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青藏高原西部燕山晚期花岗岩进行了地质,地球化学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燕山晚期早白垩世花岗岩为I型,形成于火山弧环境,岩石组合为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岩石系列为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1,稀土元素含量中等,并且属轻稀土富集型,铕亏损不明显,LILE有选择地得到富集,HFSE相对亏损;晚白垩世花风岩为S型,形成于同碰撞环境,岩石组合为二云母花岗岩-二云化岗岩,岩石系列为高钾钙碱性  相似文献   

2.
豫南萤石成矿带分布众多萤石矿床(点),大中型萤石矿与区内华北陆块南缘燕山早白垩世花岗岩体关系密切,赋存于岩体外缘及其内外接触带内的断裂破碎带中。这些赋矿花岗岩以正长花岗岩为主、次为二长花岗岩,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低镁、钙的特征,岩石一般具有富集Rb、Th、U、K、Nb、Zr、Hf、Y、Ce元素,Sr、Ta、P、Ti等元素显著亏损特征;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明显,Eu负异常明显特征。通过系统收集区内地质矿产资料着重对燕山晚期赋矿花岗岩地质特征、岩石化学特征进行研究,总结该区赋矿花岗岩萤石矿成矿规律,以期对该区萤石矿找矿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北京石城闪长岩和云蒙山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蒙山岩基位于云蒙山变质核杂岩下盘,主要由石城闪长岩及云蒙山花岗岩组成。石城闪长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镁贫铁,过铝指数ACNK值均小于1,属准铝质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无或弱的Eu负异常,Sr/Y比值极高,是具有高Sr低Y微量元素特征的中性岩浆岩。云蒙山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且(Na2O-2)/K2O1,属钾质火成岩,富铁,过铝指数ACNK值略大于1,属弱过铝质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Sr/Y和(La/Yb)N比值高,属典型的"C型埃达克岩"。二者均显示EM-I型富集岩石圈地幔的SrNd同位素印迹。具有高Sr低Y微量元素特征的石城闪长岩形成于燕山地区中侏罗世挤压运动幕(约180Ma~170Ma)和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最早期挤压运动幕(约151Ma~135Ma)之间的伸展背景,是基性岩浆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在其演化过程中与地壳围岩之间发生了同位素的混染。云蒙山花岗岩形成于挤压构造背景之中,为燕山地区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最早期挤压运动幕(约151Ma~135Ma)岩浆活动的代表,是华北克拉通下地壳富Mg或Mg#高的古老基性岩类在高压(P≥1.5GPa)下失水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在华南东部浙闽沿海一带普遍发育有大量晚中生代花岗质岩体及其中的暗色包体,这些岩体被认为是大规模壳幔相互作用和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本文对浙东天台地区白鹤岩体中的寄主花岗岩及其中发育的暗色包体分别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其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0.4±1.2)Ma和(120.6±1.1)Ma,属浙东燕山期侵入活动集中的早白垩世中晚期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寄主花岗岩为高硅、富碱、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具有较强的Eu负异常,富集Rb、Th、U、K,并有Sr、Ba、P、Ti、Nb、Ta等元素的亏损,岩石成因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暗色包体多为低硅、富钠、偏铝质低钾拉斑玄武系列岩石,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并具有弱的Eu正异常。锆石Hf同位素组成表现出不同物质来源(壳幔混源)花岗岩类岩石的特点。综合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浙东地区早白垩世I型花岗岩及其暗色包体是在燕山期弧后碰撞伸展引张的构造背景下,由底侵的幔源岩浆与其诱发熔融的深部壳源岩浆经混合后,经过一定程度的分异演化,最后定位于浅成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福建太姥山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带,是晚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重要地区。野外和岩相学分析表明该地区花岗岩岩类分布广泛,岩性以钾长花岗岩为主。岩石中发育典型的显微文象结构,缺少暗色矿物。岩石具高硅、富碱、贫钙镁和高分异指数等特点,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和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类。岩石稀土元素含量较高,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富集并缓向右倾斜、重稀土较为平坦、呈明显铕负异常的海鸥型展布;多数花岗岩具有Rb、U、Th、La等元素强烈富集而Ba、Sr、P、Ti等元素相对亏损的特点。锆石LA-ICP-MS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太姥山地区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96.6±1.6Ma(MSWD=0.65),属燕山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学、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太姥山地区花岗岩属于A型花岗岩范畴。其岩浆来源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可能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结合多组地球化学图解、野外地质和区域背景及年代学判定该地区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的伸展构造环境。在早、晚白垩世之交,中国东南大陆边缘处于不断伸展之中,导致大量的构造-岩浆活动,太姥山地区A型花岗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埃塞俄比亚北部施瑞地区具有造山前、造山期和造山后3种花岗岩类型,全岩Sm-Nd等时线测年结果表明,造山前和造山后花岗岩成岩年龄分别为824.4±15.5Ma和517.9±5.8Ma.3类花岗岩主量元素和稀土微量元素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造山前花岗岩属于低钾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分配模式属轻稀土弱富集型,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P和Ti高场强元素;造山期花岗岩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稀土分配模式属轻稀土富集型,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造山后花岗岩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稀土分配模式具强烈铕亏损的海鸥型,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亏损P和Ti高场强元素.综合研究表明:造山前和造山期花岗岩均为I型幔源花岗岩,构造环境处于被动大陆边缘-火山岛弧环境;造山后花岗岩为A2型壳源主花岗岩,是在洋盆关闭和阿拉伯-努比亚地盾成熟后,由减薄的地壳部分熔融产生.  相似文献   

