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褐稻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对我省单季晚稻和双季晚稻后期生长威胁甚大。农业观察研究指出,褐稻虱发育进度与温度关系甚为密切,摸清褐稻虱各虫态历期与温度的关系,利用温度进行褐稻虱发育期的预报,对掌握防治适期,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海棠"台风对褐飞虱灾变性迁入影响的个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1991-2005年中国褐飞虱灯诱资料和登陆台风数据的调研,分析了台风对褐飞虱灾变性迁入的影响.研究发现:这15 a中共有52个台风登陆我国东部稻区,其中16个台风对褐飞虱的迁入带来了重大影响.台风对褐飞虱迁入影响最大的是2005年,其次是1991年和1997年.在2005年登陆我国的9个台风中有6个台风对我国褐飞虱迁入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对夏季迁飞影响最大的是海棠台风.本文选取海棠台风作为研究个例,将这一个例的虫情数据导入GIS中进行降落特征的空间分析,再结合相关气象资料对台风登陆期间的大气动力背景进行了客观分析,通过分析初步揭示了风场、垂直流场和降水在褐飞虱降落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上海地区褐飞虱发生程度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高空环流、海温资料和地面气象资料对上海地区水稻褐飞虱的发生期和发生量组建了长、短期结合的5个预测模型。它们褐飞虱田间始发期预测模型、灯诱始发期预测模型、高峰值出现时间预测模型、高峰虫量预测模型以及褐飞虱自然观察圃密度(百穴虫量)模拟模型。这些预测模型配套组合使用,可以判断上海地区每年褐飞虱发生的时间及严重程度,为褐飞虱的防治提供实时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嘉兴市较大面积流行晚稻稻曲病,引起了农业和气象部门的重视,因为它的发生和出现,不仅影响晚稻的产量,而且病谷对人畜会造成中毒。晚稻稻曲病在全省都有发现,已成为我省当前水稻四大病害之一。因此,预测和防治稻曲病,特别研究其发病的机制和原因已成为水稻研究新课题,现根据有关资料,着重从气象角度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水稻稻飞虱概率预报的气候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伍贵方  杨林 《贵州气象》1996,20(3):32-32
稻飞虱是我国南方稻区的主要水稻害虫,常以褐飞虱(Nilapatvata,stal),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两个种类为主。它是一种远距离迁飞性害虫,随气流运载飞行,遇雨水降落稻区危害。以往对此虫的预报方式,是依据异地虫源多少,食料条件,以及长期天气预报等来定性预报其发生程度,往往出现偏差。近年来,作物病虫的概率预报已作为一种方向,运用现代工具,进行历史资料数理分析,建立预报模式,定量的科学预报。因此,气象历史资料各因子的相关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根据我州三都县植保站与气象局1982~1991年10年的两种飞虱发…  相似文献   

6.
蒋耀培  李军  蒋杰贤  张皓  季香云 《气象》2011,37(9):1140-1144
为了给单季晚稻条纹叶枯病农业气象预测提供技术依据,使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2007和2008年上海市10个区(县)移栽稻和直播稻95个样本单季晚稻条纹叶枯病病株率田间考查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在条纹叶枯病病毒满足的情况下,影响单季晚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首要因子是品种,品种抗性强弱与条纹叶枯病病株率间的偏相关系数为-0.622(P〈0.01);其次是单季晚稻播栽期至7叶期间的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与条纹叶枯病病株率间的偏相关系数为-0.293(P〈0.01);单季晚稻播栽期早晚对条纹叶枯病的影响是通过播栽期至7叶期间的空气相对湿度影响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单季晚稻播栽期与条纹叶枯病病株率、播栽期至7叶期间空气平均相对湿度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036和0.309(P〈0.01)。因此在业务预报工作中,应重点考虑单季晚稻品种及播栽期至7叶期间的空气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7.
白叶枯病是危害晚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禾苗受害一般减产2—3成,严重的有五成以上,甚至颗粒无收。一九七九年田阳县晚稻白叶枯病发生面积达二万六千四百零三亩,占晚稻种植面积的17.3%,特别是杂交晚稻感病多,损失大。以四州公社为例,共种植杂交晚稻六千二百八十亩,其中三千一百五十二亩发病,占种植面积50.1%。为了探寻杂交晚稻白叶枯病发生规律,现对田阳县农业局和田州公社推广站作的大田调查结合气象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在江汉平原开展早稻、晚稻、中稻、虾稻和再生稻5种稻作类型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试验,研究不同稻作模式下稻田CH4和N2O排放特征、总增温潜势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为准确评估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CH4排放集中在水稻前期淹水阶段,排放峰值最高为虾稻(85.7 mg·m-2·h-1),较其他稻作模式高71.7%~191.5%。N2O排放峰值主要出现于中期晒田和施肥阶段,排放峰值最高为再生稻(1100.7μg·m-2·h-1),较其他稻作模式高16.8%~654.9%。CH4累积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虾稻、再生稻、早稻、晚稻、中稻;N2O累积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再生稻、早稻、晚稻、中稻、虾稻;总增温潜势从大到小依次为虾稻、再生稻、早稻、晚稻、中稻;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虾稻、早稻、再生稻、晚稻、中稻。CH4排...  相似文献   

