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建议研究开发我国东南沿海丰富的潮汐能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潮汐能源开发的优点。讨论潮汐能源开发的综合效益 ,潮汐电站的淤积 ,潮汐电站的不间断发电问题。论证长江口北支潮汐电站方案的双库运行和潮时差利用。提出开发我国东南沿海丰富的潮汐能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潮汐能是一种洁净无污染、蕴藏量丰富的可再生新能源。我国海岸线漫长曲折,蕴藏着丰富的潮汐能资源。开发和利用潮汐能,对于缓解我国能源危机具有重大意义。文章通过对已建或拟建潮汐电站发电运行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衡量各因素的权重比例,可为潮汐电站发电运行调度方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对提高潮汐电站的综合效益有重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潮汐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现代潮汐能的利用,主要是潮汐能发电.基于南澎列岛潮汐能资源特点以及潮汐能发电的原理、和技术发展,提出在南澎列岛建设单库双向型潮汐电站,并提出了发电模式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能源的开发,海洋能技术迅速发展。目前已经进入利用这些技术大力发电的新阶段。其中发展得较快的有潮汐能、海洋热能转换(OTEC)、波能。其次是海流能、盐度差能、海洋风能。发展得最成熟的潮汐能,法国有240兆瓦的朗斯潮汐发电站。其它国家还有些较小型的成熟的潮汐电站。1984年加拿大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潮汐电站,即采用现有的流体控制泵在芬迪湾新斯科舍的安纳波利斯罗亚尔建造的18兆瓦潮汐电站。美国最有前途的潮汐站址是北  相似文献   

5.
庞子敬 《海岸工程》1990,9(1):47-51
利用海洋潮汐水位差和沿海火力电站的尾水应相结合开发和回收能量的水力电站称尾水潮汐电站。尾水潮汐电站的模式为开发利用海洋潮汐能和节约回收沿海火力电站的尾水余能提供了一条途径。该工程投资省、工期短、效益高。  相似文献   

6.
1北支丰富的潮汐能源长江河口段被崇明岛中分为南、北两支流,分泄入海,简称为南支、北支。北支全长76km,南岸为崇明岛,北岸是江苏的启东县、海门县,属单一感潮河道。平均潮差为3.04m,最大潮差近6m。在平均高潮位3.71m(吴淞标高,下同)处水面总面积约480km~2,河槽容积达27亿m~3,潮汐吞吐量大,平均每潮约26亿m~3,每天两潮,总吞吐量超过50亿m~3,蕴藏着丰富的潮汐能源。据初步估算,可装机约80万kW,年发电量22亿kW·h。如此巨大能量,可供长江口河道冲沙和发电,唯至今未加利用。  相似文献   

