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世界》2012,(10):11
研究发现,由巨大的工作压力所引起的工作不满意和健康问题更多的是由基因而不是我们一贯认为的其他原因造成的。巴黎圣母院的门多萨商学院的管理学教授TimothyJudge对大约600对双胞胎进行了研究,这其中涵盖了同卵、异卵和一同长大、分开长大的各种样本。研究发现,相似的成长环境并没有给他们的个性、压力和健康产生太大的影响。相反,双胞胎共享的基因所造成的影响达到了共享成长环境影响水平的4倍。Judge说:"工作压力的大小和遗传因素有着密  相似文献   

2.
血卵涡鞭虫是一类感染海洋甲壳类动物的寄生性甲藻。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山东、浙江和广东三地的血卵涡鞭虫群体进行r DNA基因(包括5.8S,ITS1和ITS2)的测序和遗传分析,研究了我国沿海养殖蟹类中血卵涡鞭虫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与美国和欧洲群体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流行于我国沿海地区养殖蟹类中的血卵涡鞭虫群体存在一定的遗传多态性,共发现14个单倍型,其中单倍型ST041a在各个群体中均有出现,且发生频率较高;而三个地理群体之间无明显遗传差异,侵染不同宿主(三疣梭子蟹和拟穴青蟹)的株系间也无显著遗传差异。另外,我国的上述群体在遗传上是不同于国际上其他地区的独立分支,属于Hematodinium perezi基因型Ⅱ;其亲缘关系与美国兰蟹中的株系较近(遗传距离D=0.027),而与欧洲冷水株系稍远(D=0.236)。本研究肯定了血卵涡鞕虫是一类"泛宿主"型病原生物,即在同一地区可侵染不同的甲壳类宿主。我国沿海地区的蟹类养殖应避免不同种类间的混养,以及不同地区间的引种交换,以防止血卵涡鞕虫流行病的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3.
<正>究竟是专注于事业的人快乐还是兴趣广泛的人更快乐?科学家给出了科学的解答。根据两位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的研究,那些在做某件事时心不在焉的人,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那些智慧的哲理通常叫人们活在当下的快乐中",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正试图为这个普遍信念寻找科学依据。通过使用大规模调查的新方式,他们频繁地询问5000位实时志愿者感受快乐和分心的状  相似文献   

4.
南极,在人们的脑海中,是人类留下的最后一块净土。可今年在南极长城站附近并不静,科学家发现:大批鸟类不顾繁殖大事,弃卵而去;大量磷虾同时也在海滩死去。这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异育银鲫准回交世代经济性状优势的遗传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RAPD技术分析了方正银鲫、异育银鲫、异育银鲫准回交世代和兴国红鲤4个群体的遗传相似性。方正银鲫、异育银鲫和异育银鲫准回交世代多态位点数接近。且显著低于兴国红鲤;异育银鲫准回交世代存在特异带或特有带;方正银鲫与异育银鲫间的遗传相似性高于它与异育银鲫准回交世代间的遗传相似性,而兴国红鲤与异育银鲫间的相似性低于其与异育银鲫准回交世代间的遗传相似性。结果表明:三倍体群体遗传多样性低于正常二倍体;异育银鲫准回交世代存在遗传重组;随着兴国红鲤精子刺激次数增加。后代遗传背景与方正银鲫差异越来越大,而与兴国红鲤越来越相似。精子刺激三倍体卵发育,也能将一些遗传物质整合进卵细胞核,使后代经济性状呈现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从猿到人,这几乎是童叟皆知的常识。人类的最早祖先是谁?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答案——人类的最老祖宗是鱼类。有两种鱼——矛尾鱼和文昌鱼,被科学家们推崇为活化石,是世界各国博物馆陈列品中的佼佼者,要弄清这两种划时代鱼类的科学价值,继而证明鱼类是人类的始祖,不妨先从动物起源进化问题谈起。我们知道,人是由猿人进化而来的。那么,猿人又是谁进化而  相似文献   

7.
《海洋世界》2009,(5):7-7
过去,科学家根据脑电图信号来读取人类的脑波,用来帮助那些身有残疾或瘫痪的人,使他们可以正常生活,脑电图信号在控制轮椅、敲击电脑键盘、玩游戏等发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有两家公司发明了有相似功能的仪器,正准备将其投放市场以满足更多人的需要。澳大利亚公司Emotiv即将发布一款可以检测人类情绪的耳机,它有16个传感器,可以指导电脑游戏中的12个不同动作。  相似文献   

8.
毒药一向令人恐惧,然而你可知道,今天有不少生物毒素特别是海洋中的生物毒素已被科学家,药剂师视为珍宝宠物,步入新药店堂,为人类健康服务。先拿河豚来说吧,它的毒素是迄今为止在自然界发现的毒性最强的非蛋白质之一(有人测定、其非蛋白质毒素的毒力相当于剧毒氰化钠的1250倍,1克河豚毒素可致3000人丧命)。但科学家研究发现,它却具有独特的医疗功能,其药物能象吗  相似文献   

9.
主编手记     
屠强 《海洋世界》2010,(3):11-11
动物和人类的差距究竟有多远?最近有科学家得出新的研究结论,认为海豚其实就是生活在海洋里的人类。之所以会产生这样让人觉得有些异想天开的观点,主要是因为海豚所表现出的种种接近人类儿童智商的高级行为。科学家已经确认海豚拥有与人类进行沟通的天分,而且对事物的认知水平远远超出原先的想象。  相似文献   

