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文章从海洋生态环境综合修复整治、海洋环境监视监测体系建设和海洋综合管理模式创新3个方面总结天津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分析存在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海洋管理协调机制不完善和海洋基础科研力量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天津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树立陆海统筹发展理念,完善顶层设计;严格落实海洋功能区划,强化生态用海功能;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增强生物资源养护;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助推海洋经济发展;充实海洋科研机构,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对接海洋产业需求,促进人才和团队建设;重视海洋宣教工作,提高公众海洋意识。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过度和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已严重威胁海洋生态系统健康。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划定海洋生态红线,这是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公众参与海洋环境管理的现状存在制度不完善、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海洋生态红线公众参与更是处于起步阶段。文章通过阐述海洋环境管理中公众参与的内涵与重要性,总结国内外公众参与海洋管理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旨在为海洋生态红线中的公众参与提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港口、盐业和渔业等海洋资源丰富,滨海湿地和滩涂生物多样性指数高,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在海洋强国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影响下,天津市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同时近岸海洋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海洋生态压力增大。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助推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分析目前天津市海洋生态环境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采取围填海管控、污染联防联控和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等多种管理措施,以缓解海洋生态压力,促进天津市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海洋生态文明绩效评价是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管理和监督的必然手段,开展海洋生态文明绩效评价工作需要一套健全的海洋生态文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文章从海洋生态文明涵义出发,分析指标体系基本模型,依据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采用多要素综合评价法,从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制度5个层面入手,构建了包含20个指标的海洋生态文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海洋生态文明绩效评价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我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工作、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护海洋环境、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减少海洋灾害损失、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国家海洋局关于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各级海洋行政管理部门的优势 ,共建、共用、共管海洋环境监测预报系统的指示精神 ,经市编委批准同意将天津市海洋预报台更名为天津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 (津编事字 [2 0 0 2 ]2 3号 ) ,该中心与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的主要职责和任务 :负责天津市海洋环境、海洋灾害的监测及变化趋势预测 ,会同有关部门组织…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深圳海岸开发与海洋生态现状及存在问题,从海岸绿色屏障建设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强化海岸和海域管理、加强海岸资源调查与研究、恢复海岸及海湾红树林湿地、建立海岸生态保护带、合理规划海岸及海域开发利用等一系列海岸及海洋生态保护措施,旨在提升深圳海洋城市的品位,确保深圳海洋资源的合理有序地开发及海洋环境的适度有效地保护,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将从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的跨越。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深圳海岸开发与海洋生态现状及存在问题,从海岸绿色屏障建设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强化海岸和海域管理、加强海岸资源调查与研究、恢复海岸及海湾红树林湿地、建立海岸生态保护带、合理规划海岸及海域开发利用等一系列海岸及海洋生态保护措施,旨在提升深圳海洋城市的品位,确保深圳海洋资源的合理有序地开发及海洋环境的适度有效地保护,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将从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的跨越。  相似文献   

8.
构建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我国的生态补偿条例尚未出台,虽然陆地资源生态补偿有一定程度的落实,但海洋生态补偿却尚未进行。文章通过对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隶属问题、资金来源问题、海洋生态补偿评估标准与现行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衔接性以及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旨在为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条例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推进建立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海洋环境与沿海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海南省海洋自然环境与资源优势, 评述了海南省海洋与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的现状。包括: 法规与技术支撑体系、海洋环境监测体系、水质环境状况、海洋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和修复、污染源控制和污染整治、海洋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等。分析了海南省海洋生态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后提出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在整个国家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日渐突出。其中,海洋生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然而,随着人类不断破坏海洋环境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海洋生态安全问题日趋严重。因此,进一步完善我国海洋生态安全保护政策体系尤为重要,其中,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生态恢复政策、积极参与国际海洋生态保护政策、与国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以及海洋生态安全政府管理体系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以辽宁省长兴岛海洋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长兴岛自然环境特征和海洋生态系统基础上,依据生态功能区划原则,建立海洋生态功能分区的技术方法体系,运用 GIS 技术将长兴岛海域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维护区和开发利用区三个生态功能区,所占比例分别为47.17%、18.04%和34.78%。根据区内的主导生态功能及目前各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长兴岛近海海域未来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和目标及区域产业结构与布局的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沿海地区的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剧。海洋保护地作为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近30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和效果。文章通过对我国海洋保护地的建设情况进行系统研究,阐述了海洋保护地的发展现状和管理体制,重点剖析了海洋保护地管理和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缺乏顶层设计、管理能力和管护条件弱、管理人才和资金少、空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新形势下,为我国海洋保护地的发展提出了健全海洋保护地管理制度体系、构建海洋保护地网络体系、加强海洋保护地管理能力建设和加强海洋保护地宣传教育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分析生态文明背景下围填海区域人工海岸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淤泥质人工海岸空间特点,总结提出了生态岸线整治修复技术、仿自然化处理设计、景观构建适宜性、人工海岸生态系统等生态化建设基础理论,并以天津永定新河口综合整治修复工程为例,重点阐述了人工海岸生态化建设过程中生态系统和景观构建的方法要点和具体思路.结果表明:在人工海岸生...  相似文献   

14.