7.
广西昆仑关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昆仑关岩体位于广西南丹-昆仑关燕山期花岗岩带西南端, 岩石类型为黑云母花岗岩.岩相学及化学成分显示其属高钾钙碱性岩系, 具高硅、富碱和铝、低磷和钛的特点, SiO2含量为68.13~72.61, K2O/Na2O比值介于1.28~1.69之间, 铝指数A/CNK=0.72~1.28, 属准铝质一强过铝质岩石.富集Ga、Rb、Th、U、Pb等元素, 而强烈亏损13a、Nb、Sr、P和Ti.稀土元素具明显负Eu异常, 总体呈现轻稀土富集的右倾"V"形配分模式.昆仑关古民单元锆石LA-ICP-MSU-Pb定年结果为93±1Ma, 形成于晚白垩世.矿物组成及地球化学特征确定了南丹-昆仑关花岗岩带是华南西南端一条重要的铝质A型花岗岩带, 控岩断裂构造为NW向南丹一昆仑关深大断裂.岩石学及主量和微量元素(含稀土)特征表明岩体侵位于后碰撞阶段的张性构造环境.结合研究范围在晚白垩世的构造背景及区域应力场匹配组合关系, 认为其与印度板块在该时期北移所引起的古太平洋板块高角度俯冲所导致的弧后拉张有关, 与浙闽沿海A型花岗岩或碱性岩分别代表了匹配构造体制下的两条A型花岗岩带.   相似文献   

8.
广西花山-姑婆山燕山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广西花山-姑婆山燕山期花岗岩体以高硅、高钾、富碱、低磷、准铝质为特征,具有较高的TFeO/MgO值,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和稀土元素,普遍出现褐帘石,应归属于富钾的钙碱性花岗岩(KCG)系列岩石,相当于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产生于后造山陆内挤压向拉张转换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其形成与岩石圈伸展-减薄、亏损地幔岩浆的上涌和富含金云母-钾质碱镁闪石的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   

9.
乌日尼图隐伏岩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左旗查干敖包镇西北乌日尼图地区,主要岩石类型为细粒-中细粒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乌日尼图花岗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系,SiO2含量为74.85%~78.10%,K2O/Na2O比值介于1.45~3.08之间,铝指数A/CNK=1.00~1.21,属过铝质岩石。主微量稀土元素分析表明,该岩体富集Rb、Th、U等元素而Ba、Nb、Sr、P和Ti强烈亏损,Eu为负异常(δEu= 0.22~0.39),总体呈现轻稀土富集的右倾“V”形分布配分模式。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乌日尼图花岗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139 Ma),为燕山运动晚期的产物。乌日尼图花岗岩体属A型花岗岩,形成于伸展的大地构造环境,且源区成分不均一,源岩可能主要由富黏土的泥质岩夹杂少量砂屑岩变质形成。  相似文献   

