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均值漂移模型粗差探测法与LEGE法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宋力杰  杨元喜 《测绘学报》1999,28(4):295-300
粗差探测是测量数据处理、测量质量控制的重要研究主题之一。本文基于均值漂移模型详细分析论证了逐个粗地与多维粗差同时定位定值法(LEGE法)的原理、方法和粗差探测过程,并利用两个算例的没粗差个数和数值的各类情形进行了1000次随机探测比较。由推证及计算表明,常规的探测法与多维粗差同时定位定值法在原理上基本等价,探测结果基本相近。  相似文献   

2.
多维粗差的同时定位与定值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提出了多维粗差同时定位定值的方法(LEGE法),它不仅能确定k个粗差的位置(k≤r-1,r为多余观测数),而且可以同时求出这些粗差的大小,从而开辟了粗差定位定值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多维粗差的同时定位与定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多维粗差同时定位定值的方法(LEGE法),它不仅能确定k个粗差的位置(k≤r-1,r为多余观测数),而且可以同时求出这些粗差的大小,从而开辟了粗差定位定值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LEGE法中的若干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讨论,证明了Rε=V是Aε=f非退化的线性变换,基于Rε=V对粗差进行定位定值等效于基于Aε=f对粗差进行定位定值。此外,提出了一种粗差定位定值判断指标的改进搜索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LEGE法性质的进一步讨论及其改进搜索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LEGE法中的若干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讨论,证明了Rε=V是Aε=f非退化的线性变换,基于Rε=V对粗差进行定位定值等效基于Aε=f对粗差进行定位定值,此外,提出了一种粗差定位值判断指标的改进搜索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据抗差估计理论,编制抗差估计IGG法的计算程序并用于水准网粗差探测和平差计算。通过对高差观测值附加粗差制订不同的计算方案。分别用经典最小二乘估计与抗差估计两种方法对各个方案进行粗差探测和平差计算。  相似文献   

7.
测量数据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粗差,当观测值中含有粗差,会严重的影响观测成果的质量。为了对粗差进行探测,选取了数据探测法、稳健估计、多维粗差的同时定位与定值法(LEGE法)对观测值中的粗差进行检验,并进一步利用数据探测法对LEGE法进行改进,将数据探测法、稳健估计、LEGE法以及改进得到的LEGE+数据探测法应用于GNSS高程拟合的粗差探测中。在实验区域,计算结果表明:稳健估计、LEGE法、LEGE+数据探测法具有良好的抵抗粗差的能力;随着含有粗差的观测值数量增多,与稳健估计、LEGE法、LEGE+数据探测法相比,数据探测法的精度会降低;LEGE法和LEGE+数据探测法对含有粗差的观测值具有一定的修正能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卫星钟差数据中的粗差和钟跳两类异常进行精确探测,提出使用历元单差算法和拟准检定法相结合的两步法策略,第1步,依据钟跳和粗差在历元单差序列中不同表现特点,采用历元单差法探测疑似钟跳点并剔除部分粗差;第2步,对按疑似钟跳分段的数据使用拟准检定法精确探测粗差。通过模拟数据算例阐述钟差异常探测过程并进行性能分析,通过实测数据进行算法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仅使用历元单差法能有效探测疑似钟跳点和部分粗差,其探测的疑似钟跳点包含了真实钟跳;使用两步法既能有效规避钟跳影响,又能精确探测小粗差,探测能力接近底噪的2倍中误差。  相似文献   

9.
卫星重力梯度测量数据的粗差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讨论了阈值法、Dixon检验法和小波算法应用于卫星重力梯度数据粗差探测的效果。为了克服这3种单一粗差探测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卫星重力梯度数据的粗差探测组合方案,即联合Dixon检验和小波算法,以及联合Dixon检验、阈值法和小波算法的组合方案。模拟结果表明,两种组合方案均能有效改善粗差探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当观测向量和系数矩阵都含有粗差时,提出将粗差探测法和稳健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法二者有效结合的方法,在数据预处理阶段,利用粗差探测法剔除大的粗差,在参数估计阶段,利用稳健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法控制小粗差。以直线拟合为例,通过对比分析表明,粗差探测法和稳健加权总体最小二乘相结合的方法求出的参数结果最优。  相似文献   