2011年至今,我国已批复建立海洋保护区类的国家级海洋公园有48处。国家级海洋公园的建设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不仅推动海洋生态保护的可持续性,也为滨海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为实现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高质量的滨海休憩空间。通过掌握国内海洋保护区类的海洋公园的建设及管理的现状,对海洋公园管理办法的出台提供一些借鉴性依据,文章从国内外海洋保护区管理的背景分析开始,并选取两个典型的海洋保护区类的国家级海洋公园为例,分析了国家海洋公园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完善海洋公园相关的法律法规,理顺保护区的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海洋公园管理机构,创新海洋公园管理模式;强化监视监测系统的建设,提高信息化科学化管理技术水平;加强执法装备的建设规划,提高依法行政的管理水平;对公园原住民实施相关经济补偿;创新宣传模式,发挥宣传载体作用;善于学习借鉴,加强国内国外合作等管理建议。为今后开展海洋公园规范化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为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和提升海洋生态服务功能,进一步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文章梳理我国已开展的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工作内容,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基于目标和任务提出对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实施一系列近岸海域综合治理项目,取得显著成效,但在整体规划、管理机制、统筹协调和科学支撑方面仍存在不足;基于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在海水质量、生态服务功能、人居环境和能力建设方面的目标和任务,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运行监管、坚持陆海统筹和强化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6.
海岛生态物联网是海岛生态环境监测与物联网相结合的新技术, 对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的集成共享、灾害预警、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文章结合庙湾岛珊瑚生态修复应用需求, 基于海岛生态人文环境特点, 对海岛生态环境物联网技术展开研究, 重点研究了珊瑚修复区海底生境参数感知技术、岸基供电控制及信息中继技术、物联网数据传输技术及远程服务器终端遥控及信息接收和管理技术等生态物联网关键技术, 可望为海岛生态物联网建设提供参考, 为海岛生态修复及健康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是海洋管理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其倡导从海洋生态系统角度开展环境资源保护,并以促进海洋生态系统与人类开发活动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美国大沼泽湿地项目是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的经典范例。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将整个生态系统纳入海洋综合管理范畴,颠覆传统的单一对象保护理念,实现海洋生态保护与人类生存发展协调可持续。美国大沼泽湿地项目采用了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理念,将整个大沼泽湿地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实现联邦政府、州政府和社会组织协作,合力促进大沼泽湿地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美国大沼泽湿地项目全面贯彻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理念,采用联合管理模式,重视水资源环境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也暴露出管理模式有待改进、公众宣传参与不到位、区域间联系不紧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围填海对海洋水动力与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近10年来,中国海岸带围填海活动呈现出规模大、速度快的发展态势。围填海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对海洋环境与生态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针对围填海对海洋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别从水动力和生态系统两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围填海改变了海洋的自然几何属性(原始岸线、地形地貌、海湾面积),引起水动力环境的变化(潮汐系统和海湾水交换能力),进而影响了海湾的环境容量;围填海破坏了生物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影响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性;水动力与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可显著影响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加速富营养化进程,恶化水质,增加生态灾害风险。目前,围填海后的生态修复策略主要有增加生物量、建设自然保护区、退陆还海3种方式;而生态补偿策略则多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境面积的大小为线性关系”,通过对其经济价值的量化后进行生态补偿与实施相关政策。国际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量化参数逐步纳入实际管理,并在线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逐步纳入一些非线性的理念,使生态补偿机制更为合理化;而我国对于围填海生态效应的定量化研究及科学理论在管理政策中的实际应用仍亟待提高。整体而言,全面、准确地评估围填海对海洋环境与生态的影响离不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与融合。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生态系统健康评价(EHA)为工具,利用2004-2013年以来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的监测数据及相关文献资料,对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的海洋生态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分析影响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海洋生态健康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生态环境健康状况基本处亚健康状态,但有进一步恶化的风险,水环境中pH值、氮-磷营养盐含量呈明显上升的趋势;生物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贝类体内铅含量显著上升;生物环境处于不健康状态,生物种类数呈减少的趋势。结合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存在的问题提出:(1)加强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制度,推行节能减排措施;(2)加强生物质量控制,发展蓝色海洋经济;(3)休渔、生态补偿制度相结合,有效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4)严格控制围填海工程,保护滩涂湿地;(5)加强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