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目前我国土地主要是采用分散式土地经营模式,由于缺乏相应的土地流转政策对乡村旅游资源规模化、资本化产生了非常大的阻力。为了实现乡村旅游规范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政府必须研究出合适的土地流转模式,并加大对这个政策的扶持力度,同时也要把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全。  相似文献   

2.
当前,社区参与乡村旅游既是研究热点,又是实践难点。本文通过对平江石牛寨地质公园实地调研得知:在各利益方博弈中,缺乏有效组织的当地社区通常处于相对劣势,各种权利难以保障。而社区参与缺失的乡村旅游在商业化运作模式中,容易导致景观城市化和经营飞地化,从而丧失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乡村旅游的市场特点,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指出乡村旅游和文化旅游紧密结合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提出依托优美的乡村自然环境、挖掘浓郁的地方特色(包括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展现真实的乡村生活,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也是发展乡村旅游、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冰雪旅游是冰雪经济的核心引擎,是实现绿色转型升级发展的有力抓手。在探讨冰雪旅游概念的基础上,从分析中国冰雪旅游发展历史经纬的角度,诠释了中国“冰雪+”全域旅游模式的发展过程,基于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剖析了“冰雪+”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的内生-外衍机制,通过分析“冰雪+”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的区域差异性,构建了一套“冰雪+”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体系:东北地区冰雪产业发展模式、泛京津冀地区冰雪体育赛事模式、陕甘宁新冰雪-丝绸之路文化发展模式、青藏高原自驾探险与观光模式、大香格里拉地区冰川观光度假模式、南方地区冰雪休闲体验发展模式。尽管在北京冬奥会红利与国家全域旅游政策的助推下,冰雪旅游实现了“量”的跃升与融合发展,但其因冰雪的本质属性,既易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又受到市场竞争与冰雪科技发展等的强烈影响。最后,建议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规划决策机制;平衡利用冰、雪资源,适度开发冰川旅游资源,挖掘冰雪文化资源,发掘冰雪科技类资源;走综合发展道路,增强冰雪旅游业抗风险的韧性。  相似文献   

5.
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省新型城镇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旅游引导下的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基本模式以及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省城市化的模式选择。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是旅游开发与区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全面结合,并在产业上趋于融合,形成旅游产业导向下泛旅游产业聚合的区域经济与城镇化综合开发模式。该模式的优势在于:解决了农民的身份问题,无污染、美化城市,就地城镇化,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论述了"大中型城镇化模式"、"旅游城镇建设模式"、"旅游综合体模式"和"旅游新农村社区模式"等四种模式的功能特征、发展方向和运营模式。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在海南城镇化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与21世纪生态文明的城市理念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6.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161-164
本文以"川渝·红色研学乡情五日游"为例,从产品设计、产品特色、可行性分析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在乡村振兴重大战略背景下,以乡村地学旅游为主线,统筹自然生态资源、人文历史资源等乡村旅游资源,立足旅游资源整合、多主题融合的角度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组合优势,促进旅游产品配套升级,优化乡村生态地质环境,拓宽地学旅游发展空间,发挥地质技术优势,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西南岩溶小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贵州为代表的西南岩溶地区,农业人口众多,水土资源匹配程度低,人地矛盾突出,农业发展环境先天不足,农业发展缓慢。文章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并结合相关理论分析认为,水土资源匹配问题并不是限制农业发展的关键,其关键在于现行农业发展模式收益普遍较低,农业生产要素外流,导致农业生产模式缺乏创新。现行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下农户收益低,且农业生产机会成本高,导致农户对农业投入减少,农业生产要素外流严重。而提高农业生产收益就成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根据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农户生计与环境保护兼顾和“外驱”与“内生”农业创新模式相结合的农业建设和发展原则,发展以商品化有机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乡村旅游及农业生产复合发展模式和区域标准化农业联合生产模式为代表的,以保障提高农户收益为核心的新农业发展模式,从根本上促进生产要素回流农业生产,是实现农业生产创新和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8.
正"乡村振兴",我的理解是国家引导的、在合理化的城镇化进程中,城乡间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红利、以适合乡村本身的模式去推动和实现乡村的发展及乡民的幸福。我们团队因为一直在做文化旅游项目,10年来几乎一直在山水间工作,踏勘了一些南方、北方的村落,落地了一些跟村落相关的文旅项目。这次撰写关于乡村振兴的约稿,也给了我一个真正静下来总结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自提出以来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以雅安天全县锅浪硗水电站为例研究认为:锅浪硗水电开发将会造成紫石乡大、小仁烟2个村的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由发展阶段初期直接进入停止阶段,紫石关、新地头2个村落则由发展阶段初期直接进入衰落阶段。研究结合紫石乡的资源情况提出了大、小仁烟村乡村旅游产品转换和紫石关、新地头村乡村旅游产品进行有效整合优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赵旭 《四川地质学报》2007,27(3):208-210
对遂宁市安居区乡村资源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居乡村旅游的开发构想:一个中心、一条主轴、两条环线、五个板块、五个节点。  相似文献   

