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防止由于不负责任的地震预报而造成的无谓混乱,制定了“地震预报实施法规”,并决定将此法规传达到各国政府,建议他们进行广泛宣传,让一般市民都知道除按此法规所作的地震预报外,其他预报均不能当作地震预报看待。法规包括下述四项:1.地震预报必须有科学的根据,并定量地报出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震级三个要素;2.发布预报应先获得学术界的支持,在预报消息公布之前,科学家有必要在地震学界听取意见;  相似文献   

2.
地震预报、地震工程和地震对策已成为各国地震工作的主体。地震预报的准确程度决定了这一主体的实际效益。地震预报对策又是主体的核心。当前,地震预报有两种主要方式:一是向实用化方向发展,二是在实验场内观测研究或实验性的预报。前者,以日本预报可能发生东海地震为目标而制订的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它囊括了预报对策到防灾、抗灾和救灾对策;后者虽不向社会发布预报,但为了控制可能产生的经济困难,美国制订了地震灾害减轻法。近年来,一些国家(希腊、墨西哥、秘鲁等)受地震预报误传或谣传造成骚乱的教训,世界地震学界制订了地震预报的实施法规,对预报者进行自我约束。可以说,地震预报正日益趋向实用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地震预报的含义不仅应包括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的预报,还应包括地震影响的预测。在考虑地震预报法规时,文中认为地震发生的预报分成地震趋势预报、地震短期预报和地震警报三种类型更为合适;地震影响的预测主要应包括地震危险区的划分、地震烈度的判定和强地震地面运动参数的预测等内容,并对有关问题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林命周 《华南地震》2001,21(1):79-82
根据上海及邻近地区和乌鲁木齐地区的预报实践经验,论述了地域经济和地震预报的关系问题,阐述了和经济发展有关的地震预报的几个观点,并就地域经济背景下的地震预报的含义,内容,实施战略及预报的模糊性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前言     
《地震》2004,(1)
为加强地震预报工作 ,整合地震预报的力量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于 1999年 8月成立预报部。预报部是在中心原第一研究室 (全国震情分析预报室 )和第十研究室 (首都圈震情分析预报室 )基础上 ,将中心其他专业研究室的预报力量整合到一起成立的。预报部的方向是 :坚持边预报、边研究、边提高的方针 ,努力探索地震预报的新思路、新方法 ;发扬中国地震预报的优良传统 ,有选择地吸收国外的地震预报理论和方法 ;立足实践 ,扎实工作 ,建立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的地震预报研究队伍 ,力争在地震预报领域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并在减轻地震灾…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于我国地震预报的实践及当前地震预报的科学水平,提出了推进我国地震预报进步的几点建议:①继续坚持并强化现行地震预报管理体制,不断改进经验性和统计预报的方法,努力作好震情监测预报工作,为防震减灾再做出一些有减灾实效的预报。②制订中国地震监测预报中长期科学发展规划,努力提高我国地震预报研究的科学水平。③探索地震动力(物理)预报的途径。④培养一流的地震预报科技人才,开展地震预报的国际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7.
各级公共当局和非政府组织机构的预报与警报的含义;法律后果;作为履行建设性反应的对策和阻碍的法令;制定公共政策;公众对承受危险的决心。1.专业组织机构对地震预报的重要性2.对地震预报的感性认识:新西兰的震例研究3.地震预报的法律含义4.政府对负担地震预报额外费用的责任5.群测群防在中国地震预防工作中的作用(略)6.对已作出的地震预报的反应:政治机构的调节作用7.预报的政治与行政方面的后果8.日本的“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9.地震预报——机构的作用:新西兰的观点10.地震预报后机构对危险消息的处理11.承受危险的决定因素:执行地震安全法规的情况研究  相似文献   

8.
钱况 《华南地震》1991,11(3):80-84
地震预报决策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地震预报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能否达到减灾目的。科学的地震预报决策程序是实现正确的地震预报决策的保证,本文就地震预报决策中有关决策目标的确定,地震预测、震害预测,地震对策,预报决策备择方案的制定及评估,决策方案的选择及实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地震预报决策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地震预报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能否达到减灾目的。科学的地震预报决策程序是实现正确的地震预报决策的保证。本文就地震预报决策中有关决策目标的确定,地震预测,震害预测,地震对策,预报决策备择方案的制定及评估,决策方案的选择及实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地震》1989,(6)
地震综合预报专家系统与地震预报专家系统和地震预报专家系统微机版11月2日在北京同时通过鉴定。参加鉴定会的有国内著名的地震预报与人工智能专家、教授20人。这三个专家系统是由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安徽省地震局分别研制完成的,他们分别应用综合预报或测震学预报地震的专家知识,采用人工智确高技术来解决全国或分区的地震预报问题,这三个  相似文献   

