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世界人口的压力在远古时代,比方说在五十万年前,人类虽然已经能够制造工具,依靠劳动,来维持生活。但那是旧石器时代,人们的劳动工具不多也不精,人类只是依靠经验过日子,生产力水平很低。当时食物的主要来源是依靠采集植物果实、根茎和狩猎某些动物。那时候,人的平均寿命不长,人口也不多。大约在距今七、八千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开始经营农业。从此以后,人们才定居生活,人口渐渐增多起来。据估计,人口在近三百年内的增长情况大抵如表1。  相似文献   

2.
同工酶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虾类群体遗传学及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研究方面.同工酶电泳显示对虾有相应的亚群差异,暖水性虾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冷温性种类;连续分布的且在不同生活史阶段所处的栖息地环境变化幅度大的种类往往表现出较低的遗传多态性,虾类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和杂合度都较低,养殖群体比野生群体更低.但同工酶电泳技术往往检测不出一些"隐性"或"中性"变异而低估了遗传多样性水平.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虾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逐渐向线粒体DNA和核DNA的多态性方向发展.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在虾类线粒体多倍型、物种标记以及比较野生和养殖群体线粒体COI 基因的多态性比较等方面应用普遍.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技术主要应用于虾类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多态性调查,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之间、养殖群体世代之间的遗传多态性比较,该技术得到的虾类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同工酶电泳技术.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在虾类中主要应用于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有关虾类的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报道不多.利用AFLP技术对连续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显示,随着选育世代的增加,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但随着选育时间的延长,群体之间的分化逐渐降低,群体的遗传结构开始趋于稳定,成为一个品系.单一重复序列(SSR)技术主要用于标记种群遗传特异性、不同地理群体间以及野生和养殖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DNA序列分析技术特别是线粒体序列分析技术近年来在虾类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逐渐增多.mtDNACOI、mtDNA12S rRNA和mtDNA16S rRNA的基因序列差异被应用于形态相近物种的鉴别、亚属分类、确定个体间亲缘关系和野生与养殖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等.为了实现对虾类种群遗传差异的更深入了解,人们把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和系统地理学相结合,即用分子系统地理学的方法来研究遗传谱系空间分布的历史特征,通过种群遗传结构的分析来探讨种内系统地理格局的形成机制、系统发育关系以及现有分布特征,并结合种群的地理分布状况来发现和验证与其相关的地质事件,追溯和揭示种群的进化历程.从育种、养殖以及资源保护的角度出发,人们开始研究野生群体的种质基因库,希望根据群体遗传结构确定合理的增殖策略,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确保虾类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海带几个经济性状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带(Laminaxia japonica Aresch)是我国大规模养殖的经济海藻之一,在沿海一带的海水养殖事业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我国的科研工作者,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进行海带遗传和育种的研究。阐明了海带的自然种群是遗传性高度混杂的,观察到与人们的经济目的有密切关系的儿个形态性状如叶长、叶宽和叶厚等是遗传的,  相似文献   

4.
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是我国大规模养殖的经济海藻之一,在沿海一带的海水养殖事业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我国的科研工作者,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进行海带遗传和育种的研究。阐明了海带的自然种群是遗传性高度混杂的,观察到与人们的经济目的有密切关系的几个形态性状如叶长、叶宽和叶厚等是遗传的,服从于数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生物组成了食物链关系。其中,绿色植物为起点,处于第一个环节,一切异养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绿色植物为生。生态学家称它为第一个营养级。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如牛、羊等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通过它们的取食,会把植物(草)的营养物质转化为动物(如:牛、羊)性营养物质。食肉动物(如虎、狼等)则是第三营养级。它们通过取食,把食草动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自身的物质和能量。就这样,通过食物链,物质和能量不断地向更为高  相似文献   

6.
在生态学上,通常将食物网内的生物,看成是生产者(植物)或消费者(动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本身的食物,即用太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碳。而“动物”则吃“植物”和较小的“动物”。除了几种奇异生  相似文献   

7.
益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 益生素的由来20世纪初人们开始利用细菌来治疗人类和动物肠道疾病,早为人知的是Ellinger1980年、Sandine1979年用嗜酸乳杆菌和乳酸杆菌来防止大肠杆菌感染。Hidu1963年发现有益细菌可改善养殖水体环境,促进动物的生长。Parker1974年首次使用“Probiotic(s)”一词来描述给动物使用的有益微生物,其定义为:有助于肠道菌群平衡的微生物和物质。在1994年的德国汉堡研讨会上,学者们将Probiotics狭义地定义为“改善微生物和酶的平衡,或刺激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的活菌和(或)死菌(包括组分和产物)”[1]。Austin等用细菌、光合细菌、酵母菌…  相似文献   

