叠加在谷歌卫星图上,在空间上观察是否与土地现状一致,结果表明农业生产适宜区的评价结果准确率达100%,不适宜区的准确率为93%;城镇建设适宜区和不适宜区评价结果准确率达100%。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湖北省襄-十高速公路襄樊至武当山段为例,提出了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评估重点的确定方法,就地质灾害危险性的涵义展开讨论并给出了明确定义。结合工程实践,对现状评估、预测评估与综合评估的要点、方法展开论述,提出高速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同时提出以防灾工程投入比大小评估建设用地土地适宜性的量化指标,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是指在灾中或灾后能为灾民提供一个临时安置或生存场所。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其基础和核心工作是避险场所的适宜性评价。结合多指标因子评价方法的研究成果及北京地区突发地质灾害与避险场所的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避险场所适宜性评价方法,即极限综合评价法。该方法较传统的评价方法有更好的适用性,且操作简单,得出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将该方法应用于北京市7处典型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评价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北京山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发育大量突发地质灾害隐患,既直接威胁山区村庄、道路、景区的人员及设施的安全,又会对城镇的规划建设构成威胁。通过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工作,划分出地质灾害易发区,以评价结果指导城镇建设规划,减轻地质灾害的威胁,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文章在阐述北京山区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突发地质灾害发育情况的基础上,选取了坡度、起伏度、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及降水等6个影响因子,采用综合信息量模型方法,分别对北京山区斜坡类灾害(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易发性进行评价,并根据“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叠加各灾种的易发性评价结果划分出北京山区突发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为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及完善空间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大田县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已于1999年元旦实施,其重要特点之一是实行土地用途管理,限制农用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确保耕地动态平衡,因此,必面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规划”编制的基础,也是各级政府土地利用决策的依据之一。我们在编制大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对该县建设用地,水域,裸岩地以外的大部分土地作了适宜性评价,划分了宜耕,宜园,宜林地和暂不适宜土地,并进一步划定了适宜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土地质量是土地利用适宜性、综合产能或利用价值的综合体现,土地质量评价是土地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土地质量的优劣与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农业发展区划和城镇建设规划等重大问题直接相关联。在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用地矛盾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土地质量评价和管理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城镇建设、资源开采等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不断扩张,不良工程地质活动加剧了山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地质灾害承灾载体脆弱性评价作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关键组成部分,可为区域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学者对地质灾害承灾载体脆弱性的相关研究,对地质灾害承灾载体脆弱性概念、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计算方法和脆弱性评价模型进行了概括总结。最后,本文指出了地质灾害承灾载体脆弱性研究亟需进一步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查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通过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对其潜在的危险性进行客观评价,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给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从根本上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本文以唐山市某小学为例,通过调查研究与分析,确定评估范围和评估级别,...  相似文献   

11.
因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我省地质灾害发育,加之近年来经济增长、城镇扩张、降雨增多等因素共同影响,地质灾害数量和经济损失都呈现上升的趋势,因此地质灾害防治显得尤为必要。为全面认识地质灾害防治投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文通过对近十年的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防治投入和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固定经济投入下的总体收益函数,认为虽然青海省近年来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较好,但是从整体看,我省地质灾害防治投入较低,未达到最佳收益点。因此,相关部门在兼顾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随着经济增长适当调整防治投入,不仅能有效控制地质灾害损失,而且也保障社会其他效益。  相似文献   

12.
会宁县地处甘肃省中部,地质灾害极为发育,共发育有崩塌16处、滑坡12处、泥石流7条,地质灾害已对研究区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为了对会宁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分区评价及指导防灾减灾,在区域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地质灾害数据库,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统计方法,选取14个基础指标,建立了会宁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评价模型,对评价单元叠加分析计算及验证分析,将会宁县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划分为3个区,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通过专家评审法检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认为评价结果与实际地质灾害情况相符性较好,可以为制定会宁县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Huining County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Gansu Province, and the geological disasters are extremely developed in this area. There are 16 collapses, 12 landslides and 7 mudslides, which have caused great economic loss. In order to divide and evaluate the susceptibility zoning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Huining County, the authors established the geological disaster database based on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disaster investigations.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geological disaster susceptibility analysis was established by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statistical method of GIS spatial analysis, and 14 basic indicator layers were selected. The evaluation units were overlaid, analyzed and verifi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ological disaster susceptibility in Huining Count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zones of high easy-happening area, medium easy-happening area and low easy-happening area.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with the expert evaluation method to examine the geological disaster susceptibility result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Huining County.  相似文献   