11.
对地震预报方法的实际效能给以客观的数值评定称为地震预报评分。实际的地震预报方法可分为以下类型:1.单向预报—只能预报某个时空范围内将有地震或是只能预报没有地震,具体分为:(1)有震预报(2)无震预报2.双向预报—该方法有时预报有震,有时又可预报无震,可进一步分为:  相似文献   

12.
日本地震预报推进总部最近确定了推进地震预报观测和研究的方针。一、基本方针1.在进行地震预报观测和研究时,要本着测地学审议会所建议的第四次地震预报计划的宗旨,遵循“有关防灾研究开发的基本计划”,在有关政府机构和国立大学密切合作下,统一实施。2.在加强观测地区(关东南部、东海地区)及其它必要地区,要集中进行对短期预报有效的观测和研究。另外,鉴于气象厅是负责地震防震加强地区大地震预报的机关,要继续  相似文献   

13.
1988年6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地震局拟定的《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并授权国家地震局发布施行。1988年8月9日,国家地震局局长方樟顺发布国家地震局1号令,颁布了《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规定:地震预报是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及地震影响的预测,预报分为长期、中期、短期、临震四种;发布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要明确提出时间、地点、震级及地震损害估计。《规定》还对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有关地震预报的新闻及其他与地震预报有关的抗震、防震措施的宣传报道,发布涉及他国的地震预报等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并强调:各级地震部门、地震台站及地震工作者、群测点及测报员以及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地震预报意见未经人民政府批准发布前均不得向外泄露,更无权对外发布。下面本刊全文转载《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预警等级预报--一种新的地震预报发布形式和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回顾了我国地震预报发布形式的演变过程,分析了目前发布地震预报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在分析了其他一些灾害的预警等级预报发布形式后,对地震预警等级预报发布的可行性和应当采取的对策进行了讨论,认为地震预警等级预报的发布,是实现真正意义上地震减灾的一种可行方法。最后提出了一些实施地震预警等级预报前仍需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个和国家地震局短临预报卡片相配套的较适合江苏地区的预报效能评价方法方法从地震三要素、地震预报实现级别、地震预报实现因子及业绩系数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寻求一个适应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和适合江苏地区地震预报的合理的科学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该文对我国当前的地震预报类型进行了分析探讨,建议将现有的"地震烈度区划"归并到地震长期预报,现有的"震后地震趋势判定公告"改名为"震后预报",并纳入地震预报类型。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地震预报水平和地震预报的可应用性,使地震预报在减轻地震灾害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地震预报效能评分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鸣津  陈献忠 《地震》1994,(5):31-35
以前的各种评价地震预报效能的方法只考虑预报意见对应实发地震情况,而未顾及预报意见本身中所预报的区域的大小、时间的区间的长短和震级的范围对评分应起的作用。本文首先评价地震预报本身的确定率,而不管此预报意见未来是否报准了地震。其次是本文给出了实际发生的地震超出预报意见所限定的范围时地震预报报准率的计算方法,进而给出了地震预报成功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第一篇文章评述了综合地震预报研究的必要性与展望以及它在地震预报研究中的重要性;无论是概率性预报还是确定性预报,都需要综合,它和单项预报研究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本文还介绍了中国地震学者在综合预报中所进行的某些尝试。  相似文献   

19.
表达地震趋势和地震预报的术语有两大类:“长期地震趋势预报”和“地震预报”。地震预报又分为三类:“长期预报”、“中期预报”和“短期预报”。长期预报这一类尚未再细分,但可把“监测”(watch)和“预测”(forcast)这两个术语看成与“长期预报”有相似的含义。“短期预报”分成“警戒”(alart)和“临震警戒”(imminent alart)两类。地震预报的分门别类的依据是各自的时间尺度。地震趋势或发震概率的表述,由于方法多样,故有的用数字表示,有的则用文字叙述。  相似文献   

20.
正5基于平滑地震活动性的地震预报优化5.0摘要最近,关于地震预测研究有从预报单个大地震转向预报地震活动性分布的趋势,包括预报小到中等地震的时间、空间、震级等因素。这种变化还使得人们对地震预报的严格检验和评估更加重视。发展合理的参考模型对地震预报评估很重要,改进标准参考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