11.
鲁铁定 《测绘学报》2016,45(6):656-662
基于均值漂移模型,重点讨论粗差估值的计算问题,给出了观测值统计相关时数据探测法(data snooping)的粗差估值公式。探讨数据探测法粗差估值与粗差的同时定位与定值法(LEGE)、拟准检定法(QUAD)、部分最小二乘法(PLS)的粗差估值之间的关系,证明当观测值统计相关时,部分最小二乘法和QUAD法在粗差估值的计算上具有等价性,与数据探测法和LEGE法都不一致。当观测值统计独立且不等权时,QUAD法、PLS法和数据探测法具有等价性,与LEGE法在粗差估值上不同;当观测值统计独立且等权时,4种方法在粗差估值计算上具有等价性。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结论。  相似文献   

12.
根据Baarda的可靠性理论,以空间后方交会为实验模型,在平差过程中引入虚拟控制点和控制点整体平差,并运用数据探测法进行单个粗差探测。实验表明,加入虚拟控制点,能适当提高每个观测值上的多余观测分量,减小控制点上粗差可发现的下界值。使用Baarda数据探测法检测粗差更有效,提高了该平差系统的内部可靠性。当网形结构不好、多余观测分量过少时,这种方法还能探测到数据探测法不能探测到的粗差。  相似文献   

13.
在一组观测量中,进行平差和检测粗差存在的方法有许多,多数这样的方法包括检验平差结果中那些在某种意义上“较大”的残差。在数据探测中,每个残差除春均方很差,得到分布统计量。这样粗差探测就成为一个统计学假说的检验问题,在重复进行的数据探测,每次只将带有最大的标准化残差的观测值除去。残差可能来自惯用的最小二乘LS平左或得自L1范数平差,后种平差是寻求所有残差绝对值最小和的方法,使用LS残差的重复数据探测至  相似文献   

14.
黄桂平 《测绘工程》1998,7(3):29-33
首先对Baarda法的原理和不足进行了讨论,提出用L1-范数解的残差直接构成统计量进行粗差探测与定位,通过实例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得到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对错误观测值的探测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技术,它需要摄影测量及其他测量工作者具有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积累起来的一种专门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了一种稳健估计量,在有粗差出现的观测值中,它能较为满意地探测出这种粗差。现有的许多探测粗差的方法都是基于不具备稳健性的最小二乘法。本文研究的稳健估计是L1范数最小,以及关于网平差的一些独有的特征。从理论上和经验上描述L1范数残差的抽样分布,用以说明对错误观测值的统计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平面相似变换对粗差的反映不灵敏、稳健性差.在平面相似变换的模型建立前,必须进行粗差探测,剔除存在粗差或等级较低的公共点.本文介绍了粗差的探测方法及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变形监测时间序列中粗差多、大小分布区间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析的改进型3σ粗差探测方法。利用实验模拟数据和实际工程数据,分别对该方法的探测效果同常规3σ法和四分位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型3σ粗差探测法相对于常规3σ法和IQR法,不仅在总体探测率上效果更好,而且对探测3σ~5σ粗差的优势更为明显,满足了高可靠性的GNSS变形监测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8.
抗差估计在粗差探测及平差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规的粗差深测技术,不仅辅助计算工作量大,而且将粗差探测与平差计算分两步进行。本文根据抗差估计原理,通过对观测值附加粗差的办法,制订不同的方案,分别进行抗差估计和LS估计。  相似文献   

19.
针对最小二乘趋势面滤波法在多波束测深粗差探测中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将拟准检定法应用于多波束粗差探测中,进而将拟准检定法探测粗差与最小二乘趋势面拟合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构造不同阶次的趋势面,并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拟准检定法剔除粗差后海底地形表面较为平滑,微小地形得以保存,跳点和孤立点得以剔除。  相似文献   

20.
汪进新  白光钊 《北京测绘》2023,(11):1462-1467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时间序列粗差多、分布随机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的改进型3δ粗差探测方法。新方法基本思想是:先利用3δ准则初步探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时间序列粗差并插补,再将GNSS时间序列分解为若干时间尺度的固有模态函数(IMF)分量,再利用相关系数法信噪分离,最后利用3δ准则对残差序列进行粗差探测。利用模拟数据和实际工程数据对比EMD-3δ方法相对于常规LS(Least Squares)-3δ法的粗差探测效果。模拟实验数据表明,EMD-3δ法能够探测92.7%的粗差,LS-3δ方法仅能探测48.3%的粗差。来自斯克里普斯轨道和永久阵列中心(SOPAC)的GNSS时间序列数据进一步表明EMD-3δ能较传统方法更有效地探测粗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