9.
寒露风是我区晚稻生产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受寒露风危害的晚稻,轻者减产,重者颗粒无收。如何有效地避过寒露风,提高晚稻产量,这是当前生产的一个重要课题。 据研究,寒露风(常规秈稻品种,连续三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1℃或最低气温低于16℃的低温(干冷或湿冷)天气)对晚稻的影响,主要是在齐穗前后的扬花授粉阶段。这就是说,晚稻能在寒露风到来前齐  相似文献   

10.
9809台风结合冷空气共同影响,使得晚稻倒伏出现生理失水,发生不同程度的青枯卷叶枯杆现象,直接影响产量。本文通过各种类型晚稻的调查、统计,分析出现枯杆死稻和减产原因,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箕根 《气象》1996,22(8):56-57
如何避免双季晚稻分蘖盛期和有效分蘖终止期缺测或迟测1)李箕根(江苏省高淳县气象局211300)1问题的提出目前执行的《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上卷),对稻类作物分蘖盛期和有效分蘖终止期的确定,作了统一的规定,即分蘖期达到普遍期后,进行分蘖动态观测,每5天...  相似文献   

12.
干旱是湖南双季晚稻分蘖-幼穗分化期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对晚稻生长和产量形成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以常规晚稻和超级晚稻在分蘖-幼穗分化期进行干旱胁迫试验,于20142016年连续3年开展15、20、25、30d4个干旱处理水平试验,探讨了干旱强度与不同品种双季晚稻产量结构的关系,从而确定双季晚稻干旱指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干旱胁迫处理下,土壤相对湿度是影响双季晚稻产量结构的关键因素,常规晚稻和超级晚稻产量结构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存在差异性。自晚稻分蘖普遍期开始干旱处理,对常规晚稻理论产量、有效穗数和结实粒数产生不利影响的土壤相对湿度阈值分别为92.5%、87.2%和98.6%;对超级晚稻理论产量、有效穗数和结实粒数产生不利影响的土壤相对湿度阈值分别为96.8%、97.1%和89.3%。根据晚稻产量结构对干旱持续时间和土壤湿度的响应,构建了常规晚稻和超级晚稻的分蘖-幼穗分化期干旱等级指标,可为双季晚稻的干旱监测和抗旱救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七十年代以来,秋季低温出现时间明显比五、六十年代提早,且多伴连阴雨。特别是1980年、1981两年,低温出现时间之早,低温连阴雨持续时间之长,为解放以来所未见,这两年的晚稻严重受害,全省翘稻头面积达一、二百万亩。据嘉兴资料,这两年晚稻单产仅有四百余斤,比多年平均少一百余  相似文献   