10.
埃塞俄比亚北部施瑞地区具有造山前、造山期和造山后3种花岗岩类型, 全岩Sm-Nd等时线测年结果表明, 造山前和造山后花岗岩成岩年龄分别为824.4±15.5 Ma和517.9±5.8 Ma.3类花岗岩主量元素和稀土微量元素成分存在明显差异, 其中造山前花岗岩属于低钾过铝质花岗岩, 稀土分配模式属轻稀土弱富集型,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亏损P和Ti高场强元素;造山期花岗岩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 稀土分配模式属轻稀土富集型,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造山后花岗岩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 稀土分配模式具强烈铕亏损的海鸥型,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明显亏损P和Ti高场强元素.综合研究表明: 造山前和造山期花岗岩均为I型幔源花岗岩, 构造环境处于被动大陆边缘-火山岛弧环境;造山后花岗岩为A2型壳源主花岗岩, 是在洋盆关闭和阿拉伯-努比亚地盾成熟后, 由减薄的地壳部分熔融产生.   相似文献   

11.
浙东长乐地区岩浆岩受区域构造控制较明显,沿北东向余姚—丽水断裂带广泛分布。本文对绿溪正长花岗岩进行了U-Pb锆石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该岩体具高硅、富碱且富钾的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特征,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有较强的Eu负异常,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P、Ti,轻微富集Th、La、Zr、Hf,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K和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Sr、Ba,岩石成因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岩体侵位年龄为127.6±1.5Ma,属浙东燕山期侵入活动集中的早白垩世中晚期产物,形成于同碰撞-后碰撞环境下,而其Sr、P、Ti等元素的亏损指示了其具有陆缘弧构造岩浆属性,反映其源岩为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北淮阳东段杨家湾岩体为石英闪长岩,SiO_2、Al_2O_3和碱质含量中等,Mg#小,具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特征。该岩体的稀土元素含量较低,(La/Yb)N和LREE/HREE比值均较高,具较弱的Ce负异常,轻稀土分馏明显,重稀土较平坦,属轻稀土富集型;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K及高场强元素(HFSE)Zr、Hf、YNb、Ta、Ti、P、U呈低谷负异常,亏损HFSE,富集LILE。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首次获得杨家湾岩体年龄为139.6±2.2Ma,属燕山中期,是早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代表杨家湾岩体的成岩年龄。  相似文献   

