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斜压性对非线性Ekman层内的风场及顶部垂直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斜压性将改变其非线性Ekman层内的风场及顶部垂直速度,其影响随着系统特征与热成风特征的改变而改变。在本工作中,还用地转动量近似的方法作了相应的研究,并将其结果作了相应比较。  相似文献   

2.
吴勇  欧阳首承 《气象学报》1989,47(3):324-331
本文讨论了含有水平和垂直切变作用的二维流体非线性波的稳定性和解析解,其结果表明与文献[1]不同的是不仅决定于垂直切变,而且还决定于水平切变以及y方向的非线性作用,其稳定区域有较大的改变。这些作用均易导致扰动发生、发展。 此外,据Poincare’三元变量的控制方程奇点分类法,求得了其奇点附近的解析解,其解为余弦波及椭圆余弦波的迭加,且能在一定条件下退化为谐波解,显示了二维非线性流体的某些特征,也拓广了文献[1]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何建中 《气象学报》1993,51(3):295-303
利用摄动方法,解析求解了含有地形的非线性斜压行星边界层的风场及其顶部的垂直速度。将所得结果与其它工作比较,说明了斜压性、地形和非线性平流对边界层中风场分布和顶部垂直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风速垂直切变对于对流的发展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巢纪平  陈历舒 《气象学报》1964,34(1):94-102
本文分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分析了具有速度垂直切变的盛行风,对于对流发展强度的影响。指出,风速垂直切变对于对流的发展是否有利,决定于对流流场的结构。对于一种特定的流场,通过扰动增长率的计算,定量地讨论了风速垂直切变和不稳定层结对扰动发展的相对重要性。 在第二部分中,进一步求得了考虑风速垂直切变影响后的非线性对流运动方程组在边界热源作用的解,对解的数值计算表明,由于风速垂直切变的作用,对流流场的结构与静止大气中的情况不同,不再是轴对称的,而主要由两个顺时针流动的涡环组成,这种流场结构,与一般移动的雷阵雨云中的流场结构很相似。  相似文献   

5.
吴勇 《应用气象学报》1991,2(4):392-400
本文采用临界摄动方法,讨论了Benard热对流在系统失稳后,引入非线性强迫作用,形成稳定的空间耗散结构解的过程。结果表明,当参数取适当的数值时,垂直及水平速度、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和在X—Z剖面的流线分布与实验基本一致,且解具有超临界分叉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何京伟  谈哲敏 《气象科学》2001,21(4):433-444
在边界层动力学中,涡动粘性系数是影响边界层风场结构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利用边界层动力学中的Ekman动量近似理论,给出了涡动粘性系数随高度缓变条件下的Ekman动量近似边界层模式解,着重讨论了边界层的风场结构、水平散度、垂直涡度以及边界层顶部的垂直速度。结果分析表明:与常值涡动粘性系数情况相比,在边界层低层随高度增加的涡动粘性系数可以导致低层边界层风速随高度迅速增加,即风速垂直切变增加,同时风速矢与地转风之间的夹角减小。惯性项作用可以导致上述作用在气旋性区域减小、而在反气旋性区域增大。随高度增加的涡动粘性系数导致水平散度绝对值、垂直涡度绝对值以及边界层顶部的垂直速度绝对值在气旋性区域减小,而在反气性旋区域增大。涡动粘性系数与惯性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是边界层动力学中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7.
冬季风期间南海地区冷涌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一个部分非线性的二维经向重力内波动力模式,通过求行波解,对冬季风期间南海冷涌的传播形式,传播特征和传播速度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大尺度经向环流及其垂直结构、热力作用、层结稳定状况和初始扰动条件对冷涌传播的作用。主要结论是:冷涌的传播表现为具有非线性效应的无频散或弱频散的重力行波,其向南传播速度远大于平流速度而接近于重力内波波速;不同流场和位温的初始扰动状况决定了冷涌将以周期重力行波或者以孤立重力  相似文献   

8.
朱红伟  蔡其发  张铭 《高原气象》2003,22(4):361-364
提出了一个考虑地形坡度的非线性Kelvin行波解的模型,在假定了地形坡度沿山脉走向不变而仅在垂直于山脉走向的方向有改变的情况下,求得了该模型的解析解,这有助于加深对沿海山地捕获波的认识。文中还将该解与经典情形(即侧边界取为垂直刚壁而底面为水平)的解作了比较,发现前者的波速与扰动振幅均较后者要小,这与我国东南沿海武夷山区的沿海山地捕获波的情况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邱粲  王栋成  李娟  曹洁  董旭光 《山东气象》2017,37(4):91-100
基于风廓线雷达数据产品的垂直速度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站2014年分钟降雨记录,采用多项式非线性拟合方法,探讨了各季节特征高度层垂直速度与地面降雨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场次降雨过程的分钟数据分析了垂直速度阈值对降雨开始、结束时间以及降雨强度的指示性。结果表明,垂直速度能够反映雨滴的下落速度特征,综合各个高度层来看,700 m高度层垂直速度与小时雨量回归方程拟合优度较为稳定,其他高度层在不同季节拟合优度差别略大;垂直速度的大小虽不能完全定量地预报降雨强度,但对于整个过程的雨强波动变化有着明显的指示性作用,700 m高度层垂直速度对于降雨的预报指示效果最为稳定。垂直速度对降水的指示性可用于灾害性天气,如暴雨、冰雹、降雪等的预警及临近预报,其阈值的确定受降水相态、降水类型、气温、湿度、湍流等影响,且并非唯一指标。  相似文献   

