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全国地层委员会在在"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的基础上,历经八年的编制,最近正式发布《中国地层表》(2014)。《中国地层表》建立了中国年代地层系统与国际年代地层系统之间的精确对比关系,充分反映了各地质时期岩石地层的展布状况,各地质历史阶段的地质年龄、生物地层序列(列数列各阶期的主导化石门类的组合序列)、磁性地层、地质事件、海平面升降等的变化特征。《中国地层表》(2014)是实用性很强的全国统一的多重划分地层表,是地质行业的重要标准规范,充分反映了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以来我国地层学研究的新成果,同时参考了国际地层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它的广泛应用将对我国的地质调查工作、地层学研究、地质学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2.
王泽九  黄枝高 《地质论评》2006,52(6):747-756
近10余年来,特别是2000年召开第三届地层会议后,中国年代地层研究得到很快发展。首先,在全国地层委员会主持下,经各断代工作组专家们的共同努力,编制完成了《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系统建立了从震旦系至第四系中共102个阶(其中包括52个陆相地层区的阶)和新建3个系级单位。从2001年开始,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大力支持下,由全国地层委员会主持,组织全国知名地质科研院所、高校和部分地质调查院的专家,围绕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开展了系统的建阶研究。5年来,共涉及45个阶,9个界线层型和2个新建系及2个统级单位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先后已有4个全球界线层型(GSSPs)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建立在中国,还有3~4个全球界线层型正待国际地质学科学联合会批准建立在中国,另有3~4个界线层型剖面有望争取成为全球的界线层型。其他研究所涉及到的阶、系、统等单位,也有明显进展,成熟度明显提高,为《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的广泛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层学研究近期面临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层中包含了地球演化过程的许多重要信息,它是建立全球地质年代系统的重要基础。统一年代地层系统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基础地质工作、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环境评价和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一直受到广大地质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目前在《国际地层表》已建的110个阶中,已有65个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简称GSSP)被国际地层委员会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确认,其中有10个GSSP被确立在中国,我国是拥有GSSP最多的国家。在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的102个阶中,也有59个阶得到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建立了部分地层单位的划分对比标准。虽然我国的地层学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是在中国区域地层标准的建立与完善以及区域地层单位与GSSP的对比、变形和变质较强烈地区地层学研究方法的确定、广泛分布的中新生代陆相地层划分对比、中国典型地层剖面保护和规范化研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急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地质通报》2005,24(1):97-97
最新的《国际地层表》(2004版)已经发表。2004年8月在意大利召开的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对新的《国际地层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为了将国际地层学研究的最新信息与动态及时传达到国内,以推动我国地层工作与国际接轨和规范化发展,在国际地层委员会秘书长J.Ogg的大力支持下,《地层学杂志》将在第29卷第2期(2005年4月出版)刊出《国际地层表》穴2004版雪及其中译本。同时该刊还约请相关专家对新的《国际地层表》加以评述,并就各系年代地层研究进展情况以及目前我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工作的部分情况作出介绍。约请的专家包括数名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5.
20 0 2年 7月 2 3日至 2 5日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了全国地层委员会三届四次常委扩大会议 ,主要内容有 :1)关于 2 0 0 1年度全国地层委员会工作情况的汇报 (王泽九副主任 ) ;2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项目各课题组汇报研究进展情况及下步工作计划安排 ;3)审查修改已完成的《中国区域年代 (地质年代 )表》说明书 (初稿 ) ;4 )审查已编制完成的《中国地层典》(中文电子版 )。此次会议的会议纪要将在下期另行刊出。全国地层委员会召开三届四次常委扩大会议@边步  相似文献   

6.
《地层学杂志》2012,(2):551
<正>(第1号)各有关研究所和院校、各省地勘局及地调院:自2000年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以来,我国的地层工作和地层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获得一大批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意义的新成果;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通过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中建立的102个阶有59个阶经过近10年的系统研究,成熟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地层学是地质学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是地质工作的基础和支撑。近年来甘肃省地层古生物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积累了一批为全省地层研究修史立典的材料,及时总结这些成果素材,按照最新的理论、方法对区域地层进行划分、对比和精准化研究,是一个省区基础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系统总结和梳理近年来甘肃地层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按照时间顺序和学科特点,系统性提出了按照多重地层划分对比理论和《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2016年版)和《中国地层表》(2014)的框架和序列,全面提高甘肃地层研究精准度,为全省地质调查和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支撑;对全省不同地区和不同地质单元地层界线层型和单位层型进行对比研究和厘定,建立新一代甘肃地层表的建议和路径。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第四纪岩石地层序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国际地层指南》(1979)和《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2001,修订版),总结多年的研究成果,按照多重地层划分原则,厘定安徽省第四纪地层序列,并结合年代地层和气候地层研究,试与最新的国际地层表(2004)和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2002)对比。安徽省第四纪地层主要发育于淮北平原、江淮波状平原和沿江丘陵平原。平原与山麓、河谷与波状平原、河谷与垅状平原,分别平行地发育两套地层,其沉积环境不同,在剖面上相互交错;而且绝大部分岩石地层单位是穿时的  相似文献   