11.
段芳  邢晓彬 《地下水》2012,(1):165-166,187
将旅游生态足迹引入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阐述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构建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用于衡量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陕西省作为研究对象,对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在大尺度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定量测度中的运用进行实证研究,计算其1991年至2008年的旅游生态足迹。结果表明:陕西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旅游生态赤字和生态压力,平均存在0.033 1 hm2/人的旅游生态赤字,其旅游业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提出未来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应做到加强旅游文化内涵挖掘、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及特色旅游、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完善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12.
观光生态农业和生态农业旅游都是近年来新兴的旅游产品,他们也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作为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典型的留民营村备受关注.本文以留民营的发展为例,阐述了观光生态农业在生态农业旅游中的优势,并提出了留民营开发生态农业旅游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业的环境影响综合评价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业对自然环境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反面影响包括对水体和大气环境的影响,对动植物的影响,对土壤和沙丘的侵蚀,以及影响审美。正面影响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海洋、植被、湿地,促进连际土地开发和教育民众。促进旅游业永续发展的对策有:对旅游业进行选择;对旅游区进行环境规划;对旅游业的环境影响进行实验追踪,建立综合性模式研究旅游业的累积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4.
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评价及趋势分析——以广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鹏  丘萍 《中国岩溶》2014,33(4):483-489
岩溶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根据岩溶地区旅游发展的特点,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基础,同时从生态安全的概念出发,涵盖生态风险、生态健康和生态足迹指标,建立了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调整的主要指标包括:土地压力指标、旅游经济密度、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雨量指标、旅游空间密度、游客密度指数、旅游收入指标等。采用综合指数法和熵权法,分别引入2012年和2007年两年的数据,对广西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变化趋势的内在原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从现状评价看,2007、2012年广西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水平总体较低,处于安全级别的城市主要位于广西中部区域,其他城市则处于不安全级别;(2)从影响指标看,经济状态和旅游生态状态对当地的旅游生态安全影响较大;(3)从变化趋势看,广西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状态逐渐好转,广西中部地区保持安全状态,紧邻广西中部地区的地市处于持续危险区域,但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梧州和贵港两个位于广西东部的城市同样处于持续危险区域,但是旅游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小幅下降趋势;(4)旅游生态安全状态和趋势与岩溶分布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地质公园旅游形象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旅游业已经从资源驱动、产品驱动、市场驱动进入了形象驱动的阶段,旅游形象策划成为旅游规划的热门话题之一,而旅游形象测量是旅游形象策划的基础和依据。地质公园具有地质与公园双重属性,与其他景区和公园有所区别,因此一般的旅游形象测量方法并不适用于地质公园形象测量。在回顾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相关研究基础上,结合地质公园特点,认为在测量时必须遵循综合性、独特性及科学性三原则,试图构建了地质公园形象测量“天平”模型,分别从发射和接收两个角度来测量地质公园形象。  相似文献   

16.
洪增林  徐通  薛旭平 《中国岩溶》2019,38(2):276-280
汉中天坑群是在中国32°~33°N湿润热带—亚热带岩溶地貌区北界首次发现的岩溶地质遗迹。为了科学地评价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旅游资源,为下一步旅游规划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生态旅游资源条件、生态环境条件、生态旅游开发条件等3个方面选取资源景观价值、资源科学与文化价值、生态环境质量、环境安全条件、区位与交通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建立多层层次结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地质遗迹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得出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得分为90.67分。本文研究表明,汉中天坑群具有五级生态旅游资源的禀赋,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贵州绥阳红果树景区地质遗迹特征及探险、洞穴养生旅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普及绥阳红果树景区旅游科普知识,为其它喀斯特旅游区提供探险、洞穴养生等旅游产品的科普示范,文章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并结合景区地质背景,阐述了贵州绥阳红果树景区地质遗迹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景区“飞拉达”攀登、SRT(单绳技术)升降、洞穴养生等旅游产品,及其产品开发方式。研究表明,绥阳红果树景区地质遗迹丰富、美观、有特色,具有较高的观赏、旅游及科普价值;开展探险、洞穴养生等旅游产品开发在红果树景区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其娱乐性、功能性强,发展潜力较大,绥阳红果树景区的探险、洞穴养生项目可作为其它喀斯特旅游区多元化开发之范本。   相似文献   

18.
In recent decades, tourism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mountain regions throughout the world, causing substantial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While the physic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s of the world's mountain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great diversity at all scales, comparable pattern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impacts of tourism, and responses to it, have occurred and are taking place. However, tourism is not omnipresent in the world's mountains, and the degree of its development varies significantly over both space and time.Drawing on literature from around the world, five themes are considered: accessibility; temporal dimensions; types of tourists; changes in communities as perceived by tourists; and changes in the socio-cultural structure of tourist communities. It is concluded that no formal model of the growth and effects of tourism in mountain areas can represent the great diversity of patterns of development. Trends identified within the paper are not clear-cut, and should be used as hypotheses for future research, especially because of the lack of repeat, longitudinal, or comparative studies to date. It is questionable whether tourism can be relied on as the basis for the long-term future of mountain communities; much research is required to elucidate the complicated forces involved.  相似文献   

19.
选择中国西南、华中、华北、东南、东北这五个地区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30个洞穴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模型,然后以构造矩阵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模糊数学决策理论,最终确定洞穴旅游资源的隶属等级和得分,并通过SPSS软件绘制资源禀赋和市场条件二维图,分析不同地区洞穴旅游资源的隶属区间。结果发现: 所有分区洞穴的旅游资源禀赋和市场条件都在“一般”等级以上。两个维度的综合评判结果表明: 大部分洞穴的旅游资源都属于“好”和“较好”等级,其中西南和华中地区洞穴旅游资源等级最高,东南地区的都集中在“较好”等级,而华北地区的石花洞、云水洞、崆山洞和雪花洞的旅游资源则分属于“好”、“较好”、“一般”和“差”等级,东北地区的本溪水洞旅游资源为“一般”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