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鲍文艳 《地理教学》2013,(22):59-61,55
正微课程全称"微型视频课程",它的实践源于"翻转课堂",即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教学理念和结构不同于传统方式。微课是微课程的组成之一,是一种教学资源包,主要包含视频课件及相应的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在课前自学。制作微课就是要求教师精心选取和重组教学资源,变教师"用资源上课"为学生"用资源学习"。本文以"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遥感"为例,谈微课的制作与实施。一、微课的制作微课注重把课时分解为若干个微小课程,主要包  相似文献   

2.
正"研学后教"这种模式注重的并非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研"和"学"。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而地理试卷讲评课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类重要课型,也是一种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复习课,对学生已学的地理知识起着矫正、巩固、充实、完善和深化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尤其是进入  相似文献   

3.
当下,创新课已成为各地教学评优活动的一种时尚,大有替代优质课的趋势。但在实际的课堂中"创新"并不理想,有的等同于一般的优质课,有的无异于平时的常态课,有的苦思冥想"出新",有的挖空心思"寻新",有的竭尽全力"找新",有的乱来一气"凑新",结果闹出不少笑话,事与愿违,失去了创新课的宗旨。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称得上"创新课"?创新课应该"新"在哪里?  相似文献   

4.
课例研究提倡教师的研究回归本原,就是关注实践问题的解决。即教师的研究以行动研究为首选,以课堂为研究的主要场所,以实践反思为主要特征,以指导教育实践获取策略知识、促进教师成长为首要目标。本文以高中地理“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一节为课例,从“讨论式”教学的角度来探讨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做研究。  相似文献   

5.
二、总体评价 本次同课异构教学交流活动,秉承“聚焦课堂,提升效能”的理念,围绕“金字塔之国——埃及”同一课题,分别由张宏、马煜娇、王永生、郭潇潇老师来任教,致力于搭建一个关注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师执教能力的平台,引导教师思考、分享、讨论、反思、改进,在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6.
目前,"同课异构"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国培计划(2013)"示范性集中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项目华中师范大学高中地理班在武汉市育才高级中学举行的"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节复习课为切入点,对来自不同省份的两位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各自的独特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探索高中地理复习课的教学方法,为地理教师进行复习课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陈超 《地理教学》2015,(6):47-48,52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必定会对传统教学模式造成巨大冲击。有效的微课教学要做到让学生爱学,并且学会。所谓爱学,就是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式感兴趣,因为和传统授课不同,微课教学没有老师的督促,所以让学  相似文献   

8.
边碗红 《地理教学》2014,(3):43-45,38
正一、当前试卷分析课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学生来看:由于疲于做卷,当教师把批改过的试卷再一次发到学生手中时,很多学生可能早就从心底里放弃了重新接受分析和思考的意愿,认为这类课把正确答案抄写到试卷上就大功告成。倘若教师能换一个角度或者换一种形式加以呈现,学生有可能再次进入思考,从而构建一个较好的课堂交流渠道,把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得以真正解决。  相似文献   

9.
过去,一般认为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教的过程。其实,这个过程,更应该是学生学的过程。从信息理论的角度来看,课堂,应该是学生不断获取、处理知识信息的地方;也是学生从获取、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获取、处理能力的地方。而在地理课的课堂上,学生还要学会用地理科学的原理,去分析、处理信息。以下以初中地理“长江”一课为例,谈谈我对于上述认识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正"翻转课堂"是美国的学校从2011年起逐渐流行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颠覆,也称"颠倒课堂"。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的。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学生运用网络、教师制作的微视频以及其它的学习资源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平台,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以学定教,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既能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启发、引导与监控作用又能提高学生参与度、体现个性化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目前中学地理课堂仍强调死记硬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强。为了实现地理课堂的高效性,笔者应用新型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通过中学地理教学实例说明实现混合式教学的基本路径,包括课前准备、课堂应用以及课后统计。  相似文献   