14.
唐兴元  徐宁  蒋为民 《江苏地质》2009,33(4):423-425
由于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基本建设的项目不断增加,在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地质灾害也越来越多。从地质因素在城市建设中的表征入手,论述了开展城市地质灾害调查与治理的必要性及可操作性。依据江苏各大城市的地质构造特点及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提出了对城市地质灾害调查与治理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肖进  李辉 《工程地质学报》2012,20(4):532-539
汶川地震发生在地质环境脆弱的山区,震后内外地质营力加速了灾区地质环境变迁,在变迁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本文通过研究灾区地貌变化、地表破坏、山体震裂、水文地质条件改变、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等地质环境现状,分析震后斜坡演化过程、地表地质环境变迁过程、外界因素的影响、崩滑流地质灾害转化关系,总结了地质环境变迁过...  相似文献   

16.
中国活动构造与环境灾害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总被引:30,自引:10,他引:20  
活动构造与环境灾害是密切相关的。活动构造可以直接引起地质灾害,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又可以派生出一系列地质灾害,人类不恰当的工程活动还可以恶化地质构造环境而加剧地质灾害。在活动构造与环境灾害相关性研究方面,我国急待启动四大科学问题的研究工作:基于现代大陆动力学的中国大陆区域地壳稳定性分区评价研究;青藏高原隆升与地质灾害;活动断裂的工程危害及其防治;地质灾害的内外动力耦合成因机理。  相似文献   

17.
定量计算城镇尺度地质灾害不同降雨强度下的危险性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的难点。以红层地区群发性浅层滑坡链式灾害为研究对象,探索一种新的城镇尺度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量化评价方法,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奠定基础。通过查询喜德县米市河区域不同降雨频率下降雨参数,统计分析国家雨量站数据及近50 a的18场群发性地质灾害降雨历时、雨型分布特征。以土层厚度、植被覆盖度及地形数据处理为基础,基于STEM TRAMM数值计算方法及降雨分布曲线计算城镇地质灾害危险性,绘制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图。通过遥感解译数据、地面调查数据及灾害数据库数据与数值计算结果对比,表明应用降雨特征统计及STEM TRAMM数值计算方法精细化评价红层地区城镇地质灾害危险性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便捷性及科学性,可为其他不同孕灾背景下的城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是地质灾害风险管理与防治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科学防治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和脆弱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恢复力)等入手,选取评价指标,构建省级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对全省地质灾害进行风险区划。该模型在吉林省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中应用表明,评价结果合理,与野外调查情况吻合,可以为规划和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四川省攀枝花市典型“干热河谷流域”地质灾害频繁成灾问题,在收集地质灾害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不同类型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等控灾因素的关系,系统分析了攀枝花市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揭示了干热河谷区人类活动与地质灾害的密切关系,总结了区内昔格达组特殊易滑地层对区域地质灾害的影响特征。研究成果为区域工程和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科学规避易滑地层等防灾减灾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地方政府防灾减灾及城乡建设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巴东城区地质安全问题与防灾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东城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属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极易发区,滑坡、塌岸、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部分灾害体已造成严重危害。通过对巴东城区地质灾害形成条件的资料复核和现场核查,对巴东城区地质灾害体稳定性进行逐一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巴东城区地质安全分区评价,提出了限制城建规模和人口发展的规划原则和防灾体系建设必须遵循治理、监测与规范人类工程活动相结合的统一协调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