8.
海水淡化法虽然很多,但从有关的技术和经济指标来衡量.它们不仅需要许多设备。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的热能。这些方法,如果与自然界中某些动物的海水淡化本领相比较,那就大为逊色了。生活在我国沿海的海鸥和信天翁。人们常见它们把海水一口一口地渴进去。然后再一滴一滴地吐出来.它们是这样的喝喝吐吐吗?不是的。那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9.
轮回     
超侠 《海洋世界》2012,(4):56-59
某些海洋动物为了繁衍后代,宁愿慷慨赴死。对于它们来说,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结,而是新生的开始。它们的生命就在生与死之间轮回、轮回……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石是由海洋微生物群(细菌和藻青菌)组成的,一般在水下不足25米处繁殖增生。在某些海域,微生物石能以惊人的速度铺满海底,使珊瑚接触不到生命源——光线,从而将其杀死。人们原以为微生物石在6500万年以前就已经绝迹了,但它们却在新千年伊始又“卷土重来”。微生物石重现海洋,威胁着珊瑚礁,并进而威胁着动物群落和人类。  相似文献   

11.
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上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生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热带和亚热带海湾、河(?)的红树林海岸是个特殊的生态环境。近几年来,红树林生态系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对红树植物方面的研究较多,而红树区动物方面的报道很少。Macnae,W.(1968)定性地综合报道过印度-西太平洋红树区动物的种类、分布和某些底相动物的个体生态。红树上底栖动物群落生态的研究至今未见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12.
近海海区通常是指离岸3n mile以上或水深超过25m的水域(Relini et al.,1994);海洋污损生物是海洋环境中栖息或附着在船舶和各种水下人工设施上,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总称,它不仅是影响海洋设施安全与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也是人类开始接触海洋时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污损生物对海洋结构物的影响和我国近海污损生物研究的进展状况、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并对未来几年内为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下一阶段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动物和植物的细胞培养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长期培养的细胞遗传性不稳定,如染色体数目常会发生变化。在细胞培养中,动物的体细胞一般没有发育全能性,而植物的体细胞则常有发育全能性,但也可能失去发育的全能性。我们实验室对海带单倍体细胞的培养,从1975年起,已有若干年没有遇到上述的难题。突变是有的,但很少。发育全能性能保持,但发育情况表现复杂。例如不少克隆发育比较缓慢,特别是经过多年培养的细胞,发育比较不整齐。如何促进多年培养的海带单倍体细胞大量地表现发育全能性,是本实验探索的主要目标。这是有关海带单倍体细胞克隆遗传稳定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遗传图谱及其在主要水产动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莉  郭希明 《海洋科学》2003,27(11):14-19
水产养殖业是农业经济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大多数水产动物的捕捞量已经超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限量。与其它农作物相比 ,水产动物的家养化过程要远远落后。大部分品种的养殖还是依赖野生种群。很多品种很少或根本没有选育。近些年一些养殖品种流行病的爆发和大规模死亡都说明了对水产动物进行选育和遗传改良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传统的选育非常缓慢 ,而且具有不确定性 ,未来的遗传改良要更多的依赖于各种分子生物学手段 ,例如筛选和建立有效的遗传标记 ,构建遗传图谱。遗传图谱是基因或分子标记在染色体上的线性排列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是以基因…  相似文献   