14.
倒春寒与早晚稻产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昭敏 《广西气象》1996,17(1):23-26
通过对玉林市倒春寒的发生与早晚稻产量的关系和历史气候规律进行分析,确定出早晚稻的适宜气候播种期和最佳插植期,以期充分利用该市有利的气候条件,做到趋利避害,为早晚稻的高产稳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绪言本省耕地面积2700多万亩,水田面积约占80%,双季连作稻面积约占水稻面积的90%。七十年代以来,麦——稻——稻面积约占40%。早稻面积1700~1800万亩左右,晚稻面积1900~2000万亩上下。解放后,我省粮食亩产翻了二番,主要是双季连作稻的推广及其产量的不断提高的结果。因此,在我省粮食生产中,提高连作稻的产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光、热、水资源丰富,水热基本同步。发展不同品种搭配的连作稻种植制度,对于充分合理利用我省的气候资源,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们通过对紫金县30多年的气候资料和晚稻产量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影响晚稻产量的气象因子,建立了紫金县晚稻产量预报模式,现介绍如下:l晚稻生长期气候特征与产量波动特征紫金县地处粤北山区,又靠近南海,热带气旋和寒露风是影响晚稻生长的两大灾害。另外,晚稻生长前中期,热带气旋降水过程造成的淹浸,日照减少,温度偏低等,对晚稻生长也有很大影响。从1957年开始,紫金县晚稻产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但1978~1979年晚稻产量大跌,年均递减率为ZI%;1982~1983年晚稻产量又大升,年均递增率为14%。从气象资料分析,晚稻产量的大幅…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玉林市倒春寒的发生与早晚稻产量的关系和历史气候规律进行分析,确定出早晚稻的适宜气候播种期和最佳插植期,以期充分利用该市有利的气候条件,做到趋利避害,为早晚稻的高产稳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红宝石”稻为遗传工程稻3号的别称,因米色红润而得名。既可做中稻,又可做双季晚稻栽培。属一级保健型优质未,经济效益较好。1995年从湖南农业大学引进,在宁冈县试种0.3公顷,1996年在原地又续种0.3公顷,现将生育期间的气候条件及其经济性状简要介绍如下,供生产和服务参考。1立地条件“红宝石”稻试种地段为四周空旷开阔的冲积平原,地下水位小于2米,座北朝南,排灌方便,土质中壤,肥力中上,海拔高度约250米,种植制度为稻、油一年两熟,前茬作物是油菜。2主要生育期1995年“红宝石”稻在宁冈试种,5月8日浸种,5月10田种为破胸…  相似文献   

19.
对 2 0 0 0年广西晚稻生育期间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了诊断分析 ,得出 :2 0 0 0年广西晚稻播种至移栽期气象条件属正常偏好 ,全区大部分晚稻能正常播种育秧和移栽 ,栽后光热充足 ,有灌溉条件的晚稻普遍分蘖快 ,长势好 ,有效穗多。但是晚稻生长中、后期广西先后出现较严重的干旱和寒露风灾害性天气 ,对晚稻生长发育不利  相似文献   

20.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减缓全球变暖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关注点。制定区域适应性的减排措施,有赖于对不同环境条件下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差异性的进一步研究。广东是我国主要的双季稻种植区,其气候条件及稻田耕作方式都有别于我国其他稻区的。为估算广东省区域稻甲烷(CH_4)排放情况,利用IPCC2006清单指南中的稻田甲烷模型——CH_4MOD,模拟计算了2010年广东省21个地市双季早(晚)稻CH_4排放量及其排放因子。结果显示:1) 2010年稻田CH_4排放量为60. 74万t,其中双季晚稻CH_4排放量35. 01万t,双季早稻CH_4排放量25. 73万t。2)稻田CH_4排放量空间分布不均,区域稻田甲烷排放量为粤西的粤北的珠江三角洲的粤东的,排放量分别为21. 22万t、17. 02万t、15. 14万t、7. 36万t。3)双季早稻CH_4排放因子明显小于晚稻的,双季早稻CH_4排放因子为261. 18 kg CH_4/hm~2,双季晚稻为358. 53 kg CH_4/hm~2。4)空间上,粤西地区稻田CH_4排放因子水平较高,粤北、粤东的处于中等水平,珠江三角洲稻田CH_4排放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