9.
朱文伟  卜军 《安徽地质》2011,21(3):176-179
依据最新的《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和《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说明书》,在区域生物地层对比的基础上,本文重新厘订了安徽省华北型石炭-二叠纪年代地层系统,石炭系二分,二叠系三分。区内石炭系仅沉积上石炭统,二叠系齐全,下二叠统、中二叠统、上二叠统均发育。  相似文献   

10.
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十一次常委扩大会议在贵阳举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4月16日至18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十一次常委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全国地层委员会寿嘉华主任,王泽九、殷鸿福、穆西南副主任,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孙宝亮副司长,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刘凤山处长,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周从启副厅长、贵州省地矿局杨在锋副局长,全国地层委员会部分分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断代工作组组长,以及承担"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中国地层表及说明书编制"、"吴家坪阶等七个界线层型剖面的后续工作与研究"项目课题研究的专家六十余人.他们来自国土资源部系统、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中石油、中国建材地质勘查中心和出版系统等单位,是九年来参加会议人数最多的一次.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和总结前人对红藻石和蓝藻石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岩石薄片显微镜下观察实例,发现在以往碳酸盐岩颗粒分类中没有红藻石和蓝藻石的合适位置。鉴于红藻石重要的成因意义和造礁作用,有必要明确红藻石的概念和归属。珊瑚藻本身极易钙化,经生物矿化作用最终保存下来的珊瑚藻屑一直放在生物碎屑中,而红藻石是由非固着的珊瑚藻构成的钙质独立结核,因此也可以被划分到生物碎屑中。蓝藻石作为蓝细菌钙化作用的产物,同时鉴于蓝藻石的广泛存在,把钙化蓝细菌形成的核形石命名为蓝藻石,这一重要概念从提出到现在一直被使用。然而蓝绿藻概念已变更为蓝细菌,蓝藻石的形成与藻类无关,显然将其称作蓝菌石更加确切。因此,应将红藻石和蓝藻石分别归为生物碎屑和核形石当中,并用新的术语蓝菌石替代蓝藻石。其意义在于使红藻石和蓝藻石的概念及归属更为规范,并为碳酸盐岩颗粒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线索。  相似文献   

12.
宋兵  蔡健 《岩土力学》2011,32(8):2313-2318
研究桩与岩石的侧摩阻力组成及影响因素,有助于准确地把握桩与岩石的侧摩阻力取值原则。在对桩与岩层的摩擦黏着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界面力与岩层抗剪力的区别,并提出岩层的极限侧摩阻力由界面强度及岩石强度两者较弱一方决定的观点。进行了中风化岩中4组混凝土短桩的抗压及抗拔极限摩阻力对比试验,获得了相应的极限侧摩阻力值以及抗拔与抗压极限侧摩阻力值的比值。抗拔时由于上部岩层对桩侧岩层的约束作用较弱,会使侧摩阻力相对抗压时有较大降低。通过有限元计算及其与试验值的比较分析,研究短桩与岩层的界面强度条件,发现岩层和混凝土灌注桩间的侧摩阻力中界面黏着力占很大比例。  相似文献   

13.
宝玉石产地来源的研究是近几年地质学、宝石学和考古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一方面,不同产地来源的宝玉石可能具有不同的品质特征及经济价值,其研究有助于珠宝首饰价值的判断,为各国海关执法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古代宝玉石产地的确定对了解古代宝玉石的开采与古代科技的发展水平及不同区域的文化交流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微区测试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从微量元素、包裹体以及同位素分析等方面探讨总结了微区测试技术在确定宝玉石产地来源研究中的应用。当前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技术方法对确定宝玉石的产地来源均有一定的意义,但宝玉石产地来源的最终确定往往需要依赖更大范围和更深入地对宝石矿床的地球化学进行多技术手段的交叉分析。显然,确定各种不同类型宝玉石产地来源的标型特征及建立相关重要宝石产地的地球化学数据库,是最终解决宝玉石产地来源鉴定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In June 2014, the "Statistics System for the Damage and Loss of Large-scale Natural Disasters" (SSDLLND) was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Civil Affairs and the Office of National Disaster Reduction Committee, which marked that the statistics and assessment of China's catastrophic natural disaster damage and losses formally entered a new stage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five major international disaster damage and loss assessment systems, including HAZUS-MH, ECLAC, DaLA, EMA-DLA and PDNA,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SDLLND” of China and five major international systems were compared from the statistics and assessment contents and indicators. Combined with the statistics and assessment practices of China’s large-scale disaster damage and loss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tional systems in recent year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SSDLLND were proposed in three aspects: Enriching and improving the framework of damage and loss statistics content, stepwise improvement of disaster impact assessment methods (such as the ecological capital loss assessment, tourism industry loss assessment due to the disasters, etc.), and improving indicators and parameters of loss statistics. The study ha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statistics and assessment system of the damage and loss of major natural disasters and better serving the post-disaster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decision-making.  相似文献   