15.
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G. Cuvier)俗称江猪,属鲸目(Cetacea),齿鯨亚目(Odontoceti),鼠海豚科,是海豚类中最小型的一种,也是我国沿海最常见的一种近岸小型无鰭鼠海豚。一般体长不超过2米,体重约30-80公斤,如图1照片所示。 江豚与其他海洋哺乳动物一祥,能发出多变的声信号,而且每一种声信号都受其生态行为的支配。发声系统是它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官能。海豚用其发射的声信号测定水下目标的距离、方位和大小,以至判断其形状,因而能有效的绕过障碍,避开或驱逐来犯之敌。依靠其声信号能更有效的捕获足够的食物,营养自身,抚育后代。声信号是海洋哺乳类动物在自然界进行生存斗争的有利武器。声信号又是海洋哺乳动物的语言,借以进行“社会”联络和通讯,甚至教育它们的后代。为此。人们把它们的这种功能称作“第六官能”(sixth sense)。 观察海兽类的声学行为,测试分析其声信号的结构和物理特性,是揭示它们的回声定位系统的机制,破译其“语言”奥密所必不可少的一步。从而将为驯养它们成为人类的水下得力“助手”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案,也将为仿生学等新的学科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本实验是为了把江豚驯养成“水下警犬”使其在海湾、河口进行人工放养鱼群的放牧,以及协助人类进行水下作业等目的而进行的基础工作,也是研究海洋哺乳动物回声定位的发射与接收机制的探索。实验工作是在一定的半自然条件下,对江豚某些生态行为下的声信号作了较详细的记录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神秘莫测的海洋底部,栖息着许许多多动物。有的动物色彩艳丽、婀娜多姿,犹如娇嫩的花卉,它们确实也曾经被误认为是植物。陆地上的菊花,只有秋季开放。而在浩瀚的海洋中却有四季盛开不败的“海菊花”,它就是腔肠动物中的海葵(见图)。海葵是个大家族,全世界约有1000种。它们的外貌酷似植物,体呈圆柱形,上  相似文献   

17.
海洋生物圈产生许多高活性的天然有机化学物质,可供人类应用或借鉴。这是一个人们尚未熟知但日益引起注意的海洋有机资源化学领域。其中,来自海产多毛类环节蠕虫异足索沙蚕(Lumbriners heteropoda Marenz)体内的沙蚕毒素(Neristoxin)(Ⅰ)的杀虫特性早已引起人们的注目。它的一种人工合成类构物杀螟丹(Ⅱ)(或称巴丹,padan)已经作为农业杀虫剂使用。我国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试产试用。实践证明,杀螟丹具有高效、速效、广谱、低毒和低残毒等优良性能,对于防治稻螟虫、茶叶害虫等  相似文献   

18.
彭兴跃  陈钢 《台湾海峡》2000,19(4):454-459
为使浮游动物脂肪酸测定充分实现规范化及微量化,便于浮海动物自然生态及实验生态的研究,借助于毛细管气相色谱微量测定技术建立了浮游动物单个体或多个体样品测定的流程及技术,并实际测定了采自厦门附近海域的实际浮游动物样品中脂肪酸的含量。虽然这些数据来自几个甚至一个浮游动物样品,单个数据仍然显示充分的合理性及可靠性。这些数据显示出浮游动物不同种之间、游浮动物与浮流植物之间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同时,某些种之间或者某些样品之间又存在着各种的联系。这样,脂肪酸组成在化学分类学上的作用也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南海北部石油开发区海洋污损生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污损生物系生长在船底和海中一切设施表面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这些生物一般是有害的。设施上长生物称生物污损,所以生物污损是人类开始接触海洋就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上总共350多种鲨鱼中,对人类构成威胁的不到10%。其余的都不会攻击人类,有许多是以浮游生物为食。人类对鲨鱼的恐惧更多地是源于对它们的无知。这种动物早在4亿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它们的生存历史比人类长100倍。虽然我们不能称它们为“人类的朋友”,但约有一半种类的鲨鱼可以用来制作鱼粉或供人食用。鲨鱼是“海中强盗”,它们能够出色地维护海洋中的生态平衡。当它们偶尔攻击人类的时候,它们并不是为了捕食,而是出于保护自己的地盘,就像狗会冲着走近自己家门的陌生人吠叫一样。与人们认为的相反,鲨鱼是一种十分聪明的动物。研究表明,鲨鱼的大脑比大部分鱼类,许多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还大。这些海洋中快速而灵巧的捕食者,大脑重量占体重的比例是鱼类中最高的。对人类最危险的三种鲨鱼是大白鲨、虎鲨和牛鲨。这三种鲨鱼会主动攻击人类。其中大白鲨可以长得比一辆公共汽车还长,体重超过三辆小汽车在捕食时,大白鲨通常用它锯齿般的牙齿将猎物一下撕成两半。世界上鲨鱼袭击人类事件发生最多的是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几内亚海岸其他比较频繁的地区是加勒比美国、南非和地中海海岸。这种动物在海洋中用鳍游泳用鳃裂呼吸,但和其他由硬骨组成骨架的鱼类不同,鲨鱼是软骨鱼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