7.
浙江海岸曲折漫长,蕴藏着丰富的潮汐能资源。据计算,全省潮汐能理论蕴藏量为863亿度,理论装机容量为2897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的装机容量为825万千瓦,年发电量为227亿度,占全国可开发潮汐能资源的40%左右。 五十年代后期和七十年代初期,浙江沿海各县先后兴建了一批小型潮汐电站,其设计总装机容量近4000千瓦。浙江是我国潮能开发利用较早较好的省份,在开发方式的选择、机组的设计制造、泥沙淤积的防治及海水腐蚀和生物附着的防护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国潮汐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沙山潮汐电站 位于温岭县江厦港口门南岸。该站为单库单向式潮电站,装机容量40千瓦,每天发电12—13小时,平均年发电量为8.5万度。该电站的建成,不仅解决了附近四个大队的粮食和饲料加工、1300户社员的照明和800多亩水田的灌溉,还促进了社队企业的发展。该站由于选址妥当、设计合理、管理妥善,建站二十几年一直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8.
武贺  王鑫  李守宏 《海洋通报》2015,34(4):370-376
回顾了我国潮汐能资源评估和开发利用状况,介绍了目前国际上使用的几种重要的潮汐能开发利用形式,详细描述了国内外有关潮汐能资源储量评估的主要方法,包括建国以来我国开展的4次潮汐能资源普查总体情况,统计分析了我国沿海潮汐能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概述了仍在运行的我国部分潮汐电站的基本状况和规模,并提出了我国潮汐能开发利用所面临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潮汐能作为典型的可再生能源,有着清洁、可持续利用的突出特征。世界范围内可用于开发的潮汐能十分丰富,现阶段已有包括法国、美国、加拿大、英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印度、俄罗斯、韩国、中国等在内的多个国家利用潮汐能进行发电。文章通过分析我国潮汐能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不足,进而从潮汐能短中长期战略部署、绿色证书制度、法律完善、市场化取向和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完善潮汐能开发利用法制构建的建议,以促进潮汐能的更好利用。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北支综合治理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口北支治理方案归纳起来有三类:阻隔型,如建坝方案;开敞型,如近年提出的“南隧北桥”中的北桥方案;半开敞型,如坝部结合型方案。本文从盐沙倒灌、水利、交通、围垦、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诸方面综合考虑,认为坝闸方案较为合宜。北支有丰富的土地、水产和潮汐能资源,为求得较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对北支应实行综合开发利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长江河口北支水沙特性与河槽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崇头、青龙港、三条港和连兴港1950~2001年潮汐潮流观测资料和2005年6~7月的大、中、小潮及2007年5月5~10日沿北支河槽进行的两个连续潮周期水、沙、盐的现场观测数据并结合参考2005年的实测地形图.通过对长时间序列(1950~2001年)的分流比、年均流量、潮位、潮历时等数据的整理分析并与近期(1998~2005年)的水文特征值比较,发现随着北支分流量逐渐减少,河槽内强烈的潮波已成为影响北支河槽不稳定的主要因素;青龙港近年来(1998~2005年)平均高、低潮位出现增高,比多年(1950~2001年)平均高、低潮位分别高出15和17cm,是北支河床近年来持续性淤浅的体现;大潮期间北支河槽涨潮含沙量无论量值还是扩散强度均大于落潮,明显表现出河口涨潮槽具有的泥沙运动规律.自2001年以来除少数年份的小潮汛外,均表现出明显的涨潮优势,其中2002年3月大潮的潮量优势流仅为9.42%,显示出涨潮优势十分明显,说明北支河槽近几年来正朝着衰退的过程发展;2005年北支河槽-2、-4和-6 m等深线均呈喇叭状,闭合端指向上游,符合涨潮槽的几何形态;再从河槽类型系数(λ)看,大潮期间λ值均大于1,最大值为31.1,涨潮槽特征显著;而洪季中、小潮各测站λ值均小于1,最小值为0.000 3,A、B两测站在大潮时λ值均大于1,而小潮时又都小于1,显示北支河槽虽主要表现为涨潮槽的特征,但洪季受径流和潮汛影响,其涨潮槽特性不稳定.总体而言,目前北支河槽为一条不稳定的废弃型涨潮槽.  相似文献   

12.
长江口北支进入南支净盐通量的观测与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 2 0 0 1年 4月 1 0— 1 3日长江口大潮期 5个潮周期 3条测量船的同步连续观测资料 ,计算了长江口北支进入南支的净盐通量为 5 4 5× 1 0 6 t,这一结果为预测长江口南支及青草沙水源地的咸潮入侵强度和开发利用长江口淡水资源提供了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13.
沙埕港流域物产丰富,目前因电力紧缺多未开发。该港潮汐能源多,地形、地质条件利于建站工程,故拟在百尺门、长屿两处建潮汐电站,并与当地水电等联合运行,可收发电、矿产、水产、航运交通以及农、林、副业等多方面综合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北支强潮河道悬沙运动及输移机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随着崇明北侧岸滩的自然淤涨和人工圈围,北支河道显著束窄,"喇叭口"顶点位置下移。在新的地形及流域来水来沙变异背景下,作为长江河口的分支强潮汊道,其悬沙运动与输移特点值得探讨。根据2010年4月小潮至大潮连续8 d的半个半月潮水沙观测,结合多年不同河段水沙观测数据得到的含沙量过程曲线显示:整个河道潮流强、含沙量高,含沙量过程曲线呈 "单峰-双峰-单峰"的变化特点;河道悬沙的输移以平流输移和"潮泵输移"为主,以"喇叭口"顶点为界,上游段河道平流输移占主导地位,"潮泵输移"次之;下游段"潮泵输移"占主导,平流输移次之。净输沙总量呈:上段河道向海,下段河道向陆,在"喇叭口"顶点附近存在一个泥沙汇聚的最大浑浊带区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本系列论文Ⅰ中数值化的长江河口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海图获得的岸线和水深资料,以及2012年水深实测资料,设置不同年代模式网格,考虑径流量、潮汐和风应力作用,建立长江河口水动力和盐水入侵三维数值模式,模拟和分析不同年代潮汐潮流、单宽余通量、分汊口水通量和分流比,及其河势变化对它们的影响。最大潮差在3个年代间的变化主要在北支区域,50年代至70年代,北支潮差减小,减小区域集中在北支中段,2012年相比70年代北支潮差增大。单宽水通量在50年代北港大于南港,北支下段向上游输运、上段量值较小,在70年代南港大于北港,北支下段量值较小、上段向下游,在2012年南北港水通量较为接近,北港稍大,整个北支水通量向上游。定量给出了50、70年代和2012年南北支、南北港大潮期间和小潮期间涨潮、落潮和净水量和分流比,结合河势变化分析了不同年代间的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16.
河口大型滩涂演化关系到航运通畅、生态保护以及近岸工程的安全性,是地貌学和工程界关注的热点。利用单波束测深系统对长江口崇明东滩进行高精度监测,并结合近年来周围环境因素分析其冲淤格局。结果表明:(1) 2011?2017年间崇明东滩和北港北沙基本以淤积为主,北港北汊河槽中央局部形成?2 m心滩,?5 m等深线包络面积基本稳定,整体呈“长高不长大”的格局;(2)海洋来沙是其淤积的主要物源,汊道涨落潮时空分异而形成的两大环流是塑造此地形的主要原因;崇明东滩和北港北沙的淤积直接挤压北港北汊的发展,沙体淤积可能会引起未来两大沙体的并靠;(3)崇明东滩、北支南沿的滩涂整治工程是促进北支萎缩和崇明东滩淤积的重要因素,另外横沙通道落潮分流增加,青草沙围水工程改变了北港河槽的曲率,也有利于北港北沙的淤积。  相似文献   