10.
徐银梓  林振山 《气象科学》2000,20(4):440-452
本文利用地转动量近似^「1」并结合行波解的方法,研究了均匀基本气流中的层结大气非线性波动,首先由绝热无磨擦的闭合方程组导得关于垂直P速度的单一变量的非线性方程,然后讨论了非线性方程解的稳定性,并求得近似的非线性方程的椭圆余弦波和孤立波解及其存在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讨论大尺度运动中常被略而不计的非线性流场扰动和温湿场扰动的作用。为此选择三个不同类型的暴雨个例,分析表明需要重视非科氏力场中运动的特性,它表现出旋转流体自身的涡度场和散度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暴雨系统的急剧变化。其次,环境场的层结稳定度水平扰动与垂直运动场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也会激发出次级环流,促使暴雨过程发展。   相似文献   

12.
By using non-static atmosphere equations including basic current, heating force and friction, we discuss the bal-ance amplitude of vertical motion in the conditions of constant heating force, linear and non-linear interaction be-tween large-scale ascending motion and diabatic heating force. In the non-linear condition, the multiple equilibrium feature of the tropical cyclone development is discussed and the reason of the sudden varying of tropical cyclone intensity is studied preliminarily.  相似文献   

13.
Dynamics of nonlinear baroclinic Ekman boundary laye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y the geostrophic momentum approximation, the wind structure and vertical motion within the non-linear baroclinic Ekman layer matching with the surface layer are determined. A comparison of the Ekman solution with the classical one is made.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ontributions of baroclinity, stratification and nonlinear effects to the wind profile within the layer are all of definite importance.  相似文献   

14.
陈瑞荣 《气象学报》1962,32(4):285-300
本文考虑了降水过程中水滴对空气的拖带作用和降温作用,并考虑到含水量变化时,由于水滴对空气拖带力的变化,而对垂直运动产生的反馈影响,导出了局地积云的运动方程、热力方程和含水量方程,并由此研究在降水过程中云中空气垂直运动、云内外温差和含水量结构的变化。计算结果指出,局地积云在降水过程的影响下,云中空气的垂直运动、云内外温差和含水量都要明显变小,并且很快地由下向上逐渐出现下沉运动,云也由下向上逐渐消散。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现象是基本相似的。本文共做了五个不同条件的个例数值计算,并由此分析比较了不同降水强度、不同稳定度、不同云中初始条件和不同云外环境所起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吕克利  H. R. Cho 《气象学报》1991,49(3):278-287
文中利用半地转锋生模式讨论了大气层结,天气尺度位温场和中尺度位温扰动对锋区多重垂直运动带形成的影响,给出了垂直运动场的演变图。结果显示,大气层结和中尺度位温扰动对锋区垂直运动带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在合适的大气层结下,垂直伸展较高的低空中尺度位温扰动是形成锋前暖区多重雨带的可能驱动机制之一;不同高度上的中尺度位温扰动以低层扰动影响最大,中层次之;天气尺度位温扰动场的水平温差对锋生速度和锋区垂直运动带都有重要影响;中尺度位温扰动对锋生速度没有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16.
加热效应对南海季风低压垂直环流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梁必骐  刘四臣 《气象学报》1989,47(3):364-370
人们对季风低压的研究大多是限于印度季风低压,而对南海季风低压研究甚少。近年来作者用合成法对南海季风低压的结构做了一些研究,同时根据FGGEⅢB资料用涡度方程和扰动动能方程做诊断分析,讨论了南海季风低压的发生发展过程。结果表明:对于南海季风低压的形成和维持,积云对流和环境场的作用有着重要贡献,而斜压不稳定和正压不稳定的贡献很小。  相似文献   

17.
大气垂直运动对雷达估测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雷达反射率因子(Z)与降水强度(R)之间的关系定量估测降水,降水云体中的大气垂直运动(wa)不可忽视。PARSIVEL激光雨滴谱仪(简称PARSIVEL)在获取雨滴粒径分布的同时可以从测量的雨滴下降速度分布中提取wa,用于分析PARSIVEL高度上的大气垂直运动对雷达Z估测降水强度影响。使用2014年5-6月华南季风降水观测试验期间广东阳江5次层状云、6次对流性降水过程中PARSIVEL数据分析大气垂直运动对定量估测降水影响,wa对层状云和对流云降水强度影响范围分别为-0.18~1.05 mm·h-1和-5.44~24.81 mm·h-1,相对影响值分别为-13.61%~13.99%,-38.59%~25.92%。静止大气条件下,雷达估算降水Z-R关系式中系数A,b引起的层状云和对流云降水估测偏差平均分别为10.9%和25.5%。真实大气中雷达估测降水的偏差平均情况是层状云降水由于wa的对消作用降低为9.2%,对流云降水则增加到51.2%。对流性降水中大气垂直运动对雷达估测降水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辜旭赞  张兵 《高原气象》2008,27(3):481-490
引入双三次数值模式:通过"双三次曲面拟合—时间步长积分—双三次曲面拟合—……",实现成为一种新算法的数值模式。在球面Z坐标系上,给出全球经纬网格双三次数值模式的一个设计。全球(Z)双三次数值模式采用非静力、全可压、干/湿绝热大气运动动力框架,并采用显式水平方向准拉格朗日/垂直方向欧拉时间积分方案,用NCEP再分析资料做初值场,初步模拟出从极地到热带的基本大气环流。模拟试验表明:因大气运动本质上是非线性的,当限定模式大气作线性"一次运动"时,个例模拟无须任何平滑;但限定模式大气作"三次运动"时,必须有适当平滑。本文认为,未来双三次数值模式可按场变量双三次曲面曲率,以判断采用符合物理诠释的局域(或单点)平滑;又若大气非线性运动不稳定区恰是天气系统发源地,则全球多重/时变套网格双三次数值模式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