13.
河棚岩体位于北淮阳东段河棚地区,为似斑状细粒黑云钾长花岗岩,具较高的SiO_2和碱质含量,属于偏铝质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含量中等,LaN/YbN与LREE/HREE值均较大,HREE相对于LREE明显亏损,Eu弱负异常,具较弱的Ce负异常,轻稀土分馏较明显,重稀土较平坦,属轻稀土富集型。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和高场强元素Th、U、Ce、Zr、Hf,亏损Nb、Ta、Sr、Ti、P。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河棚岩体206Pb/238 U年龄为128.6±2.1 Ma,表明该岩体形成于燕山晚期,是早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代表河棚岩体的成岩年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河棚岩体属于非造山A型花岗岩,形成于燕山晚期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4.
滕超  张晓飞  周毅  冯俊岭  李树才 《现代地质》2019,33(5):1003-1014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中亚造山带南缘内蒙古锡林浩特小乌兰沟地区发育的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等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该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121.29±0.63)Ma,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富钾、贫镁、贫钙、低磷和低钛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系列岩石;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高场强元素Th、Ta,而亏损Nb、Sr、Ba;稀土元素以略富集轻稀土、Eu亏损为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为A型花岗岩,是陆壳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表明该岩体具有典型的后造山A2型花岗岩特征,说明早白垩世期间锡林浩特小乌兰沟地区已经处于后造山岩石圈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5.
云南个旧神仙水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个旧地区花岗岩极其发育,且与锡成矿关系密切。其中个旧西区神仙水花岗岩体呈岩株状,岩性主要为碱长花岗岩和正长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神仙水花岗岩具有高硅、贫钙镁、富碱的特征;ω(TFeO)/ω(MgO)和ω(Na2O+K2O)/ω(A12:O3)比值高。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n、u、K、La、Nd和高场强元素zr、Hf,亏损Ba、sr、Ta、P、Ti。Eu负异常较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稀土配分模式呈右倾海鸥型,岩石类型属于A型花岗岩。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神仙水花岗岩体形成于81Ma左右,相当于晚白垩世。根据区域地质和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判断其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6.
八里甸子地区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23.6±2.1)Ma和(126.0±2.8)Ma的早白垩世侵入岩发育.研究表明,岩石为高硅,富钾、钠,低钙、铝、镁的碱钙性—钙碱性系列岩石.微量元素相对高Rb、Sr、Th、Ta、Nb、Pb、Zn、Cu、Ag等碱性元素.以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为特征.岩石经历了较强的分异作用,是地壳发展演化成熟阶段产物.通过早白垩世侵入岩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与成矿的相关性分析认为:八里甸子地区早白垩世各岩体均为矿化岩体,易形成金矿化,其中钾长花岗岩易形成铅锌矿化、磷钇矿化,是该区寻找金、铅锌和稀土等矿产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17.
天柱山晶洞花岗岩(通称新村岩体)位于长泰朝阳—天柱山一带,新村岩体主要岩性为细粒晶洞花岗岩、中细粒晶洞花岗岩、中粒晶洞花岗岩、似斑状中粒晶洞花岗岩等,晶洞构造较发育。岩石主量元素具富硅、富碱、贫铝、低钙、低镁、高铁镁比、高DI和含水率低的特点。微量元素显示Rb、Th、Nb、Ta、Y、Gd、Tb、Dy、Ho、Er、Tm、Yb、Lu、U、Pb富集,贫Ba、Sr、Cr、Co、Ni、V、Zr、Eu,而Ba、Sr强烈亏损。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属轻稀土富集型岩石。岩体属高分异铝质A2型花岗岩,对应于后造山型(PA),岩浆属以壳源为主,形成于以造山期后为主的相对稳定板内拉张环境下。岩体的LA-MC-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97.50±0.69)Ma,形成于晚白垩世早期。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东部央格力雅山岩体岩性为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英云闪长岩。正长花岗岩U-Pb年龄为130.4±1.1Ma,英云闪长岩U-Pb年龄为126.6±3.0Ma、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1.6±1.1Ma和130.7±1.5Ma,显示岩体侵位时间为早白垩世。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花岗岩体具有富硅、富碱、贫钙的特征,属准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Nb)N值在9.14~24.86之间、正Eu异常显著(δEu值为1.03~1.53);微量元素K、La、Sr、Gd等明显富集,Nb、Pr、P、Ti等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高场强元素富集。岩石分异指数平均为80.63,岩石成因类型属高分异I型花岗岩,岩浆来源于下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形成于伸展环境,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北部伊图里河地区二长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涛涛  陈聪  刘凯  鲍庆中  周永恒  宋万兵 《地质学报》2016,90(10):2637-2647
本文对大兴安岭北段伊图里河地区黑云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旨在查明其成岩时代及岩石成因,并探讨其构造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该黑云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23.3±0.8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具有具有高硅、富钾、富铝的特征,A/CNK比值较大(0.96~0.99),痕量元素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Ce、Zr、Hf等高场强元素,贫Sr、P、Ti、Ba的特征。以上特征表明伊图里河地区花岗岩为具钾玄质系列岩石特征的铝质A型花岗岩,为中下地壳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该期岩浆侵位活动可能发生在早白垩世晚期东部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下的弧后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20.
卧龙泉岩体分布于辽宁南部盖州市卧龙泉镇,岩性主要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888.4±5.3 Ma,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卧龙泉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Na2O/K2O均值为0.70,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里特曼指数σ平均值为2.18,属钙碱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平均值为1.16,属过铝型;岩石中稀土元素总量平均值为299.04×10-6,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右倾,属具中负铕异常的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型,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活动陆缘钙碱性岩系特征,属于同碰撞科迪勒拉型(I型)花岗岩,应与古元古代造山运动造成下地壳加厚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