17.
长江河口潮波传播机制及阈值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口潮波传播过程受沿程地形(如河宽辐聚、水深变化)及上游径流等诸多因素影响,时空变化复杂。径潮动力非线性相互作用研究有利于揭示河口潮波传播的动力学机制,对河口区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基于2007—2009年长江河口沿程天生港、江阴、镇江、南京、马鞍山、芜湖的逐日高、低潮位数据及大通站日均流量数据,统计分析不同河段潮波衰减率与余水位坡度随流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潮波衰减率绝对值与余水位坡度随流量增大并不是单调递增,而是存在一个阈值流量和区域,对应潮波衰减效应的极大值。为揭示这一阈值现象,采用一维水动力解析模型对研究河段的潮波传播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潮波传播的阈值现象主要是由于洪季上游回水作用随流量加强,余水位及水深增大,导致河口辐聚程度减小,而余水位坡度为适应河口形状变化亦有所减小,从而形成相对应的阈值流量和区域。  相似文献   

18.
长江口北支入海河段的衰退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不同时期海图、水下地形图对比,论述了长江北支入海河段具有沙脊发育、河槽淤浅、南涨北塌、深泓北靠并逐渐向北平移的演变特征和衰退态势。据2003年11月同步潮位、潮流、悬沙和地形资料,经单宽潮量、输沙量和断面进出潮量计算发现:黄瓜沙北水道水沙大进大出以过往为主,南水道是水沙倒灌的主通道,潮速南小北大是河道南涨北塌并向北平移的动力机制,南水道涨落潮流均携沙输向江心是江心沙脊发育、黄瓜沙淤高的物质基础,进潮量大是导致泥沙倒灌、入海河段衰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Coastal Engineering》2005,52(2):159-175
The Frisian Inlet is one of the tidal basins of the Dutch Wadden Sea. In 1969, its basin area was reduced by 30%. As documented by bathymetric surveys, this has led to an import of sediment of 30×106 m3 over the first 18 years. The study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seeks to establish the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the passage of the sediment through the throat cross-section of the inlet channel. Emphasis is on a 14-day period of relative calm when sediment transport can be attributed solely to tidal currents. Use is made of continuous measurements of velocity, sand and silt concentration. The measurement station was located on one side of the throat cross-section in a water depth of approximately 6 m. For both the sand and silt fraction of the sediment, suspended load transport is the dominant transport mode. It is shown that for sand, concentration variations and net transport are determined by the local (in the throat section) velocity. Especially the residual velocity and tidal velocity asymmetr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et sand flux. For silt, except for transport associated with locally generated vertical mixing, the net transport is largely determined by sedimentation–erosion processes in the basin and the silt concentration in the North Sea. Comparison with measurements in a station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throat section shows considerable difference in residual velocity and tidal velocity asymmetry. As a result, the sediment fluxes also differ. Accurately determining the net sediment flux in the throat section would require a dense net of measurement stations.  相似文献   

20.
黄河口烂泥湾的特征及其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万平方公里。年平均迳流为459.4亿立方米,虽然它仅为长江水量的二十分之一,但其含沙量之大却是举世闻名的。据前左水文总站测量,其河口段年平均输沙量高达11.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