12.
苏英 《地理教学》2012,(11):27-28,26
“五三一”的含义是:课堂五个环节、教师三类引导、一个核心价值取向。 课堂五个环节是:自习——自主预习,熟悉内容;自疑——自主生疑,产生目标;自探——自主探究,合作创新;自测——自我检测,温故知新;自结——自主小结,盘点收获。教师三类引导是:导思维能力;导方法技能;导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3.
陈彩霞 《地理教学》2012,(18):16-18
本文以陈澍人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为研究课例(前后共五次修改教学设计、在五个平行班施教),通过跟进听课、观察记录为主要途径对地理教师的部分课堂行为进行观察和思考,同时也是利用这面镜子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课堂行为一】时间:11月19日班级:2班师:今天我请大家首先来看一段视频。(教师点击视频:视频显示我国海南岛遭受特大暴雨袭击。时长4分半钟。)师问:这是在哪里呢?那里出现了什么现象?学生:在海南岛。那里出现了大暴雨。师:我再请同学们看一个视频。(画面显示台湾省遭受台风雨袭击,一片汪洋。时长2分钟。)师问:这两段视频反映了什么样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指导下,浙江余杭高级中学两年来成功开发和实践《课堂观察手册》,使“课堂观察”已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课例研究方式。“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往往还要借助一些特制的观察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景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实施的三个步骤: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会议。宁夏银川一中自2007年9月开始组织试行,目前这一课例研究方式已初步积累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15.
陈昊 《地理教学》2015,(1):60-61
何为"课魂"?"课魂"即一单元的灵魂,是一单元的核心概念,是贯穿一单元的核心线索,是一单元的教学主题即教学中心,是课堂教学的"神"。"课魂"统领一节课的知识内容,是主干,有了它才能枝繁叶茂;又象红线,串起粒粒珍珠,让知识体系更清晰、更完整。以"课魂"为中心,可以更加突出地理教学的核心价值,让地理教学彰显其育人功能。以"课魂"为目标,教学资源的整合才不会迷失方向,教学所要达到的诸多目标才有了"灵性",各种资源与方法、手段的  相似文献   

16.
以初中地理"水资源"一节为教学内容,实践"先学后导问题引领"教学模式,通过实施课前教师"导"与学生"学"、课中教师"引"与学生"探"、课后教师"领"与学生"悟"的三个教学环节,确立了地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提高了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沪教版本节教材没有专门讲述埃及的各种自然地理特征,而是突出了“埃及的命脉——尼罗河”和“东方伟大的航道——苏伊士运河”这两个重点。所以,教师在设计时思考的出发点是如何通过学生的学习让他们自然而然得出这两个结论,因此设想通过“提问一设疑一解疑”的过程较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这样,“提问”成为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关键之处,担负着落实重点和难点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所谓磨课,就是围绕一节课,由某位教师执教,在教研组全体教师参与下,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深入地研究、探讨,再由这位教师多次重上,以期执教教师教学业务快速提高,教研组全体教师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一般“一课三磨”,在上公开课时,一课四磨,甚至更多,好课就在这样的磨练中产生了。  相似文献   

19.
吴文亚 《地理教学》2012,(19):15-18
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以及在一些公开课、展示课、优质课等课堂教学比赛中,发现大多数教师的课堂呈现都是比较精彩的,但大多数课堂的教学目标达成度却是很低的,课堂低效的现象非常普遍,同时这些低效课堂的产生是有原因的。本文将介绍几类低效课堂及其原因分析,并结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锋面系  相似文献   

20.
正水循环是地理环境四大循环之一,是地表外力作用的主要动力,是地球化学迁移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水循环"内容也是高中地理学习的核心内容。由于课标表述相对笼统,各版本教材对该教学内容的处理也不尽一致,一些教师在课标把握和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方面还存有误区。笔者在此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同行交流。一、课标解读与教学建议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