15.
RS和GIS技术集成及其应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RS(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其集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讨论了RS和GIS技术及其集成的内在涵义、相互关系,认为RS是GIS重要的外部信息源,是其数据更新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全球性的 地理动力学分析,更必须有RS所提供的覆盖全球的动态数据与GIS的结合。反之,GIS则可以提供RS所需要的一些辅助数据,以提高RS图像的信息量和分辨率,同时,GIS可以将实地调查所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地矿局建局63年以来,钻探工程作为地质找矿的重要技术手段,发展至今已形成门类齐全、设备精良、技术精湛的专业体系。本文在总述贵州省地矿局地质找矿辉煌成就的基础上,从小口径岩心钻探、大口径深井钻探、地下水机井钻探、浅层地温能钻探等几个重点方面详细回顾了钻探工程的发展历程,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同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供今后的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considers an ellipse, produced by the intersection of a triaxial ellipsoid and a plane (both arbitrarily oriented), and derives explicit expressions for its axis ratio and orient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ntral and noncentral sections, and the problem of intersection probability,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ing equations have obvious applications in structural geology and optical mineralogy, and in stereological modeling of grain-size and grain-shape distributions.  相似文献   

18.
相控和气洗分馏作用对油气组分及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油藏条件下的相控和气洗分馏作用使得油藏中油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不同温压条件下的PVT实验及其产物测量为该观点提供了十分有意义的科学证据,其主要结论结下:(1)总的来看,气洗分馏作用较由温度和压力引起的相控分馏作用明显,气洗作用是油藏中原油性质(如:含蜡量、密度和粘度等)发生重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2)PVT分馏不仅导致凝析油中饱/芳比值的异常高值,而且饱/芳比值在凝析油和正常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5000 m地质岩芯钻探基础准则与依据缺失问题,提高钻探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启动了5000 m智能地质钻探技术装备研发工作,通过钻机装备、钻探器具研制,钻探工艺技术研究并经试验示范验证,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形成了5000 m地质岩芯钻探技术体系。通过特深孔钻孔口径与管柱规格优化研究、钻杆规格设计、装备性能参数选配,形成了5000 m地质岩芯钻探技术规范体系;基于5000 m特深孔地质岩芯钻机、孔口自动化作业装置等关键设备研制,实现了绳索取芯钻进的孔口作业全流程自动化,形成了轻量化钻机孔口管柱柔顺控制技术;基于复杂地层孔内工况判别、钻进参数优化与轨迹优化控制等技术问题研究,形成了多源信息融合的地面与孔底一体化钻进过程智能控制技术;基于高性能薄壁绳索取芯钻杆和系列小口径高效钻具研制,形成了大深度绳索取芯系列钻杆钻具技术;研发了耐高温环保型冲洗液、生物破胶废浆处理技术、“广谱型”双浆堵漏技术,形成了绿色环保型冲洗液体系与护壁堵漏技术。  相似文献   

20.
自动化智能化地质岩芯钻探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金昌  尹浩  刘凡柏  黄洪波  梁健  王瑜  吴敏  陶士先 《地质论评》2022,68(2):2022030029-2022030029
为解决5000 m地质岩芯钻探基础准则与依据缺失问题,提高钻探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启动了5000 m智能地质钻探技术装备研发工作,通过钻机装备、钻探器具研制,钻探工艺技术研究并经试验示范验证,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形成了5000 m地质岩芯钻探技术体系。通过特深孔钻孔口径与管柱规格优化研究、钻杆规格设计、装备性能参数选配,形成了5000 m地质岩芯钻探技术规范体系;基于5000 m特深孔地质岩芯钻机、孔口自动化作业装置等关键设备研制,实现了绳索取芯钻进的孔口作业全流程自动化,形成了轻量化钻机孔口管柱柔顺控制技术;基于复杂地层孔内工况判别、钻进参数优化与轨迹优化控制等技术问题研究,形成了多源信息融合的地面与孔底一体化钻进过程智能控制技术;基于高性能薄壁绳索取芯钻杆和系列小口径高效钻具研制,形成了大深度绳索取芯系列钻杆钻具技术;研发了耐高温环保型冲洗液、生物破胶废浆处理技术、“广谱型”双浆堵漏技术,形成了绿色环保型冲洗液体系与护壁堵漏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