10.
动态·信息     
育儿研究者第一次观察到乌贼“孵卵”长期以来,马贼被人们视为不称职的父母,它们在海底产卵,却把卵丢弃在出生地任由其自生自灭。但是科学家在加利福尼亚的蒙特利海峡通过遥控的水下机器人发现, 在深深的海下,有5只乌贼在它们长长的腕上都“怀抱”着数千只卵。这一发现之所以让人兴奋,是因为它与以前人们对所有  相似文献   

11.
遗传技术(genetic technology)是生物技术或生物工程(biotechnology)的重要基础。通过遗传技术可以改进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遗传性,使它们长得更快更有抗性,或更能产生对人有用的化学品,使生物能够更有效地为人类服务。从大约一万年前开始,人们开始经营农业以后,人们在跟某些农业植物和动物打交道中,就逐渐学会人工选择工作,由此逐渐地改造了某些农业植物和动物的的遗传性,使它们适合人类的某些需要。这是还没有遗传学时期的遗传技术,主要是靠经验进行的。那时的遗传技术,由于历  相似文献   

12.
吴溪 《海洋世界》2009,(4):43-47
海洋中的鱼类资源越来越少——这是目前几乎所有相关领域科学家的共识。科学家认为,人类目光短浅,自食恶果。“人多鱼少”的局面的确让人沮丧,但似乎也没必要为此过分担忧,没有鱼,可以吃别的,比如水母,鱿鱼。  相似文献   

13.
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面对世界上的人口、环境、资源、能源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你可能有所耳闻,因海平面上升所带来的严重威胁,也许更会使你吃惊。请看各国科学家对此发出的种种警告:英国权威的环境专家预测,英国将在60年内有大部分地区沉入海底,伦敦将全部淹没于海水之中。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世界》2016,(4):3
正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非洲发现的哺乳动物骨骼化石属于一种远古猩猩,暗示着1000万年前早期人类与类人猿出现进化分离。科学家在埃塞俄比亚阿尔法裂谷发现了远古猩猩牙齿化石,其历史可追溯至大约800万年前。研究小组认为,早期人类和类人猿的进化分离至少出现在1000万年前。研究人员指出,这一最新证据表明早期人类源自非洲,而不是许多人所认为的欧亚大陆。这项发现暗示着牙齿化石可能是撒哈拉沙漠发现的最古老的哺乳动物化石,使科学家相信类人猿和早期人类起源于非  相似文献   

15.
好吗,海底人     
人类社会的发展的确离不开海洋,海洋为人类提供食品、石油化工及能源等,就人类的发展及进化方面,科学界也有许多传闻与发现。据有关海洋方面的考察资料记载:地球上很可能有另一类神秘的智能动物——海底人。欧美的科学家们在经过了多年的考察和论证后,他们认为:人类在从海洋中爬上岸时,还有一支同类仍留在海洋深处,有以下的例子为证:  相似文献   

16.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oxidaseⅠ,COI)基因序列对北京地区和江汉湖群部分湖泊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遗传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以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了661bp的基因片断序列,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B.calyciflorus COI序列的同源性为82%—93%。在6个种群中,共获得了15种单元型。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单元型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大(0.248-0.263),而在同一季节单元型之间遗传距离较小(0.002-0.031)。种群遗传结构分析表明,各种群之间无共享的单元型,同一季节不同湖泊种群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但未按照地理位置形成明显的地理格局。按采样时间分组进行AMOVA分析,组间差异高达94.09%;DH-I与其他种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分化。同一湖泊不同季节样品之间,遗传变异较大,这表明在同一湖泊存在着不同基因型的轮虫休眠卵,当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后,不同基因型之间会发生更迭。  相似文献   

17.
《海洋世界》2011,(7):11-11
美国科学家发现一种用来观察字在人类大脑里形成的方法。这项重大突破有一天或许能让那些失去语言能力的人重新“开口”说话。  相似文献   

18.
不同处理对卤虫卵的孵化特征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四个品系的卤虫卵在自来水浸泡2h和脱壳处理下的孵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干卵、自来水浸泡2h的湿卵、不脱壳孵化12h的湿卵以及脱壳孵化12h的湿印进行了常规组织学制片。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卤虫卵的孵化特征不同,其结构也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王自磐  Norm.  FI 《海洋学研究》1996,14(1):36-43
对中国南极中山站附近麦氏贼鸥繁殖种群的产卵、孵化和育雏等繁殖活动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记录产卵21枚,育雏18只,育成7只。第一卵的卵容量常大于第二卵,所需卵化时间通常长于后者,并使第一雏鸟在发育初期便处于有利地位;雏鸟成长常因缺少食物、气候恶劣以及敌害等夭折,尤其第二雏鸟的大量损失,使育成率低,仅为38.9%。另外,人类活动对本区麦氏贼鸥繁殖习性和繁殖率所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世界》2008,(8):8-8
如果你正在寻求降低心脏病风险的方法,也许你可以尝试典型的日本料理。一项新研究结果显示,若不考虑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那些终生食用金枪鱼、沙丁鱼、鲑鱼及其他鱼类的日本人患动脉阻塞的几率小得多.起到保护作用的很可能是鱼类中丰富的Omega-3脂肪酸。这次科学家们的研究对象包括美国白人、日裔美国人以及日本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